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2019,品效合一元年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90754.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JbqMJj6.jpg!web

多年前第一次听说“品效合一”这个词,我是反感的,要品牌就不要考虑效果,要效果去发红包抽奖打折促销好了,效果肯定好,以前我总认为品牌与效果是对立的,如磁铁的正反极,不能合一。

但是在当下,现在的经济环境,互联网传播环境,消费者的认知等等因素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善之后,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品效合一”这个词,我觉得现在是能够实现的。 注意,我要说的品效合一,不是在创意广告中添加促销信息或者二维码,是另一种更抽象,转化率或许更高的方式。

所以,今天主要聊聊我是如何想通这件事,理解这个词的,Enjoy:

传统时代,效果滞后

3An2ey2.jpg!web

在谈论品效合一之前,我们先谈论广告营销人们为什么讨厌品效合一。品效合一的意思是在塑造品牌的同时要提升销量,这对于广告人来说,我们做的广告是创意,是艺术,加上铜臭的商业与商品,就玷污艺术了。 广告是长线塑造品牌的,不应该追求短期销量 ,追求品效合一的甲方一定是目光短浅的。

广告人说的也是对的,品效很难合一,这也不怪广告人。我们看传统广告时代从品到效的路径,通常我们会在媒体上看到广告,电视台,报纸杂志等,看到广告之后如果激发出了购买欲望,距离短一点要到村口便利店,距离长一点要到县城大商场,才可以获得广告中的商品。这个物理距离太长了,如果广告激发了一点点购买欲望,还不等见到商品,就被时间和距离淡化掉了,所以很难转化为购买,在这种情况下,追求长期品牌塑造反而是更加明智的追求。

再来看追求效果的手段,店门口发传单,店门口大型易拉宝写打折信息,规模更大的是提前预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促销。追求效果的所有手段中,最重要的是信息与商品的距离足够近,看到信息后再很短的距离就能看到商品,就能够被诱导购买,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在传统工业时代,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在线下的物理距离时,品牌与效果要分开,品牌做长线的心智改变,效果做短线区域性的消费刺激,品效不能合一。 从品到效的转化路径太长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已经丧失掉行动的欲望,人们总是在犹豫中丧失激情。

重新理解品效合一

qUj2Yj3.jpg!web

那么在当代,人们理解品效合一这个词时,理解到的意思是什么?我观察到大家还是以传统的思维理解品效合一。说起品效合一,就必然要在广告中加链接,加二维码,加小程序,总之要加一个跳转进行直接转化。以我所知道的数据,互联网信息流与视频贴片广告的转化率,大概平稳的维持在千分之几的水平,四舍五入等于没有。

绝大多时候,广告里的跳转根本就是无效的。在电梯里的二维码你会扫吗?地铁公交站牌的二维码你会扫吗?自媒体文章跳转App store的链接还要中转一个网页。因为互联网公司各种势力互不相让的原因,跳转路径反而会变的复杂。

那么,如果不是利用跳转链接,品效合一如何实现?

先说前提背景,这也是我们讲“元年”这个定义的主要基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流量费的降价,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盯着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购物,下载新APP,观看,浏览等等一系列操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品效合一中的“效”,绝大部分都是可以在手机里完成的。 第一个结论: 可能是分散的,但 是集中在手机里的,不管在任何地方看到,拿起手机就可以完成 的转化。

再说转化路径,由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极大普及,人们的转化路径也不一样了。之前“品”的渠道与形式是相对集中的,主要是电视台,加一些小众的报纸杂志。“效”是分散的,主要分散在线下的各种地方。现在恰恰相反,“品”是分散的,线上线下,广告,内容,各种软广,各种推荐,还有AI智能等等,“效”相对集中到手机里了,只是分散在不同APP中,但还是在一块屏幕内。

几乎所有的“效”,只要我想,在手机里10秒之内可以完成或者开始行动。只要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看到就能买到,看到就能体验,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消费者的转化路径是:看到——查找——行动。

看到:在任何地方看到广告,创意,品牌传播等等,看到了一个被诱导消费的内容; 查找 :两层意思,一是查找评价,查一下别人怎么评价这个商品(产品、内容、体验等),二是查找这个商品(产品、内容、体验等)的所在地,看是否适用于自己; 行动 :查看完别人的评价之后,自我决策要不要对此进行消费。如果决定消费,马上行动,马上获得,一秒都不用等待,一步都无需迈出,动手滑动手机就可以行动起来。

那么,我们重新理解一下品效合一的意思。现在从品到效的路径,很多时候并不是二维码或者跳转链接这样的物理路径,所有路径都集中在手机中,看到就能找到,就能买到,并不需要一个链接来中转。 从品到效的真实路径是人们的心理路径,内容是否打动我,是否有购买冲动,广告出现的时机对不对等等,综合起一个行动起来的理由。立刻转化。

品效合一是:行动起来

JNNfimB.jpg!web

所以,品效合一是行动起来,这个行动可能是购买,是下载,是体验,是不止是看到,是看到后的反馈。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让消费者行动起来,我们之前做的广告,做的内容不行吗?做什么样的营销是品效合一的营销?

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形式还是那些形式,最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之前广告内容的目标可能是曝光,是告知,是创意的技巧。那么现在,在思考一个广告的目标时,思考目标受众看到它时的反应,能否让受众行动起来,是所有品牌传播的核心目标。以下,聊几个行动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确的信息点

RrAVBbE.jpg!web

信息点清晰就是, 一眼扫过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一定不是疑问句,一定不是描述句,而是一句断言。断言就是“送礼就送脑白金”、“神州专车是安全专车”,送礼和安全是核心信息点,并由核心信息点组成一句断言,掷地有声,最快速的知道核心信息是什么,这很重要。

你一定看到过很多不知所云的广告,作为广告从业者,有时候我会在一张平面里找很久,试图找到这个广告在传达什么信息,有时候能找到,有时候也找不到。所以广告费的浪费并不怪消费者,更多时候是怪品牌方与广告人,没有给到消费者明确的信息点。

没有明确的信息点主要是2个原因, 一是广告人们认为需要拐一下弯,婉转的表达,这样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直接说商业信息有点太直白。 不止信息点要婉转,LOGO也要尽量小一点,这样才显得高级。 二是品牌方,很多时候没有新的信息,或者没梳理出明确表达的信息,就急于做传播 很多品牌传播是赶鸭子上架的,是没有新信息要传播的不合格的广告。

以上2点大概浪费了一半以上的广告费,甚至更多。而实际上,消费者需要快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以此来确认我要继续看下去,还是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了。传统广告习惯品牌后置,就是先讲一个故事,说一个情节,最后告诉你这是什么品牌。

现在的品牌传播,我的偏见认为,应该品牌前置,品牌首先说清楚你是谁,你想说什么,先让消费者带入品牌,然后再慢慢说详细内容或讲故事。 也就是把LOGO与核心信息讲清楚,筛选出目标人群,然后再对他们表达更详细的信息。

具体的行动坐标

22aAZvv.jpg!web

你一定也看到过一些广告,很有创意,画面文案都很好,但是看完就完了,过一会就忘了。有人可能就说了,有些广告就是单纯的做曝光,就是为了告知,不需要消费者做什么。这个想法每年又浪费很多广告费。

记忆是由经历构成的,你能记住的都是一些事情,而不是一些时间。即便是做曝光,为了告知,也尽可能的让受众有所行动,这个行动可能是拿起手机下载、购买、体验,也有可能是大笑一下,沉思一下,把自己代入一下,或者发朋友圈。总之,要与受众发生关系,让彼此变亲密。

比如可口可乐当时的昵称瓶,这其实是个互动创意,虽然没有明确的指示你应该做什么,但拿到这个昵称瓶你就会代入自己,会合影发朋友圈,这就是行动力。比如Nike的品牌战役#出来出来#,就是极具行动力的品牌主题战役。比如现在的一些视频开始用第一视角拍摄,为了把观看者更好的代入到剧情,以便最后告诉你要购买或下载时,说服力更大。比如场景化洗脑,用视频或者H5或者其他形式创造一个理想场景,引导消费者行动。等等。

所谓行动坐标,我认为并不是告诉消费者应该如何做,教育式的行动指令已经过时了,新一代消费者希望自我决策应该怎么做。之前与朋友聊天时说到一个词叫“提案”,向消费者提案,向年轻人提案,然后让年轻人自我决策如何行动。 所以行动坐标不是画出一个路线图,而是给到一个场景展示,引导消费者自己主动做出,你想让TA做出的决策与行动。

我没法告诉你如何创造行动坐标,但一个方法或许能让你聚焦一下,叫“现场感”。在创作任何品牌传播内容,在进行任何媒介组合搭配时,在脑子里抽象出一个现场,置身其中感受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可能产生的反馈,然后调整,打磨,修改。这个“现场感”比较抽象,但在品牌内容创作中很重要,希望你能理解并使用。

创造行动时刻

vq2eqmY.jpg!web

如果不是刚需产品,或者新产品第一次尝试时,一个人的消费冲动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几秒钟,几分钟,可能最多不超过10分钟。过了这个时刻,再次勾起一个人的消费冲动,就需要强度更大的刺激。 所以要创造出一个行动时刻,并得到即时转化。

前面提到的信息点和行动坐标,一个内容或许就能完成,内容足够好的情况下。但是创造行动时刻,最好是多个内容和多个媒介触点进行配合,共同协作下,创作出一个行动时刻,并且让行动冲动立刻得到释放,进行行动转化。如何通过媒介组合来创造行动时刻,之前在 《重新分配广告费》 那篇文章有详细阐述,可以参考。

这个行动时刻是多方面原因组成的,比如之前在电梯里见过一次,昨天在朋友圈又看见了,妈的今天我前同事还分享了,说新人免单,你说我要不要尝试一下?所以,是通过传统广告传达信息点,通过社会化媒体谈论,通过圈层KOL引导,最终或许通过福利转化。这其实是为受众精心设置的一个网,一步一步让陷进来,最终触发行动时刻,并立刻得到转化,达成品效合一。

总结一下

FzmiQvU.jpg!web

今天主要是重新理解了“品效合一”这个词,品效合一并不是互相妥协或者牺牲来达成的,而是真正的品牌与真正的效果合一,是让消费者行动起来,是在心智上的转化,不是品牌广告里的打折信息或者跳转链接。

通过以上的内容,总结一下为什么2019年是品效合一元年,我认为2个主要原因:

转化路径缩短:

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所有的品牌传播指向的“效”,在手机里即刻就能完成或行动起来,完全不用等待,完全是看到即可得到,这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所带来的福利。就像电流一样,传播越远,距离越长,电流衰变就越大。人的热情同理,时间越长,行动热情就衰减。转化路径的缩短,意味着消费者的热情几乎没有衰变,立刻转化为行动,

品牌预算的谨慎:

另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是,甲方在市场决策上将会越来越谨慎,宁可不做事情,也不要做无效的事情。以前有很多甲方愿意用不同的乙方试错,看最近哪个乙方比较活跃,就找过来提案,百八十万做个项目试试,这种情况在明年估计会越来越少了。甲方花出的每一笔钱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盲目粗放的市场营销大概要成为过去式了。

甲方花钱的谨慎与传播环境的改观,会促使整个行业向品效合一的方向去探索和实践。 我所认为的品与效的转化更多是抽象的,是心智上的转化,而不是物理路径上的强行合一。 这需要甲方的专业判别能力,需要营销人缜密的操盘水平。

祝你,乘风破浪。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底部规范

作者公众号:杨不坏(ID:yangbuhuai01)

m2IfYvJ.pn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