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2019大佬说 | 公链正处于哀鸿遍野的下行通道中,但新的一年会有想象不到的东西出现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36kr.com/p/5170078.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 Odaily星球日报 ”(公众号ID:o-daily, APP下载

文 | 齐明,郝方舟

编辑 | 郝方舟

新一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属于 2019 的喧嚣、疯狂、奇迹、感动正在开启。

2018,作为区块链行业媒体,Odaily星球日报既陪伴了区块链行业疯狂的从零到一,也见证了非理性繁荣的泡沫破裂。有人感叹,这短暂却精彩的时代片段,再也无法被复制了。因此,我们希望记录下那些行业亲历者、开拓者的真实声音,为行业的探索者、守望者指引前路。

《2019 大佬说》是 Odaily星球日报推出的区块链访谈栏目,我们采访了 50 余位区块链行业引领者,将访谈精华整理沉淀为系列文章。

参考互联网发展史,我们就知道在早期的底层操作系统赛道占位意味着什么。同样,自区块链技术进入成长期,作为底层基础设施的公链成为了竞争激烈的领域。

2018 年是第一代公链诞生十周年,也被很多人称为“公链元年”。一批要带领区块链进入“3.0 时代”的公链,视 TPS 为“区块链 2.0”最大的痛点。分片、Plasma、Casper 以及各种共识机制,排列组合出不同的扩容方案,试图求出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最优解。也有团队尝试从业务场景的真实需求反推技术的进化方向,调整底层网络架构(比如搭载 Layer 2)。更有人质疑现在的公链是否已走上错误的道路,认为区块链本身并非为通用计算设计,没必要万事都对标互联网。

无论剑指何方,今年我们的确见证了不少公链(在资本的加持下)上线测试网、主网,运营开发者与用户社区,并大力构建生态。不过,在公链数量多于开发者,以及数字货币踏入“长熊”的窘境下,造血能力弱的公链进行了一轮大洗牌。

所幸,市场上依然不乏现金流和技术能力过硬的少数公链团队,将熊市视为超车的机会,为下一波机会来临蛰伏准备。

近日,Odaily星球日报再次邀请到星云链(Nebulas)创始人徐义吉、本体(Ontology)创始人李俊、Zilliqa CEO 董心书、QuarkChain 创始人周期、Nervos 联合创始人吕国宁、aelf 创始人马昊伯、火币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原火币公链事业部总经理)袁煜明,用五问五答盘点公链过去这一年、展望未来的风貌。以下为整理编辑后的问答精华,enjoy~

ZbYzum6.jpg!web

Q1. 2018 年,“公链界”让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件事对人们认知区块链产生了哪些影响?

李俊: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底,公链项目从万马奔腾到头部显现,今年主网真正上线而且运营不错的公链很少。

本来我以为公链项目万马奔腾的情况会延续两到三年,但因为熊市来得很突然,所以公链的淘汰进度加快了。不过,目前还只是公链这场马拉松的开头。

董心书:2018 年是公链得到广泛关注的一年,不过公链不是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全部,公链在区块链中的角色会从目前的焦点演变为后面的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的作用。

周期:新的共识层出不穷,以及如何改造传统共识适用到区块链上。

吕国宁:今年对“公链届”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市场环境。2017 年区块链概念和市场火爆,吸引到相当一大批的来自传统 IT 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开发者的关注。区块链技术活动、话题、培训火爆。但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明显观察到技术热度不断下降,甚至近期非常重要的技术进展,都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广泛关注。

区块链技术发展跟市场环境直接相关,是这个行业的特点。我们认为行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开发者社区,以及大量的潜在开发者愿意转到区块链技术领域。由于市场因素,让很多在区块链初创团队选择退出,让之前关注并寻找机会参与进来的团队打消念头,这些都是此刻普遍的现状。

马昊伯:自 2013、2014 年后,VC 在 2017、2018 年重新关注区块链,一些有影响力的人也开始在关注区块链。

袁煜明:以 EOS 为代表的公链,TPS 突破千位量级后,出现了数据量的暴增,然而大量的数据来自于简单的游戏,并未出现预想中的大面积实用应用落地。

这个事件引发了我对公链真正使用价值的思考。可以做一个近似的假设:以往我们用 Visa 的中心化服务器去记录每一笔交易,为了实现“去中心化”,参考 EOS 的模式我们需要至少 21 个同等服务器去做同一件事情,那么花费的成本也可近似类比成以前的 21 倍,这样对所记录的数据价值要求就会非常高,大量的简单游戏过程数据是没有这样的价值的,等于我们付出了高价值却得到低价值的结果,这样的性价比是非常不合理的。

简而言之,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对记录数据价值也应该是分层的,不同的层级对应的数据价值不同。大家目前过于关注技术实现或者突破,却忽略了不同定位的区块链对不同价值数据的适用场景分类,如公链上记录的数据价值应该是最高的,有最高级的去中心化需求和价值;联盟链上的次之,更多是联盟间需要公证的数据;私链上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传统的中心化服务器,以信用做背书,技术上融入区块链技术即可。

Q2. 对比互联网发展史,您觉得公链在区块链世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徐义吉:区块链的 2018 和比特币价格一样,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春夏很短,秋冬很长。整个行业也从狂热到冷静,从膨胀到收缩。

李俊:公链在区块链世界中扮演的是中流砥柱的角色。联盟链可以满足局部范围、局部阶段的需求,但最终还是会过渡到公链。

董心书: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惊人地相似。公链是区块链世界的基础设施,不过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周期:公链是个底层架构,类似于互联网的 TCP/IP 协议。目前区块链处于早期,公链的迭代速度很快。区块链的发展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两点:区块链和价值直接产生关系;大家都认为区块链行业会产生头部效应。

吕国宁:区块链和互联网有边界,但也互现打通,互为补充和竞争关系。

回到5年前,甚至更早,区块链和其生态都不存在。比特币流行后,我们开始探索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和分布式账本的潜力。以太坊流行后,我们开始思考基于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应用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繁荣生态。

从比特币、以太坊,到 EOS,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在互联网之外,开拓出了一个新的、之前不存在的疆域,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这个疆域的边界在什么地方还需要继续探索。这个疆域能建立的商业生态还在早期但潜力巨大。所以区块链新领域和互联网一定是互相打通,互为补充和竞争的关系。在这个新领域,会诞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新的价值,去跟互联网竞争,同时也会刺激互联网环境加速进化。

马昊伯:公链是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整个行业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行业也还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就像互联网中的电子商务还没出来时,对云计算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

目前的区块链特别像 2000 年的互联网,那个时候大家对互联网的认知就是 QQ、门户网站、聊天室。我们再来看现在的区块链,也就是交易所、ICO、加密猫及博彩类应用等。

袁煜明:公链将是 Web 3.0 的基础设施。Web1.0 提供了用户读取的需求,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主动去查询来获得;Web2.0 提供了用户互动的需求,用户还能有互动和反馈,但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寡头企业的服务器存储记录,用户也会有隐私被人监控的感觉;Web3.0 将提供一个更加扁平的互动模式,所有数据交换将基于分布式网络,以加密的形式分布式存储在网络中,而不是掌握在寡头企业,个体隐私将得到充分的保障。

当然,那时公链的定义可能较当前的定义会有很大的不同,当前以 BTC 支付类型为 1.0 和以 ETH 智能合约为 2.0 定义状态的公链只是这个生态的 0.1 阶段,非常初期的技术迈步,后面的路还很长,发展空间很大。

Q3. 可否在扩容、吸引开发者、社区运营、生态布局、安全、现金流(或者您认为对一条公链最重要的点)之中排下前三名?

李俊:技术(扩容是技术的一部分)决定能走多远,以及如何更好为开发者服务。现金流方面,不管是社区还是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有好的经济模型支持,比如对节点、开发者的激励。这个现金流不仅仅只是核心团队的现金流,而要让整个生态都长久、健康、自循环地运作起来。

董心书:这几点都非常重要。其中,安全、扩容、吸引开发者、社区运营这几点在一开始就要做到最好。现金流、生态布局可以稍缓。

周期:安全、社区参与程度、可扩展性。社区参与程度,是去中心化比较明确的体现。对于区块链来说,就是需要很多人去参与、维护这个网络并从中获益。有点类似于电视台与网红,现在网红即便不上电视台也可以火,也可以吸引流量,最后慢慢就形成网红经济。

关于可扩展性,会牵扯到另一个问题,目前为什么有这么多链的存在呢?其实,每个公链是多维空间上面的一个点,这个维度可以是共识、账本、智能合约,将这些维度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就会出现很多公链。比如以太坊就是在智能合约维度、POW 维度进行组合。而我们想做一条线,通过灵活性将不同的点加进来,这条线就是公链所实现的不同维度的功能。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是未来区块链非常重要的因素。

吕国宁:安全、核心团队/基金会、开发者/用户社区。

安全永远是第一,不能做任何妥协。核心开发团队和基金会在开发早期推动和技术决策,财务计划起的作用也很大。长期发展则要看开发者社区和用户社区。

马昊伯:第一是公链的易用性,也就是对 C 端用户足够友好,对 B 端开发者足够简单。这两点是公链非常核心的事情。

第二是当用户增加后,公链能否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开发者在选择生态时,不能只看哪个生态的用户多,比如比特币的用户多,但是我之前做比特币支付的效果并不好。我希望有产业的开发者进来开发 DAPP,比如马云做区块链的淘宝,肯定比区块链里的人做强很多,因为马云懂卖货的逻辑,区块链里的人不一定懂这个逻辑。

袁煜明:公链自身的定位,价值数据,将是第一位。剩下几个都属于同一个概念,开发者足够也意味着生态布局和安全足够。

Q4. 公链项目现在遇到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李俊:公链目前都在做应用,但是实际落地的突破还不明显。公链发展到后面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业务场景、商业机制的设计以及在不同行业的拓展。这些难度都很大,挑战的东西很多,需要在不同的行业设计新的行业规则、新的商业流程,才能把区块链技术应用进去。

董心书:最大瓶颈是公链如何深入到现有的业务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这是非技术层面的东西,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区块链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目前阶段会有比较高的初始成本,这个成本需要多家一起分担,这个会比较难。

周期:如何平衡不可能三角问题,让更多社群认可。

吕国宁:大家公认的公链最大瓶颈是性能,但我认为是下一代的方案开发进度和市场预期的不协调。

2018 年我们看到 EOS 相对以太坊,将交易性能提升了两个数量级,引领了区块链游戏类应用的爆发。但是两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还不足以支撑我们希望的繁荣的、有各类型 DAPP 的加密经济生态。

目前在开发中的公链项目,目标都是确保更安全和更高性能去支撑更多的应用和用户,各家采用的技术方向都不一样,能否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时间和交付市场去验证。

马昊伯:第一是用户入门门槛太高,既需要向公链支付费用,又不像微信,大家一看就会用。区块链需要把一些类似 CPU 的概念隐藏在后台,比如如果是应用服务商直接向公链支付费用,那将会有效防止 DDoS 行为,而且对用户来说也更友好。

第二是性能差,而且应用之间相互干扰。比如以太坊的 TPS 低,彼此资源不隔离。当时以太猫游戏一度导致以太坊拥堵,也影响了以太坊上的其它应用。

袁煜明:目前公链项目的瓶颈在于区块链全生态建设和配合上,比如ETH是个安全性很高的公链,它需要可扩展性强的 Layer 2 来配合,需要分布式存储来存储,这需要一个全生态技术覆盖,区块链公链世界不一定要很多条公链,但需要大家都在一个安全的生态下去扩展硬需求,效果远远大于 fork 一条所谓新公链,这些都是伪改进。

Q5. 2019 年公链和区块链世界可能会有哪些变化和趋势?

徐义吉:2018 的公链是 exclusive 封闭排他的,2019 年的公链应该是 inclusive 普惠共赢的。因为我认为没有一条公链能够独自成功,作为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还有太多地方值得大家相互探讨、学习和提升。应该更多的关注区块链技术本身,即一个原生的基于分布式数据确权带来的交互和影响。

展望下区块链 2019,从星云链来看,区块链本质没有变化,即由分布式技术带来的“自治数据元网络”对未来生活的潜在影响和改变。寄托着由技术带给人们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这种期望需要所有区块链从业者一起去努力,去突破!

李俊:2019 年区块链在技术、商业、投资等各方面都会更务实,区块链在实体方面会有局部落地。至少前十名的公链会逐渐显现。

董心书:技术方面会成熟,会有很多(公链)上主网,会看到一些有趣的应用。不排除会出现新的惊喜。

周期:明年会有更多的落地,更多的技术会得到验证,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当然也会有想象不到的新东西出现,毕竟区块链的发展过程起伏比较大,过山车都不足以形容这个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蹦极。

吕国宁:整个行业受市场因素影响,此刻处于低谷和下行通道中,2019年上半年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这对于优秀团队来说是一个考验。坚持到下一风口,才能抓住行业发展的机会和红利。

但我们还看到,在 2017 年至 2018 年这一波浪潮中,一批来自学术领域,尤其是密码学领域头部的项目团队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和发展契机,很多前沿技术和项目获得资本和机构的支持,有足够的资源推动技术研究和发展,包括更好的密码学、签名算法、隐私算法。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发展将会在 2019 年看到更多可能性。

马昊伯:2019 年,区块链项目会有一轮洗牌;熊市会淘汰掉一批公司;会有一些 DAPP 出现。

对于公链来说,2019 年不会像 2018 年那样有很多新的公链项目,会更偏平静一些。此外,我觉得目前的区块链,需要像类似于拼多多这样的搅局者来打破。

袁煜明:2019 年,预计分片技术能得到落地测试,跨链技术也能,新的隐私保护技术也会有新血液。我比较期望看到的是分布式存储的落地测试,不是说协议,是运作的比较好的共识机制、经济机制。

应用层面的趋势和变化会更大,采用区块链技术在联盟链上的应用将推动更多行业实现机构精简和可信度提高,大家对区块链的理解和应用需求会更加细分,合规建设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投资衍生品也会出现,手机应用端将成为区块链应用落地使用的主要入口,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宝,IoT 和游戏行业也将是最先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比较好的行业。

uqqYfmr.jpg!web

一项技术从极客走向大众的过程,既像一次过山车,也是一场马拉松。

2018 年,加密经济和舆论都刺激并助推资本再次涌入区块链行业。乱象的背后也有技术的“真·突破”。区块链的泡沫挤压和公链的洗牌,尚未结束。2019 年,头部公链会慢慢显现,应用层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Odaily星球日报作者潘俊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

链与制作人,寻找下一条“超级公链”

附《2018区块链领域走心盘点》

iiYviyz.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