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红人离现象级红人还差一个社交舆论场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yzone.cn/article/56792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yqUnib.jpg!web

编者按:本文系吴怼怼投稿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1

李子柒彻底红了。

说不清楚先抵达的是赞美还是争议。是由受到赞美而带来的争议,还是由争议带来的正名?显然,对她的讨论已经堪称一部掺杂着多种复杂情感、有着像好莱坞叙事那样,不断有新一派加入混战、峰回路转高潮迭起的大片。

简单表述这种争议,那就是当一位红人,或者说一件事情引发了更多人关注,参与讨论的群体具有广泛的多样代表性,而每个人的立场、价值观都不一样。

在大众参与度极高的公众社区,尤其以微博为典型,短时间内多种观点极具碰撞,想法差异到令人咋舌,一条评论下可以衍生出上百条来回辩驳,此时一种奇妙的观感是:谁也无法说服对方甚至持有不同观点的多方。

这其中更深层的原因,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早就做出很好的解释:人的道德判断由情感产生,而在产生了特定道德判断之后才会出现支持判断的理由,之后再用理由去为自己的道德判断辩护。

知乎用户@飞奔的马达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科普。

在海特的著作《象与骑象人》中,这一心理学现象被称为「驾驭大象的骑手」。我们的情感、直觉和感情是一头前进中的大象,作为理性的骑手无法改变大象的前进道路,只能控制其速度,或者提醒路人避让。

请注意,骑手是为大象服务的。而这头大象去往何处,早就被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好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文化现象等多种因素都有所不同,这意味着产生交流时,两个人的大象所前进方向可能相差甚远。

因此,完全无法说服对方,是一件相当「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套心理学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很多事情。

比如,为什么很多人希望守着自己的「宝藏博主」「宝藏乐队」「设计师品牌」,生怕被更多人发现,不愿进行分享和安利。

一方面,歌手和乐队火了,票更贵更难买,这肯定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另一方面,一旦更多人知晓、参与、评价,会迅速造成对此的审美由单一走向多元,而你无法控制他人的大象走向何方,这是对自己审美判断的潜在威胁。

被大众审视意味着风险。理想的情况是彼此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但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让对方的那头大象改变方向,与自己看齐。

毫无疑问,无论面对多少头方向相左的大象,作为内容创作者,从李子柒这样的个人博主,到国产动漫、文艺电影这些类型都需要出圈。

出圈意味着巨大流量,被更多人关注,而创作者们才能够拥有更好的回报,以此进入内容的良性循环。

02

检验话题是否足够大众,红人到底有多红,其实有一些标准,当然并非硬性。

大张伟在《乐队的夏天》中说,出圈就是上晚会。现在不妨延伸一下,更大的出圈是得到《人民日报》的转发甚至评论。

这种由下及上、由个体到更高层面的触达并非易事。要说什么平台刚好能做到这一点,甚至本身就是做这件事出身,那么一定非微博莫属。

十年来,微博恰好就在其中起到承接作用,既容得下小众表达,也同样能够在传播和营销上大下功夫,输出优质内容,让这些好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助力出圈。

这些内容和红人,甚至并非是微博「原生」或「独家」。但作为最具包容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不管任何平台走出的红人,微博都会接纳和进一步引导和助推。

淘宝直播以带货为王道,于是诞生了口红一哥李佳琦;快手喜欢接地气的朴实画风,老铁们特别喜欢手工耿;知乎青睐以轻松有趣的方式传达知识,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成为网红;B站注重视频内容的新颖和独特,何同学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而李子柒最初选择的平台,也并非是微博,而在美拍。

借由微博,他们甚至最初只是简单的同步内容,便被更多人知晓,内容传播的广度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科技测评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是个典型,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对B站的喜爱,在B站发视频就像「回娘家」。

众所周知,何同学有过一条引爆全网的5G测评视频,这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微博。哪怕当天遇到志玲姐姐官宣结婚,微博遭遇宕机,何同学遇到「流量黑洞」,甚至一些微博粉丝劝他删了重发。

很快,何同学的视频第二天就陆续得到包括@谷大白话在内的微博大V们转发,并得到@人民日报的转发评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难以理解的新技术,这样的优质内容正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这条视频,以及何同学一个月后发的涨粉百万后的生活变化,都上了微博热搜。在此期间,何同学每刷新一次,粉丝数便增长上万。

真正助力破圈,引发国民级别关注度的,是社交舆论场,而不仅仅是在一个单一平台的数据量。

破圈之后不仅会带来粉丝增长,还会有商业合作。在商业化变现上,多位博主和MCN机构都认为,微博受众对博主的商业化接受度相对很高,因为这里已经培养了用户习惯。

今年微博红人节上,包括@手工耿在内的不止一位博主提到,在微博主页留下的邮箱,成为商业合作沟通的重要方式。

MCN大禹网络旗下拥有@道上都叫我赤木刚宪等红人博主,联合创始人李永安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大禹目前的主要营收还是在微博,排在第一位。品宣也好,带货也好,微博还是主要的平台。

03

红人要出圈,除了靠自身的运营,也要借势平台自身产品的运营。

在微博,博主与粉丝之间往往建立了更具粘性的关系,这离不开微博的一系列策略,早到粉丝群,近到今年5月上线的铁粉标志。

Vlog博主@Flypig提到,在正式或是非正式的各种渠道,微博都会给创作者无微不至的帮助。这种帮助来自内容层面,以及运营层面。

微博的工作人员会贴心地告诉博主,东西怎么发,有什么新的产品、新的运营方针,内容如何被更多人看到,甚至会建议视频分辨率,并告诉博主们应该非常重视对粉丝群的运营。

这也不难理解,无论在哪个平台走红,来到微博营业都会在微博的帮助下,形成个人品牌,从而得到更多回报。

博主@河森堡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微博上有些博主特有意思……点开主页后发现时间上的内容都很有趣,一条一条往下看,看好几个小时,仿佛在读一本书。」

看一个博主的微博时间线,可以了解他的身份、样貌、习惯、三观甚至口头禅,需要时间去试探的品质仿佛呈现在一张纸上。可见,微博成为对外展示的重要橱窗。

而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但凡提到国内红人,经常会以微博粉丝数来衡量他们在国内的影响力。因为微博是国外公认的具有广泛用户基础的社区,这也是一种出圈——从国内出圈到国外。

对于国外红人来说,情况也是类似。微博始终是国外明星、红人、运动员等知名人士进驻的首选。

也许你没有看过假笑男孩Gavin的视频,但你肯定见过他的表情包,微博正是表情包大战的重要平台。2018年7月,Gavin入驻微博,24小时内涨粉百万,8月份,他的第一次中国行成为头条新闻。

在微博拥有超过2000万粉丝的李子柒成功出海,在YouTube获得超过700万粉丝,又在微博引发讨论。而国外红人想要进一步在中国发展,与国内粉丝交流,也会选择微博这个舆论场。

这一切的基础,是因为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具有开放性和全民性的特点。

可以说,破圈其实并非发生在单方面,比如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贝克汉姆,以及海外一些政府高层等等都入驻了微博。当他们要将自己的科学观、价值观、影视作品等等输出到中国这个舆论场时,微博成为了双向交流、沟通与输出的桥梁。

李子柒出海,假笑男孩入华,如果我们在多年后回过头看,其实他们都是一个缩影,甚至一种符号。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元素、文化烙印的红人和创作者,通过微博走向世界的舞台,让海外网友一窥中国的部分面貌。

回到李子柒现象本身。

从一个红人成长为李子柒这样的红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实力很重要,运气成分也很大。

这期间,势必会出现不同观点的激烈冲突。但充分的讨论,从自身经历、传播学、心理学、文化输出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层面等角度展开广泛而深刻的学术探讨,其实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现象乃至社会现象。

可以确定的是,一个红人距离现象级红人,不一定差在数据,但一定还差一个社交舆论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