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衰退期的互联网生存图谱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AVfyyqa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vIJrey3.jpg!web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老衬。

01

互联网神奇不再。

悄然间发生了变化,下沉、出海、大妈、微商、产业成为新兴名词,印象中一片蓝色元素的科技感,不再冷静与安定,网红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下半场,给人更多印象是大片的红色甚至深红,热情中夹杂着焦虑。

6ZZfyyb.jpg!web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封顶,QuestMobile最近数据报告显示Q2的单季度用户量负增长200万,用户使用时长增速也同比放缓至个位数,纯粹的互联网产业,即将进入衰退阶段,所谓的产业互联网,说到底就是衰退阶段公司的集体性出走。

从经济周期来看,无论朱格拉和库兹涅茨10-20年中周期的产业交替理论,还是康德拉季耶夫50-60年长周期的技术革命理论,互联网基本全部吻合,正处于新旧科技转换的交替阶段,甚至可能是促成经济下行的深层原因。

生态恶化会触发物种变异或消亡,商业也一样,多数企业当前都在面临生存难关,投机的搅局者留下一地鸡毛后已经基本退场,剩下那些都是长期专注自身最擅长领域的专业公司,无论生存环境如何恶化都没有退路,只能通过进化去迎合变化。

变革是这两年互联网公司的基调,从BAT开始,百度最高决策层人事巨震、腾讯消灭中层、京东淘汰高管,阿里组织升级,再加上去年腾讯、美团、小米、滴滴等一帮独角兽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堪称互联网有史以来一次幅度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变革潮。

热门业务方面,短视频对垒白热化,快手整体布局几乎重塑,赌上了全部身家和抖音贴身肉搏;微信地位依然不可撼动,但影响力在下滑,浮窗、信息流、视频动态、朋友圈等大动作改版不断;社交电商被过度解读,主要还是依托内容为主的网红经济,微商信任度不可持续,拼团严格来说是促销手段,算不上社交。

02

失业率是衰退期市场信号之一。

裁员潮在继续,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互联网老人”,按照头部企业大约10%的裁员力度来看,整个行业失业率应该更高,近期关于大厂失业者生活的跟踪热文很多,知乎上失业话题的讨论热度也很高。多数人求职简历如同石沉大海,待业几个月是常事,即便侥幸入职,试用期内再次被裁也是普遍现象,很多人开始跳出互联网范畴找工作,“保住工作”也成为圈内人之间相互问候的暖心祝福。

用户衰退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流量成本也更高,业务未来变得不可预测,营收和利润双下滑,即便互联网公司固定成本不高,也必须裁员和减少福利来削减开支,大企业不用太担心,因为大多都在某个领域拥有垄断性地位,抗风险能力较强,主要就是一些股价波动。

相较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模式早期更依赖融资续命,用户衰退期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难度加大,因此破产情况更多,双创火热那两年,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多到烂大街,互联网思维更是成为炼金术似的创富神话,如今大潮退后直接成为裸泳重灾区。

北京写字楼空置率创8年新高,上海写字楼空置率创10年新高,深圳更是重灾区,在一线城市中,只有老衬所在的广州,写字楼需求还算旺盛,不过增长也已放缓,再加上众创空间等各种“二房东”模式的倒闭潮,也侧面佐证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互联网中小企业深度思考的问题。

03

存量市场,增长来自同类产品的流失用户。

任何时期都有好产品,行业衰退期的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互联网总用户规模负增长,多数产品的用户流失都情况非常严重,“快速增长”这个曾经烂大街的运营词正在消失,如何留存和可持续增长,成为当前各家企业研究的核心问题。

互联网可以提供比线下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还没什么固定成本,就是卖图片或者卖交互。正因如此,互联网公司获客成本正常情况会比实体店高出20%-40%,早期的用户关系也基本无利可图,只有在未来,留存用户的服务成本下降,购买力持续提升,才会产生财务回报,因此留存能力才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价值,也是边际成本接近零的生意本质。

ZJZb2ur.png!web

为了扩大深化用户关系,也为了盈利的最大化,互联网公司会为老用户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对于用户来说,也倾向于忠诚一家公司提供的更多服务。微信从通讯工具成长为OS生态,用户不仅没有反感,反而认为更便利了;小米从手机到各种电子产品,线下店坪效全球第二,用户体验也是不用思考的便利;万能的淘宝、快得不止一点点的京东基本也都遵循着类似的经营逻辑。

用户红利期不太担心需求萎缩,大多产品都选择增长驱动留存,很多企业甚至因此忘记了留存才是关键,以至于增长模式粗暴化,烧钱、煽动人性的灰色地带,滋生了各种羊毛党和黑灰产业链的繁荣。

趣头条被列为下沉市场的成功代表,其实被普遍误会,趣头条针对的并非下沉市场,而是羊毛党市场,主动提供羊毛让人来薅,以此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竟然能够不断获取融资,直到上市。作为内容平台,甚至没有一篇可以称道的代表作,增长吃相可见一斑。

用户衰退期无论如何创新,也难以摆脱竞争者的跟进速度,互联网所谓一家通吃的721定律,使得竞争更多发生在行业格局还未定型的领域,比如短视频、直播、社交电商的激烈拼杀;或者不受721定律约束的产业,比如内容行业或者传统产业,生意因此也重新回归本质,留存开始驱动增长。

二八定律中,20%用户提供80%收入,因此留存率提升5%,业务利润率会增加25%-95%。留存用户才是互联网公司的最大资产,新用户不仅获客成本至少是老用户5倍,流失率也很高,当留存驱动的自然增长超过流失,才是最佳PMF(产品契合市场)指标,也是衰退期产品增长的重要杠杆。

04

“快”是互联网模式的空中楼阁,不是没有道理,而是缺少根基。

抢占先机,第一名与第二名未来的市场份额差距N倍,这是互联网把快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基建相关的基石、基础,这些可以影响未来很长时间的支柱,底盘越扎实未来才越广阔,哪可能有一夜就能完工的摩天大厦。

华为和小米,同样作为手机民族品牌,无论线上和线下,后来者的华为都处于弱势,从芯片到软件的核心基建,是华为工业思维战胜小米互联网思维的最大原因。“快”不是竞争力,是企业某个阶段的必然发展状态,而且一定不包括早期阶段。

互联网产品的早期阶段,都是新用户,挑剔一点也能理解,此时的流失率严重,也在合理预期内,月流失90%以上都属正常范围。快速增长不是早期阶段目标,“慢”才是,可持续的自然增长价值更高,增长太快不是盲目烧钱就是连自己都没搞明白的运气成分,自然增长代表核心用户认可,虽然缓慢,但是扎实。

EvU77bE.png!web

如果没有留存,无论增长多么快速最终都会趋向为零,早期要验证产品核心,更需要夯实基础。特斯拉造出跑车之后才造其他车,这种自上而下的降维思路也很适合存量市场,针对行业内最挑剔的用户,从头部小众市场逐渐往大众化过渡,因为用户衰退期没有泡沫,不仅留下来的竞品更职业,留下来的用户也很专业。

早期产品的打磨时间建议最好维持半年以上,Airbnb为了打磨适合的团队文化,招聘第一个员工就历时半年,选拔了近千人才明确自己的员工画像,最终Airbnb成为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离不开早期刻意的“慢”雕琢。

05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早期阶段的种子用户不断累积,核心用户画像会逐步明确,增长也必然随之加速,虽然用户流失率可能依旧很高,但相比之下,新用户占比逐渐下降,老用户留存逐渐提升且占比稳定,这就意味着PMF(产品契合市场)达成,产品开始步入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互联网产品,由于增长速度变快,企业人数也可能粗放发展,更多会倾向增长驱动,增长驱动更加注重短期数据,此时很可能埋下管理隐患。留存驱动则更注重长期增长,尤其是用户衰退的存量市场,产品通常无法满足多数人需求,锁定最积极核心的用户构建产品,这样才可以在供给端过剩的海量产品中保持辨识度,因此发展阶段的扩张克制,可能对团队来说会更加健康。

假如运气足够好,产品可以到达爆发阶段,这应该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的向往,留存率超过流失率,新用户也可以大比例留存,这时怎么烧钱都划算,而且扩张速度越快越好,尽最大能力抢占市场份额,最好一举奠定行业领导者地位,那些独角兽们大多拥有类似阶段,尤其是社交类产品的体现更明显。

fYjiMna.png!web

小规模爆发不算稀奇,也许PMF时期就时而发生,规模大到微信就称得上伟大了,产品质量密度堪称黑洞,微信吞噬一切流量同时几乎没有流失,同领域甚至容不下第二名竞争者,这个阶段的运气成分很强,起码老衬没经历过。当然,并不是所有产品必须达到爆发阶段,能够维持PMF发展阶段的稳定留存就已经是好生意了。

第4个阶段是成熟阶段,市场份额占比接近饱和,产品不再增长。企业发展到成熟期,通常会推出多产品组合队列,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队列产品同样遵循早期、发展、爆发的发展轨迹,直到市场占比再次饱和。

zQRrmuI.png!web

早期、发展、爆发3个阶段属于单产品线发展轨迹,第4阶段包括并购和新组合产品线推出,此时更多是为了追求多产品协同的范围经济,利用母产品的规模优势,带动多产品协同发展,降低平均成本和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抢占新市场占比,因此跨越新市场通常和母产品具备关联性。

美团从团购到外卖和酒旅;Netflix从DVD租赁到网络流媒体和自制原创内容;最典型是乔布斯,从苹果电脑到MP3、手机、平板电脑,不仅硬件美轮美奂,而且所有产品核心都围绕苹果系统,虽然针对的市场不同,但是做到了关联性闭环,最终改变了世界。

06

低迷时期也许机会更大。

低迷时期的用户需求更真实,留存用户的粘性也更强,产品首先需要明确合适的阶段定位,然后制定不同的留存策略。早期阶段用户增长缓慢,留存趋近为零,是下降曲线;发展阶段用户增长变快,留存相对平稳,是扁平化曲线;爆发阶段不仅用户指数级增长,留存也超越流失,是微笑曲线。

EnYBRfQ.png!web

每个阶段对应的市场指标也不同,TAM代表市场总规模、SAM代表产品未来最大规模、SOM代表当前可实现规模,TAM渗透率可以测量产品不同阶段的指标,SAM和SOM可以计算CAC和LTV的预算指标(详见老衬早期文章)。

早期阶段需要明确TAM规模,虽然互联网用户总规模负增长,但产品依然最好选择正在增长,未来总量很大的市场,或者就是虽然增长低迷,但没有721一家独大格局的市场;早期阶段主要获取新用户,后两个阶段统称PMF(产品契合市场)之后,TAM渗透率此时不断提升,需要测量MAU/总用户数的留存比例,新用户获取不再是增长策略,留存才是发展关键,拥有稳定留存比例的产品,就真正达到了PMF(产品契合市场)。

fm6jYbU.png!web

从增长为王到留存为王,老用户才是核心。如果需要改善留存,最好把主要精力和成本,放在维护老用户上面,老用户不仅有信任基础,维护成本也更低;新用户获客成本超过老用户5倍,流失率同样很高,前期的维护成本很难估计。

一、维护老用户,主要是提升粘性和参与度。

1、粘性指标主要是DAU/MAU,这个比例越高越好,早期也许不高,之后会慢慢提升,另外最好区分新老用户组,其次是打开率、次日留存、周留存、月留存等。存量市场,用户大多是理性选择产品,粘性代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回归感性,与产品形成一种无形纽带,比如微信的分享冲动以及查看他人朋友圈的好奇心。

2、参与度指标主要是在线时长/DAU,使用时长可以很大程度表现出用户对产品的参与意愿,其次是直接的参与情况,会话数量、阅读量、评论反馈等,参与度是用户对产品体验的反馈循环,类似亚马逊飞轮,体验越好,用户反馈意愿越强,在线时间越久,社交、游戏类产品的反馈最直接,更能体现参与度。

二、维护新用户,留存主要来自第一印象,主要是注册渠道和加入门槛。

1、注册渠道,用户通常对消极体验的记忆会超过积极体验,假如用户第一次接触产品就留下坏印象,那么很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也会翻倍,广告渠道并非越多越好,很多诱导性的广告渠道不仅效果很差,同时会降低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包括落地页设计,对新用户来说都是第一印象,这些都至关重要。

2、加入门槛,所谓不让用户思考,提升新用户参与度,就是最快路径让用户体验产品核心功能,如果用户对核心功能不满意,也意味着不是自己的用户,即便流失也无可厚非。

付费会员模式当下如火如荼,电商、外卖、内容等平台一夜之间全都开始付费,更多是为了留存,通过会员有效期来绑定用户时长,亚马逊、Netflix在这方面也很成功,但付费会员同时抬高了准入门槛,对新用户来说很不友好,非成熟期产品慎用。

三、留存用户的4个长期策略。

1、对比竞品,贴吧之父俞军的公式,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转换成本,如果产品价值超越竞品,存量市场用户选择产品更加理性,酒香就不怕巷子深,这时的逆势增长都源自产品价值提升。

2、社交社区,如前所说,社交的双向关系,用户的自然参与度最深,口碑是如今最好的广告形式,字节跳动不断推出多闪、飞聊等社交产品,也是使用队列产品留存抖音、头条等明星产品的流量。熟人社交有腾讯这座大山难以翻越,但垂直社区的机会依然很多,虎扑、豆瓣、B站、快手、知乎、宝宝树、新氧、小红书,套用一句流行语,每个垂直行业都值得重新社区化一次。

3、个性化,独特的记忆点设计,独特调性就是市场定位理论,所谓打穿用户心智,不一定必须是某句广告语轰炸,或者类似阿里使命那种朗朗上口,比如虎扑正式会员的考试,快手的老铁666、B站的弹幕等,这些独特设计,都是能够给用户留下长期记忆的法宝。

4、新体验,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互联网研发成本预算多一倍,对比线下装修门店预算多一倍,用户体验完全不同。门店装修和用户感知是递减关系,装修达到一定程度,再多预算,用户感知也不会很明显;研发预算基本和用户感知成正比,研发投入越多,用户感知会越明显,并且重要的是,互联网的产品研发,理论上没有封顶。

07

去年增长黑客,今年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这个词今年火得不明所以,用户运营早已有之,换了个马甲就身价暴涨,差点让老衬以为自己错过一个大时代,说到底私域流量也还是用户留存,最大不同点是原来留存是自家产品,而私域流量是超级App上面的粉丝。

这个词如此火爆,除了吴晓波等大咖的背书以外,和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或者其他类似形式超级App的关系可能并不大,因为这些平台的消息都可以选择性忽略,打开率和用户留存也正持续走低。

很多人心目中正解的“私域流量”,可能是离黑灰产业更近的微信好友营销,只有微信好友可以随时随地Push消息和朋友圈,除了删除、拉黑等方法以外无法拒绝,而删除、拉黑好友这种属于极端行为,很少有人经常会这么做。

如此看来,当下爆火的“私域流量”和去年的“增长黑客”一样,都是伪命题,微信好友即便属于私域流量,更多也是销售和客服性质。批量化的外挂操作,不仅微信官方封杀,而且很难精准化获客,更谈不上规模化推广,时间成本也更高。这对于销售性质更强的黑灰产业来说,没有什么正规获客渠道,微信好友营销当然是其性价比最高的作案途径。

对于正经生意来讲,产品如果达到PMF(产品契合市场),网络效应的规模化之后,用户价值会指数级提升,微信好友外挂成本再低都太慢了,还不如计算清楚LTV和CAC,广告获客更加精准、直接、快速,否则反而因小失大。当然,如果是引导用户加客服微信,反向操作的售后服务,不仅问题足够精准,而且也降低了沟通成本,又另当别论。

回到最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用户衰退只是互联网暂时性的低迷,并不代表经济学意义的衰退,低迷时期不仅竞争者在减少,那些眼花缭乱的浮躁也在逐步散去,用户消费更理性,企业焦虑也不见得是坏事,对危机的反思,是之后最好的改革之路。

加油吧,活下去。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