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机器人做的中餐,能好吃吗?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42316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aYrmmV.jpg!web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李北辰

技术变革之快,总是超乎保守者的想象。在许多人的直觉里,过去几年,当科技媒体在向大众描绘“机器人时代”的恢弘蓝图时,还仿佛是在谈论未来一隅——但忽如一夜,此时此刻,人们就已能清晰听到机器人技术落地的声音。

譬如最近看到一条有趣的新闻,机器人可以做中餐了,而且,居然是我最爱的顺德菜。

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宣布: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在广州正式开业。

根据官方介绍,Foodom机器人中餐厅一共配置了46项机器人设备,包括炒菜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酒水机器人,煎炸机器人,甜品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颇为高效,譬如32个炒菜机器人可同时开工,一个煲仔饭机器人能同时制作24份煲仔饭,机器人炒菜平均只需3到5分钟,煲仔饭20分钟即可出炉。

另外,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拥有完全自动化流程,扫码点单后,订单会传输给后厨负责配菜的机器人,机器人厨师完成菜品制作后会由云轨系统货或送餐机器人将菜品传送到餐桌。据媒体报道,同样的餐厅碧桂园将开往全国各地。

其实我一直认为,相较于复杂的中餐,至少从理论上,餐饮机器人对连锁快餐行业的影响会更大,能够大幅节省人力成本,提升制食效率,保证服务水平,甚至带来餐饮经营模式的变革。

所以我不知道吃起来,接受了严格数据测试的机器人做的顺德菜,和我吃过的最地道的顺德菜,差别大不大,但至少看起来,机器人时代的脚步正在变快。

1

其实谈及机器人,大多数人率先想到的或许是无人工厂里默默耕耘的各种机械臂,但事实上,由于在材料和高精密加工等方面起步较晚,中国想要赶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任重道远。

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人看来,相比于已初步产业化的纯工业机器人,当前中国机器人创业的先机将发生在服务领域(要知道,即便放眼全球,当前较大的服务机器人企业的产业化历史也不足十年,技术鸿沟并不大,更何况中国珠三角地区拥有生产全部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能力),且大概率发生在餐厅,酒店,园区和商场等B 端场景,而非C端家用市场。

事实上,尽管由于服务机器人场景复杂多元,每个行业需要在成本,实用性和量产之间觅得商业平衡,这让其很难在短时间内规模化落地(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为3%)——但毕竟在理论上,人类每一次技术工具的进步,都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机器人也不例外,在我看来,它并未脱离麦克卢汉“技术是人类延伸”的经典定义,抛去镀在机器人身上的营销属性不谈,现阶段企业对机器人的最大用途,就是四个字,降本增效,所以只要企业一旦觉得机器人比人工更省成本,就会为它们买单。

嗯,过去5年,在远离媒体聚光灯的地方,中国服务机器人正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迅猛增长。2013—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3.3亿美元,4.5亿美元,6.4亿美元,9.4亿美元,12.8亿美元和18.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4%,38.4%,37.1%,47.9%,36.2%和43.9%。

而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的估计,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33.1%,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到了2021年,随着停车机器人和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亿美元。

而就像投资人王煜全所言:“服务机器人,最重要的是选对应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积累大量行业数据,形成数据壁垒;最后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

2

但与B端市场相反,家用机器人是个“消费增量”市场,在市场教育普及之前,很难说服早期尝鲜者以外的大众用户购买一台机器人。

更重要的是,相比企业对机器人单一功能的满足,在好莱坞科幻洗礼下,大众对机器人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认为他们花几百块钱买的机器人能立即被委以“智能管家”重任,可以帮忙打理家里一切,还能在无聊时陪人聊天——但受限于当前语音交互技术的羸弱(目前语音交互技术尽管识别率很高,但只能完成模式化应对,一旦试图进行跨场景和跨任务对话,就会经常陷入尬聊),让他们对目前的“陪伴机器人”颇有微词。

所以总结来看,就像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所言:“直白说B端买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省钱,是以替代人力为目的,但C端确是在额外花钱,所以需求有明显的差别。To B都是单任务的,机器人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了。而To C消费端,恨不得什么都能干,又能唱歌、又能跳舞、又能聊天、又能清洁。但现在根本不现实,技术成熟度还不够。”

当然,我没吃过机器人做的顺德菜,倘若顺德菜可以量化为技术指标,我并不知道Foodom的“技术成熟度”如何;我也更不相信人类未来饮食将完全由机器操办——但我相信,如无意外,机器人时代的到来,终将成为一种必然。

【钛媒体作者介绍: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国内数十家媒体专栏作家,曾供职《南都周刊》《华夏时报》《财经》等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NfANzi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