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焦点分析 | 今日头条没打算当第二,即便是在搜索上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36kr.com/p/526688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文 | 张雨忻

2015年加入字节跳动的朱文佳从陈林手里接过了今日头条。在此之前,他曾在百度任搜索架构师,加入字节跳动后,也一直深得推荐算法负责人杨震原器重,被认为是头条里算法技术的top 3人选。

但此刻朱文佳面对的是一个有些老迈的今日头条:不同于抖音的高歌猛进,据QuestMobile数据,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今日头条的DAU一直在1.2亿左右徘徊。

这位新上任的今日头条CEO必须承认,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的产品。而张一鸣给今日头条定下的目标是还要实现至少4000万DAU的增长。

为了破局,今日头条开始大力攻搜索, 这背后不仅是因为朱文佳的技术背景,也是希望用户能在头条里实现更多维度的信息获取。朱文佳 心目中的头条,应该是一个“通用信息平台”。

所谓通用信息平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通用性”,人人都可以使用;二是其“丰富性“,能够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体裁。这与朱文佳对今日头条产品逻辑的思考是契合的:一横一竖。横,指的是内容载体的丰富度;竖,指的是内容分发方式的多样性。

搜索,正是头条在内容分发方式上的新尝试,也是未来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

RNrAnmb.jpg!web

今日头条的“搜索方法论”

换做两年前,如果你在今日头条App里看到什么内容,继而想扩展阅读一下,会发现这是一件极其不便的事情。因此多数人的选择是关掉今日头条,跳到百度去搜索。

朱文佳和团队观察到用户在搜索体验上的需求和不满,也因此看到一条理想化的 行为路径:一个用户从头条的诺贝尔奖要闻专题上了解到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得主;但三个天文物理学家的名字比较长,以前也不了解,便激发了搜索的兴趣;在头条搜索后,又发现了不少天文物理领域的科普头条号,觉得内容不错,顺手点了关注;再之后,推荐引擎开始推荐天体物理相关的科普知识,让这个用户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有了更多了解。

推荐引擎和搜索引擎本就是可以无缝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朱文佳对信息流产品新形态的判断。“三年前,手百、UC浏览器、QQ浏览器等产品只有一个搜索框,但现在大家都变成了一个搜索流、一个信息流的形态。”

从产品逻辑上看,搜索表明用户的兴趣,能让推荐引擎做更精准的推荐,意味着更好的产品体验。信息流本身的内容生态也能帮助搜索,内容的丰富性决定着搜索的质量。如果两者能很好地磨合,对拉新和留存都有帮助。

内容平台衍生出搜索功能的例子不在少数,YouTube几乎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视频搜索引擎,而微信、微博、知乎、小红书里的搜索,也都是基于各自的内容生态而形成的。

头条从2017年开始组建搜索团队,“搜索这个事情需要至少一个100人的团队才能做好” ,朱文佳告诉36氪。2018年,头条开始加大技术团队的投入。哪怕市面上已经有百度、搜狗,在朱文佳看来,搜索引擎这项业务也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完善的状态,大家都还有提升空间。 “首先,技术上还存在提升空间;其次,通过做好内容来改进搜索体验,这个思路之前是没有被充分探索的,内容是搜索的根本。” 朱文佳说。

对于头条来说,其在推荐引擎的基础上探索出来一套机器学习的方法,并把这套技术架构迁移到搜索上,这是一套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不一样的底层算法。另外,用足够的时间养好内容生态,把内容质量做上去,在朱文佳看来也是头条做好搜索业务的关键。

即便是个不折不扣的后来者,今日头条却没打算扮演谦虚角色。在搜索启动两年后,头条的搜索团队自认为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梯队。面对搜索市场现有的格局,朱文佳直言:“做一个东西肯定是冲着第一去的,瞄着第二让人觉得没有奔头。” 

今日头条终极形态

在张一鸣心里,他一直知道头条“要做成一个非常大的东西”。

2015年底,今日头条进入了一个产品用户数榜单,并且是前20名中唯一一个由2010年后成立的公司发布的产品。一些同事觉得可以准备上市了,但张一鸣在年会上表示,今日头条是一个非常大的东西,对特别大的东西的演化要有耐心。

2012年,今日头条只是一个聚合新闻客户端,在融资的时候,张一鸣总是会被询问:怎么跟腾讯、新浪、搜狐这些新闻客户端竞争?但7年过去,今日头条已经囊括了头条号、短视频、问答、微头条,直至近期的搜索,今日头条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

bMFbAz7.jpg!web

“一个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内容体裁和分发方式,几乎都在头条平台上得到了容纳和体现。”朱文佳说, “回过头来看,(张一鸣说的)这个非常大的东西其实就是通用信息平台。”

随着产品的演变,今日头条也曾经历过一段非常陡峭的增长曲线,DAU一年能涨三四千万。理想情况下,产品每添加一个新功能、每增加一个新的内容形态,都能在新增或留存上带来帮助。

但增长已经停滞很久, 突击战变成了持久战。

今日头条面临的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不再是单点上短期出奇迹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产品想成为头条,在这个充分竞争的状态下,头条不得不回到原点:留住创作者,做好内容生态。

这个思路反映在了头条今年的战略里:“创作者收益计划”,未来一年要帮助1万位创作者月薪过万,为创作者提供百亿流量包、个性化IP打造和多元变现方式等扶持;此外,便是为用户和创作者提供好的服务体验。

“你不可能强迫用户用你的产品,一定是你提供的服务到位了,用户才会来。”朱文佳判断,泛资讯领域赛道至少是DAU 6亿级的市场,但目前没有一家能够在体验上做到非常完美,因此呈现出了现在多家平台胶着的局面。

“这个赛道很大,我们需要同时做好推荐、搜索、内容生态、变现,全方位提升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竞争力。” 朱文佳告诉36氪。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