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WeWork上市夭折记:阿里成孙正义最后绝唱?1571882468240090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raI7Bb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FfAr2yz.jpg!web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富途证券,编辑 | debby

WeWork无疑是华尔街今年最大的IPO闹剧,对于每一个关注资本市场的人来说,都属于经典的活久见系列。

这家曾经最具价值的初创公司,美股年内规模第二大IPO公司,目前处于IPO折戟、资金濒临枯竭、想裁员却发不出遣散费的绝境。 华尔街正上演近年来最具戏剧性的商业灾难大片。

昨天,WeWork再次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大股东软银下定决心向WeWork紧急输血95亿美元 ,试图拯救绝境中的困兽。

FfMVVj3.jpg!web

来源:CNBC, FT, WSJ, Bloomberg

WeWork从市场最关注的共享科技巨头,沦落至众人冷眼旁观的「二房东」;从顶级基金软银追投多轮的独角兽,到IPO市场最惨「弃儿」;估值从年初的470亿美元,疯狂缩水至如今的80亿美元......

令人唏嘘不已,感叹资本市场的残酷—— We Work,We don't worth.

商业灾难大片,WeWork几个月损失400亿

WeWork是一家披着科技外衣的共享办公室出租公司,它受人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它是「亚洲巴菲特」孙正义鼎力支持的共享科技初创公司。(关于公司的详细介绍,我们此前做过多次报道,想了解的可阅读文末链接,此处不再多赘述。)

年初软银投资的时候,对WeWork估值高达470亿美元。去年,软银愿景基金的负责人Rajeev Misra甚至表示, 「WeWork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但我相信在未来几年这将会是一家价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 而高盛——WeWork的主要承销商之一,几个月前也给出650亿美元的估值。

但是现在软银却将其亲手「砍至」约80亿美元。

fABFvee.jpg!web

今年4月,WeWork公告称更名为「The We Company」,并且公司证实已经于2018年12月秘密提交IPO申请。市场表示搓搓手,翘首以待,大摩、小摩、高盛甚至还在竞争WeWork首席承销商的角色。

此时,WeWork前景看起来一片大好。因为大家相信孙正义,相信投行,相信共享科技代表未来。

下半年开始,事情慢慢变化:

ZfIri2Z.jpg!web

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

IPO遇冷,路演推迟,软银一再阻止IPO计划;CEO被迫下台、软银出台紧急计划救助资金即将枯竭的WeWork。

创始人被取代却成富翁,谁是真正的受害者?

这次救助计划涉资95亿美元, 软银表示,1)将加码50亿美元 ,2)也会拿出30亿美元买断现有股东股份,3)原先投资15亿美元的计划也将加速进行。

WeWork将成为软银的联营公司,而不是子公司。软银不会在任何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上拥有多数投票权,也不控制公司。作为交易的一部分, 软银将支付Neumann 17亿美元 ,以换取他同意辞去董事长职务并放弃投票权。另外,软银将对公司高管大换血,裁员也将继续。

这次之后,软银对WeWork的投资总额合约190亿美元。

190亿美元,换来一家估值80亿美元的「弃儿」——无疑, 在这场惨剧里,软银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这笔投资者或成孙正义最大的败笔。

早年孙正义押注阿里巴巴大赚数千倍,被戏称为「马云爸爸的爸爸」。有人笑称,自阿里巴巴之后,软银再无惊艳的投资案。 软银参与投资的Uber、Slack也是亏损上市的典型案例,目前价格远低于发行价。

ZVnyeee.jpg!web

对软银而言,现在无论是放弃还是坚持,巨额亏损已是事实,还不如放手一搏。

孙正义似乎也不想承认自己失误,他对外表示,

软银坚信,人们的工作方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而WeWork,处于这场革命的前沿。

WeWork的‘增长挑战对全球领先的科技颠覆者来说并不罕见’。

由于这一愿景没有改变,软银决定向WeWork加倍注资,提供资金和运营支持。我们仍然致力于支持WeWork及其员工、用户和房东。

软银的股东们,没有办法强行乐观。日本市场,软银股价下跌逾2%。

Bny6neZ.jpg!web

来源:Google

除了软银,监管文件显示,富达管理和中国的弘毅投资也是「受害者」,他们投资的成本也高于当前软银给的最新估值。

然而,最惨的还不是这些资本市场的「弄潮儿」,而是WeWork的员工们。

对于Neumann还拿到了一笔「高昂的」遣散费,WeWork的员工们表示非常不满,有人听到后的反应是:

You've got to be kidding me.(您跟我开玩笑呢?!)

早前员工不仅手上期权行权价高于最新估值,他们还面临被裁员的风险。据悉,公司9月就有裁员、压缩成本的计划,但是拖到现在未执行竟是因为发不出遣散费。

软银接手,对很多员工来说,可能就是离开的日子要来了。创始人拿着钱走了,普通员工却什么都没了。

WeWork IPO失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没多久以前,亏损对于IPO企业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被认为规模、增长和远大愿景的标志。

然而,如今的市场似乎出现了变化。

过去一年多,宏观环境日益严峻,私人融资渠道收紧,IPO市场也更加看重增长和盈利的共同发展。 投资者对巨额亏损的企业容忍度降低。Lyft和Uber成为了最佳例证。

aqMjmei.jpg!web

来源:公告,富途制图,截至10月22日收盘价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是好事,因为公开市场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帮我们筛选公司——科技公司的外衣不再那么好使了,盈利能力、业务模式会越来越被关注。

不在WeWork承销商团队的大摩(即:摩根士丹利)早前感叹道,

WeWork IPO失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我们看来,为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提供慷慨资金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投资者已经表明, 他们不再愿意为过度投资买单。

这意味着科技企业和其他高增长软件类股将面临困境,并将给整体市场带来压力。风险最大的股票包括那些近年来推动股市升至高点的股票,因为投资者正在远离动量股,回归价值股。

大摩此前还一心和小摩(即:摩根大通)争夺WeWork主承销商的角色,曾经还给出430-1040亿美元的高估值,这波操作疯狂打脸,再次告诉我们: 投行的嘴,骗人的鬼......

QJnQNbB.jpg!web

无论大摩是真心提示,还是偷着乐,我们都应该保持警醒:WeWork不会是最后一例。

下面这个标题,您怎么看?

MvERBre.jpg!web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NfANzi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