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武侠游戏,江湖告急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3930080.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UBFNRre.jpg!web

文|吴怼怼

01 

说起逆水寒,最鲜明的标签可能是武侠。

自开服以来,逆水寒吸引了不少国风、武侠游戏爱好者,游民星空曾评测这款游戏光照技术几乎爆了国产所有端游画质,而逆水寒的策划也曾充满自信地说:逆水寒是端游最后一款武侠大作。

jMjA7nE.jpg!web

然,江湖充满变数,秉持网易系游戏又肝又氪属性的逆水寒哪能即赚吆喝又赚钱。

毕竟,江湖讲的是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在虚拟世界构建的江湖,也有一套公义标准,当平台选择拿武侠情怀出来消费,却连江湖基本的规矩都不肯遵守时,江湖就不再是江湖,侠客也只能「以武犯禁」。

4月29日,PDD直播逆水寒删号,第一神相三清山告别,全服喊话:从今往后,再无信手斩龙,愿大家各自安好,江湖再见。

此事,源起逆水寒第二届《说英雄谁是英雄》大赛,在两队对战中,系统出现BUG无法识别神相角色信手斩龙,使得其无法进入赛场。之后,工作人员评定选手信手斩龙主观消极比赛,并判负,使得PDD所在队伍无缘四强。

随后,官方的敷衍态度使得舆论再度升级,28号当晚,硬核玩家们在YY语音直播连麦,3W人在线怒喷逆水寒策划,并有相当一部分土豪玩家分解装备,删号退游,其中,以全服第一神相「信手斩龙」的告别最为轰动。

在国产武侠游戏里,逆水寒不过是一个缩影。武侠江湖发展至今算是濒临崩塌,不复90年代单机RPG游戏《金庸群侠传》辉煌。

就当前仅有的几款武侠游戏来说,《九阴真经》口碑不错,但玩家多是圈地自萌,新人入坑出坑一气呵成;《太吾绘卷》有心做沙盒游戏,但非大厂出身,后继力不足,只是个半成品;《剑三》成世纪佳缘,无亲友不江湖,狂出lo装;《天涯明月刀》挂出五四青年服外观,做出了奇迹暖暖既视感。

在9102年的江湖里,要么是缺个CP连刷副本的资格都没有,要么穿着JK、LO裙满场打怪刷BOSS,武侠情怀开服消费一波后,擦边各种元素再收割。

知乎有网友曾评论:「国产游戏都存在通病,最美好的时光只存在于内测,公测后只剩下捞金套现。致敬开发团队,感谢你们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带来了一丝短暂的清凉。」

实际上,当前的国产武侠游戏不仅有着国产游戏通病,还时长走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武侠游戏」更像是「国风游戏」。多数游戏既没有继承武侠精神内核,也没有体现传统意义上的侠客信义,武侠更像是一个幌子,国风才是本质,对于这类游戏来说,武侠就像是点缀在流行文化上连象征意义都不具备的的复古元素。

02 

武侠游戏发展至今,有过三次高光时刻。第一次在30年前,红白机盛行的年代,单机游戏风靡大街小巷,1990年大宇发布第一款回合制策略游戏《轩辕剑》,而后,《金庸群侠传》紧跟而上,传统RPG游戏(角色扮演)锻造了武侠世界第一个小高潮。

接着,则是PC时代,网络游戏进入大众视野,以《流星蝴蝶剑》《剑网三》《诛仙》等为代表,其中,宇峻奥丁死磕三国系列,把《幻想三国志》《三国群英传》出到了系列7,但是始终没有激起大水花。到2010年左右,PC端出现了一批反响较为不错的武侠游戏,以《雨血》《九阴真经》及《天涯明月刀》等为代表。

PC时代的武侠游戏始终无法脱离以RPG玩法为主,走强剧情、强人设为卖点的国产武侠游戏套路。这类游戏大多缺乏自由度,必须按着主线程式化推进,策划们习惯于拿出生地的小动物练级,让玩家给张大爷找斧子,给王大嫂买豆腐,武侠精神被囚禁在零零碎碎的日常任务和升级打怪中,毫无酣畅淋漓、纵马江湖的畅快。

到智能手机出现后的手游时代,《楚留香》率先抢占市场,其他PC端武侠游戏也都纷纷酝酿手游,《九阴2》大饼画了多年,《金庸群侠传2》也据传5月上线。但时至今日,大多武侠手游就如六神磊磊吐槽武侠电影一样:特么把我们“武侠”两个字当芥末,都来蹭,都来蘸。

当前的国产武侠游戏,始终缺乏江湖气质与侠客美学,在游戏设计与开发上大多透着一股生硬,而这和国产游戏又肝又氪,边蹭边抄确实脱不了干系。

zAJBruR.jpg!web

《阴阳师》高开低走,六星式神榨干剩余时间,在微博喷游戏策划成为政治正确。腾讯系游戏《王者荣耀》则凭借氪金属性使得小马哥充钱表情包遍布社交网络,至于武侠游戏早已有样学样,继承了国产游戏又肝又氪的优良传统,逆水寒、剑三都是重氪重肝的杰出代表。

至于边蹭边抄的国产游戏史,就更加多姿多彩。抄袭海外游戏的现象一度十分平常,《卧龙传说·三国名将传》抄袭《炉石传说》游戏规则,《迷你世界》抄袭《我的世界》游戏代码,吃鸡端游上线不久,国内各种换皮手游层出不穷。

在此类抄袭中,尤其以美术素材和游戏玩法的抄袭最为常见,由于海外厂商跨国维权难度较大,在国内的代理商维权周期较长,使得抄袭海外游戏成为一个低成本且快速变现的办法。

而另一方面,在现存的游戏世界里,西幻、和风题材更为吃香,这种类型有诸多优秀国外作品做参考,无论是在美术还是在游戏设定上都能拿来借鉴,而国产武侠类游戏则要依靠本土自发培育,就算是抄袭,也会因为明显的水土不服而使得游戏略显生硬。种种原因导致国产武侠游戏总是走进一个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怪圈。

03 

当国产武侠游戏以一众半成品及换皮行为消耗玩家热情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拿出了勾起国人武侠梦的作品。

今年3月,一款名为《只狼》的日产ACT游戏迅速走红,这款冷兵作战的和风忍者游戏令许多中国玩家称感受到了武侠气息,甚至有人称,《只狼》满足了其对武侠游戏的所有幻想。

这款游戏由宫崎英高制作,背景设定在日本战国时代,玩家以忍者角色切入,画面恢弘,美术出彩,开篇一把红伞游走于飞雪之间,狼之忍者被唤醒,随后,手持一把忍刀在烛影里、明月下、枫林中进行你来我往地刀剑对决。这种略带格斗游戏气息的对战模式,加深了刀光剑影里的快感,兵刃乒乓,十分还原日式剑戟片与香港武侠片中的对阵节奏。

虽然游戏难度极高,有硬核劝退普通玩家之称,但其浓郁的东方美学气息与江湖风采依然吸引不少玩家。

对于大多数中国玩家来说,侠客精神贯穿整个童年,而如今的武侠文化正在从一种记忆褪色成一种情怀,国产武侠游戏与武侠影视剧在近年来少有出彩表现,翻拍剧武打慢动作跌破眼球,而武侠游戏也沉沦在平滑、精美的秀丽河山与角色外观中。

娱乐至死的年代,连江湖义气都显得过于草莽,所谓的武侠精神时常陷于康德式自由里。从周秦之变起,被定义为「以武犯禁」的侠客文化在主流文化模式里始终是隐性的。

从荆轲刺秦的燕赵悲歌到战国四公子的豪侠故事,中国人的武侠情节有着漫长历史,诸如六朝志怪、唐传奇、明清侠义小说都是侠文化的最直接反映。

侠客文化始于远古氏族时代的英雄崇拜, 初显于周秦之变,隐匿于大秦强权之下,绽放于唐宋,自明清以来在边缘文化里繁荣生长,到了近现代市民社会则融合进多种媒介并借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武侠小说、电影、游戏等,其中,尤以小说与电影对武侠文化的文本吸纳与美学转换较为成功。

潜藏在民间小说、市井文学中的侠义审美在香港杂志与电影里曾绽放辉煌,金庸、古龙、梁羽生笔下的江湖世界与武侠文学被徐克、李安、张彻等导演搬上荧幕,但随着香港最后一本武侠杂志停刊,东方侠客成为江湖传说,聂隐娘之后,侠客与侠义基因渐消。无论是在影视还是在游戏世界,侠客美学都在解体。

I7V32qA.jpg!web

但大众对武侠文化的热爱却没有消弭,《只狼》充满电影感的打斗画面与日式剑戟片如出一辙,而早年的香港武侠片又多有借鉴日式剑戟片叙事风格。

在主角设定上,狼的形象融合了忍者、武士、浪人的特质,而这与中式侠客文化中的游侠、官侠、隐侠等颇有几分接近。

游戏本身的战斗系统设定也十分凸显强弱,技能招式往往是硬碰硬的冷兵器肉搏。故事剧情与传统侠义小说贴合,东方武侠故事中的戡盗乱、护贤臣、报皇恩、保太平等剧情在《只狼》的暗线故事中可以得到投射。

正是以上种种原因,玩家们才能在一款忍者游戏里感受到武侠精神。

04 

其实,武侠游戏也好,影视也罢,虽然显示出走向式微的苗头,但未必会消弭。当代武侠元素被社会秩序重构,在文明里沉淀,但是精神内核始终不灭。

目前武侠游戏的问题其实还是在于文本吸纳与美学转换上,当代大多数武侠游戏并没有认真从叙事结构、故事原型、话语体系以及价值传达等方面转换武侠文本。

硬性移植显得水土不服,强剧情,弱游戏,单一价值观,都使得游戏立体度不足,人物角色扁平,从一开始就没有构建出一个良好游戏框架,最终使得游戏在后期越玩越没有燃点。

对于中国玩家来说,一款优秀的国产武侠游戏足以唤起热血,民间江湖游侠立传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泛娱乐化的媒介也并非不能承载侠义精神,将武侠文化的式微归功于大环境的说法不过是理中客的伪自洽罢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NfANzi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