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追赶者与被追赶者,阿里云没有车刹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newseed.cn/p/1352573?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前不久,阿里云终于站在了亚洲之巅。日前,有消息报道称阿里云故障导致N多网站、APP全挂了……

让阿里云获此殊荣的乃是其最近的一份财报。1月30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这份财报给出了一些数据,2018自然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了213.6亿元。这个营收规模之下,阿里云目前是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在亚洲是老大,在中国也是老大。1月份阿里巴巴集团副主席蔡崇信宣布了一则不算重磅的消息:阿里巴巴云业务已在中国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妥妥的半壁 江山 。无独有偶,一些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也充分佐证了这一点。比如根据IDC公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厂商份额中,阿里云占43%,腾讯云占11.2%,中国电信占7.4%,分列前三。

有统计数据显示,80%的中国科技类公司、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50%的中国上市公司,都是阿里云的客户。无疑,阿里云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

达成这些成就,阿里云用了十年。

阿里云狂奔的底气:不愁钱,不怕亏

早期阿里云进退两难时, 马云 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马云还是低估了云计算的烧钱能力,事实投入比马云承诺的还要多得多。有数据显示,过去的10年,阿里巴巴对阿里云累计投入超过430亿人民币。

毫无疑问,正是因为没有了资金的困扰,这才使得阿里云敢于狂奔至今,才使得阿里云得以坐拥云计算的大好江山。

这些钱都砸到了哪里去了?

一方面,阿里云不断加紧在多个地区的服务器布局,目前为止,阿里云在美国、英国、德国、中东、印度等地区都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另一方面,阿里云对新产品和新功能的研发也是不敢有懈怠。根据36氪的报道,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阿里云就推出了678种产品和功能。

云计算的前期战争重心往往在于规模化扩张,所以简单总结,这些钱就是砸到了基建和技术上去了。而且过去几年,阿里云加大投入的决心越来越明显,从扩大AI人才招聘到成立技术脱贫联盟,阿里云一步步实现了多点开花。

除了不愁钱外,阿里云也无惧亏损。虽然营收增长迅猛,但阿里云目前还未公布是否盈利,而且根据云计算巨头普遍亏损(目前仅亚马逊AWS实现了盈利)的现状,阿里云恐怕也不例外,即还未走到盈利那一步。

不愁钱,不怕亏,可以说是阿里云这十年来呕心沥血舍命狂奔的底气。

这样的底气也让阿里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正如阿里云智能总裁 张建锋 此前说的那样:“我们对云的战略方向充满信心,已经为未来十年做好准备。”

十年前,阿里云用钱砸出了未来的十年。今天,等待阿里云的下一个十年,依然需要钱,依然需要阿里云向前不断舍命狂奔。因为,云计算这场“世界大战”还远未结束,阿里云无法置身事外。

追赶者——阿里云

纵然狂奔的阿里云已经站在了亚洲之巅,但严格意义上来说,阿里云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追赶者。

被阿里云追赶的正是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

IDC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云IaaS厂商市场份额排名,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IBM、和谷歌云分别名列前五。

这份报告同时还给出了过去五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头部玩家的更迭变化。

可以看出,亚马逊AWS一直非常稳定地处在第一名,微软Azure和阿里云近五年的爬升非常明显,IBM则是从第二退居第四,谷歌云中途杀出,站稳了第五位。

阿里云虽然爬到了第三的位置,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依然是阿里云的心结。尤其是亚马逊AWS这个霸主,更像是阿里云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先从营收规模上来看,亚马逊AWS2018年营收为257亿美元(约1700多亿人民币),微软Azure目前没有给出2018年的云业务营收,但是其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微软智能云服务收入达94亿美元,增长20%。

相比之下,阿里云200多亿人民币的营收就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了。

之所以会处在不同的级别,可能存在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面世更早,也都有了一套成熟的营收生态,比如更稳定、规模更大的客户群体、更丰富的产品矩阵、更强大的服务能力等,所以竞争力更强。

再从市场份额上来看,根据外媒去年11月份的报道,亚马逊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个报告排名,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51.8%、13.3%和4.6%。如此看来,亚马逊AWS已经占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而第二、三名的微软Azure和阿里云可以说远远落后。

不过,阿里云对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用力追赶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在营收增速方面,过去的几年,阿里云的增速不少时候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都是处在同一水平的,甚至在部分季度还要远高于它们。

当然,也要明确的一点是,阿里云在多年前就面对着这样的巨大差距,但如今的各项成绩足以说明,阿里云绝对是不怕以追赶者的姿态去走云计算这条路的。只是,阿里云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去证明自己的成长空间。

被追赶者——阿里云

比起追赶者的角色,阿里云大概更喜欢被追赶者这个角色。

也许是巧合,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格局竟然和全球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格局出奇的一致。具体表现在,第一名都占据着半壁江山,而二三名都与第一名相差甚远。

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正在被一众巨头所追赶,包括腾讯云、中国电信、金山云、百度云、华为云等等。而这些追赶者,个个都不可小瞧,个个都摩拳擦掌,想吃到不断喷涌的红利,在云计算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去年,腾讯进行了架构调整,明确了产业互联网的未来战略方向,对2B业务越发上心;最近,百度云给2019年定下的目标营收为一百亿,意味着在去年营收的基础上,百度云要达成203%的同比增长率;2017年,华为云曾放话要三年内超越阿里云;即便是一直比较安静的京东,也在最近新注册了两家云计算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觊觎云计算这块肥肉的巨头们,未来对于云计算的投入只会不断增加,毕竟大家都是不缺钱的主。

对在国内市场远远领先的阿里云来说,这些不可谓不是压力。随着各个巨头加大对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投入,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比如CDN,长期的价格战在所难免。

但阿里云也许不怕,因为过去几年阿里云的增长势态和排名上升,多少也说明阿里云具备了一定的抗压能力。竞争热度的上升,或许反而会激起阿里云更多的增长潜力。

而且,一心追赶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阿里云,也许根本没有心思去在乎它后面的这些“饿狼”。纵然以阿里云当前两百多亿的营收规模为“小目标”,腾讯云、百度云们也必须要费一番力才能达成。

狂奔是阿里云的宿命

追赶也好,被追赶也罢,都是阿里云的宿命,也是十年前就定下的。

无论是商业驱动,还是使命驱动,阿里云都已经走到了现在这个高度。下一个十年,阿里云会站在世界之巅吗?还是说,阿里云会坠落亚洲之巅?

这些答案,阿里云一定不知道,或许也不急着想去知道。不过,十年光景,既然能创造出一个阿里云,也必然能创造出第二个阿里云。

但有一个好消息:阿里云的对手们,无论是走在前面的,还是走在后面的,也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十年,阿里云还有两个关键发展节点,一个是盈利,一个是覆盖面。

盈利方面,前辈亚马逊AWS几年前已经走出了亏损阴云,目前云计算业务甚至已经成了亚马逊的主要利润来源,最新数据显示,占到了62.5%的利润比重。强劲的云计算业务,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亚马逊和微软高市值的主要推手了。

阿里云一旦跨过亏损这道坎,必然会迎来商业价值上的质变。如果能够成为第二个盈利的云计算巨头,想必也更能长自己的威风,灭他人的志气。

所谓覆盖面,就是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的贡献力。未来的云计算就像水电煤一样,消费者需要,企业也需要。目前阿里云的活跃IP总量仅次于亚马逊AWS,在覆盖规模上,要想超越同在高速奔跑的亚马逊AWS,阿里云需要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时间。

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狂奔不意味着阿里云可以无视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比如最近有新闻报道的“源代码泄露”、去年被工信部通报为违规电信企业等事件。成大事者,可以不拘小节,但必须拘要节。

下一个十年,要超车,要加速,更要保持车距,阿里云不能刹车,更不敢刹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