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爱屋吉屋之死:只是房产电商风口上摔死的其中一头“猪”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483086?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 www.awtmt.com 或华尔街见闻APP。

记者|杨凡 编辑|安心

这几天,“爱屋吉屋之死”成为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

有消息称,互联网房产中介平台爱屋吉屋已于2019年1月底正式停止对外正常业务,进入善后清算程序。

如今,登陆爱屋吉屋官网,主页仅显示“一楼租房”的单纯页面,已无相关服务功能。而其App也停止运营,点击任何内容都无法跳转和显示。

爱屋吉屋曾被称为“业内最快成长起来的独角兽”,它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疯狂吸金近3亿元美元,估值一路飙升至10亿美元,曾经像明星一样备受知名投资机构追捧。成立至今5年时间,这个以互联网思维做房产中介的企业,就从巅峰跌落,黯然关张,成为又一个破灭的互联网“神话”故事。

过去几年,互联网房产中介(又称房产电商、房产O2O)这股风迅速吹起又快速消失,如今留下一地鸡毛。爱屋吉屋的倒掉只是其中一片鸡毛而已。

爱屋吉屋是怎么死的

2014年3月,三个连续创业者黎勇劲、邓薇、吴铮发起创办了爱乌吉屋。对于这三个人,也许互联网用户会感到陌生;但对于投资圈有点资历的人来说,他们这样的创业者身上镀过金。

黎勇劲曾任土豆网COO及CFO,邓薇为土豆网前高级副总裁,吴铮曾任土豆网前无线端副总裁。

除了“土豆网前高管”这个标签,黎勇劲、邓薇还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连续创业者”。创立爱屋吉屋前,他们做过一个项目叫“大黄蜂”,顶峰时,市场地位仅次于滴滴、快的,位居第三。2013年11月,大黄蜂卖给了快的,创始团队退出。

按邓薇公开的说法,“我们卖了大黄蜂,那就再做一个,衣食住行看一看,就剩下一个住了嘛。”

2014年,在链家、搜房等大型公司扎堆激烈竞争的房产中介行业,黎勇劲、邓薇正式入局,他们自信地想用之前的互联网玩法搅出一番天地来。正如邓薇所说,“在移动互联这个时代,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快未必活,但是慢一定会死!现在轮到了互联网颠覆房地产行业的时候了。我们是用互联网飞机大炮的方式挑战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刀耕火种。”

爱屋吉屋这家以互联网房产中介为定位的公司,最初的设想是,打破传统中介被线下门店“绑定”的重资产模式,用当时风头正劲的互联网模式搭建中介平台,降低成本,以1%的低佣金和更高效的服务流程,快速促成交易。

爱屋吉屋在2014年3月创立后就迅速大规模招人。当年4月,房源管理系统快速上线, 7月,他们招聘了第一批规模100人经纪人队伍,在上海小试牛刀。8月,爱屋吉屋选择了相对简单的租房业务试水补贴模式。9月,爱屋吉屋开始疯狂打博人眼球的广告,吸引更多客户。

同时,为了提高经纪人的积极性,爱屋吉屋一度把他们的提佣比例提高至远超行业水平的65%,公司仅获得一小部分的业务提成。

经纪人高佣金、房客低佣金、疯狂广告轰炸,爱屋吉屋用开启互联网界惯用的手法——高额补贴和烧钱抢占市场。通过这种方式,爱屋吉屋的确在短短几个月内把租房成交率做到了行业前几名。据公开数据,截至当年12月,其租房业务已经占到了上海市场份额的28%,北京市场达到了10%。

2015年春节后,在租房业务上小有成绩的爱屋吉屋,立即在上海和北京上线了二手房业务。随后“高歌猛进”,5月进入广州、深圳,7月进入天津和杭州,8月进入武汉和成都,9月进入南京和重庆。那时的爱屋吉屋只顾蒙眼狂奔,甚至连模式都未验证完成,就试图通过疯狂烧钱、跑马圈地的手法,尽快确立行业领先地位。

支撑爱屋吉屋烧钱圈地的,是爱屋吉屋的融资速度。

可以说,爱屋吉屋赶上了互联网房产中介最好的时光。2015年,爱屋吉屋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网签交易数据占大头,总成交17893套,套均总价接近180万元。新进入的其它8个城市合计交易量并不多。预估全年总成交略高于2万套,GMV约为400亿元人民币。而链家地产2014年的GMV为1200亿元。成立仅两年时间,爱屋吉屋GMV就达到链家的25%,而当时的链家已有十三年历史。

看似亮眼的数据让风投们开始相信,爱屋吉屋的模式能够颠覆传统的房产中介行业。许多知名机构开始纷纷砸钱。爱屋吉屋在资本的追捧下,在18个月里疯狂融资5轮,总计吸金近3亿美元,估值接连跳升,很快冲到10亿美元,被称为“业内最快成长起来的独角兽”。

5轮过后,淡马锡(Temasek)、高瓴资本、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高榕资本、顺为资本均加入爱屋吉屋的豪华投资方阵容。值得一提的是,知名投资机构——晨兴资本参与一路投到底,全程参与了爱屋吉屋的5轮融资,公开披露投资金额约7000万美金。晨兴资本的执着与自信很可能是源自历史经验——此前,晨兴资本就是 “大黄蜂”的投资方,在大黄蜂被卖之后,据说晨兴资本获得了10倍回报。

IF7NBnJ.png!web

爱屋吉屋融资历史 图片来源:企查查

但2015年11月份,爱屋吉屋E轮融资之后再无公开过融资信息。其E轮领投方高瓴资本,在2016年4月也转而押重注到爱屋吉屋言必称颠覆的对象——链家,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有投资方向媒体表示,爱屋吉屋团队曾向他们寻求过融资,但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创始人团队对市场和行业的理解没有打动他。“他们当时说成立12个月就能达到链家25%的市场份额,当时我看了看他们的内部数据,他们一月要花费8000万元左右,中介费很便宜,只有1%。经纪人基本工资都是5000元以上,这25%的市场份额其实是靠补贴弄来的,补贴成本一个单子至少3万以上。”他说,“滴滴司机最高峰时,一笔成交单子最高补贴超过100元的都非常少,连BAT都不敢这么烧钱,谁敢啊。”

这个投资人当时只说了两句话——“这不就是人傻钱多吗?花钱做竞品拦截,这也叫互联网思维?”

爱屋吉屋看似亮眼的数据,甚至都不是创始团队所说的“采用互联网飞机大炮方式”获取的,而是用高于行业两倍的工资,65%起的高提成,吸引一批想挣快钱、捞一笔就跑的房产经纪人飞单来的。这些人都带着前中介公司的房产资源、即将成交的客户,在爱屋吉屋获得了远高于前一家的收入,业内把这种行为称为 “飞单”。

爱屋吉屋的团队规模急剧扩张,从2014年不到3000员工,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约13000人。但从2015年末起,爱屋吉屋的经营情况急转直下。有业内人士分析,当这些以投机为目的的经纪人手里的资源消耗殆尽后,爱屋吉屋花重金投放的广告和互联网‘飞机大炮’并没有为其带来更多的房产成交机会。大量员工难以维系生存而重回传统中介,或者被爱屋以各种考核方式变相裁员,继而引发数起大规模群体事件。

与此同时,爱屋吉屋因跑马圈地导致的亏损在持续加大。为了扭转局面,爱屋吉屋在2016年开始做出改变,包括“一升一降”:“打脸”收回了1%的佣金政策,房屋买卖佣金比例提升到房屋交易总价的2%然后再打8折。租赁佣金也由过去的对租客免费做了调整,具体转变为:月租金8000元以下双方各付35%;月租金8000-10000元的房东付70%,租客付35%;月租金10000元以上房东付一个月租金,租客付35%。这一收费标准已经高于传统中介上、下家各35%的佣金标准。而经纪人的底薪也从行业两倍水平的6000元降到4100元。对经纪人提佣比例降幅达20%,甚至要求员工对网络端口费自掏腰包。邓薇直言,“2016年最大的目标是要从最会花钱的公司变成最会赚钱的公司”。

在以互联网为噱头的模式遭遇滑铁卢后,从2016年上半年起,爱屋吉屋尝试放弃之前在各区域设立写字楼办公点的做法,开始线下开店。2016年下半年,其在上海陆陆续续开出了近50家门店。

然而经过一番折腾,2016年的经营数据并不好看。这一年,爱屋吉屋在京沪两地的总成交量只有11978套,对比巅峰时期几乎腰斩。

这样的颓势延续到了2017年。截至2017年7月,爱屋吉屋在京、沪两地的总成交量只有1400套,只是估值10亿美金时成交数据的1/10。公司曾引以为傲的GMV数据惨不忍睹,烧掉数亿的C端产品——爱屋吉屋官网和App月活也异常惨淡。

此外,爱屋吉屋破坏行业规则的“飞单”做法导致口碑和形象大打折扣,一度被列入多个违规中介名单中。火上浇油的是,它还曝出了 “拉员工强制入伙投资”的丑闻;其名下数十家子公司注销,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裁员。

有人把那些没用被验证成功但匹配投资人口味的商业模式称为“To VC”模式。爱屋吉屋被外界视为典型的“To VC”项目,这显然不是赞誉,但它终究没能为自己正名。

房产电商风口摔死的那些“猪”

爱屋吉屋死了,它曾经的很多同行也好不到哪里去。

链家也一度因爱屋吉屋租房业务的发展速度不能淡定。当时,链家董事长左晖匆忙祭出精准狙击爱屋吉屋的丁丁租房,将全部租房业务转移至丁丁租房旗下,并不惜重金大肆“烧钱”宣传,也曾用“用户免佣金”的噱头抢占市场。

丁丁租房CEO俞建洋曾自曝,丁丁租房前两个月至少亏损了1亿元,而链家对于丁丁租房相当慷慨——“先投1个亿花着,上不封顶”。

然而,丁丁租房的效率甚至不如链家线下门店的租赁业务。在烧完3亿多人民币后,链家以上调佣金和大批裁员为手段,结束了丁丁租房的探索。据悉,链家为丁丁租房提供的资金为自有资金而非对外融资。曾有业内人表示,巨额“烧钱”换取用户后,带来的由盈转亏的心理落差,非常考验管理层互联网化的决心,链家关停丁丁租房并不意外。丁丁租房关停后,原CEO俞建洋重回链家网,技术副总裁张芳去了58同城。

定位为房地产信息平台的“搜房网”在2014年改名为“房天下”,先进军新房交易市场,后进入二手房领域。2015年4月,爱屋吉屋风头正盛,交易势头迅猛,资本热捧。房天下也开始按耐不住,一边租用写字楼快速落地业务;一边先于爱屋吉屋疯狂开设线下门店,并以搜房网免费流量做支持,推出低于爱屋吉屋的0.5%佣金标准,抢夺客源。

房天下提前布局线下门店的做法,为其带来了2016年短暂的市场红利期。但后期仍然由于不具备线下业务的基因,入不敷出,难以盈利。到2017年上半年,房天下关闭了数百家线下门店,更是将直营门店模式变更为加盟门店模式。而随着爱屋吉屋转变策略开设线下门店,房天下也悄悄调高了佣金标准。

2014年之前,房天下定位于房地产信息平台,在线广告是主营业务,市值一度飙升到80亿美元。2014年—2016年,房天下从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期间,营收增速放缓,陷入亏损泥潭,市值一路下滑,一度跌至12亿美元。2017年初,房天下承认转型失败,宣告回归开放平台战略。

nUjimeZ.png!web

向交易平台转型后房天下利润水平骤降(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好屋中国也曾是互联网房产中介风口上的公司。如今它却陷入业绩对赌失败的泥沼中无法自拔。以“全民营销”概念打出名声的好屋中国,于2012年在苏州成立,业务覆盖新房电 商、二手房交易及大数据信息服务。好屋中国的全民经纪人模式主张人人赚钱,利用身边资源激发圈层的做法进行推广营销。

好屋中国同样采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的经营方式,受到资本追捧。2014年7月,好屋中国正式宣布获得软银中国5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创下当时行业内融资新高纪录。据媒体报道,此次注资也是软银中国较大的一次投资。

彼时,软银中国资本执行董事周晔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对好屋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相信在未来的合作中,软银中国会用其广泛的资源和丰富的经验携手好屋中国共同推进“大云平移”时代下的房产营销变革。

2015年12月,在好屋中国业绩飘红的时候,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明牌珠宝(002574)宣布以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好屋中国近25%股权,试图在珠宝主业外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好屋中国也开始冲刺在A股的道路上。

2016年9月,明牌珠宝又抛出一份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试图以股份加现金支付方式,以总对价24亿元收购好屋中国剩下75%的股权。如果该交易顺利实施,这意味着好屋中国将实现整体上市。

在第一次入股时,明牌珠宝就与好屋中国签署了对赌协议,后者相关股东承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预计分别实现净利润不低于1.8亿元、2.5亿元和3.2亿元。然而,受楼市调控及风口消失等多方因素影响,好屋中国的盈利情况越来越糟糕,接连几年利润情况与对赌承诺的差距越拉越大。对赌落空,好屋中国至今仍然深陷向明牌珠宝缴纳补偿款的泥沼。

搭上互联网的风口,房产中介从2014年开始成为“风口上的猪”,大风只刮了短短一年多就停了下来,爱屋吉屋、房天下、好屋中国们那些搅动和颠覆行业的梦想,伴随着资本热钱的裹挟,最终被摔的粉碎。

谁扼杀了房产电商?

有业内专家曾分析,中国是典型的非独家市场,中介经纪人服务房产买卖双方,而成交效率,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子与客户的数量。也就是说,如果房子与客户的数量到达一定规模,就可以形成规模经济。经纪公司不是没有规模效应,而是绝大部分公司未能达到实现规模效应所需要的“规模临界点”。

以“超低佣金”、“经纪人高底薪高提成”、“无门店”、“平台化”为标签的互联网房产中介,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房子与客户的数量。虽然以此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能够长久下去。

曾经,房地产被视为互联网最难攻克的传统业务。在房产电商这个垂直市场,通过低佣金、巨额广告支出、进而疯狂烧钱补贴的模式,被证明只能短期吸引客户眼球,流量无法沉淀。而原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根本填不平高昂成本的坑。对房地产这种客户单价高、但极度低频次的行业来说,很多房产交易都是一锤子买卖。这样的购买决策,意味着做用户池没有意义。依靠烧钱补贴获取客户,不仅性价比极低,甚至就是无底洞。

从经纪人角度来看,高底薪高提成,确实能够快速抢占传统中介公司的经纪人资源,以此获得现成房源。但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以投机为目的加入的经纪人通常也难以管理,他们能够从A平台飞单给B平台,意味着也可以从B平台飞单给C平台。

事实证明,线下门店在收集房源和管理房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门店跟小区业主的接触更多,也更便捷,所以更便于房源管理,经纪人对房产的熟悉程度也更高,客户体验也更好。

而互联网中介标榜的“没有门店”或“去门店化”,看似摆脱了门店租金、人员管理等的费用桎梏,但实际上, 在一个未充分进化、房源不透明且非独家、标的物大而消费频次低的市场,没有门店相当于丢掉了一部分护城河。门店确实产生了极高的成本,但是门店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房源。尤其是对于非标品的二手房领域,抓住房源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抓住了一切。

单从成本角度计算,去门店化的做法也没有绝对优势。链家网董事长左晖曾在多个场合抨击去门店化的策略,“在北京,如果有门店的话运营成本摊到经纪人身上,每个人是1 500元;如果不要门店,每个经纪人摊到的运营成本则是1000元,只少了500元而已。”

然而,细思起来模式并不能够走通的互联网房产中介公司,以低成本+高效率这两点完全打中传统房产交易的痛点,获得了资本的关注。VC和创业者们幻想着依靠此模式,来激活数十万亿的房产市场。这个充满利益和金钱诱惑的未知世界,使地产和互联网从业者们,都趋之若鹜、欣喜若狂。

最初,资本的助力确实对跑马圈地大有裨益,但当占领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果后,成本和收益问题必然要考虑。但是这个时候,被资本推动的爱屋吉屋们已经难以回头,在资本的“鞭策”和要求下,必须坚持原来的模式才能获得更多资本的支持从而活下去。有的公司为了向资本交上冠冕堂皇的交易业绩,甚至默许了上文提到的“飞单”,从而搅浑了行业的水,堪称入侵行业的“野蛮人”。

最终,这群自认为“拥有飞机大炮”的“侵略者”,开始向线下转型,承认传统中介的价值,他们要么回归到和自己要干掉的对象一模一样 “刀耕火种”的状态,要么销声匿迹。但目前来看,这两条选择,无论哪一条,真正活着走出来或走下去的公司寥寥无几。

YJbiQjQ.pn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