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陆金所宣布退出网贷,濒死的P2P将在何处重生?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aERN7z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P2P一哥 陆金所 要退出网贷市场了!

“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7月18日傍晚的这则突发消息,无异于在P2P行业扔了一枚“原子弹”。

P2P,这个曾经扛起国内互联网金融大旗的行业,或将成为历史名词。

雷声阵阵的7月

除了“陆金所退出网贷领域”的消息,7月份网贷行业的震动已经不止一起。

7月4日,网贷头部平台、成交量1600多亿的网信被曝将“良性退出”,随后老牌网贷平台 拍拍贷 被造谣“停止运营”,虽然及时辟谣,但接连不断的真假消息,震动了整个行业。

随后几天,互联网金融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基本定调了2019年下半年甚至2020年的监管方向——“平台转型”“平台退出”“监管试点”成为核心要点,备案或将再次搁置。

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的网贷平台而言,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部分转型艰难、备案无望的平台,将目光转向了国外,地域相邻、与国内有诸多相似之处的东南亚,成为出海首选之地。

为什么是东南亚?

对于国内想要出海的贷款类金融科技企业来讲,东南亚绝不仅仅是唯一的方向,相比较而言,欧美具有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更优质的消费者,非洲具有更广阔的市场、更多的用户。但是,东南亚确实是最适合贷款类金融科技企业出海的区域。

东南亚具体划分为11个国家,分别为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

从地缘因素看,东南亚各国与我国距离相近,部分国家与我国沿海地区隔海相望。一般情况下,从北京到东南亚地区的交通成本,与北京到深圳的交通成本相似,甚至到东南亚成本更低。从这方面讲,给出海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较小。

同时,中国与东南亚一衣带水,历史和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从明中期开始,郑和的船队便开始逐步与部分国家有了深入接触,华人开始在东南亚立足生根,在与当地人的逐步融合中,为当地民族的独、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菲律宾的“国父”何塞·黎刹的祖籍,就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从人口因素看,东南亚11国的总人口约为6.5亿,0-35岁人口占比约为60%,0-40岁的人口更是多达4.2亿,占比近65%,年轻化的人口结构赋予了东南亚巨大的经济增长动能。但同时,金融基础建设薄弱,对于 普惠金融 的需求极度旺盛,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孕育出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消失在国内的“互联网人口红利”将于东南亚再现。

从政治经济因素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东南亚成为出海的战略选择地,无论是国企、互联网巨头、中小企业还是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将目光移向了东南亚。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快速,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平均GDP增速高达5.2%,越南、柬埔寨更是超过7%。与网络借贷相关的互联网经济更是发展迅速(见图1),其中印尼表现尤为亮眼,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经济将增长至1000亿美元,占整个东南亚地区的40%。

RZBb6rR.jpg!web

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与其紧密相关的金融科技也在逐渐兴起(见图2),网络借贷作为金融科技投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迎来了迅速发展。

eIFBVnQ.jpg!web

从以上诸多因素可以看出,在地理环境、人口、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东南亚都是网络借贷出海的不二选择,这种相对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客观条件,对于想要谋求生存发展的国内P2P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东南亚各国P2P发展概览

虽然在宏观条件上东南亚十分契合出海的借贷类金融科技企业,但是金融涉及一国根本,金融科技公司依靠技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时,涉及到海量的用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风险,而各国在监管上的理念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几个东南亚国家的具体分析,帮助大家了解当地的借贷企业和监管态度。

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发达的国家,是除了“纽伦港”之外的第四大金融中心,监管的环境也较为宽松。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行使金融监管职能,为了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成立了下属机构Fintech &Innovation Group以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并实施了“监管沙盒”,有效解决了部分业务在创业过程中带来的风险问题。

在网络借贷领域,新加坡主要有两大P2P平台:一家是Funding Societies,这是新加坡最大的P2P平台,也是东南亚最大的P2P平台,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另一家是Seeding,既服务企业,又服务个人。

越南是东南亚经济增速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得益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其互联网经济也迎来快速发展,被称为“20年前的中国”。越南国家银行(SBV)和金融科技指导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类企业负有监管职责。不过,越南的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较晚,2018年下半年才开始受到关注,但已有较多平台应用了金融科技技术,如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授信等。今年3月,越南宣布将试点P2P网络借贷。目前较成熟的P2P平台有Vaymuon、Mofin、Tima等。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覆盖率不足,提供借贷的金融机构覆盖率不足20%,信用卡用户也仅占人口的3%,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金融需求,P2P网络借贷由此获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印度尼西亚的监管主体有印尼央行(BI)和印度尼西亚金融服务管理局(OJK,成立于2012年6月)。根据监管要求,开展P2P业务需要申请P2P借贷牌照,期限1年。监管对于P2P的支持,以及日益高涨的民众需求,使P2P在印尼得到了良好快速的发展,而该国也是国内众多贷款类企业出海的最佳选择之一。根据OJK数据,截止2019年4月,印尼已有106家P2P机构获得营业许可(正常经营1年后才可获牌),但尚无中资企业拿到牌照。

菲律宾是东南亚第二大人口大国,主要的 新兴市场 之一。在人口结构上,15-34岁人口占比70%,互联网渗透率超过70%,然而信用卡渗透率仅有2%,信贷类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潜力极大。

整体来看,菲律宾监管体系比较健全,监管十分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并形成了知名的自律协会Fintech Alliance和Fintech PH。这两个协会作为行业和监管交流的重要窗口,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菲律宾做网贷业务,需要取得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颁发的网络借贷经营牌照。目前该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较为知名的企业有Loansolutions、Acudden等机构。

马来西亚,需要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SEC)颁发“P2P借贷”牌照才能经营网络借贷业务,但是P2P平台只能面向企业客户,而不能面向个人提供贷款。SEC在2016年颁布了第一部针对P2P借贷的监管指引,认可P2P金融模式。

与其他国家存在显著差异的是,马来西亚将投资标的分为“投资项目”与“伊斯兰投资项目”,并存两套法律体系:世俗法系和伊斯兰教法系,这两类投资项目分别遵偱两套法律的原则,受到两套法律的背书。

从以上东南亚各国网络借贷业务的梳理可以看出,东南亚各国在政治、人口、经济等各方面有极大的差距,既有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的新加坡,也有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的越南、菲律宾,甚至有最不发达国家水平的柬埔寨和立国不久的东帝汶。现代金融服务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但也正因为如此,其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速度和巨大发展潜力,为网络借贷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从国内互联网巨头在东南亚的出海情况看,蚂蚁、腾讯、百度、平安等企业都在东南亚一一布局落子,跟随着巨头出海的金融科技类企业也越来越多。网络借贷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开始在东南亚开花结果。

当然,伴随着发展机遇,各出海机构也面临着国情、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法律体系等各个方面的挑战。

出海东南亚的八点忠告

金融科技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P2P业务更是如此。以印尼的P2P业务为例,2018年OJK新政频频,P2P平台不断下线、整改、重组,2019年更是出台“持牌经营”制度。

因此,出海的机构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第一,产品设计本土化,差异化。东南亚各国不同的情况使得单一一种产品根本无法适合不同国家。国家制度、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截然相反的产品设计理念。

以某零售业的出海企业为例,当时他们认为雨伞在越南会很好卖(当地经常下雨),于是配足了雨伞,结果滞销。因为本地人都骑摩托车,大多用雨衣。后来该企业的运营团队针对越南市场,特别开发了摩托车相关产业链的袖套和口罩,一举成为爆款。

第二,人才可能比产品、市场更重要。与欧美日韩等国家不同,能同时说好汉语和东南亚国家当地语言、并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的人才,十分稀缺。多数企业倾向于招聘曾留学中国的当地人,但是即便如此,高级的国际型人才仍旧十分稀缺。

第三,单独出海并非良策,结伴出游或许更为适合。东南亚广袤而复杂多样的市场绝非几个机构能够占据,国内机构出海可多考虑合作而非竞争。

第四,合法合规是生命线。它不仅仅关乎某一机构,更关系到整个行业和所有出海机构的群体利益。有的时候,一个机构带来的坏影响会因为民族情绪的传染,扩散到对于整个群体的怀疑。所以不去赚黑钱、快钱,保持自律,应该是所有出海机构共同坚守的底线。

第五,积极加入当地协会等自律组织,促进和中国的合作交流。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两国在行业层面的交流,也能增加监管对自身的好感度,提升品牌形象。

第六,摒弃“降维打击”的思维,充分了解当地的政策和市场。相比东南亚国家,我国在金融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上要领先很多,部分机构认为借助过往经验,出海东南亚将是“降维打击”,其结果很可能是黯然退场(或许可以参考Apple Pay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

第七,向“前辈”寻求经验能避免不必要的踩雷。与有过经验的公司交流将大大减少犯错成本,毕竟过往的雷都是他们一步步趟出来的。

第八,当事不可为时,及时退出,更广袤的非洲市场也许在等着你。

最后,珍惜这样一个新生市场和机会,毕竟适合P2P出海的市场已然不多,将国内的经验照搬过去,也许得到的会是P2P在中国的结局。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