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被误解的乔布斯:是独狼,也是管理大师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eIJvuqv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mYRNzmi.jpg!web

来源 | 燃财经(ID:rancaijing)

作者 | 孔明明

编辑 | 阿伦

今天,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逝世8周年纪念日。

多年来,大家对乔布斯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他暴躁、阴晴不定的脾气上,他对产品无处不在的完美要求、严格苛刻上,还有他桀骜不驯、让很多人为之头疼的独特个性上。

除去他天才的那一面,他还是一个抱有让苹果公司长盛不衰的野心的企业家。他的独特个性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乔布斯,也留下了可供后人借鉴的企业管理之道。

事实上,乔布斯虽然用人苛刻,经常对员工大发雷霆,但他却善于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并由此组建了只包含“一流队员”的团队;他对待团队并不能用友善形容,但他却擅长调动人心,并用“现实扭曲力场”的能力,让人服从且听信于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执行;他不仅关注产品的每一处细节,也为苹果找好了完美的战略,从而得以让公司常年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在乔布斯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种更高级的“魅力型领导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他为“管理大师”,而不是大家普遍所认为的“独狼”。

招募大师和创造大师

1976年,在生产Apple II的过程中,刚刚起步的乔布斯需要更多的钱来进行研发和生产。他被建议去找唐·瓦伦丁试试——唐·瓦伦丁后来创办了红杉资本。

“如果你想要我给你投资的话,”瓦伦丁告诉他,“你必须找一个合作伙伴,这个人要了解销售,还要能写商业计划书。”当有长者给乔布斯建议的时候,他有时候会愤怒,有时候则又显得很热切,在瓦伦丁这儿,他表现出的是后者。

“给我三个推荐人选吧。”乔布斯回复。瓦伦丁照做了,乔布斯见了这三个人, 并与其中一个一拍即合——这个人叫迈克·马库拉。他在苹果公司未来20年的发展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3uaU3ar.jpg!web

乔布斯(左)与马库拉(右)

马库拉当时才33岁,但已经处于退休状态。之前他先后供职于仙童公司和英特尔,后者上市之后,他凭着股票期权赚了几百万。在乔布斯找到他时,他并没有决定要加入苹果公司。

马库拉向乔布斯提议一起撰写商业计划书。“如果计划做得很好,那我就投资”,马库拉说,“如果不好的话,你也免费得到了我好几个星期的时间。” 乔布斯开始在晚上拜访马库拉家,考虑各种方案,整夜整夜地谈话。

之后,马库拉主动提出为公司提供25万美元的信用贷款。苹果成为股份有限公司,马库拉、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苹果联合创始人)三人各持26%的股份,剩下的股份保留,用以吸引未来投资者。

但在当时,作为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帮助乔布斯研发产品,仍然没有决定全职加入苹果。

乔布斯显示出了自己的偏执特性:他会给沃兹打电话,对他好言相劝,还让朋友帮忙去说服沃兹。他有时又哭又叫,有时大发雷霆。他甚至跑到沃兹的父母家,痛哭流涕,这时候沃兹的父亲站到了乔布斯这边。

“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家,我开始接到父母、兄弟和很多朋友打来的电话,”沃兹说,“他们每个人都跟我说,我的决定是错误的。”

但这些没有起到丝毫作用。他们的高中好友艾伦·鲍姆给他打电话。“你真的应该放手一搏”,艾伦说,如果沃兹全职加人了苹果,并不一定非要进入管理层,还可以继续当工程师。

“那正是我想听到的“,沃兹尼亚克说,“我可以待在组织架构的最底层,当一个普通的工程师。”最终,他决定全职加入苹果。

新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将硅谷杰出的公关人员里吉斯·麦肯纳招至麾下。里吉斯·麦肯纳曾为英特尔打造了一系列色彩绚烂的杂志广告,这些引起了乔布斯的注意。他致电英特尔公司询问广告的设计方,被告知了里吉斯·麦肯纳的名字。乔布斯打去电话,却一直未能直接与麦肯纳通话,他的电话被转给了一个叫做弗兰克·伯奇的业务经理。之后,乔布斯几乎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并最终见到了麦肯纳。

v67N3q6.jpg!web

此后,在开始“丽萨”项目时,有一名叫比尔·阿特金森的程序员给这个项目注入了活力。他是神经系统科学专业的博士生,最初受邀加入苹果的时候,他表示拒绝。但当后来苹果公司给他寄去一张不可退票的机票, 他决定用上这张机票,让乔布斯设法说服他。

“我们正在创造未来,”乔布斯在长达3个小时的劝说接近尾声时表示,“想象一下在海浪的最前端冲浪是什么感觉,一定很兴奋刺激吧;再想象一下在浪的末尾学狗刨游泳,一点儿意思都没有。来苹果吧,你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阿特金森最终选择加入。

这只是乔布斯在用人上的一些例子。 他的情感理解能力超强,他有着不可思议的阅人能力,可以看出他人心理上的优势、弱点以及不安全感。 他能在别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击对方心灵最深处。他凭直觉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在说谎还是真的知道一些事情。这让他成为了哄骟、安抚、劝说、奉承、威胁他人的大师。

在对人才的评价上,乔布斯认为一个人不是“天才”就是“垃圾”。乔布斯对招聘流程有着严格的控制,目的是招到具有创造力、绝顶聪明又略带叛逆的人才。他的急躁、缺乏耐心和对身边人的粗暴态度今人皆知,他用这种方式避免公司发生“蠢蛋大爆炸”:如果公司所有的管理者都过于礼貌,会导致那些平庸的人可以舒服地呆在公司混日子。“如果你想建设一个由一流队员组成的团队,就必须耍狠。”

“我最擅长的就是发现一批天才,然后和他们一起创造东西。”他曾经这么告诉媒体。

激励大师和领军大师

乔布斯有一项评价不那么好的能力:就是将个人魅力转化为说服力,通过个性的力量进行劝诱、胁迫以及扭曲事实,它被称为”现实扭曲力场”能力,这个词源于电影《星际迷航》。

一个很早期的案例是,1975年,在乔布斯还在雅达利公司工作时,他让沃兹尼亚克创作一款名为《爆发》的游戏。乔布斯当时的老板诺兰·布什内尔,把乔布斯叫进办公室, 在自己的小黑板上画出了草图,然后叫他去设计。布什内尔告诉他,如果使用的芯片少于50个,那么每少用一个,就会有一笔奖金。

“这样的一款游戏需要耗费大多数工程师几个月的时间,”沃兹尼亚克回忆说,“我觉得我肯定完成不了,但史蒂夫让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于是他接连4天没有睡觉,完成了任务,而且沃兹只用了45块芯片。

现实扭曲力场的根源在于乔布斯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信念:世界上的规则都不适用于他。他认为自己可以无视规则的信念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深深植根于他性格中的叛逆与固执。他觉得自己很特别:他是被上天选中并受到启示的。他认为有一些人是很特别的,比如他自己、爱因斯坦、甘地以及他在印度遇到的那些导师。

同时,与这个能力相随的,是他鼓舞人心的能力。

他向苹果的员工们注入了一种持久的激情,鼓励他们创造超越人类想象的产品:他给他们带来信心,带领他们去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乔布斯和家人、同事很亲密,苹果公司的重要员工在苹果待的时间比他们在其他公司服务的时间更长,他们对乔布斯也更加忠诚,尽管其他公司的老板比乔布斯友善、和蔼。很多创业者没看到乔布斯如何凝聚员工的忠诚度,却只效仿他粗暴的一面,这是危险的错误。

乔布斯曾说过:“当你拥有一群很优秀的员工,你不用像对待婴儿一样哄着他们。给他们定下伟大的目标,他们就能完成伟大的成就。如果你问任何一位Mac团队的员工,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乔布斯还很重视团队之间的互相沟通。

乔布斯认为:“这个网络互连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认为好的创想能够由电子邮件和在线聊天完成,这种想法太疯狂了,灵感来源于自发的会面和随意的讨论。你可能撞见某人,问他:你们在干嘛?他告诉你正在做的事,然后突然你就会‘哇哦’,各种奇思妙想都涌现出来。”

乔布斯痛恨正儿八经的展示,他喜欢随意地面对面交谈。每周他都会召集管理团队,在毫无议事日程的情况下讨论新想法。每周三下午,他会跟市场和广告团队进行同样的会议,而且这些会议严禁使用幻灯片。

ANvIjmQ.jpg!web

虽然乔布斯天性独裁专制,从不寄望于共识,但他却着力在公司内部营造出一种合作的文化。很多公司都在力求减少会议,乔布斯却独独相反:每周一是高管会议、每周三下午要开营销战略会议,此外还有无数的产品评论会。他不喜欢用PPT,也不喜欢正式的讲话,他坚持让所有参会者一起讨论问题,利用各方优势,听取不同部门的观点。

乔布斯曾经历过两次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它们都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旧金山湾区。作为一个爱好艺术、吸食迷幻药并追求自我开悟的叛逆分子,那段时光造就了他个性中嬉皮和离经叛道的一面,而这一面中渗透着他的商业和工程天分,使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保持着那种“饥渴与天真”的状态。

乔布斯将他的叛逆和反主流文化的色彩淋漓尽致地倾注在苹果产品的广告中,在重返苹果公司后,乔布斯参与编写了“Think Different”的广告词:“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我们认为他们是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自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试图传递给外界的产品文化,也是苹果的内部文化和价值观。

苹果的很多员工也意识到,尽管乔布斯有喜怒无常的毛病,但他非凡的魅力和团队影响力,足以引领大家改变世界。

细节大师和战略大师

在乔布斯的种种性格中,还有他对企业从小到大的强控制力,这些控制和远见,最终使得苹果成为一家创新不断且经久不衰的企业。

当乔布斯不想被一件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时候,他就会完全忽略它,就好像此事完全不存在一样。有时候,他不仅能对别人扭曲现实,甚至对自己也可以。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当时的苹果正在生产不同系列的电脑和外设产品,其中包括十多个版本的Macintosh,整个产品布局十分杂乱随意。在长达一星期的产品总结会后,乔布斯终于忍无可忍。

“够了!”他大喊,“这太让人抓狂了。”他抄起一只记号笔,光着脚走到一面白板前,画了一个二乘二的表格宣布说,“这才是我们要的,”在两栏的顶端,他写下“消费者”和“专业人员”,在两行的前端他写下“桌面”和“便携”。他告诉团队,他们的工作就是要生产四个伟大的产品,表格的每一格代表一个产品,其余的产品应该全部取消。

通过让苹果聚焦于生产四种电脑,乔布斯成功地拯救了苹果。在他回归的第一年,乔布斯裁掉了3000多人, 扭转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到1997年9月乔布斯成为临时CEO时,之前的一个财政年度苹果已经亏损了10.4亿美元。在经历了两年的巨额亏损后,苹果终于在该季度赢利, 获得了4500万美元利润。1998年整个财年,苹果实现了3.09亿美元的臝利。

“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同等重要,”乔布斯说,“这道理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产品。”

重新掌权后,乔布斯每年都会带着公司最重要的100个人去集训。在集训的最后一天,他总会站在一块白板面前问道,“我们接下来应该做的十件事是什么?”

大家会互相争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乔布斯把他们的想法一一写下来——当然也会划去那些他认为愚蠢的点子。在一番竞争排名之后,最终产生一张有十个提案的榜单。最后,乔布斯把单子上的后七个一笔划去,说:“我们只做这三件事。”

3eqEfiM.jpg!web

专注已牢牢植根于乔布斯的个性之中,他总会毫不留情地滤除他认为会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东西。

但无论是细节还是大局,乔布斯都会倾注同样的热情。他不仅关注产品最微小细节的设计,也能制定超前的整体战略。

2001年,乔布斯制定了一个战略:要将个人电脑变成管理用户音乐、视频、照片和文件的“数字中枢”,带领苹果进入个人消费电子领域,并创造了iPod和iPad。这与苹果创造简单易用的端到端一体化产品的能力相契合,并将苹果从一个高端小众计算机公司变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在iPod获得巨大成功后,乔布斯开始思考什么东西能够打败它。其中一个可能性就是手机生产商将音乐播放功能加入到他们的产品中。于是他亲手创造了iPhone来占领iPod的市场。“如果我不这么做,别人也会。”他说。

2010年他还制定了后续战略,将数字中心移动到云计算平台上。在苹果搭建的巨大服务器上,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内容,并可以同步到其他个人设备上。新的服务被命名为iCloud,并由乔布斯在2011年6月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这些战略在后来都被证明是正确且有远见的。

乔布斯相信美的重要性,他热爱直觉胜过思维。“我从小就非常热爱人文,我喜欢诗歌、小说、艺术和音乐,但我也痴迷技术。”乔布斯说。后来他读到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的话:“那些站在人文与科学十字路口的人,那些能将想象力、创意与技术、商业结合到一起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创造附加价值。”

“将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是乔布斯成功的关键。”《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说。

今天是乔布斯逝世8周年纪念日,尽管他的粗暴无礼和他的巨大成就放在一起更能形成反差、吸人眼球,但我们希望揭开乔布斯管理大师的另一面。因为对于创新创业和经营企业,这才是更重要的一面。

参考资料:

《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乔布斯的管理课》,《哈佛商业评论》增刊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