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决胜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十字路口”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yzone.cn/article/56432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7J7NZbV.jpg!web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辉常观察,作者孟永辉,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的结合衍生而来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然落幕,人们需要寻找金融科技化的新方向。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路径告诉我们,仅仅只是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与用户对接的渠道,不去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带来的只能是金融行业风险的不断增加。于是,深度改造金融行业本身成为破解互联网金融发展困局,打开金融进化新时代的关键所在。

金融科技化无疑是一个主要方向。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AI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的原有运作过程当中,改变金融行业的传统运行方式,从而带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改变,才是金融科技化的正道所在。除了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加入到金融科技化的行列当中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身影。

对于金融行业来讲,改变金融行业本身要比单纯地获得用户更加富有想象力。因为获得用户只需要不断拓展用户获取渠道,不断改变运营方式即可,而改变金融行业则需要的是真正去概念金融行业原有的组成成分和运行机制。因此,金融科技化要比金融互联网化更加彻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融互联网化是金融科技化最原始的阶段,金融科技才是金融行业未来进化的终极方向。

1

互联网金融落幕是必然, 金融科技化才是终极方向

回顾互联网金融的兴衰,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它与互联网时代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关联,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如此,在互联网时代兴盛期,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出现,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形态频繁更迭。

当互联网时代落幕,我们同样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光华逐渐褪色,以互联网金融爆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开始退场。告别以用户获取和收割为导向,真正回归金融行业本身成为全新的发展方向,一场以金融科技化为代表的新进化由此开启。

互联网金融暂时掩盖了金融行业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问题本身。互联网金融本身的问题并不能够掩盖其在提升金融行业运行效率上的功能和作用,借助互联网的去中间化,金融行业的对接效率的确得到了提升。但是,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不高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资产端和用户端的对接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金融行业内在的运行逻辑和机制上。

互联网金融虽然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但是并没有改变它的内在的运行逻辑和机制,所以,一旦资产和用户的对接红利不再,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便会凸显出来。风控、信用、征信等环节的问题便会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在互联网金融的下半场有如此多的平台型公司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短暂性地掩盖了金融行业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金融行业的问题,当外在的红利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的时候,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便会出现,金融行业就会进入到新的进化阶段。这就是互联网金融落幕,金融科技崛起的根本原因所在。

互联网技术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在改造金融行业本身上的乏力。回顾互联网的成功应用,我们就会发现,真正能够将互联网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的应用基本上都是在去中间化上。在用户习惯业已发生深刻改变的今天,金融行业的确需要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来提升效率,但去中间化仅仅只是在满足用户习惯转变的情况下有效,超过了这个范畴就会出现问题。纵观当下出现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无疑是一味地用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不断改造金融行业所导致的。

真正影响金融行业运行效率的是本身的传统与原始,而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资产端和用户端的对接上。当我们深入到金融行业具体的流程和环节上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加底层的技术,而不是金融产品和用户的对接。这时,互联网技术便开始有些乏力,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对于金融行业内在的流程和环节上非但不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有时更像是一种伤害。以金融行业的风控环节为例,我们看到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去除了风控环节的一些看似不必要的环节,但是,这些看似不必要的环节由于缺少底层技术的约束变得不可控,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不是金融行业风控的完善,而是不断的缺失。

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开始表现出来,它对于金融行业本身的乏力同样开始显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更加底层,更加基础的技术来解决金融行业内在流程和环节的痛点和难题,才能实现新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必然成为过去式。

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它对于用户流量的过度依赖,一旦流量红利不再,便会出现问题。同“互联网+”的其他形态一样,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盈利模式其实就是依靠撮合和收取中介费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支撑整个平台发展需要的是海量用户,因为只有海量的用户才可以产生海量的交易,从而获得足够多的中介费。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需要不断吸引各种各样的用户,以达到获得足够多的中介费的目的。

当流量红利见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甚至到后来获客成为一件入不敷出的事情。对于严重依赖用户流量的互联网金融来讲,当获客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意味着他们后续的盈利就会出现问题。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寒冬,当自身的盈利(造血)和资本融资的困境(输血)出现问题的时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会陷入困境当中。

因此,从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商业模式来讲,它同样仅仅只是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期可以野蛮生长的一个存在。当互联网金融无法找到一个维持自身发展的简单且有效的盈利模式的时候,它的发展便会出现困境和难题。

同互联网金融对于流量的依赖不同,金融科技的盈利模式更多地是依靠对于金融行业本身更深层次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金融科技的盈利模式与金融行业本身更加相辅相成,只要金融行业存在,金融科技总是会找到盈利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对外在的要素有如此严重的依赖。

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主体决定了它的未来走向,缺少金融基因必然无法走得长远。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参与者同样决定了它的未来并不明朗。很多的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们严格来讲更像是互联网企业或者科技企业,本身缺少金融基因决定了他们只能游离于金融行业的表层,无法深入触达到金融行业发展的精髓。

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的非金融性决定了它的打法、思路上具有相当鲜明的互联网色彩,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金融其实不是金融机构,而是互联网企业。它的这种特质决定了其只能遵循互联网的发展逻辑,缺少金融的特点,最终必然陷入到互联网发展的怪圈当中。互联网金融下半场出现的乱象其实正是互联网乱象的具体体现。

只有真正具备金融基因,真正了解金融行业的底层运行逻辑,才能实现真正长久的发展。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金融科技显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他们具备很强的金融基因。虽然依然有互联网公司身影的存在,但是,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头部的公司,他们本身其实也已经具备了金融行业的相关属性和标签。金融科技的参与主体决定了它具备互联网金融并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和特质。

无论是从解决金融行业的问题上来看,还是从互联网技术本身来看,甚至是更深层次的盈利模式和参与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都不具备长久发展的可能性。当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不再,互联网金融同样将会进入衰退期,金融科技成为必然的接棒者。

2

十字路口,金融科技如何成为合格的接棒者?

站在互联网金融向金融科技过渡的十字路口,我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在借鉴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找到真正正确的发展道路。对于金融科技来讲,成为一名合格的接棒者似乎要比谈论未来的美丽蓝图要实际得多。

那么,金融科技如何成为合格的接棒者呢?

强化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的能力。互联网金融简单地去中间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将科技与金融简单相加无法带来长久的发展,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伤害。金融科技想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接棒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不断强化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的能力。

首先,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内在的流程和环节进行简单相加,而是要更加关注的是两者之间是不是真正实现了深度融合。以AI技术的应用为例,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通过引入智能客服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个初衷是对的,但是,在AI与客服融合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用户体验并不好。因此,我们应该以新技术给金融行业的流程和环节带来的改变来看待,而不是为了融合而融合。

其次,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的归宿在金融,而非在技术。很多人在看待新技术与金融行业融合的问题上将技术看成是终极归宿,这显然是不对的。虽然我们在强调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的能力,但是,这种融合的终点还是要落脚在金融上,而不是在技术上。参与到金融科技大潮当中的玩家们最终依然是金融公司,而不是技术公司。

只要这样,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才能告别偏差,真正走入正道。金融科技才能真正成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短暂的风口,新技术与金融行业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理顺。

从本质上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而不是为了效率而效率。金融行业运行效率的提升是源生于金融行业本身的,而不是外在必要流程和环节的缩减来实现的。这是互联网金融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当金融科技时代来临,我们要从本质上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不能为了效率而效率。

第一,金融行业的效率提升是由内在流程和环节的深度改变所触发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效率提升是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来实现的,这种发展方式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很多必要的金融行业流程和环节被硬生生地削减掉了。在金融科技时代,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对金融行业内在的流程和环节的深度改变来引发效率的提升。比如,我们加入了大数据的技术之后,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带来了效率的提升,这种是由于大数据与风控、征信等具体环节深度融合所触发的,这种效率提升更加彻底与全面。

第二,金融行业的效率不是目标,完善金融本身才是。为了效率而效率带来的是用户体验的下降以及金融行业各种乱象的出现,互联网金融时代出现的乱象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行业的效率提升并不是终极目标,完善金融行业本身,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由此带来的效率提升才是。

对于金融科技来讲,从本质上提升效率带来的是更加深入和长久的发展。当超脱了效率本身的时候,金融科技才能给金融行业带来本质性的改变。相对于效率本身提升带来的乱象,这种更加深度效率提升更加符合行业发展的本质。

金融科技带来的应当是金融行业更加良性的发展,而不是倒退。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行业固有痛点和难题的掩盖带来的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停滞,当时针来到金融科技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给金融行业带来更加良性的发展。

所谓良性的发展是指用新的技术来完善那些传统时代无法解决的顽疾,用新的技术来替代那些传统时代无法替代的元素,只有这样,金融行业的发展才不会陷入到死循环当中。这种良性的发展带来的是金融行业的向前发展,而不是停滞和倒退。由此,用户的固有痛点有了解决的可能,新需求同样有了破解的方法。

当金融科技能够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良性的促进作用,它才能算是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才能不会受制于外围环境的影响走出一条更加独立的发展道路。这是金融科技真正区别于互联网金融的根本所在。想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接棒者,金融科技的这种特质必须是要具备的。

当互联网金融的落幕成为必然,金融科技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的是在借鉴互联网金融经验的基础上,找到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不同的发展路径,由此开启一个金融进化的新时代。

这时,金融科技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风口。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