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张亚勤退休百度,技术客回归学术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uaIv6fR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fM3YjqR.jpg!web

【猎云网(微信:)北京】11月4日报道(文/吕梦)

10月14日,张亚勤在微博发布了几张自己参加了哈佛大学举行的2019年美国艺术和科学院新院士就职典礼的照片,他当选为该院数学、物理和工程学部院士,也是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今年当选的唯一的华人科学家。

张亚勤是百度正式推出“高管退休计划”后申请加入的第一位高管。五年任职,对于走在战略转型期的头部科技公司而言,并不算短。

2014年9月,张亚勤加入百度时正值百度气势如虹。时年Q3财报里,其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与此同时,转型期对百度正摩拳擦掌驶向全面布局O2O的前夜。

入职后不久,百度业务迎来调整,次年2月,当时的业务群组和事业部整合为三大事业群组:移动服务事业群组、新兴业务事业群组和搜索业务群组。张亚勤负责新兴业务事业群组,担负着为百度“开疆拓土”的任务。

在百度,他还短暂接手过百度大市场、公关、政府关系、智能云等多项事务。2017年3月,吴恩达离职,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的相关业务被划分于张亚勤旗下;一年后,陆奇告别百度,其负责的智能驾驶事业群依然交棒到了他的手里。

张亚勤之于百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高管频繁更迭的那几年里多位核心人物出走后,李彦宏对于张亚勤的信赖,一定有增无减。

12岁考入科大少年班

当年从微软离开,张亚勤的解释是“使命达成”,他的老同事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张宏江在微博中感慨:亚勤出微软,一个时代的结束!

加入微软前,张亚勤已经在美国桑纳福多媒体实验室管理着一个近百人的精英团队。李开复找到他时,正值微软要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虽然此前并不认识,但多人的推荐让李开复开始注意到这位科学家出身的管理者。

张亚勤12岁进入科大少年班、23岁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荣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也是百年来荣获这项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1999年,33岁获得美国电子工程师荣誉学会颁发的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除了这些漂亮的履历,张亚勤也是少年成名的典范,他的成长过程中还常常被冠以“神童”称号。在刚刚恢复高考,分外渴望知识的年代,“神童”的故事往往伴随着某种神秘色彩。

当年进科大少年班,张亚勤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作为从山西太原走出去的“少年大学生”,一时间,关于他的报道和名声纷至沓来。

“去了之后才发现别人都比我强。满分500,上床的同学430分,另一个同学450分,我们山西的状元也才不过410分”,张亚勤在后来的采访中说。

尽管如此,大学里宽松的环境还是让张亚勤进入了“自由的天地”,结果第一次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只有六七十。而毕业时,他的成绩已经是班里数一数二的,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科大无线电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成功的三要素,张亚勤多年后总结了三点:IQ、EQ和阿Q,前两个好理解,阿Q在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胜利法”,用他的话说,是“要自己去调整心态,很平和、很快乐,有建设性的心态去面对问题”。

刚去美国读博两个星期,张亚勤就收到博导皮克·霍兹,也是时任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院士兼IEEE通讯杂志主编递过来的一堆投稿论文,并要求他一个月内读完,给出评价。

接到任务后,他第一件事是去图书馆借了60本书,配合着辞典,不仅给所有文章都作出了评价,还把论文里大量的公式也推导了一遍。

多年后,面对媒体的采访,张亚勤也会有意无意地淡化所谓的“神童”形象,“我每次听到‘神童’两个字就特别的紧张,天下没有神童,可能IQ有一点不同,但最终还是要看自己怎么样去发挥”。

毕业后,张亚勤进入美国Contel公司新设立的研究院。这家公司后来被GTE收购,张亚勤被调入GTE总部。四年里,他享受到了一位科学家最渴望的两样财富: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课题研究的自由。

幸运的是,他专攻的数字视频压缩相关产品被投入市场,也是在这个时候,纯粹的科学家开始抛开技术的突破,将目光转向实际应用和用户体验。

1994年,张亚勤进入桑纳福研究院,他的身份也开始从一名研究人员转型为一个需要面对市场的管理者。

“有些技术相当杰出,但在某个阶段,这项技术产品化的价格过高,不足以支撑与之对应的功能带来的效果。好的技术一定要把握进入产品期的最佳时期,超前和实用相结合的无非是最佳点,这样别人才能给你钱……”,这是他当年“跑市场”悟来的心得。

掌舵微软中国

微软的邀请涵发来时,张亚勤已经在桑纳福的谈判桌前历练了5年,经历过各种谈判对象和合作关系。

张亚勤的到来,给刚刚奠基的微软中国研究院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刘润说过,在微软,研究部门是为后天的利润工作,而在研究前沿科技这件事情上,当年PC时代,投入最多的是汽车和IT行业。

其中,微软是IT业中投入最多的公司——微软研究院更是微软“皇冠上的明珠”,以李开复、张亚勤为代表的科学家则是这颗明珠上的光芒。

A7zeUra.jpg!web

为了保证处于领先位置,刚成立的研究院急需一批国际科技人才的补给。为此,张亚勤后来又专门跑了一趟美国,在一年一度的视频领域国际会议上为新东家招兵买马。若干年后,也是这位“宣传大使”为百度新兴业务奔走相告吸纳了众多优质人才。

张亚勤很勤奋,研究院创立初期,他白天面试、定方向、讨论课题,晚上11点多从下班。闲暇时间还在公寓里重读了多部武侠小说。

回国一年后,作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亚勤不仅摘获了IEEE视频杂志最佳论文获得者,旗下的多媒体小组也在全球最优秀的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80多篇论文,并在网络协议领域申请注册了40项专利,做出了60项新发明,其中8项成熟技术在公司内部进行产品转化。

2000年7月,张亚勤作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第二次向比尔·盖茨汇报主讲人,获得了盖茨的高度认可,“You did a fantastic job(干得非常漂亮)”。

一次微软高管会议里,比尔·盖茨还曾故作神秘地宣称,“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有一个世界顶级的多媒体研究团队——那是我们的秘密军团”。

仅仅一个月后,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接过李开复的重任,开始掌舵微软中国研究院;2001年,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为了结合科研成果进行新产品的开发,2003年11月,张亚勤、张宏江和林斌负责筹备了微软亚洲工程院。

作为当年“世界上最火的实验室”,这里汇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带领这群人做事,需要在有限的框架里给予充分的自由。

意见不合的时候,张亚勤并不直接Say no,让对方在情绪上感觉到他在否定,用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李世鹏的话说,“他不喜欢发号施令,他的管理方式就是‘不管’,用行动去改变你”。

“张亚勤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平和”,财经作家凌志军曾在文章里提到,“他笑起来很可爱,总是给人一见如故的感觉”。

2004年,张亚勤调回总部升副总裁,两年后回国成立微软中国研究开发集团,职务上升为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微软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两大产品的过于偏爱,导致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使用新技术的大好机会。与此同时,国内如百度、阿里、腾讯正在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

新时代下,云计算成为科技公司殊途同归的目标。2014年,微软CEO纳德拉上任,将云计算作为突破口。

2014年,由世纪互联运营的Azure公有云服务投入商业运营,微软成为首个在华提供公有云平台服务的跨国企业——这也成为了张亚勤自称的“使命达成”。

尽管在微软,张亚勤对于亚洲研发集团在做的前沿科技探索感到兴奋,但也难免沮丧——很多技术最终未能被成功孵化进入市场。

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正经历的转型,用张亚勤自己的话,“都不是技术的问题,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除了有好的愿景、好的战略,还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才能成功。”

张亚勤离职微软研究院加盟百度,王小川就说,他的出走“是互联网研发模式对企业学术研究模式的颠覆性胜利”。说“颠覆性”有点夸张,不过在微软研究院,产品从立项到产出一般都需要3~5年,这样一套冗余的机制在面对互联网公司高效率执行的同时难免失势,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张亚勤的潜力。

回归学术

“我觉得我可能从根本上讲是喜欢做不同的事情,在每一个阶段喜欢做不同的事”,张亚勤曾不止一次对媒体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即使在微软16年,他也轮换过不同的岗位,做过研发、产品、市场、销售等等,“产业也好,技术也好,发展有大的趋势,但从个人角度更多的是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随着PC时代的结束,微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并不是说这家公司不赚钱了,而是它做的业务,已经不再是全球科技从业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就在互联网产业的关键转折期,李彦宏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2Ib6Zfe.jpg!web

对张亚勤而言,转型时期以技术为竞争力的百度无疑能使其价值最大化;从百度的角度,张亚勤对于科研人才的号召力,有助于为其新业务的开展、招揽更多研发人才,扩大技术优势。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从基础研究直到产品开发、产业合作的模式、经验、人脉,也会帮助百度尽快实现产品线的整合。

2014年9月加入百度以来,他相继推动了百度智能云以及AI to B业务的整合与发展,并在前沿芯片及量子计算领域有所布局。

张亚勤曾提出了云计算“ABC三位一体”的概念,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三位一体。

2016年下半年开始高举ABC战略的百度云,与它的竞争对手相比入场时间虽然有些落后,但云市场的竞争注重长跑。百度的策略是通过结合自身优势业务,拓展相应行业。

以ABC及”云+AI”为核心战略,百度智能云2018年用户数、收入翻倍增长,流量和服务器三倍增长,成为中国增速第一云厂商;百度智能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中排名第四,稳居第一阵营。

在百度,对外,张亚勤见证了百度业务重点从PC到移动互联网转型、再到AI及信息流主航道战略到关键时期;对内,经历了陆奇空降、离职,马东敏回归的百度变革。现在的百度,如张亚勤所说,从团队到业务都在最好的势头。

退休之后的生活,张亚勤也透露,将开启Life3.0,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科研、中美澳学术交流。对于科学家出身的他来说,站在看客的角度,这大概才是最符合“人物性格”的生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