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华为这只大乌龟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yzone.cn/article/504553.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rAzeqqA.png!web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作者毕亚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日前,华为发布了它的2018年年报。

这是一份对手和敌人看了,也都只能说“我靠”的年报。

2008年,营收1252亿(人民币,后同);2009年,营收1466亿;2010年,营收1825亿;2011年,营收2039亿;2012年,营收2201亿;2013年,营收2390亿;2014年,营收2881亿;2015年,营收3950亿;2016年,营收5215亿;2017年,营收6036亿;

2018年,营收7217亿,净利润593亿。

ZJnUNrz.png!web

营收从一千多亿人民币干到一千多亿美元,净利润从不足80亿人民币干到将近600亿人民币,这是华为过去10年的成绩单。

没有一年比上一年营收少,也没有一年比上一年赚的少。不只是不少,而且是每一年、每几年,收到、也赚到的就相当于过去几年、几十年。

没有大肆并购扩张,没有大手笔资本运作,没有什么特殊补贴和恩惠,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只有“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自力更生,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从华为诞生算起,至今,中国企业界,尤其实业界,只有一张这样的成绩单。

在全球,也还是难找到。

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人比任正非更加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公司在这全球化、白热化且波诡云谲的高科技世界更稳,然后更快地成长,也没有人比他更能做到并且做到了。

但任正非和华为并不比其他雄心者、梦想者或野心者更聪明,更勇猛,更能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拥有更多的资源,或者更擅制造神话与构建奇迹。

他们可能只是把最简单朴素的道理贯彻到了极致。如果今天的华为已经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其伟大,是把常人总想颠覆的常识变成了坚决尊重常识并按常识办事的伟大。

比如,尊重技术、产品、市场的力量;比如,始终为客户创造价值;还比如,如何又稳又好地建立一家大公司……

创造奇迹的任正非,不相信有奇迹这回事,也不相信童话与传说。他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甚至辛辛苦苦种瓜还不能得瓜、种豆还不能得豆的天意难测和不确定。

他也不对自己的运气抱有侥幸。所以,他在不确定中抓住确定的,在必然的变幻中寻找必然不会变的,然后让华为抓住确定并让必然尽最大可能去发生。一切就这么简单。

这种简单,是华为的力量。

基础要扎实,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站得稳,才能站得高。

万丈高楼平地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做事情,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常识,也是几千年兴衰起落沉淀出的经验,或者说教训。

但从有历史记录以来,就总有雄心者、梦想者、野心者,想要突破这个常识。今天尤甚。众多的创新和创业者,也都在致力于打破这个常识。

两个原本应该操心下个月工资怎么发的人坐到一起,很可能会展开一场高屋建瓴如马云与马化腾对话的聊天,开口闭口就是多少千亿、万亿的大商机。

科技、资本等等也在不断给创新创业者飞跃雪山草地,直接三大战役就伟大胜利了的条件和支撑:几年就把几十年的仗打完。但就算过去要几年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几个月就解决了,问题也总还是要解决,该开的遵义会议还是要开,该整的风还是要整,否则就是隐患。

也就是,大到战略方向的思考,小到要不要加班报销打车票,该有的动作,该走的步骤都还得有。即便是带着问题先上了,课也还是得补,补不好,就会是大顺的李自成:

如果基础不扎实,就算做了皇帝又怎样?

例子,不胜枚举。

今天一年干出7000多亿营收的任正非,显然是科技产业领域的大雄心者和大勇敢者,但他们对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对站得稳才能站得高这些常识,是足够清醒的。

并且,在常识面前主动地勇敢认怂。

例子很多,选个不大不小的说:对手机业务的态度和发展节奏把握。

有史可查的是,华为高管希望推动公司做手机终端时,任正非一度拍过桌子。“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

高管们持续做功课,自己也深思熟虑两个月后,任正非才开了个口子:“拿出十个亿来做手机!”并且要求公司研究清楚,中兴做手机那么多年,为什么一直不行,强调做手机跟做系统设备不一样,做法和打法都不同,要专门成立独立的终端公司做手机,独立运作!

此后,华为虽然进入到手机领域,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做着、看着,学习着,跟着走,绝不分散主要精力去赌、去搏、去大干快上。

火力依然是对准通信设备的冲锋口打大仗,打恶仗,打问鼎世界的仗。

直到在通信设备领域连续站稳世界第一的地位,有能力在捍卫这一优势之外,用更多精力做其他事情,同时也对手机业务有了足够的理解和储备之后,财力、技术力、产品力和品牌力都足够支撑的华为,才在苹果、三星等掀起的产业新浪潮中,“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继而有了:既捍卫了通信领域的核心地位和利益,也让手机赢得更稳。

这样做的道理在于:

首先,通信设备业务既是自己最擅长,也对自己最重要,同时还有很大空间,没有能力在两个阵地打世界级战争时,自然要优先选择继续集中兵力打通信设备的歼灭战。

其次,手机业务前景看好,所以可以做,但没有把握之前,也不大干快上,而是不露声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大干一场。

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通信设备业务更牢固,而且可以一箭双雕:既保持公司的核心命脉让公司整体更成功,公司整体更成功了才可以给手机更大的支持,因而首先做好它;退一步说,即便手机业务不成功,做好通信设备这个核心,也是可持续成长的,公司依然能前进。

风险当然也有,如果手机是一个寿命短、机会稍纵即逝的产业,华为也就错过了。

一家想要伟大而长久的公司,错过寿命短且稍纵即逝的机会,可惜吗?

显然是,不足为惜。

这就是,基础要扎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这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抱侥幸而按必然的常识去思考,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做。

但有些,甚至是很多公司领导人却不相信这样的常识,或者说是总认为自己可以打破这常识,甚至怀抱侥幸去赌:在一个事情有了一点成绩,就马上分散兵力到另一个事情,甚至是跟核心主业毫无关联的事情,也因此上演了很多新业务没有做成,老本也搭上的悲剧。

如果把当时的华为交给他们,决策可能是,这边还在跟全球通信巨头生死较量,那边又开一个跟全球手机制造厂商死磕的阵地。这自然会导致将原本投入到通信那边的力量改投入到手机这边,结果很可能就是:通信那边因为你的主动减少火力而拱手将阵地让给了别人,手机这边又因为能力不够,派出去的兵马粮草一个接一个成了炮灰……

而当年没有头脑发热,或者过度自信地去大做手机业务的华为,最终却依靠把一个事情做到极致之后的“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做出了另一个极致:

2018年年报显示,华为以电脑、手机为核心的消费者业务,当年营收达3489亿元,同比增长45.1%,已超越运营商业务成为其营收的最大贡献者,在总收入中占比高达48.4%。

这也是华为2018年报最大的亮点。

亮点之下,是另一个常识的伟大:慢一点,会更快。

华为官方网站上,可查询到的年报最早到2006年,通过年报可查询到的业绩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自2002年以来,其每年的营收数据是(请原谅,我要再罗列一遍,也请各位静下心,一年一年地看,一年一年地想,包括跟你印象中的快和慢对比对比):

VRJfEzI.png!web

注意到没有,在这10多年里,华为虽然一直在成长,但没有一年,它的成长,是像如今常常被推崇和神话的有些大吨位快公司那样,翻倍、甚至几倍的成长。

当然,也没有翻倍、几倍上涨之后,又是翻倍,几倍的下跌,然后被打回原形,甚至跌落地狱。

但这些年下来,它成长了超过40倍。而营收站上5000亿的2016这一年,它的营收,应该是比它1987年成立到2007年这20年累计创造的营收还要多。

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华为每一年的营收都超过它创业前20年的营收总和,而且是越超越多。

这是什么力量?是时间的力量,是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但你坚持建,某一天,你的城就会惊艳世界,就会有一鸣惊人的力量。

也是,慢一点,会更快的力量。

不光是华为,包括腾讯阿里,也是走过这样的道路。虽然他们比华为更快,但他们真正的伟大,也是方向对了,一直前进,别人都停滞了,他们还在前进,让时间成为回报递增的筹码。

马化腾就曾对创业者建议:“不能指望说要做10亿或多少亿,如果我们当初这样想早就死了。事情都是一点点细致做出来的。一定把目标放到最低,过完这关再说。创业中,大多数人都跟你一样面临各种小坎,很多人都会分心、贪婪,然后落后。他们贪,等你埋头过完自己的坎,你就跑到他们前面去了。不用怕别人多厉害,做好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

迈入2000亿营收门槛后,华为一度增长乏力。2012年,其营收2201亿,同比增长不足10%,2013年,华为实现营收2,390亿,同比增长只有8.5%。

社会上因此有了华为已陷入增长瓶颈的声音,但任正非却一派从容,在2013年的年报上,用龟兔赛跑来比喻华为,也是表达他的耐心,雄心,尤其是信心。

“古时候有个寓言,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有先天优势,跑得快,不时在中间喝个下午茶,在草地上小憩一会啊!结果让乌龟超过去了。”然后,他说:

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

这些年,创业神话当道,风口论盛行,时不时就出来一个几年几十亿美金,给很多创业者带来鼓舞,也带来困惑:我们还可以像老一辈创业者那样,扎扎实实,自力更生地创业发展吗?如果找不到风口,成不了兔子,我们还能做一只乌龟,并且有赢的可能吗?

华为这些年的年报应该是可以给这个问题一个回答:你依然可以胸怀大志,而且是鸿鹄之志,并且脚踏实地,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去实现它。

用时间去换空间,滴水穿石,聚沙成塔,这些常识,在今天依然管用。

也就是,如果对自己做的事足够自信,你不必,也不应该被那些创业神话诱惑、蛊惑,以至于怀疑自己。你不是一定要一出手就多么伟大,或者非得要每年多少倍的增长,才能成就出一个比较大,甚至够得上伟大的事业。即使你的起点只是营收1000万,只要你能每年20%、30%地向上涨,只要能一直涨下去,也会表现惊人,也会一年就赚回过去多少年。

有的人求快,够快,让他快去,让他一年几倍、几十倍的成长。你快不起来,那就更稳,更持久。或许,他会在某一天慢下来,甚至在某一天,一年跌出几倍、几十倍,而你也可能在跨过某一天之后,一年赚回过去的多少年,也就是相当于过去成长多少倍。

如果趋势不改,相交之后的每一天,便都是慢一点会更快。

宣布大胜利是分分钟的事,如果你要的是这样的大胜利、大结局,在这之前,是在雪山草地,还是在延安的窑洞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方向正确,每天都能保持信心,向此靠近,步步为营,并且把难关和风险变成过关晋级的机遇。

能像兔子那样快,挺好。学习华为,做只大乌龟,也挺好!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