19

对微信公众号“付费图文”功能的观察和思考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3674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E3yAVzA.jpg!we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 TMTphantom) ,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封面来自:东方IC

几天前,微信开始了对公众号“付费图文”功能的灰度测试。毫无疑问,微信的任何一次改版、任何一次新功能测试,都会引发外界的极大兴趣。公众号“付费图文”功能是典型的“报道次数比试用次数还多”——迄今只开放给了极少数原创作者 (流量主) ,但是被媒体和分析师讨论了几百次、几千次,就连本怪盗团的私人红包群里都有各路吃瓜群众的热议。

经过亲自试用、观察以及与其他流量主的讨论,本怪盗团大概可以讲一讲对这个功能的大致看法。我的基本观点很简单: 在现阶段,“付费图文”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可能需要6-12个月时间观察它的后续迭代;但是,如果与微信公众号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新功能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迹象,这很可能深刻改变自媒体乃至整个移动互联网内容分发的态势。 现在还太早了,我们只能探讨可能性,无法看到结局。

下面,我将分别从作者 (流量主) 、微信平台和整个互联网内容分发的角度,讨论付费图文功能的意义。本文没有获得腾讯的官方认可,因此不能代表腾讯下一阶段的产品开发思路,仅仅是我个人的观察和猜测。

rqQrqeI.jpg!web

(这一切显然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流量主角度:付费图文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

任何自媒体作者 (流量主) 都有两个核心利益:第一是获得流量 (赚人气) ,第二是获得收入 (赚钱) 。微信公众号是一个规模很大、用户质量较高、用户黏性较强的自媒体平台,遗憾的是,在上述两方面,它都存在一些缺陷:

  • 在赚人气方面,大部分公众号都是“信息孤岛”,只能通过朋友圈、微信群转发等实现推广。尤其对于个人公众号作者来说,初期流量几乎全部来自身边的人;除非能赌到一篇10万+的爆款,要实现流量的快速增殖简直难上加难。在2019年以前,微信根本没有中心化的导流机制,打广告推广的门槛又太高了。

  • 在赚钱方面,公众号的“正规收入来源”是底部广告、中插广告和打赏,三者的效率都很低。对于几千到几万粉丝的PUGC公众号来说,每天收的广告费可能还买不到一顿午饭,打赏收入则纯粹是随缘。当然,头部流量主可以自己接广告或写软文赚钱,不过这与大部分流量主无关,也与微信平台无关。

现在,微信官方终于推出了广告和打赏之外的第三种变现模式。然而,对于绝大部分流量主来说,“付费图文”模式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

  • 首先,付费图文不能被转载。要知道,个人公众号最大的流量来源之一就是其他公众号的转载。如果你的原创文章被大型媒体转载了,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带来几千甚至几万粉丝。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虎嗅、36氪、新浪科技、创业邦……都是重要的内容分发平台。为了一点付费收入而牺牲影响力,这是否值得?

  • 其次,付费图文不能兼容打赏和广告,也就是你不能“一鱼多吃”。这就带来了一个定价难题:你的定价太高,可能挫伤读者积极性;定价太低,可能又会大幅度少赚钱。让流量主自己去寻找“市场出清价格”,有点难。

  • 最后,初期的付费图文功能有一些缺陷,例如国外苹果手机用户无法支付、无法帮朋友支付、支付之后偶尔无法刷新等;这些算是小问题了,假以时日应该能解决。

z6bEZfq.jpg!web

(本怪盗团上一篇付费图文的收入状况)

一些原创流量主告诉我,根据早期使用经验,“付费图文”功能在下列情况下可能更适用:

  1. 粉丝数量已经非常庞大的头部公众号。我亲眼见过一篇时事评论文章有几万人付费的情况,即使只标价1元,也意味着几万的收入。问题在于,头部公众号赚钱的方法太多了,哪怕随手接个硬广告也能赚到这几万;对它们来说,付费图文只是锦上添花。

  2. 某些专业性非常强、标价很高的干货,尤其是财经/投资类干货。我亲眼见到一篇讨论A股市场投资策略的文章标价208元,至少有300多人付费。这其实就是一种知识付费,但是符合条件的内容品类太少了。

  3. 感情向/吐槽向的“冲动付费”内容,也就是“拉仇恨、贩卖焦虑”的内容。如果咪蒙还没被封杀,“致贱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种内容很可能也能争取到几万人付费。然而,有这种煽动能力的自媒体,一般已经是超级头部流量主了,这点钱算不了什么。

总结起来就是:在现阶段,付费图文对头部流量主可以锦上添花,对腰部和草根流量主没有太大意义 (聊胜于无) 。一切流量主都必须在“要影响力还是要钱”之间做出选择:考虑到付费图文功能的局限性,头部流量主仍然有可能把最重要的原创内容做成普通图文,这样能保证传播性 (被大量二次转载) ,又不一定妨碍赚钱 (可以通过广告、打赏等方式赚回来)

还有人对本怪盗团表示,付费图文可能鼓励原创文学作者在公众号发表内容——毕竟,起点、晋江等网文平台对作者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能赚钱。我对此表示怀疑——起点、晋江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能赚钱,也在于它形成了一个“内容体系”,作者可以在那里获得流量、获得即时反馈、甚至获得IP改编的支持。就算在赚钱方面,微信公众号要达到起点、晋江的水平也不容易,那里新上架的VIP作品首日订阅1000次以上并不稀奇,这就意味着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首日作者收入;公众号很难提供这个量级的付费收入。

MzAV3am.jpg!web

(对了,公众号付费收入要缴纳渠道分账和所得税)

微信平台角度:付费图文是一个大战略中的一次战术机动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微信团队意识到了微信公众号的问题 (信息孤岛、变现局限) ,试图通过一连串雄心勃勃却又小心谨慎的功能迭代,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微信公众号一直是国内最大的自媒体平台,但是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等新兴形式的崛起、头条号等其他聚合平台的壮大,它的地位似乎有一些下降。如果能够成功地“再次激活”公众号的增长,让它对用户和流量主都具备新的吸引力,那么微信乃至整个腾讯在内容生态领域的棋都是可以下活的。

在“再次激活公众号、强化内容分发生态”的大战略中,腾讯 (不仅是微信团队) 至少做出了如下的战术机动:

  • 强化“看一看”功能,使得“朋友在看”成为仅次于朋友圈和微信群的最有效率的公众号内容传播路径;

  • 通过“看一看”中的“精选”页面,以及公众号信息流中的“发现公众号”推送,在微信内部建立算法导向的中心化推送体系,从而打破了微信长期以来“不做任何中心化内容运营”的传统 (但这只是补充性质的)

  • 向几乎所有公众号、小程序流量主开放“腾讯直播”功能模块,鼓励它们通过直播加强用户黏性、收取打赏或者带货,虽然“腾讯直播”的入口藏的很深,至今在微信没有获得统一的流量入口;

  • 逐渐强化“搜一搜”功能,尤其是对其下的“圈子”功能进行反复迭代试错,虽然现在“圈子”显然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

  • 努力提高公众号内嵌广告的转化率,大幅度降低流量主接广告的门槛,推出商品返佣功能,给腰部和长尾流量主提供更多的变现空间;

  • 对“付费图文”功能进行灰度测试。

可以看到,“付费图文”功能只是腾讯“基于微信的内容生态战略”当中的一次比较晚近、影响范围有限、却吸引了很多媒体目光的战术机动;它必须与其他战术机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或许,明天我们就会看到腾讯通过迭代,解决了付费图文测试初期的一些问题;但是,腾讯也可以选择暂不推广甚至关闭这个功能。毕竟,只要达到战略目的,任何一次战术机动本身可以是不重要的。

EnuEFfI.jpg!web

(任何战术机动都是为了战役和战略上的胜利)

投资者经常抱怨,微信的步伐太慢、太谨慎,以至于错过了一些新兴领域。他们显然没做过产品经理,尤其是微信这种量级的头部App的产品经理——对于任何10亿DAU量级的产品 (全球也只有微信一个) 来说,功能迭代必须是缓慢谨慎的,因为影响太大、不确定性太多;何况,微信早期正是因为极简主义的设计思路而快速崛起。那些投资者们颇为看好和吹捧的新兴短视频平台,如果能成长到5-10亿DAU量级,也会采取与当前微信同样的产品迭代思路——可是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互联网整体角度:社交与内容的结合是一个长期复杂议题

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承认:社交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任何社交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内容分发,而任何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社交属性。问题在于,社交与内容应该怎么结合?有人担心,如果抖音和快手继续高速扩张下去,它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微信的社交生态位 (这是错误的) ;还有人认为,B站通过富有垂直调性的内容、精良的社区运营,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弱社交体系 (这是正确的) 。无论如何,社交和内容的结合是一个长期复杂议题,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在思考这个议题。

在历史上,微信公众号恰恰是一个“社交与内容结合”的典范:基于微信账号进行创作,基于微信会话、微信群转发、朋友圈等方式进行分发,流量分配机制是基于社交关注链、去中心化的。然而,时代在进步,上一个时代的模式已经走到巅峰了。微信现在必须承担更多的内容平台使命,构建一个“复合式的”内容分发生态:既有去中心化分配,又有中心化分配;既有社交导向,又有算法导向;既有纯粹的兴趣创作,又有专业创作甚至纯商业创作;既有传统图文,又有视频、直播等新兴内容形式。

要达成上述目标,也可以不依赖公众号——现在小程序的功能已经很强大了;腾讯与快手在内容端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还在测试的“圈子”或许有一天能够成熟。不过,公众号仍然是微信手中最好的一张“内容牌”。如果能把现成的王牌打好,也就不一定需要什么新牌了。毕竟,只有新进场的玩家才需要掀桌子、扰乱战局,而本钱最多的玩家应该从自己的基地稳扎稳打地前进。

beaeIjQ.jpg!web

(要达到战略目的,卫冕者和挑战者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微信公众号“付费图文”功能的测试,对创作者 (流量主) 摆出了一个很明确的姿态:微信平台重视创作者的变现,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灵活的变现手段。这个姿态是正确的——过去几年,抖音、快手、B站等成功的内容平台均向UP主/主播提供了庞大的收入分配或扶持计划。在一个良性发展的内容平台上 (无论占据主流的是什么形式的内容) ,草根作者应该偶尔能收到一些收入从而提高积极性,腰部及垂直作者应该有实现全面商业化的希望,而头部作者应该非常赚钱甚至“机构化”。过去,微信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它努力迎头赶上。

直觉告诉我,微信正在酝酿一次规模更大的功能迭代,也是关于内容生态平台的;这次迭代很可能超越了“战术机动”的量级,达到了战役级。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团队反复强调的“短内容”,显然需要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来呈现。至于,这种“战役级”的大型迭代究竟将指向什么方向?我不是微信的产品经理,当然不知道;但是我确认,无论它是什么,无论它的结局如何,都将为互联网的内容分发生态带来一个重大的变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 TMTphantom) ,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