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多维空间技术”在线下欺诈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y6R3Mjb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多维空间技术结合了GPS聚类、AI技术,与机器学习、图谱关联等形成完整的、互补的反欺诈策略体系,对线下团伙欺诈有很好的管控效果。

来源 | 黑镜君

作者 | 小镜君

关系图谱、机器学习模型、中文模糊匹配等工具已经成为管控集团欺诈的常规性武器,在各家金融机构中普遍得到应用。

但欺诈风险的特征是动态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升级和演变。例如线下有场景的融资类诈骗、骗贷类诈骗,这些欺诈因作案手法隐蔽、爆发滞后,使得常规工具和技术很难识别。

黑镜君拟从多维空间的角度,浅析该技术在线下欺诈风险管理的作用。

什幺是多维空间技术

多维空间技术是在GPS聚类的基础上,结合AI图像模型技术,升级形成了一个“多维空间”的关系。基于密度空间聚类算法,结合机器视觉技术、深度学习的创新应用,对高密度区域(结合数量、时间、频次等)实时高效精准预警,同时形成管控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维度:

1、动态区域:基于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算法,将空间中距离相近的聚成一类,实时动态的将客户所在区域画出来,相比层次聚类、系统聚类、K-means聚类、K中心聚类,DBSCAN算法将具有足够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

602d57f4d7eceaef71c4d6abc33e68b1.gif

2、深度AI图像模型:将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图像识别的深度级联算法,能有效识别、匹配相似的图像背景,并对背景相似的团伙进行聚类,相较单一的算法,例如DEEPLAB-V3,识别率更高,应用效果更精准。

yuuANfE.jpg!web

多维空间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空间+位置的立体式管控思路;

2、关联信息简单:无需获取大量的信息,运行简单,系统承载要求低;

3、多技术的深度结合: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和GPS的多模态管控应用。

多维空间技术在反欺诈的应用

1、具备时效性、能识别集团性案件、自动化的风险预警工具:

线下团队类欺诈,已由集中代操作转变成引导客户自己操作。客户成功申请后,欺诈团伙会帮客户代偿一段时间再失联。因此这类案件普遍呈现集中爆发、发现滞后、金额巨大、线索甚少等特点。

我们知道,不论采取什幺方法,欺诈发生的地点都是相对固定的,同一批申请背景也是相对一致的,这就为多位空间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通过多维空间技术,形成有监督的、无监督的动态预警工具,对同地址且同背景的申请进行实时抓取,可以快速识别异常申请,进而通过人工、智能外呼等策略,提示风险,识别风险,达到管控风险的目的。

2、具有强互补性、高精准性、高覆盖率的风险策略工具:

通过前面的预警、数据分析,结合人工排查确定阈值的有效性,对达到阀值的客户进行策略自动化管控。这有效的强化了管控体系,也是对图谱等集团欺诈管控的有效补充。

同时能对高风险空间进行分级管控,管控空间可以精确到小区、楼栋之间,支持100*100或者10*10不同区域的管控,管控精准度更高;管控流程可以嵌入到贷前、贷后,GPS及背景的信息获取相对简单,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覆盖更广。

搭建多维空间技术的重要节点

搭建多维空间技术,是1+1>2的一个新的尝试,但也面临着挑战:

1、技术有效性的验证。多维空间技术创新结合了很多新型的算法,需要用充分的案例和数据来验证。通过人工排查的方式,大量样本数据反复校验,不断的调优、迭代、升级,形成闭环的管理。

2、精细化管理。多维空间技术,应用方向很多,但管控维度增多代表计算量成倍的增加,对系统、耗时都是很大的考验。用最少的维度达成最优的策略效果,是一个博弈的结果,因此需要持续的精细化管理。

多维空间技术,创新性的结合了GPS聚类、AI技术,与机器学习、图谱关联等形成完整的、互补的反欺诈策略体系,对线下团伙欺诈有很好的管控效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