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1GB要花350元?揭秘珠峰背后的流量大生意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bae2iyR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正遭遇着近年来“致命”的登山季。 近日,一则“珠峰大堵车”的新闻成了网络上的焦点,由于登山者激增,众人不得不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排队数小时,他们想领略无限风光,更想征服高山峻岭,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新浪科技 韩大鹏

时至今日,发图晒朋友圈已显得有些俗套,少数登山者愿以直播的形式记录这一看似伟大的时刻,更有甚者连续开播40余天,他在流量上的花费已近万元。

1GB的售价高达350元——在 手机 流量传输的背后,是运营商通信工程队的坚守,但对于尼泊尔的商业运营公司而言,这是一张无形的“生意网”,更是“登山利益链”中不可割舍的重要一环。

难舍的3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珠峰上共有19条登顶路线,商业攀登会选择其中最简单的两条线路:南坡的东南山脊路线和北坡的东北山脊路线,分处尼泊尔和中国境内。

“北坡难、南坡易”,这在普通登山者中几乎达成了共识。

3yYNfiB.png!web

华为余承东也印证过这一观点,他在回答“华为为什么要做芯片”时曾举例道:“我想人生总是先苦后甜的,大家知道从珠峰北坡登顶要比从南坡难很多,但是从珠峰北坡登顶看到的会是不一样的风景,积累和收获也不同”。

实际上,南北坡差异化的原因大体有三:

第一,南坡是渐进式的气候,可以有适应过程,北坡气候更加恶劣。

第二,对于普通登山者而言,南坡的攀登路线有一两处难点,而北坡线路难点则多达5处以上。

第三,中国的珠峰登山许可证数量已受到严格限制,相比之下,尼泊尔就成了更容易实现梦想的地方。

这一切,促成了源源不断的登山客,选择从尼泊尔境内向珠峰“进军”。

根据尼泊尔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尼泊尔的游客数量首次超过100万,旅游业的消费占到全国GDP的近8%,而其中登山产业,即可创造接近3亿美元的收入。

有媒体直言,虽然负面消息不断传出,但当地旅游局依然以“寻求乐趣和名望”,鼓励各国登山者的到来,这是尼泊尔不愿丢掉的重要经济来源。

ArmQRze.png!web

珠峰大本营(尼泊尔)流量宣传册:1GB=350元

流量的垄断生意

“通讯在这侧大本营(尼泊尔),根本上是垄断生意,几乎所有人都要买流量”,一位珠峰南坡向导队伍人士告诉新浪科技,在尼泊尔地区攀登珠峰,通讯基本分为四个部分:

在山下城市区域可用尼泊尔手机卡,运营商为当地电信公司,资费基本与国内相同,但网速较低,“宣传上是4G,实际也就是国内3G水平,而且会限流”。

在EBC(徒步)区域,通讯策略基本是手机卡结合当地WiFi,“这段行程至少要10天,手机卡不好使,当地小客栈有WiFi流量售卖,价格约1GB百元左右”。

在大本营区域,只能选择EVEREST-LINK基站提供传输信号,价格更甚:1GB=5000尼泊尔卢比≈50美元,即345元人民币。

在大本营以上地区,没有网络信号,可用的通讯方式只有对讲机或卫星电话。

“无论是直播、视频还是传照片,内容都要从大本营发出去,所以流量大家肯定会买”,该人士指出,大本营的生活相对无趣,玩手机消磨时间又是国人的习惯,所以很多人在流量资费上会不计成本,毕竟与高达二三十万的登山费用相比,不值一提。此外,大本营的网速很慢,有时队员在上传微信小视频时,需要等待半小时甚至更长。

“向导队会让所有人购买流量,甚至是强制规定,主要还是考虑到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协助救援”,该人士说道。

BnEVVjq.jpg!web

海拔6500米临时基站,协助北京奥运会的圣火采集传递

峰上的首次通话

去年,尼泊尔政府宣布提高全国旅游地区免费WiFi覆盖率,其中就包括“珠峰免费WiFi覆盖计划”。但据外媒报道,这项计划触及商业运营公司利益,且施工难度大,工程进度推展缓慢。

在这项“艰巨”的计划面前,中国应该最有发言权。

实际上,早在2007年,中国移动就在境内海拔6500米左右设立了一个临时基站,该基站的主要作用是协助北京奥运会的圣火采集传递。同年5月,一位英国登山者利用基站服务,通过手机拨通了家人的电话。这被媒体看作是里程碑式的创举,被定义为:珠峰上的首次通话。

遗憾的是,在北京奥运会后,因为使用者少,6500米基站暂时停用,站址的钢架已被深埋在厚厚的雪下。

但是,这丝毫未阻止中国运营商对于世界第一峰的探寻之路。

2012年,中国移动终于将光纤铺设到珠峰脚下,海拔5300米左右的中国境内大本营,首次有了3G基站,后升级为4G。

这其中也有华为的功劳。大本营基站的LTE-TDD信号塔由华为与中国移动联手建立,这也是全球首个最高4G网络的发射塔。

如今,中国三大运营商网络已基本覆盖大本营地区。有网友进行过测试,三家信号在不同区域,均会出现4G跳转3G甚至2G的情况,但通话基本无阻。相较之下,中移动的信号覆盖面要强于其他两家。但在大本营以上地区,基本仍处于信号盲区。

通信的艰难之处

若以2007年首次珠峰通话算起,至今已有12年。为何在高海拔地区,通信仍未全面覆盖?

“主要原因是风”,前中国移动通讯专家冯宇航告诉新浪科技,在搭建6500米基站时,主要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大型设备器材的运输,“当时公路只修到了大本营,很多设备都是用牦牛驮上去”。

FJJNR3J.jpg!web

众人维修珠峰基站

更重要的是后期维护,冯宇航回忆,在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时,测算顶峰的风力达到了每秒18米,而在6500米建基站时,风力也达到了每秒14米,“也就是说,再坚固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被吹跑”,例如给基站设备供电的太阳能板,必须暴露在外,所以疾风很容易将其掀起,设备则会失去电力。

人民日报曾实地采访了当时搭建基站的工人。有工人说,“前面没路了,总共20吨的设备,给专业马帮开价15万元,没人愿意拉。也不怪人家,一边是陡坡,一边是悬崖,掉下去就会没命了”。

如今,大本营附近的5300米基站运营正常,但也存在故障风险。

中国移动定日县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珠峰地区维修基站,最大的困难在于路况不好,有时还得靠人抬上去。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曾让60%的员工患上慢性高原性心脏病,而整个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工作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员工占到了95%。

结语:

通讯,是登山者与外界沟通甚至求生的唯一途径。

不久前,中国移动在西藏开通了首个5G基站,这意味着西藏正式进入5G时代。珠峰另一侧的尼泊尔,亦在持续推进着珠峰免费WiFi计划。

技术的进步,必将覆盖这片寒意浓浓的净土。我们在向往登山者征服峻岭的同时,更应看到通讯人留下的足迹。

ZBjUNz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