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2018年年终终结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blog.cgsdream.org/2019/02/17/my_2018/?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这是一篇迟来的年终总结,这一年,人变懒了。

2018 年,虽不算颓废,也非快速成长,缓缓前行,大概就是 2018 吧。 首先我还是回顾与展望一下 QMUI Android 吧。

QMUI Android

QMUI Android 在 2018 收获了不少的 star,也被越来越多的项目引入了。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2018 年, QMUI Android 主要完成了一下功能:

  1. arch 库支持手势返回 Activity 。 从手势返回的角度上看, ActivityFragment 混合时体验更完美了。
  2. arch 提供了 startFragmentAndDestroyCurrent 接口, 用于多 Fragment 界面需要等同于 Activity A 去到 Activity B 时需要结束 Activity B 的场景。
  3. 挖孔屏兼容,目前有很多写挖孔屏的文章, 却很少有提供一个封装类, QMUI 就做了这个事情,具体可参考文章QMUI 刘海屏适配方案。 挖孔屏兼容是我目前认为兼容最复杂的,特别是对于阅读类需要全屏/非全屏切换的 app,最让人无赖的是厂商提供了一些系统设置项来操作挖孔显示模式,而且没有接口给开发者,这导致目前在一些设置项下挖孔屏兼容依旧会出翔。
  4. 提供了组件:QMUIWebView。 这个组件目前的作用是修复网页 css env(safe-inset-area-*) 不能取到正常的值的问题,这个属性是苹果提出,而被 chrominum 支持的属性,但只是值了识别这个属性,而没有传递正确的值。 一般开发者都没有网页内容置顶到状态栏下的需求,也就不会使用这个属性,因此 QMUIWebView 的这个功能应该鲜有人知。 有计划写篇文章来介绍是如何修复这个问题的,但是却没有实施。 众多的需求下,不仅让人疲惫,更让人在空闲的时间追求过渡放松,从而让人变得更懒,得不偿失
  5. 提供了个小组件:QMUIPriorityLinearLayout。 这个小组件应用的场景是: 设需要在三个 TextView 上分别显示人名、描述、时间,需要显示在一行内,当一行显示不下的时候人名出省略号。 这个需求看似简单,可是要省略号出现在人名上确实很难的,因为 LinearLayout 是总是使得末位的 TextView 省略。
  6. 年末的的时候终于开始了 QMUIStickySectionLayout 的整理工作,并在年初发布了,最为重要的是,这个组件是有 文档 的了。
  7. 贯穿全年的 Bugfix。

我认为 QMUI 的组件不算很全面,但是有很多是很实用的。有一些知识,如果你不了解,可能会花很大的功夫才能完成它,而 QMUI 就很可能给你带来意外之喜。不过另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有些东西,我再怎么封装,它也很难用。例如沉浸式,例如挖孔屏。 这些东西,完全是需要多个接口混合使用才能满足所有的场景, 功能全面,但是接口算不上友好。

2019 年伊始,在需求空暇期, 我们开始写文档了,就放在 Github wiki 上, 希望慢慢的修复文档上的空缺。 另一点是, QMUI 准备开启 2.x 时代了, 迁移到 android x 上,另外会对 QMUITabSegmentQMUIPopup 等组件进行修改, 接口不会兼容向下兼容。 1.x 上应该只会做 Bugfix 了,而不会添加新特性了。 最后,我希望可能发布一个 qmui boot 类的库,封装好 dagger2/lifecycle/livedata/viewmodel 这些东西, 让新项目上手就开始飙车,应该可以骗一波星星吧。

组件的开发都是为了业务而服务,今年依旧是在 WeRead Android 上努力奋斗着。

WeRead Android UI

微信读书这一年,我的感觉就是 UI 改来改去,永无定版。 很多内容都被放到一个界面上,使得每个界面的 UI 都特别复杂,维护成本已经变得非常高了。封装好了的组件,总被要求某一些地方有一些不同,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但是 UI 体验至上,你还是得改,毕竟像微信读书这样关注 UI 细节的 App 应该不是特别多。

2018 年做的完全新的东西应该就是互动小说了。 所有的操作: 阅读、写想法、查看想法、评论、购买、预测等功能全都放在同一个界面,这就是微信读书UI的特点了。 这块的 UI 工作大部分也是我做的, UI 算是十分复杂了, 也有很多新奇的东西。 例如, 在 RecyclerView 里对互动小说的内容进行分页, 利用了 SnapHelperItemDecoration 、 自己做高度计算等技巧。 其实借助这些技巧,像抖音的界面都可以用 RecyclerView 来实现,会比 ViewPager 更好维护。

微信读书 2018 年另一个特色就是浮层漫天飞, 精选想法、互动小说想法、写想法等各种都是浮层实现了。 特别是浮层里面有输入的场景,实现起来特别酸爽。 我体验过的 App 里,好像还没看到过在浮层里做长篇大论的输入的。 就一些输入密码这种场景会需要。不过这也使得我对浮层的控制能力大为精进,基于业务压力,代码写得挺乱的, 所以我也想借 QMUI 2.0 好好整理一下,整合进 QMUIPopup。 另外就是互动小说里查看想法、想法详情写想法等行为伴随的各种动画,也伴随了很多取巧性的行为。

今年的一个感受就是,写代码还是要多取巧点,灵感一闪,就能省下一大笔时间了。 对黑科技运用炉火纯青的尤数前端了,各种玩法层出不穷,经常读读前端的一些框架,还是蛮开阔思路的。在大公司的庇护下,比较少的感受到互联网的寒冬,但我们依旧需要认识外面的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个人成长

今年用极客时间这个 APP 挺多的, 在上面买了一些课程, 讲师都挺牛的,收获挺多的, 买课程的一个目的是通过一线开发大牛快速搭建知识框架,另一个目的是,多年工作后的我们,如果自制力下降了,需要一种外力去督促我们去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

在《趣谈网络协议》里我了解了交换机协议、路由器协议等一堆的协议,了解了局域网内的数据包流通,挺有意思的,云中网络之前的内容,我都有听、看两遍以上,收获很多。

在《深入拆解 Java 虚拟机》里,我学习了类加载的加载、链接、初始化、类型等在虚拟机里的标示、方法调用等,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字节码程序了,后面这个系列没有跟上节奏,掉队咯。

在《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里学习各种算法,年初的时候看了部分算法书,书籍内容很详细,但不会精炼,所以收获慢,毕竟算法这东西,长时间不用也就忘了,所以短时间更需要的视野的扩充。而这个专栏则让我见识到了各种算法的神奇,特别是集中字符匹配算法,运用各种好后缀、好前缀等提升来提升效率。开发这些算法的人真牛。

在《Android 开发高手课》里,看到微信对性能的极致追求,坦白来说, 微信读书在这方面与其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微信追求跨平台,所以很多都是 c++ 实现的,都比较底层,所以这个专栏的扩展内容和作业是很难的了,目前处于掉队状态,今年会继续努力。

...

2018 年没怎么看开发方面的书,唯一看完的应该是 《Javascript 忍者秘籍》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两个版本内容相差挺多,不是简单的升级和补充,对于 JS 是一个很好的温习。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家人总是被病魔缠身。本被病邪所扰,再遭医院预约排队所苦,更受庸医所累,钱如流水,而病如附骨之疽,永无宁日。对医生信心递减,估尝试入医学之道,去了解医学这个圈子。

步入医学之门

医院众多,却都门庭若市,医来医去,病人也不见减少,这也是一大奇观。首先现在医院科目纷飞,很多时候看个病都不知道挂什么科,挂了号后,医生基本上是开几个仪器检查单子,然后一天就可以花在检查上了,结果检查单子出来后,一切指标安好,钱是花了不少,问题还是没定位到。然后医生就让你去别的科室尝试尝试了。一病则需要无数次往来医院并穿梭于各个检查科室期间。像我以前的长期头疼,反正没有在医院通过检查定位到问题。

目前我看到的医院医生,大多数都是仪器检查结果分析师,太依赖于仪器了。这也是西医医学的理论所决定的吧,所以并不适合业余医学者。所以我选择了中医,以前我还是挺看轻中医的,但是经过接触,我发生了改观,中医医学是很牛的,只是现在的很多中医太差(接触也不太够,毕竟很少遇到纯中医药店了)。

我目前看的书籍主要是清朝黄元御的书,他的文采超凡,写的书读起来朗朗上口。他是一个不幸的人,早年是个志在宰相的人,却患了眼疾,在被庸医所害,彻底失去了一直眼睛,自此与仕途绝缘。而他没有气馁,转而自学医道,而那时他已经30多岁了。三年苦读《伤寒论》,一朝顿悟,而成就一代宗师,曾担任乾隆帝的首席太医。而仕途的失意,也让他痛恨庸医,言辞犀利,不被当时的医学圈所喜爱,所以即使他对医学的理论理解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依旧不被众人所了解。可见中国的学术氛围从以前就不怎么样了,要是放在国外,他早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还好现在他的学术思想渐渐被众人所知晓,慢慢传播开来了。

目前读了他的书《四圣心源》和 《伤寒悬解》,今年会继续看这两本书,再配合《长沙药解》、《伤寒说意》、《四圣悬枢》来学习他的理论思想。 另外比较有用的是懒兔子的公众号,会介绍很多常用的中成药,也会介绍很多中医的基础知识与案例。知晓了小柴胡颗粒、防风通圣丸、加味逍遥丸、藿香正气散等适用场景。平时如果有一些小问题,直接用中成药就解决了。 现在的一个感受就是,小柴胡特别好用,有时加班过多,感觉头痛,就冲泡两包小柴胡,再好好睡一睡,就基本没事了。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所以感觉制定来年计划并无多大用处,安心过好每一天吧。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