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SD-WAN+uCPE:巨额市场究竟花落谁家?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dnlab.com/2322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随着SD-WAN技术的不断迭代,它必须适合以云为中心的架构,以提供不同类别的服务。通过uCPE方法,提供商可以在低成本平台上部署虚拟化服务,从而实现各种虚拟网络功能(VNF)的部署。然而,在基于uCPE的SD-WAN进入市场后的几年中,许多新的业务问题正在逐渐出现。

05SD-WAN%20ucpe668.jpg

第1代SD-WAN与第2代SD-WAN

SD-WAN的部署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通信服务提供商(CSP)领域,新一代的部署框架已经诞生。CSP(第1代)采用的第一波SD-WAN主要依赖于SD-WAN厂商的专有设备。有一些虚拟CPE类型的部署,在分支机构使用瘦(thin)CPE,在CO或POP上运行网络功能。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提供SD-WAN产品的主要CSP都建议在第2代部署中使用基于uCPE的解决方案。

第2代SD-WAN-通过uCPE防止锁定

为什么选择uCPE?许多主要的CSP都在试图阻止之前1代SD-WAN的厂商锁定。与此同时,CSP还希望通过使用来自第三方厂商的其他虚拟网络功能(VNF)来提供额外的网络服务,并且uCPE提供了运行这些VNF的理想平台。虽然一些专有的SD-WAN平台可以支持托管第三方VNF,但其中大多数平台都偏向于自己提供大部分功能。

因此,世界各地的CSP都在努力推动他们的uCPE平台进入市场。IDC预测,大量的uCPE和vCPE即将占领市场。这将推动SD-WAN领域的软硬件厂商增加投资,并在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中占据大部分份额。

uCPE平台太多?

事实上,uCPE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普及。几年前,Verizon加入了与ADVA合作的uCPE白盒游戏。从那时起,在创建标准uCPE方面已经进行了几次尝试,但目前还没有完成。

在开放计算项目(OCP)中,AT&T提交了XGS-PON和G.fast的边缘设备CPE规范以及Open CPE规范,但这些规范的吸引力有限。英特尔还在推动针对uCPE的英特尔精选框架,并与研华和兰纳等公司达成合作。

戴尔EMC凭借其针对SD-WAN的一系列开放式uCPE解决方案,希望将服务提供商以及SD-WAN(VMware/VeloCloud和Versa都是合作伙伴)和其他解决方案提供商集中到其平台上。

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 诸如Advantech,Lanner,Nexcom,Silicon,Supermicro等ODM,都凭借自己独特的uCPE风格加入了这场竞争。

潜在的uCPE机会和一项重大挑战

除了uCPE平台之外,许多CSP仍在努力应对NFVi(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架构)的挑战。从本质上讲,uCPE平台仍然需要操作系统、虚拟机管理程序以及某种配置、编排和管理框架。今天,大多数VNF都被打包为VM,而将云本地网络功能(CNF)打包为用于基于UCPE的部署的容器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即使Linux基金会最终发布了一个分解的操作网络系统(DANOS),但它不太可能解决所有uCPE的设备管理、云管理、可见性和故障排除问题。

这为Aricent、ADVA、Enea、RAD、Telco Systems等供应商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介入并提供管理uCPE的解决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与白盒ODM合作以进入市场,而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将直接与CSP和系统集成商(SI)合作。

对于打算推出托管SD-WAN服务的CSP,他们现在面临集成挑战:

  • uCPE硬件平台来自ODM
  • uCPE操作系统和虚拟机管理程序(通常基于Linux和KVM)来自第三方供应商
  • uCPE配置、管理和编排解决方案可能来自第三方供应商
  • VNF来自不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而且,对于具有更复杂部署模型(其中虚拟化CPE(VCPE)可以在CO或POP中生存)的CSP,他们必须确保uCPE配置、管理和编排系统也适应vCPE样式的部署。虽然业内一些人认为许多技术挑战已经解决,而且在一些有限的市场中部署了uCPE,但仍然存在持续的业务挑战。例如,如果企业SD-WAN用户没有收到承诺的SLA,会发生什么?谁介入?

如果不满足SLA,可能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满足用户的SLA,这是CSP的责任。遗憾的是,许多CSP未设置除网络连接之外的故障排除服务。

CSP和SI/MSP谁会获胜?

CSP要么必须在内部建立具有固件、硬件、操作系统和虚拟化人才的集成能力,以及用于系统测试的集成实验室,要么他们需要引入SIS或其他可提供帮助的托管服务提供商(MSP)。

有些人看好CSP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MSP和SI介入并发挥作用的绝佳机会。CSP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他们向上游提供商(如vCPE / uCPE软件平台提供商,甚至是ODM)施加压力。

这一情况是值得密切关注的,因为它将推动整个SD-WAN和uCPE市场的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fiercetelecom.com/telecom/industry-voices-chua-sd-wan-and-ucpe-not-quite-done-yet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