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们扒了5000家创业公司的“死因”,手把手教你烧光投资人的钱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3615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zIR3iae.jpg!web

文章来自公众号: DT财经(ID:DTcaijing) ,作者:罗钰婧,题图来自:图虫创意。

2018年底,科技创投媒体36氪在某篇盘点文章的结尾慨叹道:2018年,水大鱼大的移动互联创业黄金10年,就此画上了句点。

一年过去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句点落下后的寒意。

被《财经》写道“那么多的钱和那么多人的青春烧掉了,留下一个好故事”的ofo,在2019年还是没有续上现金、振作重来;踩在风口上杀入市场、改写竞争规则的熊猫直播,在2019年3月正式关站;锤子科技将旗下的手机业务和坚果品牌转让给了字节跳动……

而站在公司背后、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创业者:戴威、王思聪、罗永浩,相继因公司债务纠纷,被列入“限制高消费人员名单”。

这些明星创业公司都撑不住的寒流下面,还有许多没能霸占头条的、悄无声息的“死亡”。我们想知道,这几年,哪些赛道倒下了最多的创业公司?它们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倒下的?

1 2019年倒下的创业公司,平均多烧了125%的融资

我们发现,来到2019年,大家的创业热情愈发稀薄,投身创业的勇士又少去许多。

在2015年的创业高潮过后,新增创业公司的数量就逐年下滑。当我们认为2018年已经是一个底时,数据却告诉我们还能继续往下探一探。

2019年全国仅新增了2324家创业公司,这个数字不到2018年的3成,更是只有高峰期2015年的1成。

yANnQbU.jpg!web

当然,我们看到,2017年之后,每年关闭的创业公司也大幅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创业公司的“死亡”情况就比较温和。

我们发现,2018年之前关闭的创业公司中,有8成以上是倒在未获投/投资不明确的阶段,在资本充裕的那几年,大量涌入创业大潮的小微企业,连说服投资人的想法、计划或者故事都拿不出来,“出师未捷身先死”也算是正常的自然淘汰。

从2018年开始,由于小微企业死亡数量骤减,看起来创业公司的“死亡”规模确实是小了很多。但就是这批更少量的公司,烧掉了更多的钱。

Y7zIjeJ.jpg!web

如果把一家公司关闭前的融资总额当做其烧掉投资人的钱,近5年,5000多家死亡创业公司总共烧光了460亿融资总额。更细致地看,2019年“死亡”的创业公司,平均每家烧掉的钱是2018年时的2.25倍、2017年的3.45倍。

也就是说,这两年,创业公司“死”得更加惨烈、更有排面。

近5年的创业公司死亡名录里,融资总额排名前10的公司中,有7家倒在了2019年,包括“独角兽”公司团贷网和爱屋吉屋、由云峰基金领投的全峰快递,还有让王思聪陷入限制消费令的熊猫直播……

从A轮到E轮,融资总量达22亿元、估值飙升至78亿元,爱屋吉屋只花了15个月。当时,爱屋吉屋是全世界独角兽里发展得最快的一只。但由于未能完全吃透行业逻辑,爱屋吉屋终究还是昙花一现,在2019年初惨淡收场。

在市场上成功融到这么多钱,证明上述公司至少在踩中风口、团队运作、商业故事等诸多层面中,做对了好几件事。

可惜的是,它们都在2019年渡劫失败了。

2 哪些风口倒下了最多的创业公司?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每每提及创业,雷军的这句话总会被搬出来。但现实是,有些风口实在是挤了太多的猪,再加上风也不是那么持久强劲,所以摔下来的就格外多。

这些年我们耳边飘过的风口热词换了好几轮,“O2O”“共享经济”“电子竞技”“互联网金融”……哪些才是堆积了最多创业公司“尸体”的口子呢?

数据显示,最近5年,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本地生活、金融和社交网络成为“摔死”最多创业的行业,为创业公司“死亡”名录贡献了过半成员,可以称得上是创业死亡五大兴趣小组。

如果按照不同年份来看,各年还会有特别突出的行业,代表了当年的创业“死亡”特色。比如说,2019年教育行业取代了社交网络排入前5,2017年则是文娱传媒行业取代了金融。

me6jQvI.jpg!web

当淘宝、京东和拼多多获得成功时,尚品网、明星衣橱等电商平台接连涌现,意图在细分市场上分一杯羹;饿了么、美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按摩O2O功夫熊、上门做饭的好厨师等平台都想坐上这班“致富特快”;而在社交这条赛道上,更是有主打匿名的无秘一时风头无两……

不过,上述这些名字,最后都进入了死亡名录。

在将创业赛道划分得更细之后,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创业公司的热门死亡方向。 以5年作为一个大的观察周期,游戏开发商、综合电商、美食餐饮、借贷和兴趣社区是倒下创业公司最多的5个细分赛道。

我们特别注意到,被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称作“电商最后一个堡垒”的生鲜食品赛道,公司在“死亡”前能支撑的时间相对更短,近5年该行业死亡创业公司平均存活时间仅有38个月,比游戏开发商足足少了半年多。

JBnAN3N.jpg!web

创业这阵风刮得太快,在粗犷地按照行业观察时还不太明显,进一步细分后,风向的变幻莫测就显现出来。即使是扎堆“死亡”,赛道的轮转也十分迅速。

从2015到2017年,游戏开发商、综合电商和本地综合生活都是创业死亡赛道的大热门,但近两年却明显降温,热门度排名大幅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借贷、理财和生鲜食品。

所以,关于过往死亡赛道的总结,也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2020的机会或者大坑。不过,抛开赛道的区隔,在创业公司的死亡原因中,还是有一些通性可以参考。

3 创业公司都为何而死?

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两年投资人变得更加谨慎,市场上的钱也紧张了许多。

根据IT桔子的数据,自有记录来,机构的投资总额每年都在上涨。但在2019年出现了向下的拐点,机构投资总额第一次出现同比下跌,跌幅达21.8%。

一个公司走向结束,大多也都是跟没钱相关,但是大家把自己倒腾到没钱的手段,却各有不同。

我们统计了5000家创业公司“死因”,发现最容易导致企业死亡的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匮乏,换言之,公司还没想好怎么赚钱。其次是市场伪需求和激烈的行业竞争,接下来才是业务调整和产品入场时机。

还有一些死因,不是普遍现象,但可以让创业公司死得更快一些,比如说转型和烧钱。

yUjueau.jpg!web

总结来看,不管是没有想好赚钱方式、没有找准市场需求,还是市场竞争力不足……导致创业公司走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关于公司本身经营层面不合理的问题,它们大多指向一个结果——企业盈利困难。

我们还注意到,近两年的创业公司主要死因发生了些许变化,政策监管与现金流断裂的贡献度,超过了行业竞争和业务调整。

有5年投资行业从业经验的林枫告诉DT君:“这两年行情不好,我们从LP拿到的资金也很有限,所以投资都比较谨慎。一般情况下5年左右我们就要考虑退出,如果被投项目没办法被收购或者上市、一直没有变现的可能,我们就不太会继续跟进。一直烧钱,谁都吃不消。”

分行业来看,大家的死亡原因侧重有所不同,我们计算了每个行业的死亡原因相对于大盘的偏好度,发现了不同行业独特的“死亡导火索”。

相对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死于政策监管、法律法规风险的比例更高;广告营销则更有可能死于转型问题;物流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硬伤是不重视客户;硬件行业更需要考虑定价/成本问题;游戏行业则对团队能力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URZNBrF.jpg!web

在资本比较宽松、投资者还愿意为粗放的生长模式买单时,这些问题并没有那么致命。但在寒潮来临时,市场与资本都没有那么多耐心来等待创业公司进行调整修正。

显然,创业者正在遭遇一个越来越残酷的大环境。但是,我们从乐观的方面来看,对于市场来说,这或许是一件好事。

4 现实是残酷的,但寒冬不一定是坏事

“寒冬通常是周期性的,每经历一次寒冬,就会焕然一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是这样评价寒冬的。

我们认同“焕然一新”这个词。前面我们的种种分析都指明, 创业者正在面临更加严苛的优胜劣汰,这意味着,踩着风口的投机者将会减少,真正的创新会备受青睐。喧嚣平息过后,理性与务实也会回归。

著名风险投资人Paul Graham曾在《How Not To Die》一文里列举了导致创业公司死亡的系列原因,他写道:“一般说来,创业公司死亡,要么是没钱了,要么就是关键创始人逃跑了,而通常这两者是同时发生的。但在我看来,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意志消沉了。你很少会听到一家加班加点工作、吭哧吭哧推出新功能的创业公司会因为付不起账单而被ISP关停服务器的例子。”

也就是说,创新、努力、拼搏……都是抵抗死亡的良药。

我们在《2019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中,为增长写下了一句断言:最有生命力的增长,往往孕育于貌似饱和的市场边缘,破土于重重困局的夹缝之间,爆发于能力天花板解锁的关键时刻。

所以,我们也相信,尽管戳破泡沫会带来阵痛的副作用,但在大浪淘沙之后,真正的春天会到来。

(应受访者要求,林枫为化名)

文章来自公众号: DT财经(ID:DTcaijing) ,作者:罗钰婧。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