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吴军吊打黄章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vIBZ3iF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 ,作者:sanbiao1984,头图来自东方IC

最近,两位科技互联网圈的公众人物发表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

一个是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另一个是魅族集团董事长黄章。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先说吴军。

必须开宗明义地指出,目前的吴军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专业领域输出观点、价值观是使命,也是工作。

吴军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点评了几个互联网巨鳄,其中争议最大的是他说到:“腾讯从来没有过to B的基因。”

舆论对此有两个方位的解读:基因论荒唐、diss老东家无耻。

前者事关本源,后者侧重姿态。前者是观点讨论,后者是询问有无资格证。

显然,围绕“吴军观点对错”的讨论要比“吴军该不该说?有何动机?”更高级,更能引发行业思考,更能带出诸多有价值的观点 (事实也如此)

当然,我有另外的解读。

关于腾讯帝国,吴军作为曾经的建设者,观点无比珍贵 (注意是珍贵,而不是对错,因为基因论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自由心证)

从“治史”、“信史”的角度而言,相关人等的“采信度”应是有次第的。

保洁、中层领导、在位高管、离职高管,他们点评腾讯的权重应该逐次增高。

“离职高管”点评的权重为什么最高?

因为他们一定程度上能排除原企业意识形态的干扰与人际关系的掣肘,让“企业史”更立体、更多元。

就像有些美国老干部,只有退休了才往外说真话。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吴军,关于腾讯,他“发声”比“发了什么声”更重要。一本有吴军声音的《腾讯传》一定比官方定制的《腾讯传》史料价值更高,也更多元。

这就是意义所在。

另外可贵的一点是,谈论腾讯,吴军没有落入臧否人物的窠臼。

研究商业形态的演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脉络,这是他的本行,立足于此再发声,保持了难得的克制,不因弹点人物而稀释专业度。

再从公众人物的言论困境来谈。公众人物有“被限制”的“言论自由”,由于他们有着超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公开发表的言论可以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故而历来要审慎。

吴军只是指出腾讯的基因问题,而不是马化腾的基因问题,甚至也没有对江湖传闻的刘炽平点评他的公案做澄清,这体现了公共议事的优雅风范。要知道商业体比人格体承受负向评价的抵抗力要更高。

说到这里,另一朵花要开了。

黄章最近有两个言论。

一个是评价曾经鞍前马后的得力助手李楠为“费才”,随后更是在魅族社区补刀:“见利忘为自我膨胀的人更会毁掉公司。”

我要是李楠,卯着劲也得怼回去,但他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对黄章没有半句怨言。

黄章没有做到“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李楠却做到了“忠臣去国,不絜其名。”

情商相较,高下立判。

白永祥、杨颜、李楠,曾经的“魅族三剑客”都挂印而去,魅族也时不利兮,从黄章对李楠的恶语相向看,不难找到原因。

作为成年人,咱们还是要谈谈“言论的收益”。

黄章的惊人之语,以上欺下,对股肱之臣不留情面,除了显出自己棉袍下的“小”,让人看热闹、看笑话之外,还能有什么“收益”呢?

李楠尚且落得如此下场,往后又怎能让天下英雄来投?

说回上面提过的公众人物的言论困境,黄章利用自身超大的影响力来臧否一个相对弱势的人物,话语权的不对等,且存在“口欲”上的显著差异 (如李楠不愿回应) ,这个伤害何其大?

再说黄章的另一个言论:

“雷军当初希望魅族作价10亿,他投30%我并没有完全拒绝,只是我正式答应他的时候他说他已经决定自己做一个软件公司,期间他安排林斌和黎万强分别拜访我了解做手机情况和思路,我一直都没有发觉他原来要做手机。”

这几乎是一段公案了。黄章隔三差五就说雷军偷师于他,简直是:“先有鸿钧后有天,魅族更在小米前。”

讲道理,彼时雷军是职业投资人,提出投30%,黄章“没有完全拒绝”,那显然还是有部分拒绝的情况存在。那么投资不是强买强卖,双方不合心意,一拍两散也是商业常规,雷军另起炉灶倒也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事,难道他要等你到天荒地老、海沽石烂吗?琼瑶都不敢这么写啊。何必耿耿于怀呢?

在早期黄章的叙述中,雷军还有偷取魅族手机绝密资料、林斌作势套话等戏码……这一次虽然没有明着说偷师,但其含沙射影的言论,仍是旧话重提。

早年,《人物》杂志在采访雷军时候也曾经提起过这个问题,黄章随后回应称相关自媒体黑他不舍得给雷军股份,希望自媒体不再造谣,而这其实明明是两回事。

按理说,这不该成为媒体公案、八卦谈资,而应该诉诸公堂,或是直接拿出证据,断它个水落石出、清清白白。

黄章的这一番言论,依然是臧否人物,利用的还是“人性的不对称”,他百无禁忌,能敞开说,倒是今时今日的雷军不愿、不能也不值得参与这场口水战了。

但话说回来,每个人的自我认知不一样,也许黄章内心是真的认为雷军做手机就是偷师于他,以常理论这是需要充分论证的、很严肃的事。

(一个小发现,喜爱 diss人的企业家,好像都做不好手机……)

两花表完,开始归拢。

公众人物更容易被时代记录,有大成者还会上“史书”,“公共言论”实则是他们的“软资产”,智商、情商之外更有“媒商”。

公众人物必须要思考,我未来的“言论遗产”是什么?是对于产业、公共事务的洞见,还是攻讦异己、同僚的酸爽?

前者或许为“正史”,后者只能叫“轶事”啦。

在公共表达上,吴军吊打黄章,应该是没有悬念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 ,作者:sanbiao1984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