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地球尚未流浪,马斯克和贝索斯已在太空较劲二十年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83736.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Vb67Jz7.jpg!web

文 | 波波夫

01

1999年的一天,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和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相约看了场电影《十月的天空》。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的是一个美国矿井小镇的普通高中生霍默造火箭,这看起来和今天快手里一堆造航母卖航模的老铁们也差不多,但这位小弟的火箭虽然没有逃离大气层,但飞了足足六英里之高……后来的故事就不必多说了,大家可以自行豆瓣下。

BVF7zy2.jpg!web

看完电影后,贝索斯告诉尼尔,他一直想创办一家太空公司。然后,2000年,蓝色运营有限公司成立了,这就是今天航空界大名鼎鼎的蓝色起源公司的前身。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家公司只有一名正式员工——尼尔·斯蒂芬森。后来陆续加入了尼尔推荐的一些人,但这家公司的架构依然十分原始,大部分员工的头衔都是「成员、技术人员」。

这是贝索斯太空故事的起点,看上去非常地好莱坞。在过去二十年来,作为全世界最有钱的男人,贝索斯为人所知的是身份是:全球最大电商的创始人、有着麒麟臂的中年健身狂、出轨女主播的丈夫,而对于他的太空梦想和蓝色起源这家公司,在最初几年,鲜有曝光,可谓低调至极。

贝索斯的太空竞争对手伊隆·马斯克,风格迥然不同。

2003年,马斯克和他创办的Space X爆得大名。当时,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举办一场派对,纪念莱特兄弟首次进行动力飞行一百周年。马斯克知道这个消息后,把space X火箭模型从加州一路横跨北美大陆运送到首都华盛顿,这个高达七层楼的庞然大物被安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正对面,路过的行人无不为之驻足,其中就包括NASA的人。当时,贝索斯也参观了这个活动,他和马斯克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里聊了一下午,却对蓝色运营这家公司只字未提。

马斯克把乔布斯发布苹果产品的加州作派,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华盛顿和航空航天业,也是毁誉参半。那年,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记住了这个年轻人和他的火箭,马斯克的高调登场部分地冲淡了人们的悲观情绪。这年,美国的太空梦再次遭遇挫折,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突然解体,导致七名宇航员丧生。这次事故也让NASA在载人航天上趋于保守。特别是当NASA内部员工平均年龄超过50岁之后,当初登月那股年轻无敌的气势也消失殆尽了。这也正是马斯克和贝索斯要让美国振作太空的重要原因。

在华盛顿高调亮相时,距离马斯克决定去火星不过一年。就在头一年,2002年,31岁的马斯克把PayPal出售给了eBay,从中净赚1.8亿美元。在这之前,他已经着手寻找下一个创业机会。

马斯克卖掉PayPal那年,NASA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所在的轨道离地球很近,甚至预测称它会在2029年撞击地球,引发一场大灾难。马斯克决定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地球最终灭绝」发生的可能性。

这让他找到了下一个创业的方向:从人类的未来中获利。马斯克得出的最初解决方案是,寻找另一个宜居行星,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生存的物种,金星的大气酸度太高,水星离太阳太近。于是,他把宝押在了殖民火星上。后来,从特斯拉电动车到Space X火箭,都是若干年后马斯克交给自己的答卷。

马斯克当时把NASA官网里的角角落落都点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了任何火星载人计划,但他注意到了「火星探路者号」这项目,并找到了负责设计改项目的著名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首席工程师罗布·曼宁。

后来,马斯克专门组织了一场研讨会,他在会上专门请教罗布·曼宁发射一枚火箭到火星需要多少钱。后者后来把这个数字写在一张纸条上——1.8亿美元,这笔马斯克想象中的花费要小得多。

这年3月,马斯克创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与此同时,马斯克还发现一个事实,要想去火星绝对离不开NASA,这可不像半个世纪前霍默在自家后院点燃火箭的引线那么简单。如何让NASA原意合作?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千里运送火箭的一幕。

02

当NASA官员在2004年第一次到访Space X时,他们发现了不少航天业的熟面孔,都是此前曾服务于世界级的顶级航天公司的技术精英,在后来提交的报告中NASA官员评价马斯克采取了「非常激进的雇佣标准,(都是)高智商且精心挑选的队伍。」

但是与NASA的第一次合作,就让马斯克决定采取法律措施抗议NASA的不合规——在那个调查团离开后不久,马斯克获知NASA把一份价值2.27亿美元的合同给了一家已经破产的商业太空公司奇石乐,而马斯克想搞明白,为什么NASA没有通知Space X参与这次招标。最终,马斯克告赢了NASA,但他却在华盛顿却人缘尽失。此外,波音、洛克希德这些老牌航空航天公司也在一旁虎视眈眈。

2004年,当马斯克得知贝索斯也搞了家太空公司后,就约他一起吃了个饭,「我们谈了谈火箭工程,在技术上,他明显就搞错了,我们当时还想尽可能给他一些建议,但大部分都被无视了。」不过这也是马斯克和贝索斯最后一次称得上友好的会见。

JjyuAvN.jpg!web

(早年的马斯克)

蓝色起源公司的吉祥物是两只仰望星空的乌龟,这也体现了贝索斯喜欢的格言,来自美国海军海军突击队的训练课程「慢就是顺,顺就是快」。而马斯克则是急性子,他给Space X树立的座右铭是「埋头苦干,辛苦耕耘」。《下一站火星:马斯克、贝佐斯与太空争夺战》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达文波特是马斯克和贝索斯的共同好友,他把二人之间的太空竞赛称为现代版龟兔赛跑的伊索寓言。

私人公司的崛起,让美国人重拾对太空的兴趣。马斯克说:

最让我兴奋的是,我认为这是我可以想象的最伟大的冒险,我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未来的火星更令人兴奋、更有趣、更鼓舞人心的事情了这将非常困难,可能会有很多人牺牲,而且一路上还会发生很多可怕的事情。但美国建国的历程也是。

但交恶不可避免,从争夺NASA的订单到争夺技术人员,马斯克和贝索斯几乎针锋相对。马斯克很早就怀疑贝索斯窃取他们的海上平台着陆火箭的专利,这个官司到现在也没个定论。在这次专利纠纷之前,马斯克和贝索斯还为谁的公司能够使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而闹的不可开交。在SpaceX公司获得租赁权利之后,蓝色起源公司向政府问责局提出了申诉,但是未能成功。

2016年,Space X的猎鹰9号火箭结果回收失败不久,Blue Origin公司的New Shepard火箭第四次成功发射并着陆,尽管New Shepard火箭的回收难度明显要小于Space X。在Blue Oringin成功回收火箭之后,马斯克就第一时间在Twitter上向贝佐斯发去了祝贺。不过,他后来还补充了两句:在「不应该搞混太空和轨道的含义。」而且他还@贝佐斯说,亚轨道火箭发射后回收并不罕见,自家的「蚱蜢」(Grasshopper)火星早就成功回收过6次了。

6RVfQzb.jpg!web

(早年的贝索斯)

火箭回收技术是马斯克和贝索斯进入太空领域的切入点。传统火箭的发射都是一次性的,在承担发射任务,中途燃料耗尽后,就会从天空降落并坠毁,而马斯克们通过对火箭部分重要部件(通常是一级助推器)进行回收重复使用,从而把传统发射火箭的成本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二。SpaceX在2017年推出的猎鹰9号Block 5型火箭,其最初设计为可重复飞行10次以上。

ruAnYzE.jpg!web

(SpaceX的龙飞船)

追根溯源,两人的太空梦也各有不同:马斯克的愿景是带着人类移民火星,而贝索斯的注意力集中在月球上,并且视之为人类冲出地球的第一跳板,而近期的目标更多的集中在亚轨道领域。一如克里斯蒂安·达文波特说,拯救地球并不是真正激励他去火星的原因,真正的驱动力来自马斯克内心的对冒险的热爱。

7byM7vz.jpg!web

(SpaceX绕月飞行乘客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

03

在成立十多年后,Space X和蓝色起源成了太空市场无法回避的两大力量。从目前看,前者优势在于更多成熟的重载火箭和丰富的发射经验,而后者却在火箭引擎正悄然弯道超车。

SpaceX 不但打破了 ULA 的垄断,拿到了五角大楼的合同;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长达1100多天里无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同时还赢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商业发射合同。在过去的2018年,Space X进行了超过20次的发射任务,占美国市场的三分之二,占全球发射市场总量的五分之一,而此时距离Space X完成第一次商业卫星发射过去才不到两年。

zANzEv2.jpg!web

(SpaceX猎鹰9号助推器在太空中分离)

在最近一年,蓝色起源也赢得了包括卫星通信公司Telesat、联合发射联盟(ULA)公司等一波大客户。2018年10月份,美国空军授予蓝色起源5亿美元合同,用于支持其开发新格伦火箭。蓝色起源研发的可重复利用的BE-4引擎如今成为公司的明星产品,甚至连由波音(Boeing)和洛克希德-马丁成立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火箭也开始采购BE-4引擎,合同价值据称高达数十亿美元。

RzmMRjz.jpg!web

(测试中的BE-4引擎)

美国科技作者蒂姆·费恩霍尔茨认为,两家公司成功崛起的两大原因在于做对了两件事:一件是他们从零开始,他们没有陷入行业常见的问题,无论是融资模式,分包,还是不信任现成组件的问题。他们真的是说,让我们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做这个,并将此作为我们的目标。第二件事是,他们愿意承担NASA当初不愿承担的风险,特别是在投资于这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系统上面,那使得他们能够使得自己的太空飞船比竞争对手便宜得多。

一如《下一站火星》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达文波特所说,竞争是最好的推动火箭发展的燃料。在上个世纪,因为有竞争,美国人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在这个十年,因为Space X和蓝色起源的竞争,美国火箭发射价格经历了大跳水。

达文波特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采访时被问及更看好哪家公司,他说,「很难抉择。马斯克拥有很多成功记录,贝佐斯的钱多到你无法把他排除到这场竞争之外。维珍银河公司曾遭遇巨大挫折,但似乎已经从中吸取教训并取得进展。所以,目前来看,很难说。他们都雄心勃勃,都动力十足,同样重要的是,他们都有钱。」

虽然梦想都很远大,但无论是贝索斯还是马斯克都意识到他们的梦想无法在一代人之内实现。贝索斯说:「但是我没法活到这一切都成为现实的时刻。」而马斯卡在提及火星殖民化时也提到:「我可能没法活到一切都自给自足的时候。」但他们已经把名字雕刻在了太空。

(波波夫,科技商业专栏作者,公号:波波夫同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波波夫 授权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8373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