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这些互联网公司下的套,你中了多少?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2737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uqqe2q.jpg!web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作者:杜晨,题图来自:东方IC

昨天,同事跟我吐槽最近打Uber的体验:“你知道我走了多远吗?”

一听到这句话,我就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

去年,Uber在美国几个城市正式推出了一项新的廉价拼车服务:Uber Express Pool。

之所以叫“廉价拼车服务”,是因为它比拼车还更便宜——但里面有个特点:你得走路。

发起订单后、匹配到司机前,乘客需要走几个街区,到设定好的上车区域;如果你也会被放到一个下车地点,然后走到目的地。

iAfmEjZ.gif

“需要走路这我可以理解,但最近这趟,前后光走路和等车就快20分钟,”住在旧金山的同事已经出离愤怒了,再加上在车上的时间,花了30多分钟,以及并不便宜的7美元。

“我走到家才20分钟,有这功夫还打个毛的车?”

QzYfaye.jpg!web

想必经常拼车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理解Uber推出这个服务的目的。

拼车时,接客、落客往往是最头疼的事情,有时候大家的叫车、下车地点本来很近,却因为交通拥堵而浪费很多时间。那么既然都是为了省钱,不如大家一起多走几步路嘛。

概念确实挺不错,执行起来却有点智障……不只是我的同事,很多网友也在吐槽。

首先,正如前面提到,在匹配到司机之前,推出这项服务的时候,广告词也说的挺好的:走很少,省很大 (walk a little, save a lot)

neieMzI.jpg!web

执行起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在现实中,叫完车之后,你要先等上几分钟。在这段时间里,Uber在后台帮你匹配附近、路线接近的乘客。如果一般Uber需要半分钟到45秒的话,那么Express Pool就要等至少一、两分钟了。

匹配到了之后,还要走到集合地点。根据你所在的地点、交通和附近乘客的距离,这段路程可能比你想象得要长的多。少则两三个小街区,多则走上五六分钟都有可能……

到了集合地点之后,你的司机通常并没有在那里等你——你还要等他。按照车源、需求情况,这一步的等候时间可能有较大浮动,湾区可能还凑合,有的城市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

旅游博主Ben Schalappig在华盛顿DC工作, 他有一次使用Express Pool,运气很好,集合地点就在自己办公室楼下;但问题是app告诉他要等8分钟,实际上等候时间大约是这个估算的两倍。

2q6bQnI.jpg!web

至于下车,就要看命了。

虽然大部分行程是在统一地点下车,有一小部分Express Pool结束行程的方式和UberPool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先放先到、后放后到的乘客。

不管是哪种,最后可能都要走路。我的同事下车之后就又走了五分钟左右。

她最后做了个统计,从旧金山Union Square到旧金山Caltrain站附近的目的地 (具体地址没那么远) ,总共用时大约37分钟:

走到集合地点 3分钟 等车 8分钟 坐车 20分钟 下车走路 6分钟

用Google Maps计算一下走路时间 (比较保守,实际比这个要快得多)

vYJnQbe.jpg!web

这趟车花了$7,而且并没有比走路更快……

许多媒体对 Express Pool 的报道标题都是这样写的:”讲真,不如坐公交“

ANVVruf.jpg!web

我还真的去查了一下巴士线路:$3票价,每三分钟一班,总共用时15分钟。

最主要的是,这个”走路、等车;下车、走路“的商业模式,跟公交也确实没什么区别……

所以Express Pool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

zMNZBbV.jpg!web

是用低廉的车费和实际乘车体验完全不符的宣传,骗订单量和用户活跃度吗……

NVNrUvi.gif

这次对话,让我开始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着大量的消费级互联网产品,每天都在给它的消费者下套。

然而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它们,对这些产品里面那些令人费解的设定,要么从没注意过,要么已经见怪不怪了。

比如,Airbnb和Uber Eats的收费模式。

在Airbnb上订房经常有这样的体验:付款的实际总价往往比查看房源时的单晚价x天数贵得多。

比如下面这位网友:房源看着又好又便宜,一结算,duang,两百刀清洁费!一百刀服务费!

2aMBjmu.jpg!web

这是因为Airbnb会收一大堆各种各样名目的费用,包括普通税、某些地区的增值税、某些房源的押金等等,以及最大头的:清洁费、Airbnb服务费。

其中,清洁费和Airbnb服务费往往贵的离谱。比如我的经历是这样的:出差住单晚$40 (保洁水平也和这个价位匹配的) 房源,结果清洁费快跟房费一样贵了。

再加上服务费、税等等,我开始怀疑我有这一百块钱为什么不去随便找个酒店。

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告诉我: Airbnb不适合短途出差;订房之前不要看单晚价,要注意看最后折算的总价。

AbQZNbi.gif

Uber家的外卖服务也是一样。今年三月,就在Uber上市之前,Uber Eats修改了收费模式,现在是这样的:餐品费用、税、服务费 (Service Fee) 、送餐费 (Delivery Fee)

2qAfQzv.jpg!web

以及如果餐费未超过$10的话,还要加收一笔$2小额订单费 (Small Order Fee)

UJr6Zjb.jpg!web

说实话,之前的平价送餐费,至少在加州,很明显无法负担司机的时间和燃油成本,所以涨价也可以理解。

但这个新收费模式还是有费解之处。看到标着”送餐费“的那一项,几乎任何人的直觉都是”这笔钱给司机的“——然而并不是。

没错:出现在你账单上送餐费,并没有付给送餐给你的司机,而是被Uber收走了。

事实上,司机每送一单的收入,是由Uber直接结算给他们的。这笔收入由三个部分组成:一笔 $1.5取餐费、一笔$1送达费,以及中间送餐过程按照实际驾驶的里程和驾驶时间计算的佣金。

无论你在Uber Eats上买到的餐食有多便宜或多贵,你支付的费用可能有很大变化,但是司机的收入永远是”固定"的 (如前述,只跟里程相关)

这中间就形成了误区:很多人认为已经支付了一笔运送费,就没有必要给司机小费了;然而实际上,司机的收入并没有因为新的收费模式而获得提升。他们仍然期待着你的小费,却经常失望而归。

nQbYFvY.jpg!web

说到这里,小费也是很多基于互联网的送餐、送货服务在产品设计上的一个常用的陷阱。

原因令许多人都没想到:诱导和欺骗消费者给小费,然而钱全被公司收走了,送餐司机一分都拿不到……

这件事最开始是《纽约时报》的一个跑去体验“零工经济” (gig economy) 的记者 Andy Newman爆出来的。他发现无论食客给不给小费,他从DoorDash拿到的钱永远是一样的。

他的首单底薪是$6.85。食客不给小费,他拿到$6.85;给$3小费,他拿到的还是$6.85。也就是说:在app里给的“小费”,并不是真的小费,实际上成了DoorDash给送餐员支付工资时的“补贴”。

因为这事,昨天DoorDash被美国政府告上法庭了。罪行不是克扣送餐员,而是欺骗消费者。

qMrqY3e.jpg!web

我很同意这个角度,因为作为食客,我真的感觉DoorDash的小费模式非常狡猾。本来多掏钱是为了能让送餐员多赚点辛苦钱,最后怎么反而都被平台赚走呢?

反正给不给小费都没区别,久而久之,从食客的角度没人愿意给小费了 (后来我偶尔出差用过 DoorDash,都是用现金给的小费。)

那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我的同事告诉我,“你比亚马逊送货无人机也就好那么一点。”

Andy Newman, The New York Times

uUZzUru.jpg!web

在产品和运营的圈子里里,这早已不是新闻。事实上,利用贪婪、虚荣、窥视、懒惰等人性弱点,进行的产品设计和运营推广,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不只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高大上的硅谷公司其实也这么干。

举一个你可能从没联想到的例子:Netflix的自动播放功能。

先说片尾自动播放功能,就是当你看完一部电影或者一集电视剧之后,在画面右下角出现的那个,“在 5 秒后自动播放……”

2amIJjq.jpg!web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刚在Netflix上看完一个长达两三个小时的电影,演职人员表开始滚动,你却还在刚才高潮的神转折中无法自拔,或者仍在片尾音乐中于回味片子最后那个意味深长的镜头。

突然电视响起了奇怪音乐。原来,另一部Netflix自制剧《劲爆女子监狱》已经自己开始播放自己了。

因为这个设定,有的外国网友已经骂街了:

iE3Azq3.jpg!web

这位仁兄吐槽主要是因为它喜欢这部电影的片尾曲,却被Netflix打断了。

后来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了这个功能的玄机:如果你看的是普通的电影、电视剧,片尾自动播放的倒计时有20秒;但如果是Netflix的自制内容,片尾自动播放的倒计时只有5秒……

aINvqmV.jpg!web

有网友开玩笑说,一不小心没来得及关掉自动播放,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天亮了……

YNZrI3Q.jpg!web

事实上,自动播放不光影响了观众平复心情的过程,而且也让主创和制作团队没有获得应有的露出。

在视频流媒体的年代,虽然看完就走已经成了常态,但看不看完片尾字幕至少也应该让用户自己选择吧……现在这样的主动自动播放了,感觉Netflix对自己的内容制作者也不是很尊重。

(毕竟对于这个平台来说,内容也是为播放量,为数据服务的。)

对于Netflix这个极其努力地展现算法推荐引擎有多歪的设定,我早已经习惯了,片子刚一放完我就赶紧拿住鼠标/遥控器,准备取消自动播放,但经常还是会被它抢先。

(Tips:在Netflix的设置菜单里可以关掉自动播放下一集。但我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之前都不知道这个选项存在……)

这个片尾自动播放功能还有一个很迷的地方:和我完全相反的,那些喜欢几集连播看个过瘾的人,如果在Netflix上连续播放了达到3集之后,就不会自动播放下一集了,Netflix 反而会弹出来问你是不是还在看。

6rmieum.jpg!web

而且前几年的时候更过分:

7NjUzuE.jpg!web

你是不是还在看?你真的还在看??你到底是不是真的还在看???

Netflix另一个备受吐槽的地方,是在它首页上的预告片自动播放。

特别是用电脑看的时候,鼠标划过一个片子,只要稍微停留的时间多了那么半秒钟,Netflix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自动为你播放这部片子的预告片……

6niIreV.gif

如果你去搜一下 "netflix autoplay meme",会发现网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表情包:

VnYb2uf.jpg!web

想安静找部电影看的我vs急着给我看预告片的Netflix

muINbaj.jpg!web

确实有那么一部分观众,面对Netflix庞大的资源库感到不知所措,需要过一眼预告片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但是Netflix不让关闭这个功能,这就显得有点没人性了。有时候只是偶然划过一部 (并没有想要看的片子) ,就被迫看了几秒钟预告片。

除了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就是最近几年风靡游戏工业的DLC (可下载扩展内容) 。美其名曰延长生命周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游戏公司坑玩家钱的新手段。

有的游戏,上来只卖给你一个base game,任务、地图都要买或者等免费DLC (比如《质量效应3》、《杀手2》、《泰格伍兹高尔夫球巡回赛13》)

有的则是用付费DLC的方式,一上来就给美元玩家最好的武器去虐菜,严重破坏游戏平衡 (比如《战地4》)

有的纯粹是把明明应该放在游戏里的内容做成Day-one DLC,买个三五八块的价格间 (比如《质量效应3》的《来自灰烬》DLC,重启的《古墓丽影》系列的额外古墓 DLC)

某些游戏的恶俗DLC,购买之后可以修改女性角色的着装 (比如《太保煞星》)

以及到目前为止最奇葩DLC:初代《Destiny》的TTK DLC,不但给了买它的玩家一小部分新功能,还把没买它的玩家之前可以使用的一部分功能和任务给锁住了!

注意,TTK已经是这部游戏的第三个DLC,意味着玩家花额外钱买的前两部DLC的内容也被锁住了,只有继续买第三步才能解锁……

VjEnErr.jpg!web

你还知道哪些令人费解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或者利用人性弱点给用户下的圈套?留言分享给我们吧!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作者:杜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