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网红投资人徐小平|深网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6n6bmqA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 摘要 ]感性和激情成为“徐小平老师”在投资圈最大的标签,某种意义上,徐小平身上流动着大部分中国创业者相同的原始的血液,对成功和财富的饥渴感,徐小平感知并挖掘着——他们内心的火苗、他们看到的所有可能的创业机遇、他们改变命运阶层跃动的冲动。

B7JVBbA.jpg!web

编者按:

近三十年,中国创投行业经历了从0到1的历程。熊晓鸽最早拉开了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的序幕,随后,中国互联网新经济企业的诞生、成长、壮大,与风险投资商有着莫大的关系。

伴随着中国第一波互联网企业的上市,2005年,熊晓鸽、阎炎、沈南鹏和徐新开始引领中国创投圈;2009年,张磊、靳海淘、赵令欢浮出水面,成为中国创投圈的新贵;2012年,移动互联网到来,张颖、刘芹、符绩勋们脱颖而出;2014年前后,全民创业潮来临,张震、曹毅、刘二海们的出走,掀起了创投圈的创业热潮;与此同时,徐小平、雷军、蔡文胜们则掀起了“全民创业”的浪潮。

现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已经超过了两万家,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从早些年复制国外的商业模式,已蜕变成中国独有的创新模式。这些成长背后,一是创业者的勤奋和努力,二是风险投资的助推,缺一不可。《深网》推出中国创投三十年投资人系列报道,回顾这水大鱼大、激情燃烧的三十年。

作者:薛芳 编辑:康晓

“刚离开新东方那会儿,虽然有了大笔的钱,有一天走在国贸附近的人行道上,看着身边快速行走的年轻人,突然想大哭一场。每个人都有自己全情投入的事情,而我好像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多年过去,徐小平一直忘不了这种失落。

那时徐小平已经50岁了,他进入了人生的低潮期。为了对抗这种挫败感,徐小平进入了一个新的未知领域,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成为天使投资人的故事始于2006年,他是个学徒。

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一书中,列出了2009年-2018年产业迭代创新时期的四位投资人代表,IDG中国的熊晓鸽、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真格资金许小平和高领资本的张磊。徐小平在投资圈博得盛名,成为一个符号性的存在。

这颇有些时势造英雄的意味,早年新东方的工作使得徐小平了解留学生这个群体,因此,徐小平投资生涯一拉开序幕,斯坦福便成为起点。2013年和2014年两个上市案,百倍回报的荣光皆是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带来的。

感性和激情成为“徐小平老师”在投资圈最大的标签,某种意义上,徐小平身上流动着大部分中国创业者相同的原始的血液,对成功和财富的饥渴感,徐小平感知并挖掘着——他们内心的火苗、他们看到的所有可能的创业机遇、他们改变命运阶层跃动的冲动。

从BAT到TMD,徐小平一边学习着各种不同的方法论,一边扩大了投资的圈层——从早年只投斯坦福的学生、到海龟圈、再到本土的各色创业者。

从未停止过对任何新机会的尝试和探索,一不小心成为网红投资家的徐小平是中国创投圈最忠诚的学徒。而扩大的创业者圈层和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争议。

投出比新东方牛的公司

徐小平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理论音乐;毕业后去北大当了4年老师,期间,他认识了俞敏洪和王强;1987年,徐小平出国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攻读硕士也是西洋音乐。

1995年,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和徐小平在加拿大重聚,当时的徐小平正处于失业状态。当时徐小平在国外过得不好,他读完音乐硕士就失业了,想再读个博士竞争的又全是中国人。

徐小平在加拿大打过各种各样的零工,他给移民局做过咨询,给台湾餐厅洗过盘子,给披萨店送过外卖。那时候的俞敏洪,已经创立了新东方3年,身价千万。

1996年1月9日,徐小平跟着俞敏洪回到了中国,加入新东方。随后不久,身在美国的王强也加入了归国创业的行列。2005年9月7日,新东方上市,徐小平成为了仅次于俞敏洪的中国第二富老师,身价飙升到至少40亿。

徐小平因为与俞敏洪管理理念不合,离开了奋斗12年的新东方。他曾坦陈,俞敏洪是他心里的一座山。

无独有偶,《创业家》的一篇文章里,谈到了徐小平的心结。徐小平创立真格基金,隐约有种想证明自己不比俞敏洪差的情结,他想通过做投资,投出比新东方更牛的公司。

徐小平跨入投资领域的那一年,淘宝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谷歌进入中国。

失落的徐小平得找点事情做。那时候,天使投资是个新鲜玩意。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05年中国活跃的股权投资机构仅约500家左右。徐小平坦陈,有两个人点燃了他的创投事业的第一把火。

第一个是曾担任新东方教育在线CEO的钱永强,用20万人民币投了空中网。2004年空中网上市,钱永强的20万获得了百倍回报,这使得徐小平“撕心裂肺”、“羡慕嫉妒恨”、那会儿他有句玩笑式的口头禅——“这**的,赚太多钱了。”

第二个是新东方合作学校的行政人员洪根强,2006年,洪根强告诉徐小平,他要做中国的 Facebook,需要100万。仅凭洪根强一句,“我是杭州人,阿里巴巴在杭州”,徐小平就投了。这笔投资可以视为徐小平在天资投资领域的试水。

徐老师不懂但他投了

做天使投资的人,大多比拼的都是对未来的洞见,徐小平显然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径,他看的是人,人对了事就对了,是其一贯坚持的逻辑。

刚开始跨入投资领域,徐小平把目光投向了斯坦福大学,在那里,他寻找需要天使资金的创业者。黄砖红瓦、有着好几公里人工椰林的斯坦福大学,而其商学院是美国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商学院。

坊间也曾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斯坦福MBA毕业的时候,只有10%的人写简历找工作,剩下90% 的人都在写BP(BusinessPlan)找资金创业。哈佛MBA则颠倒过来,90%的人写简历找工作,10%的人写BP找创业资金。

2005年,徐小平去斯坦福寻找投资机会,当时的郭去疾在斯坦福读MBA。2006年,徐小平成为郭去疾兰亭集势第一个投资人。而后郭去疾又把自己斯坦福的师弟陈欧介绍给了徐小平。

在《创业资本圈》的栏目里,创业工场的麦刚坦陈,陈欧告诉他一句话,“徐老师他什么都不懂,但他投了我。你什么都懂,所以你没投我。”这种阴差阳错使得麦刚和陈欧之间就错过了。徐小平也承认,他确实不懂,但他还是投了。

多年后,徐小平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指出,名校就是替一般人完成了过滤、筛选和萃取集成的过程。起初的这几笔投资奠定了徐小平投资的风格。

这些都使得徐小平在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中声名鹊起,坊间有一个流传的说法是郭去疾陈欧之后,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如果归国创业,回来第一个找的就是徐小平。这是硬币的A面。

那么硬币的B面是什么?徐小平的投资基本没有套路可言。天使投资人薛蛮子总结过徐小平的投资风格,“创业者来找徐小平,就是如果你能把徐老师给讲哭,不论主动和被动的,多半会投,如果是主动的情感流露,那一定会投。”

徐小平说真格的投资哲学是“判断人而非判断模式”。当在真格基金内部意见相左,他选择以个人名义投资,如果项目能够获得第二轮投资,再转到真格名下,如果投资失败,则自掏腰包。

梦想是不可审计的

徐小平认为,在天使投资阶段,往往是只有一个梦,而梦想是没有数据的,梦想是不可审计的。

相对于其他投资人的理性,感性成为投资人徐小平最大的标签,这种感性使得进入投资圈的徐小平颇有点公牛闯入瓷器店的感觉。毋庸置疑,情怀是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打的最大的一张牌。

这使得他以精明、理性著称的天使投资人圈子里,面目异常清晰。

2012年,徐小平在硅谷碰到两个老外,他们有一个创业项目叫创业方舟,在离旧金山十几公里的公海上做一个船,让来自全球各地的创业者们在船上创业,船上有麦当劳、电影院、舞厅,创业者成功了就坐直升飞机到硅谷去。

徐小平综合评估了这个项目,知道很难赚钱。但是他和王强还是投了。徐小平说,这个项目他之所以投,就是想点燃创业者的浪漫想象,让全球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们聚在一起,沟通、联谊、交朋友。

创业方舟后来还是沉了。徐小平投资中的感性可窥一斑。

曾任职欧洲最大私募股权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的光点资本合伙人符正告诉《深网》,徐小平用一套不是打法的打法,在投资圈站稳脚跟。

符正在2016年创立了光点资本,他的困惑是在投资的时候他总要告诉别人他是谁。光点资本专注于消费、教育、文娱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资金来自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

如何迅速的在创投圈打开局面,符正研究了很多案例后,发现真格基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用吴晓波的话在《二十年二十人》的访谈中话来说,“徐小平是一个奇葩。”

一度,徐小平的投资逻辑被坊间简化为“徐氏三投”,所谓“徐氏三投”即能忽悠(要会说)、长得比较体面(一定要帅或者美)、名校毕业(当然最好是海龟)的。

徐小平在接受“王峰十问”时,坦陈,真格基金的早期他确实比较偏爱留学生。

而至于坊间简单粗暴的“徐氏三投”,徐小平否定了这个说法。徐小平给出了他自己认可的版本, “徐氏三投”——即看创业者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领导能力。

扩大了的投资版图

无论哪个版本的“徐氏三投”,个人的感知和判断都占了极大的比重。5年的个人投资生涯,徐小平在留学生中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做天使投资后,每年徐小平都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美国东西海岸做巡回演讲,在哈佛、MIT、斯坦福、伯克利……他鼓励中国留学生和在美华人回国找他创业。

这些在留学生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口碑效应。而这种影响力,对天使投资人来说,就是一种生产力。

2011年12月,真格基金进行了第二期3000万美元的募资,徐小平称之为真格2.0时代。此前,真格基金已经投资了国内80家创业公司。3000万一半来自徐小平、王强、俞敏洪为主的原始合伙人,一半来自好友沈南鹏的红杉资本。

当真格基金从个人天使投资蜕变成机构化的天使投资机构时候,初期,徐小平还延续着过往个人投资的风格,只投海龟。但慢慢的,徐小平就扩大了他的创业者圈子,从斯坦福创业者到海龟创业者,再到本土创业者。

这种变化或许跟徐小平参加的一个组织相关,青年天使会。这是一个2013年成立的组织,成员有薛蛮子、李开复、徐小平、雷军、蔡文胜等。这些人他们的投资履历使得徐小平茅塞顿开。

徐小平在i黑马的活动上分享,“蔡文胜没上过斯坦福,他喜欢投“草根”创业者,成功率非常高。再看雷军,武大不是中国最顶尖的学校,金山也不是中国最顶尖的公司。但是‘雷军系’,他们的创投命中率确是中国最高的。”

在徐小平看来,斯坦福、蔡文胜、雷军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创建了选择与培育创业者的独特标准。”“精英”一词的传统定义正在被颠覆,在“创业家”群体面前土崩瓦解。

“以马云、雷军这些人为代表,他们没有留过学,但是他们在长期和eBay、微软、亚马逊搏斗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国际化的过程,他们创业成名之前已经是具有了国际竞争力的‘精英’了。”徐小平阐述。

这种对“精英”认知的变化扩大了徐小平的投资版图。

“因为我是做留学咨询在新东方起家的人,所以我和留学生之间当然有一种天然的资源。但随着中国本土创业者的崛起,留学生和本土创业者在真格被投CEO中是一半一半。”徐小平在接受王峰采访时阐述。

创投圈“第一网红”

那么在本土的创业者中间,徐小平又是如何扩大他的口碑效应的?

徐小平选择了一些孵化器机构,比如牛文文的黑马学院,他常常参加黑马学院的活动,去和学员做一些创业分享;他给《新京报》的“寻找中国创客节目”站台,去分享过往的创业经历……

徐小平的投资有四不投:不投单打独斗的人;不投没有胸怀的人;不投没有资源的人;不投没有魅力的人。在这四条规则里,徐小平本人最看重的是第四条。他投资了马佳佳,王凯歆。

马佳佳,2008年以云南省高考语文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一毕业马佳佳就在大学门口开了成人用品实体店,2013年,以女嘉宾身份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2014年受邀到万科演讲剖析互联网如何影响房地产,成为话题人物。

2015年的创投极客论坛上,徐小平讲述了他投资马佳佳的整个过程,吃了一段饭,30万拿了一点,整个过程中,徐小平始终没有问马佳佳在卖什么东西。且整个基金内部,是完全反对他投资了马佳佳的。

“我还是坚持投他,为什么?我告诉大家我投他了,而且我以此为骄傲。别人对马佳佳的指责,你看你什么都没有,暴得大名。我反过来问大家,你什么都有,为什么你不出名?为什么市场不知道你?”徐小平阐述。

现在马佳佳已泯然众人,但徐小平投资的任性却伴随着“话题女王”马佳佳被一些创业者记住了。徐小平的感性再一次被放大。

后来,徐小平又投了王凯歆。这位生于1998年的少女,高中休学创业,建立了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垂直电商平台神奇百货。2016年1月,王凯歆的神奇百货获得由经纬中国领投,真格基金与创新谷跟投的千万级别A轮融资。

此后,王凯歆和神奇百货一炮而红。

2016年7月,神奇百货被曝出数据造假、闪电搬家、非法辞退员工等。3个月后,神奇百货官网关闭。从马佳佳和王凯歆,是2015年和2016年的话题人物,在这两个投资项目上,可以窥见徐小平对他们的投资带来了广泛的话题效应。

对此,徐小平显然并不排斥,一度,他称自己是创投圈“第一网红”。此外,徐小平和他的真格基金还投资了小红书,逻辑思维和papi酱、VIPKID等。

谁成就了徐小平

衡量一个天使投资人是否优秀的标准都是看他,是否投出了独角兽。

兰亭集势上市,徐小平投资郭去疾的10万美元,变成了4000万美金;再后来聚美优品上市,徐小平前后总计投给聚美38万美元,IPO前,徐小平持有聚美8.8%的股份,徐小平把近3亿美元收入囊中。

这两个项目的上市不仅仅给徐小平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带来了巨大的声誉。郭去疾也好,陈欧也罢,他们都是海龟,这些年,海龟是归国创业的“高成功率”人群。

徐小平的成功仅仅是因为押宝易成功人群吗?他真的不懂生意吗?其实也未必,只是这一切被他投资风格中那无比强大的感性光环给罩住了。

2014年,刚刚从英国剑桥毕业的杨刚(化名)回到北京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上了徐小平。90后的杨刚有一个创业项目,这个项目是把国内大学生申请国外大学的数据收集起来,做留学申请学校推荐。

他见到了徐小平,两个人聊的也挺好的,但是徐小平告诉杨刚,“你的项目对学生很有用,但作为生意,挣不了钱”。受到打击的杨刚并没有放弃,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杨刚,假装成高中生,去了二十多个留学机构,发现赚钱很难。

“就算全中国的留学生都用你的平台,还是没有钱赚,因为他们会DIY,再说留学的市场在萎缩,更多的付费人群其实是那些没有办法DIY的人。”徐小平如此说,杨刚放弃了这个看起来仅仅是爽的创业,他换了一个跟生意相关的赛道。

现在的杨刚说到这些,尽管徐小平没有投他,但他非常感谢徐小平。在徐小平这里,他完成了最初的跟生意有关的启蒙。

这里有一个不得不交代的背景是,从真格成立的2011年到全民VC的2014年,中国的投资机构翻了几番。

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截止至2010年底,中国市场中的投资机构激增至了2500多家。而截至2014年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的投资机构已经超过8,000家。

如何在一堆投资机构里,面目清晰的浮现出来,被创业者记住,这个跟品牌营销相关。在营销方面,徐小平是个高手。

当年在新东方时,管品牌的徐小平,新东方三驾马车的创始人营销,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极高的性价比。徐小平喜欢将他关于营销的方法论分享给创业者,陈欧著名的“我为自己代言”,就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争议徐小平

扩大的创业者群体,再加上真格的投资成绩单。非同一般的关注度,使得徐老师声名鹊起。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能造风口的徐小平,2018年年初,区块链的风口跟徐小平有着一定的关系。

2018年春节,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热潮迎面而来,最先引爆的是VC圈,先是徐小平“不要外传”拥抱区块链革命的言论刷爆朋友圈,红杉,IDG这些投资机构频频出现在白皮书中。

区块链的大热。一夜间,恐惧、贪婪、兴奋、好奇混合成一种焦虑的空气。人人都在谈论区块链,连大妈都在打听如何买币。

几乎又是一夜间,区块链格局初定,诞生了首席经济学家,币圈沈南鹏,面包公司的管理者摇身一变就成了区块链转型专家……徐小平,薛蛮子,蔡文胜都被迅速封神。

区块链风口里的徐小平,用薛蛮子的话来说,很亢奋。

有人诙谐地把2018年的投资圈分成两拨,对区块链不感兴趣的被称为古典投资人,他们普遍对区块链嗤之以鼻。在古典投资人的眼中,区块链领域现在进入的这些投资人,都是在传统领域相对来说不那么成功的投资人。

毋庸置疑,这是一群在寻找更大成功的人,他们都在寻找着下一个BAT。

毋庸置疑,进入区块链领域给徐小平带来了巨大的争议,区块链领域是一个枭雄和骗子随时可以互换角色的行业。

当下的徐小平,已经不再为区块链摇旗呐喊。

一度,在创业者圈子里形成了一种说法,天使轮拿徐小平的钱或者真格的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PR效果。在全民VC的当下,一个优质的投资项目从早期FA开始,都是几家投资机构在抢。

有人拿了徐小平的钱,但是也有人拒绝了徐小平和真格的钱,创业者理由也很简单,拿跟自己气质接近的钱。一位创业者告诉《深网》作者,他去过两次徐小平银泰的家,但最后他拒绝了徐小平。

在他眼中,“如果拿了那个知名投资人的钱,会有一个很好的PR效果,但他所在的领域在中国才刚起步,一时的PR宣传效果固然重要,但最终能够胜出的,更需要背后的投资人对行业有足够的理解才能陪伴公司走的更远。”

当然这种拒绝的背后是创业者的可以选择的资本增多,对于一些实力很强的创业公司来说,在天使轮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介意基金对外的背书能力,他们更看重双方的契合度。

这仅仅是个案,经过全民创业潮的洗礼后,优质的创业者都不差钱。徐小平在创投圈奋战的这十多年,感性也罢,毁誉参半也罢,这些都不影响他已经成为中国创投圈一个符号式的存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