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2018互联网黑夜里的一抹亮色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3753665.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euYZnaY.jpg!web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itlaoyou-com​​

若给2018年的互联网定调,那它一定不是暖色调。在中国经济下行周期下,资本寒冬接踵而至,如何过冬,是大大小小互联网企业命悬一线的问题。

睿智的企业,往往稳字当头,因为,你不知道关键“那一棒”到底打在哪儿,所以必须拼命奔跑。2018年上半年很多企业选择了IPO拓展融资通道,抢在严冬到来之前拿到那张“护身符”。因而掀起了自2000年第一批互联网企业上市潮以来,最为集中和紧密的第二波浪潮。

在2018的IPO大年中,港交所共有207家公司挂牌,募集资金总额2778.5亿港元,全年IPO上市数量和筹资额均位居全球第一。

抢跑同时也意味着有死亡、有徘徊。尤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企业关张、倒闭、裁员的浪潮如期而至。金立、 ofo、锤子等企业无一侥幸,甚至包括BAT巨头级别的企业在内,裁员、降薪的消息接连不断。

互联网的黑夜来临。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抢跑出线,不过,在一众挣扎的企业中,我们看到一些律动的音符,在低沉和沮丧中弹出最强音。

它们是小米荣登港股成为第一支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它们是美团点评在生活服务的赛道上抢跑出线,它们是拼多多不到三岁登陆纳斯达克,闪电的速度再次刷新记录,它们是抖音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炼就亿级日活用户这把钢枪;它们是知识付费赛道里从春走到夏;它们是下沉用户需求之花绽放……

它们是2018互联网里的一抹亮色。

黑夜里的抢跑

2018年的互联网故事,可以从IPO开始。

去年1月,华米科技递交招股书,募资1.5亿美元登陆美股;2月28日,华米正式在纽交所敲钟,首日逆势收涨2.27%,成为小米生态链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它之后,也是继美图、阅文、众安新经济三驾马车之后,港股大门不断地被新经济企业敲开。

2018年4月,港交所迎来25年来最大变革,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5年前,正是因这条金科玉律,阿里撤出港交所,但过去一年间,香港正吸引着未来的“阿里巴巴们”。

去年5月,新上市规则公布一月后,平安好医生率先敲钟,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过往三年累计亏损超20亿仍能“平安”上市,港交所也在起变化。

随后,小米、美团点评、映客、猎聘网、51信用卡等新经济企业纷纷在港上市,最盛一天,港交所有8家企业同日上市,网友吐槽“钟都不够敲了”。

不止香港,这股“新经济上市热”持续蔓延到国内和海外,他们都赶在IPO大船起航时登舰。

今年上半年已经或者即将涌进上市之门的有虎牙、B站、爱奇艺、映客、腾讯音乐、斗鱼、快手、多益网络、指尖跃动(短视频内容,文娱游戏类);优信、小米、华米、工业富联(硬件相关的);美团点评、同程艺龙、猎聘、滴滴(生活服务,资讯服务类);尚德教育、沪江教育(在线教育);宝宝树、拼多多、找钢网、(电商类)华兴资本、蚂蚁金服、(投资、互金类)等等企业。

但波涛四起的海平面下仍埋藏冰山。

据腾讯证券统计,去年港股IPO的破发率31.2%,同比增长16%,为近四年最高值。在港交所的开放政策下,大量连亏企业流血上市,甚至像歌礼生物这类未盈利企业都被港股开了绿灯。

上市前估值缩水,上市后股价破发,可见资本市场对新经济盈利模式仍有狐疑,但从另一角度出发,2018年的IPO潮也衬托着资本市场的冷清。

在上市的新经济企业中,大部分的融资轮次停滞在一年前,虽然业务现金流足以支撑他们前进,但若想在竞争中持续胜出并拓展新领地,资本弹药依旧需要补给,新经济需要投资

有VC业内人士表示,两三年前,互联网创业只要有个idea就能拿到融资,但现在,创业者要给VC看转化率、变现率,要让投资人先看到钱。

观点或许偏颇,但也是真相的一部分。

当这些成长不到十年的新经济企业在一级市场失去吸引力时,二级市场就是他们斩获资本的新希望,即使被媒体塑造为“流血上市”、“首日破发”,也掩不住他们抢跑成功的“喜悦”,

因此,到下半年,宝宝树、腾讯音乐仍成功抢跑,滴滴、斗鱼们却没等来发令枪,等来的缺失刺骨寒风。

去年10月,有媒体曝出华为、阿里等企业将停止社招,虽然这一消息被官方指认为假新闻,但“年末人员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止他们,京东、美团、网易、腾讯、知乎、斗鱼等一众企业都相继被曝裁员,最高裁员数甚至达到6000人,甚至便利蜂还用“高数大考”这招变相裁员。

虽然,这股裁员潮在官方口中不是变为“假消息”,就是美其名曰“人员优化”,但联系起上半年的IPO上市潮,一幅2018互联网浮世绘徐徐拉开。

寒风里,新经济企业们嗅到了危机,在下行周期中,互联网创业家带领团队用自己的姿势过冬,无论上市“找钱”还是裁员“省钱”,都是度过周期之道。

曾经的前景正变成“钱紧”,这一幕如期而至。

不止是资本“发难”,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中国互联网近25年的历史进程,各类模式创新轮番上演,作为主力市场的一二线城市过度饱和,拉新成为一大难题。就连鹅厂掌门人Pony都感叹:看不懂95后。

钱在哪?人又在哪?这是互联网企业2018年求解的问题。

只不过,在这个略显寒冷的冬天中,仍然有一轮暖阳初升。

小镇中有机会

“二姐,帮忙点下砍个价吧。”

“三叔,这个拼团帮我分享到你那个牌友群里呗。”

农历新年中,家人团聚时,北上广的“Cindy、Tim”们回到小城里都变为“翠花、二狗子”,七大姑八大姨纷纷上你家门,帮你“指点迷津”。

只不过今年回家,三亲六戚可能还会让你帮着“拼个团”,这归功于电商平台“拼多多”在三四五线小城的横空出世。

消费降级、假货、五环外……2017年“走红”的拼多多有不少极具争议的标签,但在过去一年,“上市公司”将是拼多多的新关键词。

成立不到三年、中美两地共同敲钟、创始人曾获段永平和丁磊提携,在争议的背后,拼多多也身披不少光环,这或许也推动它在上市首日股价涨超40%,一扫新经济破发阴霾。

不止是身份标签,拼多多各项数据也十分亮眼。根据拼多多最新财报显示,2018年拼多多的GMV达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十倍于行业均值;年度活跃买家达4.185亿,以此指标拼多多已经超过京东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2018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月活用户达2.73亿,单季劲增4200万元,在流量红利消尽的大趋势下,拼多多的涨势惊人。

对于他的成功,有人说是拼团模式,有人说是微信流量,有人说是价格便宜,而这些观点也都有正确之处,但都无法概括拼多多的崛起。

拼团与便宜货,电商巨头能快速复制这样的玩法,而且像淘宝“聚划算”、跨境电商“wish”都是这种玩法的先行者,拼多多仅靠这一点不可能如此成功。

因而,拼多多成名关键在于“娱乐玩法+社交流量”的双轮驱动。

在拼多多上,秒杀、拼团、现金签到、组队寻宝、分享砍价,众多游戏式玩法让购物变得各有娱乐性,鼓励对外分享的形式也一点点激活着用户的社交网络。

虽然黄铮在采访中多次否认“流量主要微信”这种说法,但毋庸置疑的是,微信确实给予了拼多多充分施展拳脚的天地,当一个个拼团秒杀链接在微信群中裂变式传播时,社交关系被一件件“便宜货”激活,拼多多有了自己的流量池。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拼多多的活跃买家达4.185亿,同比增长71%;截止2018Q4的月活用户为2.73亿,同比增长94%。

数据固然可喜,“娱乐+社交”固然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之下,拼多多找到了小镇里的大机会。

据国泰君安证券研报的相关数据,全国一二线城市居民约3.9亿人,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乡镇地区居民规模多达10亿人,占比超过70%。

庞大的人口基数是新商业故事的开头,其次,特殊的消费结构将故事推向高潮。

同时,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这意味着四线城市外、24岁以下的用户,人均月薪不足2000元。

与低薪收入相匹配的是,除了影院、餐厅和KTV,他们的娱乐生活相对匮乏,慢节奏的小镇生活却反哺出大量休闲时间,智能终端是他们的娱乐利器。

可见,低收入让小镇用户对价格敏感,对品牌不敏感,大量空余时间让他们成为移动互联网性价比最高的“流量”。这优势就像一个个火药桶,只等互联网的火星来引燃。

显然,拼多多是点燃后最响的那一个。

不止于此,过去一年,借网赚模式兴起的趣头条也成功上市,更早前,倡导公平原则的快手也曝出将在2019年上市,他们和拼多多一起组成了“下沉三杰”。

电商的拼多多,阅读的趣头条,娱乐的快手,下沉市场用户正被这些APP夺去时间,并且让国人看到了小镇的力量,引得巨头们争先入局,这也是2018年不多见的一抹互联网亮色。

当然,如果这抹亮色的笔触再多描一点,城市里的年轻人也有大机会。

年轻人爱速成

“好嗨哦,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

长相清秀的余兆和没有想到,一句贵州方言的变装秀,让他成为2018下半年冉冉升起的新抖音网红。

在他创作的“贵普毛毛姐”一战成名前,余兆和只是拍些略带炫技的生活视频,点赞数也会到达10万左右,不过内容缺乏主题。

直到方言表演城乡蹦迪差异的视频出现后,余兆和账号“多余和毛毛姐”的粉丝数在2个月内上涨1500万,3个月内突破2000万。

一开始,很多人用“好嗨哦”当BGM;之后,很多人盗转他的视频;最终,连朋友都告诉他“你火了”。

现在,他俨然成为网红界的各种翘楚,平均每条抖音点赞量过百万,国内拍视频、出海拍广告,行程也是满满当当。

或许,对余兆和来说,他的火爆与传播他内容的“很多人”分不开。

2018年,抖音创造了短视频新奇迹,通过音乐短视频玩法激发用户创作欲望,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作为其技术加成,抖音打造一个有一个流量增长神话。

截止到2018年12月,抖音的国内DAU达2.5亿,MAU达5亿,这一数字接近微信月活的50%。

和拼多多一样,抖音流量暴增背后也是对用户的“新发现”。

据2018年12月的艾瑞数据显示,抖音的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45%,略高于行业其他平台;24岁及以下用户占比51%。

生于1995年后,长于互联网市场饱和的大都市,他们是消费“毛毛姐”的主力人群;同样,进入2018年后,最后一批90后成年,他们正扛起中国互联网的消费大旗。

当然,和7080后不同,他们标识着自己的消费领地。

据腾讯QQ的95后报告显示,在他们兴趣榜单中位列前三的是游戏、影视和动漫,此外,95后的消费行为中,超额消费占比36%,月光族为38%,存钱的仅为26%。

在大部分95后身上,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温饱不再是问题,他们更愿意为兴趣自掏腰包,对于长期金钱规划并不感冒,“及时行乐”或许是都市年轻人重要的人生信条之一。

就像速成班一样,用金钱获得快速满足,这一点在知识付费领域中尤为明显。

以喜马拉雅为例,2018年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用户占比55.25%,8090后的付费用户累计占比超过70%,他们早已是平台消费主力军。

或许是因为这股生力军,喜马拉雅去年的123狂欢节以4.35亿的最终销售额收官。

在音频知识付费中,主讲人向用户传授一种思维,让用户学会一种技巧,并能在实战中快速落地,这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中,正是8090后所急需的。

因而,花费金钱后,“及时行”地不一定是乐,也可能是自我学习。

但无论知识付费或者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牢牢锁定这批在北上广大都市里生活的8090后,在快节奏生活和碎片化时间的环境中,15秒到达人生巅峰的短视频和15分钟学会实用技巧的模式同样适用。

这些模式击中的,正是都市青年爱速成的心理。或许,他们也和小镇青年一起在编织着2018年互联网的一抹亮色。

当中国互联网即将驶入第25个年头时,历史进程中的互联网弄潮儿正负重前行,IPO、裁员、架构调整,他们都在为自己谋划减重道路,而不是逃跑计划。

2018这抹亮色,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黑夜中闪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yYr6fJ.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