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还原短命小蓝单车的365天

 7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474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还原短命小蓝单车的365天

懂懂笔记·2017-11-26 03:28
急功近利的小蓝单车

“小蓝欠供应商的钱远不止几千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懂懂笔记,“砍单和拖欠款一共有2亿以上,甚至更多,供应商的损失很大。但供应商还抱有一线希望,希望李刚能有所担当。”

v2_f402e2e38d374584932346538812735b_img_000

供应商的希望,在与李刚爸爸——李文生见面之后彻底破灭了:“没钱。谁要钱,我跟谁走,我去你厂里打工,我老婆到你厂里做饭。”他的回复并不比李刚有担当。

知情人士告诉懂懂笔记,小蓝单车从一开始进入共享单车,就抱着赚快钱的想法,甚至一度将“被收购”作为创业目标。创业初衷就充斥着急功近利的味道的小蓝单车,只活了365天。

11月16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对于小蓝单车来说,却是短暂“生命”的终结。恰好,李刚发布道歉信的这晚,正值小蓝单车推出一周年的前夕。创业365天,欠下数亿巨款,李刚以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宣布了小蓝单车的终结。

其实,小蓝曾经是共享单车行业第三、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在很多用户心中,小蓝是市场上最好骑的共享单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位、口碑都不错的共享单车品牌,却没能存活下来。

面对小蓝的“早逝”,有人归咎于行业洗牌。作为持续关注共享单车领域的懂懂笔记认为,小蓝之死是在创业之初就埋下的祸根,也可以说是创业团队急于求成所必然得到的恶果。

匆忙上阵,不能杀出来也能被收购

v2_85a053ba9a054eae82fda7f177065788_img_000

2016年11月17日,在野兽骑行对外公布1.5亿元B轮融资的同时,宣布正式推出共享单车独立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也就是说,小蓝在那一天诞生了。

至于原本做着小众高端自行车市场的野兽为什么突然要做共享单车?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懂懂笔记:ofo早期在大学校园里做共享单车,其单车就是普通自行车没有技术含量。后来,摩拜开始做城市共享单车,ofo就马上把校园共享变为城市共享,那么自行车就不再满足需求。所以,ofo开始研发新车,野兽团队是ofo找到的一个研发合作伙伴。

去年下半年,摩拜和ofo扩张都非常快,在野兽研发出新车之后,团队的野心也开始膨胀,希望能在共享大市场里分到更多机会。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野兽当时对ofo提出希望不仅是购买野兽的设计,而是收购,并且提出了一个很高的价格,不过被ofo拒绝了。后来找到投资方,认为这是一个风口,还有机会,即使不能超过摩拜和ofo,如果“快速做大,还有机会被收购”。

一位服务过野兽的PR供应商前不久撰文称:“我想或许有资格说,小蓝单车的更大问题不在资金,而是商业诚信。”该人士也告诉懂懂笔记,在与野兽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一是他们不讲商业诚信,二是非常急于成功。为了“快”,他们的宣传有些过度,这位PR供应商觉得离谱,后来将合作方案“过度”的部分砍了不少。

v2_139b076465c14d8ea915e608cf687e8a_img_000

360创始人周鸿祎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炸锅!小蓝单车被曝宣布解散:CEO不知所踪HR开始甩卖办公家具》并附上了自己的一句话评语:这个CEO一直都有人品问题。

根据第三方报道,李刚的前一个创业项目上海智朴科技是成立于2013年8月。而工商局信息显示,李刚的公司核准经营日期是2014年1月9日。这家公司很快就获得雷军和周鸿祎的关注,李刚在思考之后在2014年4月投奔老周:“跟小米玩,就要非常艰苦的玩,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挣钱。”

v2_cd329fa7ae164ac7b812369cea76fa45_img_000

作为《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的作者,懂懂非常了解小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不赚快钱。小米追求性价比,用极致性价比倒逼团队提升效率,提升战斗力,做更长远的打算。这恐怕是李刚不选择小米的真实原因。

看到共享单车风口之后,李刚不再安心于自己一开始追求的小众市场。野兽在内部孵化小蓝,匆匆上阵,并没有长久的战略规划,好在有一辆设计得非常好骑的单车----小蓝单车在用户中的口碑真的不错,优于ofo和摩拜两大巨头。

前半程信心满满,殊不知早已错失机遇

v2_096e55839a7747b68e3f219456ee1a49_img_000

小蓝单车CEO李刚

在野兽骑行宣布融资之后,李刚就透露,近期小蓝会有一系列市场动作。“目前野兽有自己的工厂,同时有战略合作的供应链伙伴,未来小蓝将以半月一城的节奏从南方开始布局,深圳将成为第一个布局城市。”

去年11月22日,小蓝在深圳进行了第一批市场投放。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原因,小蓝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陆续进驻了广州、成都等南方城市。而进驻大本营北京,则是在第二年初春时期。

得益于野兽骑行的资金、技术基础,以及为ofo研发车辆的积累,小蓝在车辆本身的设计、技术、用户体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保障。所以,小蓝在发展初期便受到行业内的关注,特别是收获了大量的用户好评。

2017年2月24日,小蓝对外宣布获得黑洞投资的4亿元A轮投资,估值已达10亿元。当时的小蓝,已经陆续进驻了南京、佛山、北京以及旧金山(后因当地有关部门监管而撤出,引起不小的风波)。

拿到融资,原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对小蓝来说却未必如此。由于小蓝起步晚、融资晚,这让它错失了很多机会。

有共享单车业内人士告诉懂懂笔记,小蓝在行业内发展受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小蓝从上市初期就无法摆脱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明显晚于摩拜和ofo,失去了先发优势;其二,当时的共享单车行业正处于野蛮扩张的状态,只有关注和口碑并不能支撑一个新品牌快速发展。新品牌想要得到市场认知需要的是规模,这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

要知道,在小蓝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的时候,摩拜和ofo已经分别获得了4轮和5轮融资,其中摩拜4轮融资总额已超过10亿元。在它们各自的投资者名单里,不乏腾讯、滴滴、小米等互联网巨头,还包括经纬中国、红杉资本、贝塔斯曼、创新工场等明星投资机构。

可以说,国内几乎所有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摩拜和ofo身上。也正是这一点,让小蓝原本要在4月完成的1亿美元B轮融资迟迟没有实现。

而且,摩拜和ofo自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了各个一线城市的布局,在小蓝进入行业的时候,其二者已经开始在各个城市展开大规模巷战。仅在上海一城,摩拜的投放量就已达10万辆。反观小蓝,在2017年3月,全部投放量只有15万辆。

不过,在小蓝拿到第一笔4亿元融资之后,得以有资金投入到车辆的生产和城市地推等运营事务上。不过,即使投放量和用户量远超行业内其他玩家,但相对于摩拜和ofo而言体量还是很小。

于是,小蓝由于心急使得扩张步伐越发凌乱,甚至推出免押金、免费骑行狠招。2017年03月22日,小蓝为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发布了搭载变速器的第二代单车Bluegogo Pro,同时推出半年免费骑行卡和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

其实,免费骑行是当时行业内比较普遍的吸引用户的方式之一,摩拜和ofo甚至推出了“红包车”。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策略需要的是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小蓝缺少的恰恰就是资金,这种玩法让小蓝深深地陷入烧钱泥沼。

后半程“猥琐发育”,却遭遇两次致命失误

“从6月份开始,仿佛小蓝单车受了诅咒,一笔大融资和一次潜在并购机会被影响。”李刚在道歉信中如是说。今年6月成了小蓝命运轨迹的分水岭,不仅最初打定的收购梦已然破碎,而且自此开始走入了下坡路。

2017年5月后,根据其官方数据,小蓝累计投放60万辆车,超2000万注册用户,最高日订单达300余万(对于这份数据,懂懂笔记持保留态度)。也是从这时开始,小蓝的扩张以及运营策略上都明显低调了很多,一改前期“浪”的发展状态转而“猥琐发育”,只是偶尔在车辆硬件上做做文章,既没有持续“半月一城”的扩张计划,也不再参与免费骑行活动。

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即使已经如此“猥琐”的小蓝,仍然深受内交外困的双重打击。

v2_89298465bf8c4bb0abbf22fe20822d4a_img_000

一方面,内部产品发展遇阻。2017年5月中旬,小蓝推出了带有“大脑”的新车型Bluegogo Pro 2,车身装配电子显示屏。按照小蓝的设想,这块屏幕将带有导航、广告等功能,使单车变身成一个精准的广告平台,也将成为另一种变现方式。

当时,李刚很自豪地表示:“他们居安不思危,我们穷则思变。”然而,原定于6月实现量产的Bluegogo Pro 2却成了一个PPT产品,一直没有投入生产。

另一方面,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当时,摩拜和ofo均已拓展了百余城,投放量也分别超过500万辆,而小蓝不仅是原定的量产车没有下线生产,城市拓展和车辆投放数量停滞不前问题也进一步凸显。

而且,从7月开始,小蓝的免费骑等优惠活动全部停止,摩拜和ofo的红包大战仍在继续,并且还在不断上线其他类型的优惠活动。比如摩拜与麦当劳合作推出了骑行集商品兑换卡、优惠券等活动。

由此,小蓝最根本的资金问题就被暴露在行业参与者面前。而懂懂笔记早在8月一篇题为《小蓝单车宣布出海,背后的焦虑是什么?》的文章中,就对小蓝资金困境的问题做过预测。当时懂懂笔记这篇稿件发出之后,还遭到小蓝PR的质问。

v2_5a78cb90f83d4b1fa86e4c9e40dfed85_img_000

其实,当时懂懂笔记就已经得到小蓝单车欠供应链巨资的消息。事情是这样的:小蓝在拿到黑洞投资之后,一直还在接触新的投资人,在五六月份其实已经谈妥新的投资方,并且草签了投资意向。小蓝单车就是拿着这份“投资意向”向上游供应商以很高的订金下了大量的生产订单。但在融资的关键时刻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摩拜和ofo先后再资宣布巨额融资,都站到了10亿美元独角兽的位子上,与其它单车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让新的投资人感觉小蓝的希望更小了。第二就是六月初小蓝激进的营销策略,让投资人发现这个团队存在很大的问题。

新的投资人撤了。在8月份,小蓝单车融资遇阻的消息已经在单车行业内部小范围传开,特别是上游的供应商已经知道小蓝资金出问题了。

眼看着声势越来越弱,小蓝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在2017年8月,小蓝又给资本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8月9日,小蓝宣布将加速出海步伐,未来会陆续进驻全球10个国家近30个城市。不过,与摩拜和ofo不同的是,小蓝并没有透露明确的出海计划。

就像“狼来了”,故事讲多了资本就不再相信。小蓝带着新车型及出海等一系列计划,跑了上百家基金,却都没有再得到过资本的认可。实际上,造成小蓝今天这种结局的除了外部的行业竞争,更多的是其自身运营失误导致的。

在10月份,先后有摩拜、ofo、永安行收购小蓝单车的消息被放出,当懂懂笔记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就意识到小蓝供应链的问题全面爆发了,这是在做最后的挣扎。如果按照以往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先放出ofo收购的消息,有可能会引起摩拜的注意,争抢小蓝,抬高收购价。但是,单车是一个非常不符合互联网规律的重资产行业,传小蓝被收购的消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最终的结果是,ofo、摩拜、永安行都对其置之不理。

v2_3cf71e468d4243408192ddee8196d367_img_000

懂懂笔记在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后,总结了小蓝的两个致命失误:

第一,在资金没有进账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单车数量,向供应商下了高达数亿的订单,最后投资没有进来导致对供应链失信以及资金链陷入危机。“为了追赶生产进度,小蓝在四五月份追加了数亿元生产合同,本来预计五月末六月初融资成功后就可以一次性将资金问题解决,而随着资本市场冷静和其他事件的打击,融资变成了泡影,并购丧失了最佳时机。”李刚表示。

第二,小蓝在6月的一次激进的营销,对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投资人和市场对这家公司的团队有了更深的认识,致使外界对小蓝失去了信任。

【结束语】

抱着错误的目的出生,加之一次次的战略失误,让小蓝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与此同时,哈罗单车却趁机加紧了二三线市场的投放,在进驻城市以及单车投放量上超过了小蓝,也顺理成章地取代了小蓝行业第三的位置。需要强调的是,小蓝一直期待的被收购,却发生在了新晋行业第三的身上。

在道歉信中,李刚表示拜客出行将继续让小蓝保持运营,这是小蓝“对于用户最起码的承诺”。但懂懂笔记想说的是,小蓝的问题不只在于自身事业的失败,更牵连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懂懂笔记,小蓝有大大小小70多家供应商,总计拖欠款项超2亿。小蓝的365天,非但没有给社会带来利好,反倒造成了其他行业的损失和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这样的创业项目,懂懂笔记认为不要也罢。至于李刚所说的,“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抹蓝,值得我们回味”可能只是幻想,小蓝很快会被市场遗忘。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 103

    小蓝单车退款不畅行业洗牌加剧法治周末记者仇飞“群里有没有退押金成功的啊?已经半个月了还没给我退款。”“我刚刚收到押金了。”“电话打不通,微博微信没人回,怎么办?”“我是特权卡,一点消息都没有。”……已是晚上十点,名为“小蓝单车退押金维权群”

  • 120

    小蓝单车押金难退,位于成都航天科技大厦共享办公室工位已经很多天无人上班,3个维修点2个撤走,一个无人上班,撤走的维修点留下数以百计的单车零部件。小蓝单车这是怎么了?随着国内多个城市宣布暂停共享单车停放,日益趋紧的政策使得这场原本依赖数量抢夺市场的...

  • 120

    来源:铅笔道记者|花花昨日,多家媒体发布消息:小蓝单车成都办公室人去楼空。其信源来自昨日《成都商报》的报道,其记者走访小蓝单车位于航天科技大厦侠客岛共享办公航天岛的办公室,发现很多天无人上班;此外,3个维修点2个撤走,一个无人上班,维修师傅

  • 103

    小蓝单车退款声明成了空头支票,口碑虽好最终还是黯然退场 ...

  • 102

    原标题:小蓝单车押金迟迟未退共享单车押金成隐患本报见习记者 余若晰 从今年9月底开始,就不断有小蓝单车用户反映,小蓝单车出现押金难退的现象。对此,小蓝单车官方微博曾在10月20日表示,“用户于2017年10月30日申请退

  • 120

    新浪科技韩大鹏“未来将吃喝玩乐引入单车平台”“四月中旬力争做共享单车京城No.1”“七八月份下几场雨,有些品牌的车很可能生锈就废掉了”…………这是今年3月底,小蓝单车CEO李刚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文章为:专访小蓝单车CEO李刚:未来将吃喝玩

  • 92

    酷骑小蓝单车押金难退黄牛收费代办小蓝退款电话难打通,酷骑禁代退押金;北京工商局称酷骑拒绝调解致调解终止,建议保留证据并起诉近期,共享单车押金退费难问题进一步发酵,主要涉及小蓝单车和酷骑单车,两家公司的手机App现已无法办理退押金业务。其中,

  • 91
    • 新浪科技 tech.sina.com.cn 7 years ago
    • Cache

    小蓝单车被曝宣布解散 HR开始甩卖办公家具

    来源:Bianews今日,有小蓝单车员工在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小蓝单车宣布解散,拖欠员工工资继续拖欠至2018年2月10日。据内部员工透露,小蓝单车昨天就已经解散了大部分员工了,可能会留一小部分产品技术,转到别的公司。小蓝单车HR昨天

  • 93

    11月14日,有小蓝单车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发布消息,称小蓝单车宣布解散,拖欠员工的工资,继续拖欠至2018年2月10日。据媒体报道,小蓝单车内部员工透露,公司昨天已经解散了大部分员工,可能会留一小部分产品技术,转至别的公司。近段时间,小蓝单车难退押金...

  • 50

    “小蓝欠供应商的钱远不止几千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懂懂笔记,“砍单和拖欠款一共有2亿以上,甚至更多,供应商的损失很大。但供应商还抱有一线希望,希望李刚能有所担当。”供应商的希望,在与李刚爸爸—&mdas...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