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Vlog“出圈”记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3818993.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eIZfimB.jpg!web

截图来源于@大概是井越 vlog

Vlog火了。

从欧阳娜娜的明星效应,到大众给视频打上Vlog标签,作为视频品类的一种,Vlog已逐渐突破小众圈层,成为最新的流行风向标。

Vlog全名为Video Blog,中文译作视频博客,在YouTube上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品类,但在中国却还属于“圈地自萌”的状态。

2018年下半年起,Vlog开始逐渐突破小众圈层,获得了更多声量。B站和微博的双双扶持、VUE Vlog类创业公司的跃动,以及Vlog头部博主的凸显,让素人看到成功的希望。这一舶来品给予人们遐想,Vlog会是短视频的下一个形态吗,是否会有像抖音快手一般流行的Vlog产品出现?

在给予它光环之前,我们不妨先揭开Vlog的面纱。

“佛系”的赛道,模糊的Vlog

“这个词不要读V-log,而是要连读在一起”,一名Vlogger在镜头前向观众纠正着单词的发音。但是,比起令人困惑的发音,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Vlog的内容定位。

Vlog一般时间更长也更具深度。当前市面上短视频产品控制在15秒到1分钟左右,而通俗意义上的Vlog在5到15分钟不等,没有时限更加自由。抖音快手等产品表演形式较重,而Vlog想“返璞归真”,展现镜头后的真实。

像抖音网红“毛毛姐”擅长夸张的男女反串表演,一句“好嗨哟”喊成网红。而在Vlog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风景观光、日常细节和对话旁白,慢节奏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Vlog赛道的创业者包括Vue Vlog、一闪和猫饼等。他们在发展早期只是移动端视频剪辑软件,希望通过简单操作,让用户在手机上也能剪辑出“大片”。随着Vlog在国内接受度变高,他们也逐渐向Vlog社区发展。

2018年Vue Vlog完成转型,在品牌名字中添加了Vlog标志。在开年沟通会上,VUE Vlog创始人邝飞反复向记者解释着Vlog的三个关键词:视频形式、个人生活和记录的真实性。

“现在能够消费的视频内容大多是具有表演性和娱乐性,能够博得大家一笑的内容,这肯定不是消费内容的全部。消费者同样需要生活类、知识类和资讯类内容。”从抖音主打“记录美好生活”,到VUE Vlog强调“分享真实的你”,“真实”首次作为关键词被推到台前。

那么作为产品的Vlog社区又处于什么状态?当前流行且带有视频属性的产品,都有自己独到的“卖点”。B站的二次元和鬼畜、快手的原生态乡村图景,抖音的酷炫剪辑和流行梗都曾让人上瘾。而Vlog社区产品,在内容上没有独特的“引爆点”,在产品运营机制上也与“成瘾性”无缘。

况且,Vlog曾一度是个佛系赛道。在Vlog社区类产品中,最早进入的一闪成立于2014年,VUE Vlog和猫饼则成立于2016年。除了被腾讯收购的猫饼,一闪上一轮融资在2015年,完成了Pre-A;VUE Vlog于2017年完成了A轮融资。但总体上项目都还处于早期阶段。虽然一直在做Vlog垂直社区,但他们却未能创造出国内的Vlog风口,更不用说成为引领者。

创造Vlog风口的资源和KOL,掌握在大流量综合性平台手中。明星效应又成为Vlog“突破圈层”最有效的助燃剂。

2018年11月,今日头条与欧阳娜娜合作,在头条和西瓜视频上播出了欧阳娜娜共12期的Vlog作品,总共获得7700万次点击。以Vlog展现生活日常,让欧阳娜娜收获了不少路人粉,从被诟病的“鹿小葵”成为大家艳羡的“小公主”。这在明星中产生了示范作用,Vlog成为明星们展示自我,走下神坛的新窗口。在明星的带动下,基数庞大的粉丝群成为Vlog内容俘获的一批新流量。

JnYnErr.jpg!web

欧阳娜娜Vlog(截图来源B站)

雪球还在滚动。作为国内Vlog两大策源地,微博和B站在2018年下半年动作频频。微博先是于9月发布了“Vlog博主召集令”,对官方认证的Vlogger予以扶持,后又宣布成立Vlog学院和配套导师团队。B站于12月发起了30天VLOG挑战,吸引各区UP主参加,又使得Vlog概念在UP主和普通人中进一步扩散。

平台创造了风口,但风口可能预示机会,也可能是昙花一现。

对于头条、微博和B站而言,Vlog是吸引流量的内容品类之一,风起时可以收割流量,风停时也无伤大雅,不会动摇其根基。对于垂直类Vlog社区而言,这股东风来之不易,关乎其长远发展。

关键在于,用户们是否愿意为Vlog这种“生活的真实”买单?在巨头林立的短视频战场,人们是否还需要一款独立的Vlog产品?

“复读机”与“人格化”

“当人们沉迷于抖音快手,为什么还需要Vlog内容,或者一款主打Vlog的视频产品?”

这不是邝飞首次遇到这种问题,自2018年从工具转型为Vlog社区,就有不少人将VUE Vlog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联系在一起。

据Questmobile此前发布的的短视频行业报告,短视频平台套路翻新带来的“即时满足”,使短视频的总使用时长有望反超在线视频。短视频依然是最大的流量池,腾讯不惜重金也要扶持微视和Yoo视频,足以证明“奶头乐”理论的经典和短视频赛道的长盛不衰。

明星产品已经占尽先发优势,但只要能在内容上做出与现有产品的差异性,短视频行业就有新的可能性。在邝飞看来,Vlog就是那个新的变数。“随着用户的审美更加多元,Vlog内容比短视频更能承载用户对深度内容的需求。”

“消费者在视频内容上的追求已经培养起来,这种对内容的需求会有一个理性的变化。市面上的短视频平台虽然能够满足起步时的消费需求,却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这才出现短视频产品增速放缓的情况,也是像Vlog这样更丰富和深度的内容会增长的原因。”

抖音曾被调侃是“复读机”,一个套路流行起来会引发网友大量的模仿,在音乐、创意和模板兼备的情况下,用户的创作门槛被极大降低了。全民UGC成就了抖音,同质性的套路又让不少网友逃离抖音。

“时下流行的梗可能过两天就不再流行,它没有持续增长和消费的生命周期,但是像Vlog这样经验型、个人型的内容会被反复消费和使用。Vlog就像是电影,是长期、可持续且有内容的东西,”邝飞总结道。

井越曾表示,Vlogger绝不只充当三脚架的身份。Vlog的特质就在于其个人属性,VUE Vlog平台认证的Vlogger“逆光记”,也坦言道一开始只是分享旅行风景,后来在VUE Vlog平台的建议下,才在Vlog中增加了个人感悟,强化其个人属性。

iInayay.jpg!web

Vlogger常在旅行纪实中加入个人心得感受(来源VUE Vlog截图)

强调个人属性的Vlog,在内容上与“复读机式”的流行制造划出了分界线。但Vlog产品想要自成一格,就必须找到现有短视频产品无法满足,却又真实存在的需求。

通过浏览Vlog产品的社区主页可知,Vlog内容大致可分为旅行、美食、萌宠、厨艺、美妆等几大类。然而,抖音上早就有了认证的旅行、美食类博主,能在1分钟内讲好故事,越来越多用户也给作品打上了Vlog标签。在时长上抖音也有放宽限制,比如在影视讲解类内容中,用户就可点击观看5分钟的完整版。放宽时限的举措被外界解读为是在试水Vlog。

“抖音里有些内容也具有Vlog属性,那么它做Vlog的可行性有多大?”

面对钛媒体抛出的问题,VUE联合创始人李藻潞坦言道,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没有很直接的答案, 但如果设想自己是抖音,如果做Vlog可能会遇到流量分发、商业化和内容上的几点障碍。

首先,抖音已经是个头部的流量分发平台,从它中心化的分发模式来讲,流量无论如何都是有限的。而内容偏深度、时间更长、搞笑性没那么强的内容,可能并不是大家喜欢的东西。而平台希望每次放出的内容都有最大的关注度,因此Vlog往往很难被曝光。

其次,抖音已经开启全面的商业化,最主要的广告模式就是信息流。15秒的短视频可以快速刷到多条广告,而Vlog动辄4-5分钟的时长反而会影响其商业化。再者,点击预览才能看完整版的形式,对用户而言体验也不算流畅。

再者,抖音上表演和跟风性质的内容调性,也与Vlog所倡导的真实性相悖。

与信息流分发不同,VUE Vlog以社区形式运营,类似豆瓣有各种兴趣小组。平台采用去中心化的分发方式,相较之下流量更为平均地分配给用户。这种差异化打法让Vlog产品避开了当前短视频产品的锋芒,可以另辟蹊径。

Vlog产品等风来

因为摈弃了“套路”和“上瘾机制”,Vlog忠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演绎成为人们驻足的唯一理由。而优质创作者,则是平台最核心的竞争力。

“我们平台上欧阳娜娜这样的创作者现阶段还不多,主要面向的是中腰部vlogger和普通用户”,李藻潞对钛媒体表示。

这或许是Vlog产品最明智的一种选择。

当前,微博和B站仍然是国内Vlog最大的流量入口,微博有明星加持也掌握着头部Vlogger。B站深耕UGC社区多年,用户忠诚度高。比如,在B站在发起VLOG 30天挑战后,一部“3000日元吃鱼子饭”的Vlog获得了最高167万次播放量,这是Vlog社区不能比拟的。

uyqQJnb.jpg!web

B站对Vlogger进行扶持(来源B站截图)

一名Vlog爱好者向钛媒体表示,他看Vlog主要是用VUE  Vlog和B站,“我之前就很希望VUE Vlog推出社区功能,能让我看到别人剪辑的视频内容。我虽然也用B站看Vlog,但B站的二次元定位太深,Vlog氛围还是不如VUE Vlog等垂直社区。”

综合性平台固然有自己的优势,但Vlog产品也有做产品的一套方法论。

邝飞对钛媒体解释道,“综合型平台的打法是持续激活现在的优势。比如微博是防守型的做法,平台优势在于有明星入驻,因此会让更多的明星和大V来做这件事,或者贡献更多的Vlog内容。而我们是进攻或上升型的,我们服务的目标是还没成为Vlogger的人群,他们的培养成本会更低。”

VUE Vlog将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分为三类:头部Vlogger、中腰部Vlogger和普通用户。据李藻潞分析,普通用户最大的需求是记录本身,不求大红大紫但希望建立新的社交关系,中腰部创作者则是希望获得激励和上升通道。他们在满足普通用户记录生活的同时,想扶持的是有上升潜力的中腰部Vlogger。

“微博和头条一定会推广明星和头部创作者,因为这些KOL自带粉丝,能带来最大的流量。在大平台中,即便中腰部创作者已经有不错的创作能力,但在平台中心化的分发模式中也很难被服务好。”

Vlog是一种个人创作,是对美颜滤镜、流行套路和魔性音乐的抛弃。其内容创作门槛远超抖音快手短视频。在知乎有关Vlog的讨论帖中,最基本的设备至少要有手机稳定器和微单相机。

“猫饼”和“一罐”的创始人纯银曾提炼出短视频的创作经验—— “15秒以下的视频,以生活百态/生活演出/节奏演出/套路演出为主,而15秒以上的视频强依赖剪辑,即依赖有专业剪辑经验的PUGC用户。 

因此,虽然Vlog在国内小圈子中发展两年有余,头部Vlogger依然屈指可数,而且只在小圈子中出名。在Vlog内容创作者中,中腰部Vlogger呈现出青黄不接的态势。如果从Vlog社区中能够走出头部博主,对于Vlog平台而言会是不小的激励。

“Vlogger想要持续发展,一是需要粉丝属于博主自己而非平台,二是有可持续的商业机会。”邝飞解释道,“VUE Vlog产品默认直接进入关注界面,所有粉丝都属于Vlogger本身,只要Vlogger的个人IP足够好就可以持续商业化,平台不会干预;另一方面,平台也会为优质的Vlogger提供额外的商业化机会。”像VUE Vlog在2019年就开放了Vlog打赏功能。

这一模式的商业化同样引人关注。李藻潞指出,Vlog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一市场未来会有多少人参与、带来多大的流量规模还无法预估。“Vlog应该是全球化的,对比全球最大的Vlog社区YouTube,这不会是一个太小的商业化市场。”

根据VUE Vlog给出的数据,当前产品安装次数已经过亿,日活超100万,优质作品每天在5万条左右。VUE Vlog在海外已有千万级用户,不错的海外接受度也是其优势之一。

但是做中国版YouTube也有不可忽视的困难。YouTube集结了全球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KOL,而在中国,平台需要先普及Vlog概念,再培养出一批有剪辑能力和创作能力的Vlogger。

为此,VUE Vlog采取了“三步走”计划,起初是让用户在10秒内剪辑,后来拓展为1-3分钟,让用户能讲完一个故事。不久前VUE Vlog又上线了不同品类的Vlog视频套件,方便用户实现“傻瓜式”操作。

正像邝飞调侃的,“我不怕Vlog发展到天花板,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先让它碰到天花板。”而这远非一朝一夕之功。

虽然B站和微博开始支持Vlog,但是纵观Vlog产品赛道,同行者已经寥寥。纯银创业的Vlog产品“猫饼”在卖身腾讯后,置身腾讯的13款短视频矩阵中,已近乎“销声匿迹”。

在短视频领域竞走一年后离场,纯银总结道,“Vlog的关键在于KOL的魅力,而非Vlog这种形式,两者之间的差异如同新浪名博和简书素人。”

对于普通人而言,记录生活当然是刚需,这也是VUE Vlog作为工具存在的意义。但是在VUE Vlog社区中,普通人的生活日常不会吸引太多关注,KOL营造的美好生活才更让人向往。因为Vlog形式对创作者人魅力、运镜和剪辑能力的要求比抖音快手高,中腰部创作者的崛起相较也会更慢。

这在国内是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却也是创作难度更高,爆发性更慢的赛道。

风起于此,然而道阻且长。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芦依,编辑/张远)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NfANzi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