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Pinterest上市了,它会是社交下半场的一匹黑马?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5454.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RzuaYfn.jpg!web

本文首发自 微信公众号 Yourseeker ,关注创投、科技、互联网,封面:fortune

aInEzub.jpg!web

上图来自 eMarketer 2018 年中的一份预测。它当时的判断是: 2018 年将是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双寡头” (Facebook、谷歌) 的市场份额历史上首次下降的年份,原因是亚马逊和 Snap 的强力竞争。

eMarketer 敏锐地觉察到亚马逊售卖虚拟地产 (广告位) 的潜力。其在最新的调研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得益于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掌控和 DTC 业务的扩张,亚马逊美国广告业务 2019 年还将增长 50% 以上。

但它没有指出的是,另一个赢家并非市场份额排名第四、遭遇 Facebook 军团全方位围追堵截的 Snap,而是上周刚刚登陆纳斯达克市场、与 Snap 市值之差不足 20% 的 Pinterest。

1. 广告行业入侵者

成立 9 年、月活超 2.5 亿、三分之二是女性用户,圈住了这样一批有质 (变现潜力) 有量的用户之后,Pinterest 并不希望大家把它当作社交平台,而是将自己定义为协助用户规划梦想的生产力工具 (原话是 productivity tool for planning your dreams)

这个定位相当值得玩味。细想一下,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 2C (且公认成功) 的互联网公司,要么是依靠工具起家 (如搜索、电商) ,要么是信奉平台为王 (如新闻、长/短视频、社交)

而 Pinterest 偏偏有些出格:它既不认为自己是纯粹的图片社交平台 (即使大家都说它是图片社交平台) ,也不允许自己只是搜图工具。 Pinterest 显然有一个想要满足用户情感和功能双重需求的梦。

因为谷歌、Facebook 和亚马逊的先发优势 (如用户搜索习惯已经形成、用户群广泛且广告基础设施完善、行为数据完整等) 的存在,Pinterest 必须坦承自己在广告方面的弱势。在招股书里,这家公司也表露了自己的野心:对公司而言,接下来的最大机会在于推动视觉搜索广告和视觉电商的发展。

关于广告行业的认知,Ben Thompson 的理解是相当到位的。他认为,这一行的核心任务在于带领 (欺骗) 消费者穿透一个叫做“广告漏斗”的东西。

这个“广告漏斗”分为三层: 意识 (awareness) 、考虑 (consideration) 和转化 (conversion)

  • 在培养“意识”的层面上,电视和广播相当有效,因为这两个渠道的受众最广,而且人们消磨在其中的时间最长;

  • 而在“考虑”阶段,过去的报纸往往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因为上面的优惠券和折扣信息能诱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

  • 再加上零售商的线下推广、商场促销等手段,来到这一步的消费者,多数都容易被成功“转化”为忠实客户。

IJJjeaN.jpg!web

但是互联网广告一出现,就直接瞄准了这个漏斗的底部,从而对传统广告渠道实现了第一次颠覆。为什么呢?因为用户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产品时,往往已经跨过“意识”和“考虑”阶段,有相当大的概率“转化”为客户。

在这一环节,早期的谷歌几乎完全垄断了搜索广告市场,因此它享受到了第一次红利。

不过这时候,互联网广告还存在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的确能带来精准用户,最大化地提升“转化”,但很难在“广告漏斗”的顶层 (即“意识"阶段) 帮到广告主。

所以大家怀疑: 如果不能让更广泛的人群了解到自己的品牌,不能扩充漏斗顶层的潜在客户群,就算实现了更为精准的“转化”又能怎样?

面对这个问题,Facebook 的解法是,借助 Newsfeed 广告位和 Instagram 的视频广告来驯化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接下来通过重定向广告把他们引导到“考虑”以及“转化”阶段。

这套玩法也被谷歌借鉴。YouTube 一定程度上对标 Facebook 的 Newsfeed 设计 (当然还多亏了 Google Brain 的算法推荐) ,同样是为了解决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问题。

依靠最广泛的受众、最多的广告位和更精准的广告,Facebook 和 Google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稳稳压制住了 Yahoo、Twitter、LinkedIn、Yelp 等其他小广告平台。

但这种僵局似乎正在被 Pinterest 打破。

在灌输消费“意识”、怂恿消费者“考虑”购买的阶段,Pinterest 试图借由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无缝连接用户创造的内容与可能激发购买行为的内容,从而让品牌广告主和零售商的广告内容,与平台本身内容做好平衡。

2. 特立独行的社交平台

如果你有阅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海外主流科技商业媒体的习惯,就会发现一件神奇的事:你几乎很难看到有什么人讨论 Pinterest。炒作和各种 PR 新闻少到几乎让人忘了这家公司的存在。

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功能设计和定位。Pinterest 非常不像一家典型的社交平台:既不像 Facebook 那样向第三方开发者泄露用户数据,也不会像 Twitter 被黑客玩弄,甚至不像YouTube、Tiktok 那样碰到严重的内容审核问题。

一直以来它都在平稳而缓慢地自我迭代。比如用户希望借由 Pinterest 平台优良的视觉识别功能来简化操作,它就真的只老老实实地添加 Pinterest Lens 功能,帮助摄像头发现新东西,从而让手机变得更加聪明。

再比如,现在在 Benchmark 做投资、之前在 Pinterest 负责产品的 Sarah Tavel,曾经提及其内部普遍认同的 “用户银行”理论,他们把用户对其的信任看作是银行存款,而产品对用户造成的负担和伤害则是从这个银行中提款 (原话是:Think of user trust like a bank.You want to deposit a lot more than you withdraw)

为了不辜负用户的信任,他们总是保持银行的存款速度远超提款。而且还有这样一个经验指标:需要五次积极的用户经验才能弥补单次的不良体验。这意味着,想要确保“用户银行”的正常运转,需要接受一个相当昂贵的兑换汇率。

此外,这家公司的管理层也完全不以个人身份对外披露或解释公司事宜,其 CEO 甚至把自己的Twitter 设置成私密状态。

就是这样一个完全没有讨论热度的公司,居然就靠着这种缓慢而稳定的方法赢得了众多粉丝。

3. Pinterest 上市的短期价值:提振投资者信心

2019 年毫无疑问会是一个上市大年。共享出行第一股 Lyft、视频通讯工具 Zoom、图片社交工具 Pinterest 已经浮出水面,接下来如无意外的话,Uber、Slack 等公司也将交出自己的上市答卷。

b2Efu2B.jpg!web

然而,抢滩上市的 Lyft 不足一月已经累计下跌 25% 以上,给后来者扔下了重磅炸弹。不少投资者都担心这是一级市场估值泡沫破碎的缩影,或许会动摇后面排队公司以及接盘者的信心。

所幸,面向 C 端用户的 Pinterest 和面向 B 端用户的通信工具公司 Zoom,在很大程度上驱散了萦绕在众人心头的阴霾。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Zoom。它其实被微软觊觎已久,据 Recode 报道称,多年来微软一直试图买下它,但都因为价格没有谈拢而作罢。

对于微软来说,这笔收购当然有价值。其在 2011 年以 85 亿美元收购 Skype,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真正将 Skype 的业务变现,借由 Zoom 来增强办公产品的协同价值很可能是值得一试的思路。

但是 Zoom 一方始终没有接受微软开出的价格,这个决策目前看来也颇为明智。其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 2017 年,以 10 亿美元估值拿了红杉 1 亿美元投资。而上市路演的估值在 90 亿美元左右,当下更是因为盈利水平、增长高速、订阅业务被广泛认可,导致股价暴涨 70% 以上。

rEFnquY.jpg!web

至于 Pinterest,这个与 iPad 初代同时面世的社交平台,对华尔街而言也是久违了。其上市首日涨幅超 20% 的原因有二: 其一,Pinterest 的用户增速虽然不够性感,但广告业务的扩张节奏还行 (2018 年营收同比增速近 60%) ,相比 Lyft 这种烧钱的公司,已经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其二,距离上一次同类公司 (Snapchat) 上市也已经两年了 。所以某种层面上看,它也享受到了一些关注度溢价,是投资者想要押注新社交机会的无奈之选。

UNBzuqe.jpg!web

Lyft、Pinterest、Zoom 三家典型科技公司,显然已经试出了当下海外 IPO 市场的偏好和热度。面对这个一直以来就由基本面和情绪面共同主导的市场,眼下三家的表现就是投资情绪的映射。

4. Pinterest 上市的长期意义:代表互联网的一种走向?

《上瘾》一书作者 Nir Eyal (书籍原名《Hooked: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 之前探讨过一个问题: 互联网的下一阶段将走向哪里? (Where is the Web Going?)

他把推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归结为交互方式,因为产品和用户的交互方式变了,所以用户行为和习惯也会同步改变。而且有一个总的趋势:用户对于信息的理解能力、处理速度和交换难度正在逐渐降低。

这种趋势的直接影响就是带动 UGC 的繁荣发展,于是更多用户有能力创造出丰富、更具价值的内容。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从内容生产难度和 UGC 比例这两个维度,来理解诸多互联网平台们都处于什么位置:

AJzyQvv.jpg!web

从左往右看,上图为我们展示了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趋势,随着交互方式的不断演进,内容生产难度在降低,UGC 比例在变大。

如果我们想预判互联网的下一阶段会走向哪里,应该先看看过去的互联网平台发生了什么。

RfAFvyv.jpg!web

上图即为互联网平台的三次变革,简单来说,从 Web 1.0 到 Web 3.0,互联网用户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方式一直在变:从最初的传递变成分享,再到现在的收集和消费。

先来看 Web 1.0,一个信息传递的时代,小部分专业内容生产者提供一对多的服务,绝大多数用户主要基于网页浏览器来获取信息。

到了 Web 2.0,社交媒体开始发力,尤其以 Facebook 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们,推出 Newsfeed 极大提升了用户多对多信息分享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第一次有了参与感,于是他们也开始投身到内容创作与传播当中。

眼下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或许是 Web 3.0 阶段。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互联网内容不再稀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分享很难产生新鲜感。于是 Twitter、Pinterest 等平台趁势而起,因为他们发现并更好地满足了新的诉求——信息收集和消费,趁着社交巨头们没反应过来,这些平台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壁垒。

图片和视频社交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 Instagram (当然背后的原因是多维度的) ,眼下如果真的到了主打信息收集和消费的社交下半场,Pinterest 或许会是那匹黑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Yourseeker 授权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5454.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