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裁员之后 何去何从?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07173.htm?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辞旧迎新,2018年已经过去,寒冬还没有结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6月到7月初,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裁员潮在互金领域抢先发生。紧接着半年时间里,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国企,大型上市公司还是创业公司, 市场的谨慎使大家都捂紧口袋,踩下了“急刹车”。裁员消息接连曝出,寒气愈发逼人,许多人出现了命运转折。与其讨论“明年会好吗?还是更差”?不如打起精神来,积极应对,将选择权攥在自己手中。

变动中的员工

在这场裁员潮中,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自然是被裁员工。因所处行业、公司经营状况、裁员原因与时机、员工生存能力等因素各不相同,不同的人面对裁员有不同的结局与思考。

1

90后Y小姐在2018年入职总部在深圳的p2p公司,到去年年中,公司开始出现运营问题。至2018年7月份,全国p2p公司先后“爆雷”,Y小姐的公司也没能幸免,管理层开始和投钱到公司的员工谈“停掉利息,分期退款”。据Y小姐陈述,这些投了钱的员工,有些也是应公司当初“各部门必须投一定金额进来”的要求,才买了公司的产品。可是公司后期并没有按照之前谈好的方式分期退款,部分员工的钱仍然没能退回。而根据公司公告,该公司对外退款也已经排到2019年2月之后了。

Y小姐告诉新浪科技,公司从去年10月份开始裁员,同时更换办公场所,缩减公司规模。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Y小姐就再没有收到工资打款了。裁员进行到12月份,Y小姐也成为了被裁对象,但是工资和补偿都没有收到,Y小姐只能希望通过仲裁来保障自己权益。

面对裁员这件事,Y小姐告诉新浪科技,“有同事已经决定过年不回家了,去年10、11、12月份的工资没有,1月也不会太快入职,相当于一个季度都没有工资,这怎么回家过年嘛。”

离职后,Y小姐找工作时发现,金融招聘的岗位明显少了许多。有些新兴贷款公司HR联系到Y小姐,会先询问是否介意进入金融行业。相比同事,Y小姐还算幸运,很快在某跨国公司找到了新工作。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工作终于有了着落。

2

L女士在去年12月经历了出海创业公司kika裁员。公司裁员的直接原因,是Google Play认为猎豹移动、触宝、Kika Tech等公司产品涉及“广告欺诈”将其下架,进而影响了后者的广告收入,公司相应做出业务与人员调整。

“裁员的消息来得比较突然,补偿标准要比N+1多,所以公司还是很人道的,也考虑到快过年了员工生活不容易。”L女士说道。

抛开了工作,L女士去了广州旅行,每天拍拍美食,逛逛老街,朋友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但是她并没有完全享受其中,而是感慨地和新浪科技说道:“平时吐槽’不想工作’都是假的,没有工作心里还是会慌。旅行结束,就打算回北京找工作了。但是现在工作不好找,刷了一下求职 网站 ,大公司都不招人了。”

回到北京,为了不中断社保多年连续缴纳,L女士自掏腰包找代理代缴五险一金,核算下来每月竟要自缴4000多元!“真是理解一个公司的人力成本有多高了!”L女士感叹道。员工与公司的对立合作关系,竟在这一瞬间达成了谅解。

3

80后Z女士是北京某报的资深记者。2018年12月,Z女士从官方消息确认了自家报纸将在2018年年底彻底停刊,这也意味着,大家集体失业了。

“有风声是7月份那会儿,但都是传言,真正官宣是12月了。大家知道后,都很佛系地更新了简历。”Z女士说道。

事实上,《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文摘》等都是在2019年前后休刊的北京纸媒。此外,《西部商报》、《黑龙江晨报》等地方纸媒也在2019年告别了读者。纸媒的没落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现实。

对于未来的职业道路,Z女士告诉新浪科技,做媒体这么多年也疲倦了,想转型,也面过了一些公司,拿到不少offer,可是究竟选哪条路,还在慎重考虑:“现在回看,自己在纸媒工作太多年了。我现在看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就觉得他们在选择职业时,不妨胆子大一点,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去尝试。”

4

2018年上半年,90后X先生还在北京某无人便利店做程序员。9月份,公司开始调整裁员。X先生作为老员工并没有被裁掉,但是由于对公司前景不看好,他在裁员之前就选择了离职,转而去国企工作,“先把’寒冬’过去了再说。”X先生对新浪科技说道。

但是国企并不像X先生想象中那么稳定,首先还是合同制,进入公司后X先生发现,国企也在裁员,裁员比例高达三分之二。而最让X先生不适应的,是国企的做事风格,“一个项目刚开始做,你就知道方向不对,大家都在争利益,上面还是决定按这个方向做,最后事情也做不成,你也没什么办法。”现在的X先生热心户外运动,将工作之余的精力投入到组织户外活动方面,不到3个月竟招募了近两百人加入自己创建的户外公益群,被大家亲切地尊称为“群主”。离开互联网公司的X先生,在工作之外收获了生活的平衡与乐趣。

裁员背后的决策者

发生裁员的公司,有的曾在风口浪尖、炙手可热,当风口过去,泡沫破碎,行业垮塌,剩下一个吃相难看的裁员烂摊子;有的是创业公司正常的业务调整,给员工与公司体面收场;有的是随经济形势不得不做出的决定,你甚至无从责备公司的“不得已为之”,因为激进后的收缩是在过去一年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理性的缩影。

1

如果2018年有关键词,“区块链”一定是最热之一。从千万人追捧到跌下神坛,潮涨潮退,变化比以往任何风口都更加迅疾。

金色财经是区块链产业服务平台,据该员工在区块链媒体Truth的爆料,区块链产业最浮夸的时候,在金色财经发一篇广告软文要收费10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超过60万元。打包宣传方案更贵,要价15-20个比特币。随着去年下半年比特币价格大跌,产业轰然爆破,公司收入折损,裁员也一波接着一波。在分别经历了9月和12月的裁员后,有被裁员工认为自己进入公司后被不合理对待,因内心不忿通过媒体对公司裁员情况进行了曝光。

这次裁员风波后,创始人杜均随即发布了相关说明,他表示此次人员优化比例为35%;公司优化后,亏损降到了每月150万,此前他曾指出公司每月亏损300万;所有优化员工会得到合理补偿。只是这“补偿”如何合理,杜均并未提起。

jymmYfu.jpg!web

金色财经杜均所发说明

2

靠着无人零售概念,缤果盒子在过去两年融到大笔资金,进入去年下半年,随着资本对无人货架看衰,也影响到了整个无人零售赛道的资本获取能力。为了储备过冬,缤果盒子做了相应人员调整。

据CEO陈子林所述,2018年下半年去,缤果盒子在招聘方面更加谨慎。“之前快速发展,有一些人员的冗余,有必要对此做相应调整和优化。BAT都在做这个动作了,我们个体很难抵抗趋势。”事实上,缤果盒子从9月份就开始做人员调整,裁员已经进行完毕。对于新一年无人零售领域的资本表现,陈子林认为“不觉得会有好转迹象。资本的效应是有滞后性的。缤果盒子所要做的,就是精细化运营,继续打磨技术,不再追求快速扩张。”

3

更多的公司与缤果盒子相类,公司的人员调整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形式大好时激进扩张,带来人员的大幅增加;当经济形势放缓,公司业务收缩,进账资金喂不饱所有人,裁员就势在必行。

《南方人物周刊》在一篇裁员报道中,借某房产HR东森之口,道出了裁员在公司层面的原因,“对于公司而言,每年的薪酬包是固定的。以销售公司为例,比如薪酬包占当年销售总额的10%,那如果一年的销售额为100万元,用于发放工资的部分就是10万元;可如果今年业绩很差,只卖了50万元,那就只有5万元可以发工资。大家不想全部饿死的话,肯定是做得最差的离开。”

你很难评价这样的话是不是冷血,如果公司招聘的目的是为企业创收,那么裁员的目的也是同样,只是这真相在寒冬里凸显得更加昭彰。

4

“我们其实不是典型的创业公司,这次也不是因为缺钱而裁员,我们的人员调整服务于公司的战略调整,而市场部门裁员这件事老板已经和我说了半年了。”90后M小姐说道。

M小姐是个工作狂,2017年10月来到这家做 云服务 的创业公司,入职不到一年,被提拔为市场部总监,同时成为公司的四人核心团队成员之一。虽然主要职责是品牌推广,但是因为公司规模小,拉项目、谈客户、案子落地M小姐样样都做。

“半年前老板就和我说过要裁掉我部门的员工,原因是没有工作成果。但是我很清楚,我的员工在工作上没有任何错误,他们很愿意去付出心力把工作做好。但是这也许是创业公司通病吧,就是公司大的方针政策始终是模糊的,员工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开展。所以过去半年时间里,虽然老板和我提了三次裁员,我都没有同意。直到去年年底,公司决定以大客户为目标开展工作,公司不再需要过多基层员工,我才同意裁员。1个月前我就和大家打过招呼,说公司战略可能要调整,所以最后和员工谈的时候,大家也都有心理准备。”

对于裁员补偿,M小姐透露,公司本心是不愿意给的,但是大家都比较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而且做市场出身的员工更会发声,所以公司全部按照法律规定给足了裁员补偿。

乐观的投资人

进入2019年的如今,裁员还在继续。新的产业公司发展方面,互联网发展青黄不接,物联网尚未成气候,人工智能落地规模与速度有限。中美关系中,核心出口受到限制,从企业到国家都更加重视中国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对于经济下一轮发展,投资人们有着自己的看法与特有的积极态度。

华创资本熊伟铭表示,“VC已经变了,大家在投资时不会照着过去几年攻击性打法,都更谨慎。过去一年,虽然有很多中国公司上市,然而亏的更多,上市质量是集体罚站,普遍糟糕。2019年,VC不会是主要资金提供方,政府基金和投资人的作用会更加凸显,投资质量方面会进一步调整。财政会继续宽松,经济将更需要科创板推动,资金会投入到基层应用与核心科技 开发 上去,华创资本也会将核心科技部分的投资金额比例从原来的20%至少提到30%,或者更高。”

在未来新产业发展与投资方向上,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有着相似意见:“看到去年的经济变化,我们坚定了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以核心技术为主要驱动力,这会是新一轮的竞争。中国的核心关键技术要填补空白,要自主可控。去年上半年我们就投了5家芯片公司,将来,这些芯片会插在中国数据中心上,提供中国技术自主可控的能力。这是我们大的判断,所以我们会把联想创投集团80%的资金都投到科技上来,做科技产业基金。”

国内投资人普遍更加重视2B深科技领域投资,优秀技术人才将成为就业与招聘重点青睐对象。硅谷华人投资圈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声音,CentreGold Capital管理合伙人陈洁向新浪科技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式创新”和“Copy from China”的理解。

陈洁表示,现在不少2C类型的中国创新项目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比如网红经济、社交电商、共享经济、短 视频 分享等等,这也造就了不少在中国成功的创新开始到国外去,或者被海外的创业者所复制。不管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还是外卖业务,陈洁或投资或关注的这些公司正在硅谷以复制中国模式的方式快速发展着。其中的很多公司,“大脑在美国,手脚在中国”,“因为最熟悉这种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的程序员、产品开发者都在国内,而且国内人才成本相对硅谷更低,把产品、技术部门放在国内,效率反而更高。”陈洁说道,“这也间接为国内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而对于国内的“裁员”,硅谷Fusion Fund创始人陈璐发表了她的看法:“世界永远都在变化,稳态一定是暂时的。但是千万不要丧,如果你是佛系或者很丧的话,相当于把主动权给别人,尤其是现在这个世界,在接下来五年非常明确的特征词就是“不确定性”。所以一定要努力尝试,不要害怕失败,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