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Libra与它20多家合作伙伴的野心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vuA77fF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锌刻度 ”(ID:znkedu), 记者 罗世浩, 编辑| 许伟 ,36氪经授权发布。

7JZJVbz.jpg!web

1:很明显,Facebook拉拢的首批企业似乎并非随意而为之,实则在布一盘很大的棋。
2:如果libra所构想的100名初创成员招齐并成功上线的话,其直接带来的收入就是10亿美元。
3:libra的头号竞争对手或许就是Wechat(微信)与Alipay(支付宝)。

或许令扎克伯格没有想到的是,libra理念刚刚面世,就立即受到全世界的质疑,引发多个国家监管层面的担忧。

自去年5月参加了听证会,一年后的今天,扎克伯格再次站在听证会现场接受质问,从一开始就打着为全球人类服务的libra货币,连同它创始成员的野心都已昭然若揭。先不提能否实现,毕竟连它能否推行下去都很成问题。

Facebook拉拢的20多家合作伙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人们甚至开始对Facebook打着虚拟货币,去中心化的旗号产生怀疑,认为其实则行的是“笼络联盟之事”,Facebook 一开始就拉拢了全球的二十多家公司合作。

以下是属于白皮书中公布的“创始人”的首批组织(按行业):

支付业:Mastercard, PayPal, PayU (Naspers’ fintech arm), Stripe, Visa;出行和交易平台:Booking Holdings, eBay, Facebook/Calibra, Farfetch, Lyft, MercadUber Technologies, Inc.;电信业:Iliad, Vodafone Group;

区块链业:Anchorage, Bison Trails, Coinbase, Inc., Xapo Holdings Limited;风险投资业:Andreessen Horowitz, Breakthrough Initiatives, Ribbit CapitaUnion Square Ventures;非营利组织、多边组织和学术机构:Creative Destruction Lab, Kiva, Mercy Corps, Wom。

从分类看,几乎涵盖社交媒体、电信、区块链、投资公司、支付、出行等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 很明显,Facebook拉拢的首批企业似乎并非随意而为之,实则在布一盘很大的棋。

7zQvmue.jpg!web

目前与libra合作的企业

首先在支付业,Mastercard、 PayPal、 Visa等覆盖范围。1976年成立的Visa是美国的一个信用卡品牌,也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国际组织,有Visa的地方总少不了万事达,同样的,万事达也是发卡组织,为全球第二大的信用卡国际组织,而PayPal则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之一,支付宝也是在其多年后才出现的。

Facebook与PayPal也早已有合作,三年前,Facebook和PayPal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Facebook Messenger用户可以通过关联他们的PayPal账户,不用离开网站即能转账和收钱。

全球头部的支付系统几乎都被libra招入麾下,实际上,长期以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再加上巨大流量的科技社交媒体,传统的头部信用卡公司担心其支付方式被切断截流,与libra的合作或许是出于对未来支付方式的应变。

除此之外,2017年,Facebook就开始着手与电商大拿开展合作,Facebook与eBay的合作,在其移动应用的Marketplace部分推出了新功能,Facebook用户可以直接在其应用程序中进行购买,不过需使用内部浏览器登录eBay网站结账。在出行领域,Facebook与Booking也早在2015年开展了一次有效果的营销活动。

Facebook每月接近24亿的活跃用户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吸引力太大,几乎无法拒绝。并且从libra筛选的初创成员来看,几乎都是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头部企业,与比特币不同的是,这次libra选择的是合纵连横的套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共享利益,走得长远。

看到这里,Facebook的野心展露无遗, 它想要像美联储那样发行“货币”,全世界的用户直接购买libra货币,然后通过其构建的金融生态渠道,比如住宿在Booking,通信在Iliad,或者PayPal等渠道进行花费。

事实上,libra/Calibra项目自6月初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其发展就不断受到各方质疑。 7月初,美国众议院发出了终止 libra/Calibra 项目的正式要求, 近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传唤了项目负责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正式就此事召开听证会。

听证会的内容记者就不在此太多着墨,但其中参议员布朗发出质问,到底有多少民选的立法者站出来反对 libra/Calibra,Facebook 才会善罢甘休?

马库斯的回应令人玩味,不管怎样,在他们眼里这件事情都是正确的、有价值的,会坚持做下去,但也会花时间确保“做正确的事情”。

这件正确的事或许是在挑战国家主权货币,特别是对标美元。 更重要的是或许当人们开始习惯于libra交易,建立起对libra的信任后,人们也不需要将libra兑换回本国的法定货币,其构建的金融生态圈将形成一个闭环,以 libra 标价的服务、金融、资产等内容的承兑将实现。

仅仅是合作吗?

zMVnEfV.jpg!web

Facebook的架构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libra的推出并且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台面上的目的有两个:

首先大数据时代,本身已有几十亿用户的Facebook将会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行各业获取更多的信息与数据;其次为Facebook自身带来巨大流量,其估值与体量将继续增大,并且还会带来巨大资金链条。

根据libra发表的白皮书显示,将会建立起由独立的非营利性成员制组织libra协会治理,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而协会成员将由现在的28家企业,预计到2020年上半年针对性发布时,协会创始人数量能够达到100个左右。

而要想成为其协会成员,公司或机构必须至少投资达到1000万美元购买libra投资代币,这就意味着, 如果libra所构想的100名初创成员招齐并成功上线的话,其直接带来的收入就是10亿美元 ,而他们的任务是促进协会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目标是达到互利共赢。

这只是短线的“一次性”收入,实际上,根据著名媒体人孟岩的推断,“Facebook libra未来的交易量将会达到50万~80 万亿美元,如果libra选择像传统金融业那样收取一定份额的手续费,假设每笔费用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续费,那么这样算下来,一年最少 1000 亿美元的手续费收入将超过当前 Facebook 全年的营收。”

与初创成员的合作目前看来有以下几点:首先,将libra作为成员企业之间进行实际支付的“货币”,这一点用在Visa与MasterCard将对libra整体发展带来巨大推动;然后,libra将作为工资发放,也就是说最先开始至少在成员企业中,加密货币为“流通货币”。

坦率地讲,这样一个金融生态闭环建立成功后,将会出现另一个发货币的“中央银行”,其手里的几十亿用户将对经济进行渗透,届时Facebook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公司,或许将会对世界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一定影响。

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libra的头号竞争对手或许就是Wechat(微信)与Alipay(支付宝)。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libra的野心布局看来,我们已无法置身事外。近日,当国会议员询问马库斯,“如果你们(Facebook)要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竞争,那么为何要在瑞士注册?为何要和一篮子货币挂钩?”

马库斯并没有正面回答与支付宝、微信竞争的事实,只是强调,libra在日内瓦注册不是为了逃避美国监管。

其实对libra来讲,在全球范围内打开Calibra钱包,立即支付的愿景,在中国早就实现了,微信、支付宝皆是。最大的不同是,libra所构架的范围更大——跨国支付,构架的公司更广,并且其自身就是“货币”流通。

中国会不会发行类似libra一样的加密货币呢?答案是基本不会。目前libra是否能执行下去都是一个问题,其监管与牵扯的利益面太广,要想实行下去只能看后续与传统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势力达成的协议。

所以国人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其对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反而,libra的出现更像是第一个出来挑战传统金融体系的叛逆者,扎克伯格想要做一个变革者,一旦成功,其效仿者将会蜂拥而至,又将是一场资本的狂欢。

而中国面对libra产生的问题与世界各国一样,最核心的地方都在于对其是否能进行有效的监管。但目前看来,Facebook想在国内实行数字加密货币或许更是难上加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