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连咖啡被曝大量关店 或与融资不到位有关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qq.com/a/20190226/007873.htm?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 摘要 ]至于关店原因,内部人士称,一是杯量下降,以深圳为例,原来30家左右的门店,单店日均杯量最高时达到220杯,目前不到10家店日均150杯;二是迟迟没有新的融资到位,咖啡大战中各家补贴吸走了大量流量。

q2mq2ir.jpg!web

近年来,以连咖啡、瑞幸咖啡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咖啡横空出世,犹如鲶鱼,扰动千亿咖啡市场。一方面资本强势介入,以互联网打法改变传统咖啡行业的套路;另一方面,以星巴克、Costa为代表的全球咖啡巨头被迫求变,增加互联网基因。而加拿大、日本等“国民咖啡”纷纷抢滩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中,国内咖啡行业原有的市场格局被悄然打破,一些企业受到冲击、不断收缩,甚至面临破产,行业洗牌在即。

一年时间建立超过2000家门店,销售近亿杯咖啡,前三个季度就烧掉8个多亿元,全年亏损还要“远大于这个数”,瑞幸咖啡虽然宣称已经抢占了国内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的位置,但也被不看好的业内人士称为“疯狂扩张”,补贴模式不可持续,甚至被预言将成“下一个ofo”。也有人认为瑞幸咖啡是咖啡界新物种,是新零售模式在咖啡行业应用的胜利,将重击星巴克。

目前,星巴克是国内门店数量第一的连锁咖啡品牌,该品牌1999年进入中国,用了20年时间目前建立了超过3600家门店,几乎垄断了国内连锁咖啡市场。虽然利用补贴抢占市场遭质疑,但是通过互联网打法,从零到成为行业第二,瑞幸咖啡只花了一年时间。这也让资本和国际咖啡巨头开始重视中国市场。

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统计,与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15%的惊人速度增长。国信证券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在15%左右,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销量规模将达到3000亿人民币。从国际情况来看,我国咖啡人均消费量仅 0.003杯/人/日,与美国(0.931杯/人/日)差距悬殊,但同处亚洲的韩国和日本也分别达到0.329和0.245杯/人/日,相比之下,我国咖啡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中国咖啡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吸引了大量资本入局。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互联网咖啡创业公司近年来,融资近40亿人民币,背后涉及VC/PE约30家。成立于2014年的连咖啡经历了三轮融资,涉及风投公司包括华策影视、启明创投和高榕资本;瑞幸咖啡一年时间内完成了两轮融资,融资总金额4亿美元,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相继入局。

近期,FISHEYE鱼眼咖啡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华创资本和清流资本联合投资。2017年,鱼眼咖啡完成品牌升级,采用互联网模式,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开出十多家直营门店。全新的鱼眼咖啡门店均为主打“自提、外送”的小而精店面,在模式上与瑞幸咖啡相近。

与此同时,国际咖啡巨头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2月26日,被称为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的TimHortons全球第4850家店,即中国首店将落户上海。7个月前,日本国民咖啡品牌Doutor也刚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店。除了这些国民咖啡的抢滩,国内咖啡市场上原来的行业竞争者全家、麦当劳等餐饮便利店也纷纷加大自己的咖啡产品投入,湃客咖啡、麦咖啡加大了市场传播声量并开打价格战。

瑞幸咖啡携巨额资本入局的“野蛮”打法,搅乱了国内咖啡市场原有秩序。此前一个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出现了9年来的首次业绩下滑,营运利润率已经从26.6%下降到了19%。2019年1月星巴克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中国同店销售上升1%,与去年同期的6-7%的增速相比,增长势头大为放缓。

目前,咖啡连锁企业都加强互联网基因。星巴克在竞争压力下开始与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合作推出外送服务应对竞争。资本及国外咖啡巨头的涌入,将带来了行业深度洗牌。上岛咖啡已经从高峰时的3000家店到现在难觅踪影;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最早的咖啡连锁品牌雕刻时光经营举步维艰,面临着“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尴尬局面。

除了传统咖啡企业,互联网咖啡的生存状况也是冰火两重天。今年初,连咖啡被爆出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欠款。这家以星巴克外送服务起家的互联网咖啡品牌在中外咖啡品牌的夹击下尽显颓势。记者从其内部获悉,该公司2019年的发展战略被定位为“品牌瘦身”,减少实体店投入,增加网络营销和外送。“由于前期发展太快,选址盲目,后期开的门店不仅没有增加营业额,反而拖累了老店的业绩,再加上人力成本的增加,前期的融资也已经基本消耗殆尽。”上述消息称。

与上述消息相佐证的是,据记者了解,目前连咖啡在全国几个主要布局的城市已经开始大量关店。以北京为例,原来所有门店也就60多家,春节过后已经20多家门店没有营业,位于丰台区大红门街道的石榴庄店、朝阳北路20号院的常营店等都已不再营业,这些门店或都将关闭。不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的不少门店目前都已不再营业,上海最多时有120多家门店,目前只有70多家正常营业,而杭州最多有十几家门店,最新情况是只有1家在营业。据了解,连咖啡在全国的关店比例达到了30%-40%。

至于关店原因,内部人士称,一是杯量下降,以深圳为例,原来30家左右的门店,单店日均杯量最高时达到220杯,目前不到10家店日均150杯,而上海关闭的门店,多数日均杯量不足100杯,不少甚至50杯左右;二是迟迟没有新的融资到位,咖啡大战中各家补贴吸走了大量流量。据此前媒体报道,连咖啡曾拖欠咖啡豆供应商货款,面对资金链问题,连咖啡在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没有直接否认。

2018年,可以称为中国咖啡市场爆发的“咖啡元年”,市场混战、井喷式增长的背后是各大公司资本赌注、巨额烧钱的现实,激烈的竞争中让任何一家市场参与者都难以再稳坐中军帐,包括瑞幸咖啡在内的咖啡新势力能否挺过2019,星巴克、卖身可口可乐后的Costa这些咖啡巨头怎么迎战,都让人拭目以待。但毋庸置疑的是国内咖啡市场深度洗牌在即。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