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中有76天被浪费,普通人该如何把握时间?
source link: https://36kr.com/p/5180404.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提倡珍惜时间、把握今天,但是始终很难做到。美国畅销书作者赖恩·霍利迪(Ryan Holiday)通过分析古老的斯多葛主义哲学得出了一份把握今天的生活指南,主要涉及早起、马上行动等10条原则,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时间、把握今天。文章原题为There’s Only One Thing To Do With Today: Seize It。
现在,你仍然活着。如果你浑浑噩噩地度过接下里的几个小时,一天马上也就过去了。你不可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在明天,你可能会遇到一堆问题。比如,来自医生的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你也可能在流感中醒过来,然后在床上度过接下来的一周;还有可能,你永远也醒不过来。
在今天剩余的时间里,你有几个选择:随便应付过去,继续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以及把握今天。选择把握今天是显而易见的正确选项,但选择了它并不意味着能够容易做到。
自从我们出生以来,身边就围绕着各种“把握今天”的励志名言,比如著名的拉丁短语carpe diem(翻译为活在当下,抓紧时间)或者其他类似“把握今天”的标语、口号,它们出现在各种咖啡杯或者励志海报上。
事实上,关于“把握今天”的口号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年前写的一首诗。甚至可以说,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追求“把握今天、活在当下”。但说口号是一回事,具体做起来是另一回事。古人很难做到把握今天,我们现代人也是。
幸运的是,在古罗马的郝拉斯( Horatius:古罗马诗人)时代就出现了一批贤者,尤其是斯多葛学派(Stoics)一直在追求寻找制定把握时机的策略。虽然这些策略并不是万能药,能帮助所有人解决时间的问题,但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有参考学习的价值。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策略。
早起
19岁的时候,我在大学里第一次读到了马可·奥里略(Marcus Aurelius)的著作《沉思录》。作为一名刚上大学的新生,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总是没有动力早起去上早自习。而《沉思录》这本书第五卷的开篇段落就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早起的激励很大。这段话是这样描写的:
黎明时分,当你挣扎着不想起床的时候,告诉自己:作为一个人,我必须去工作。如果我生下来就是为了工作的话,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工作就是我被带来这个世界的目的,那我就应该去工作,而不是继续躺在被窝里取暖。
虽然被窝里很舒服,但难道我们的诞生就是为了感受被窝的暖和吗?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值得体验。
确实,作为人类我们也需要睡觉来休养生息。但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作息总是有所限制的,就像饮食,人类就不宜暴饮暴食。如果你总是躺在床上,就违背了人类睡眠时长的规律,睡太多了。
马可·奥里略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还在责怪自己赖床,真的蛮可爱的。他不想从被窝里起来,不想把脚放到冰冷的地板上,就像我们大多数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虚度光阴。但丁也有类似的说法,“躺在毯子里面是不可能成名的”。你必须站起来,通过早起然后实现人生目标。
只要你早起了,其实你就获得了胜利,接下来一整天你要做的事情都会相对顺利。早起能让你在分心和受到干扰之前就开始工作。比如我,我在早上6:30左右起床。到了上午9点或者10点,我已经和家人吃完了早餐,写了足够多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出去散步了。接下来的时间,都是作为我早起的额外奖励,可以自由安排。
马上行动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症,习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我们经常对自己说,“哦,这件事情我肯定会做,但不是现在”,“这个星期晚些时候我有时间,那个时候再做”。诸如此类,我们总是给自己各种理由拖延,甚至会打着效率的名义名正言顺地拖延,自以为是地坚持最后一刻的效率更高。
正如史蒂芬·普莱斯菲尔德(Steven Pressfield)所说,“我不会告诉自己,我永远不会写我的交响曲。”相反,我会告诉自己“我要写我的交响曲,从明天开始写”。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认为推迟做某件事的效果更好,因为我们能得到更充分的休息,做更充足的准备。
但事实上,等待的过程只会增加我们不做某一件事的概率。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断出现,打扰我们原本的计划。还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幸运去拥有明天。
就像塞内加在《论生命之短暂》写的那样:拖延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它让生命流逝,并通过承诺未来以否定我们的现在。生活最大的障碍就是期望,它过于依赖明天而忽视了今天,让整个未来都存在于不确定性中。所以我们需要立即行动,进行生活。
你永远也没有办法预测未来。所以现在、此时此刻是你回复邮件、阅读一本书以及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机,不要浪费这个时机。
把电子产品放一边
塞内加经常写关于时间的文章。他最引人注目的观点之一是:人们往往执着于保护自己的金钱和财富,却忽视了一件他们永远无法挽回的东西——时间。
塞内加说,并不是我们人类的寿命短,而是我们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的人们每天花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平均超过了5个小时,用塞内加的话来说,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76天、将近11周的时间,大部分人们都是在分心走神中度过。
在《数字极简主义》(Digital Minimalism)一书中,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解释说,移动设备的发明者以及社交平台的的建设者,他们都不是你的朋友,你也不是这些产品设计者的客户。本质上来说,你只是这些产品设计者卖个广告商、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提供商的产品罢了。
有数据表明,现在普通用户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已经超过了2600次。在这2600多次打开手机的时间中,如果拿出十几次刷手机的时间去拿起一本日记本、一支笔、一本书,或者用在认真工作、陪伴亲人上,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我们花五个小时的时间用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分心和玩手机,那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事情没办法做完呢?
不用试图做到完美
为什么我们开始某项工作或者持续完成某项工作会很困难?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太期望完美,或者坚持一些不太可能的标准。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完美(perfect)也可以变成为麻痹(paralysis)。如果你想把握今天,那你就必须满足于现状。
马可·奥里略也说过“不要期待柏拉图的理想国”。他说,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荆棘,就绕过去。如果你的食物尝起来很苦,就扔掉它。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前进,并且取得进步。
高效的作家知道,每天坚持写四页左右的烂作品是保持创作力和克服写作障碍的方法。不用对自己期待过高,或者要求自己的工作完美无缺。只要要求自己去开展工作就行,仅此而已。舞蹈演员特维拉·塔普(Twyla Tharp)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就是走到马路上,然后钻进出租车。剩下的时间就交个健身房,至于如何练习、获得灵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拥抱变化
塞内加在他的书中写道:“有些人缺乏紧迫感,无法追随自己的内心过真正想过的生活,也没有办法突破现状”,人们很容易固步自封。如果我们遭遇了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很容易就一直情绪低落,对失败和错误感到闷闷不乐,陷入情绪的泥潭而忽视了现实。
人生苦短,如果不改变、不尝试、不冒险,人生很快就结束了。当你之前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再让你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时,继续保持之前的习惯无异于浪费生命。
我和我的妻子住在特克萨斯州的一个小农场里面。当人们听到我们住在农场时,他们的反应都很有趣。有些人会说,“我一直想做这样的事情”;也有人会说“住在这样的农场里面是他们的梦想”。然而他们都没有付出过实际行动。
我和我的妻子之前也住在城市里面,政府没有说不允许我们住在城里,也没有任何的外在压力迫使我们住在农场。只是我们自己很喜欢,所以就搬到了农场。
如果你想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或者你想实现你的梦想,你就必须要接受改变、立即行动。如果你想去环游世界,那就意味着需要放弃现有的一些东西然后轻装上阵。如果你想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当老板,你就得离开现在的公司。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现在马上行动,而不是等到将来,或者等你了解各种细节之后再行动。
做事不要半途而废
曾任英国首相的阿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对自己的要求是今日事今日毕,他从来不会半途而废。某项工作一旦开始,他便会坚持把它完成。所以在他的生活中,从来不会出现13项待办项目同时等着处理的现象。
马可·奥里略和塞内加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谈论了如何平衡生命中的每一天,或者把每一个今天都当做是生命最后一天来过。一旦你明确自己的目标,你就需要考虑事情的优先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开始行动直到你完成这个目标。优先级的排序至关重要,决定了行动的方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完成的质量。
不要半途而废,并且将所有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序,那么你的待办事项只会变得越来越少。在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会明确当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并且列成清单,然后在一天结束之前完成这项清单,这让我得到巨大的满足感。这些处理原则帮助我管理时间,激励我更好地努力完成更大的目标。
对我来说,看完一本书不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是由一个个章节的小工程组成。我不会给自己设立类似一天看完一本书的目标,而是分解到每个小章节,我会坐下来认真地沉浸于书本的每一个章节,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看完一本书。
消除恐惧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妻子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有一条伟大的原则:我们必须去做我们不能做的事情。
如果你了解她的生活,你就能发现这个伟大的女性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努力实践着这一准则。她克服了羞涩,最终成为一个公众人物领袖。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美国第一夫人,但却克服了性别歧视,改变了大众对第一夫人的刻板印象,让第一夫人成为了独立自强的代言人。她就是罗斯福总统那句名言的化身:我们唯一值得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如果你总是害怕,你就不能把握今天;如果你害怕冒险,你就不能从生活中收获更多。生活中你想要的所有美好的一切,都需要你克服恐惧、勇敢前行,害怕、恐惧只会阻碍你的进步。
斯多葛学派一直想让大众了解,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得多,人的潜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只要我们选择相信,忽略脑海中发出的质疑的声音,勇敢前行,我们就会拥有强大的力量。
古代的哲人们,无论是马可·奥里略,还是姆斯·斯托克代尔(James Stockdale),都经历了无数曲折失败。只要你愿意去了解,你会发现,先哲们一直在努力做那些别人认为他们做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在一开始,甚至他们自己也认为可能做不到。今天的我们也是如此,需要在质疑中前行。
不要延迟你的幸福
即使在古代,人们也经常会陷入遥远之后的幻想。认为在很远的未来,他们会突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如塞内加写道:
你会经常听到人说,“当我50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安享晚年”;“当我60岁的时候,我就要放弃自己的工作”。诸如此类,人们经常会推迟自己的安排。可是谁能保证你真的能长寿呢?你安排的老年计划真的能按自己的意志实现吗?等到老年了才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等到不能胜任工作的时候才愿意花时间提升智慧,难道你不会因此而感到羞耻吗?等到生命快要结束了才开始真正的生活,那时候就一切都迟了。
活在当下最重要。如果你经常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或者现在拥有的一切,那么你是不能做到活在当下的。你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实现。更多的金钱、权利、名誉都不是最终的答案,活在当下才是。现在拼命赚钱,然后等到老了再去买一艘快艇以及湖边别墅,这简直是对生命的浪费。
当然这并不是说提倡不计后果或者不负责任,而是说,不要用你的今天去换你努力追逐的明天或者说是遥远的希望。
追求完美的自己
关于行为准则,我最喜欢的一句表达是:任何一件小事都体现了你做事的方式。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他揭穿了一个谎言——如果一件事情不重要,就可以随便应付的谎言。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不管它重不重要,我们都应该把它做好。
那些经常说“我不关心这份工作”、“我一点也不在意这个电话”、“对我而言,这些事情说明不了什么”的人们,他们都没有做到活在当下,而是活在他们的自我认知中。
趁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如果现在你连小事都不愿意、不努力去做,那要等什么时候才能去做事情呢?
我喜欢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原则,他是一位从奴隶制度中幸存下来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力足以媲美皇帝。即便如此,他仍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遵守自己的原则:
你要等多久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你已经得到了自己认可的原则,那就应该遵守这些原则。既然如此,你还在等什么呢?在等怎样的好老师来帮助你提高自己呢?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成年人。
如果你现在还是经常粗心大意、懒惰,总是拖延,那么你将毫无进步。直到你老去、死去,你仍然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像一个成熟的、追求进步的成年人一样生活。找一条原则时刻提醒自己,并且永远遵守这一原则。
死亡警告
斯多葛学派中被证明最有效的方式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它要求我们专注于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终将死去。专注于这个事实看上去有些病态,甚至对把握今天有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我们终究都将死去,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把握今天?
生命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是有限的。一旦沙子穿过生命的沙漏,就不可能返回。死亡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
在我的口袋里,一直装着一块死亡警示牌。牌子的正面是一个被头骨和花朵装饰的沙漏,它们代表着生命、时间和死亡。死亡警示牌的背面是马可·奥勒留的话:
你现在就可以脱离现在的生活,重新思考、表达和行动。
每一天我都带着这块牌子出门,它无时无刻激励着我。让我迎接挑战、变得更优秀。不把明天的到来当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明天本来就不是确定能到来的。
它提醒我收起我的手机,提醒我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任务,因为每一次行动都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做这件事。它还提醒我要为自己争取最好的,如果不是现在去争取,那还能等到什么时候呢?
今天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也可能是你的最后一天,但也可能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抓住这个今天机会。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s/story/strategies-for-seizing-the-day-5a8be91a5346
编译组出品。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