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谁发动了共享单车的“绞肉机”?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339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17-11-25 16:39

谁发动了共享单车的“绞肉机”?

11月23日,小鸣单车被爆出99%员工被裁,工资拖欠2个月,CEO陈宇莹离职。当日,滴滴派驻ofo高管集体休假的消息传出,疑似二者间裂痕出现;ofo回应称,此事系员工个人原因正常休假。

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行业巨变正在发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疯狂入局、融资热潮起潮落;今年起口水战、烧钱补贴轮番轰炸;接着倒闭潮突袭、“禁投令”监管落地;如今,死亡魔咒笼罩,退押金难恐慌蔓延……

不过两年时间,共享单车行业似乎坐上了过山车。从风起云涌到风声鹤唳,共享单车们将被吹往何方?

共享单车清场加速

时间回到2016年4月,彼时摩拜单车在上海上线,共享单车之风正式刮起。2016年10月,ofo走出校园,涌向大街小巷。

开局者感召之下,共享单车行业入局潮到来。

去年9月到今年5月,共享单车入局的高峰期俨然显现。9个月内,共有包括小鸣、小蓝、悟空、酷骑等超过44家共享单车企业入局,平均每月共计成立超过5家。截至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入局者已超过70个。

\

入局者众,堆出了行业的虚假繁荣。画饼充饥之下,大规模资本随之涌入。

去年9月至今年4月间,共享单车正值融资热潮。8个月内,共享单车行业共计融资33次,月均融资超过4次,月均融资金额近20亿元。截至目前,共享单车行业融资共计数百亿元。

在这其中,摩拜、ofo显然成为了资本最为青睐的赢家。地歌网统计,两巨头融资金额旗鼓相当,分别吸纳了超百亿资金,总占比超过行业整体融资额的85%。

资金加持,摩拜、ofo掀起了新一轮城市争夺战。

作为典型的互联网行业,共享单车竞争逻辑已全然清晰:在最短的时间内,铺最多的车,以获取最多的用户。这正是摩拜、ofo奠定行业头部力量的关键策略。

截至2016年底,ofo、摩拜共计投放量分别为80万、50万辆;截至7月,ofo、摩拜投放量迅速增加到650万、600万辆,而此时全国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两巨头占比超过了总投放量的78%。

目前,ofo、摩拜投放量已分别超过1000万、800万辆。相比之下,曾经位居第二梯队的小蓝、小鸣单车,投放量分别为70万、40万辆。体量相差之悬殊,成为了共享单车玩家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速度与激情之战下,以北上广深等为代表的一、二线共享单车盘踞城市,单车数量早已超出城市承载范围。

地歌网曾在《“城市容量”大考 共享单车生死线露出》一文中提出,共享单车城市容量天花板已现,而这也将成为共享单车企业将面临的第一道门槛。摩拜、ofo也无疑成为了天花板迅速触达的推手。

今年8月,交通部等10部门发布共享单车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合理规范共享单车企业投放数量。截至9月15日,全国已有13个城市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仍未在城市中站稳脚跟的共享单车企业,翻身之仗已无胜算。

倒闭潮随之降临,共享单车行业冷风骤袭。

6月13日,运营仅5个月的悟空单车,因资金匮乏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时隔8天,3Vbike公告因大量单车被盗,宣布自6月21日起停止运营。8月町町单车传来“跑路”的消息,后被证实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止运营。9月29日,酷骑公告,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公司作价10亿元被四川某公司收购,CEO高唯伟职务被罢免。11月15日,小蓝单车团队解散,拖欠供应商货款近2亿元,员工工资未结清,CEO李刚公开致歉。11月23日,小鸣单车被曝出挪用资金支付供应链,拖欠员工工资2个月……

倒闭潮袭来,一切原因都指向了资金匮乏。“除选择二三线城市发力的,绝大部分共享单车都难逃死亡宿命”,地歌网CEO余德认为,共享单车领域,百亿资本门槛已形成,速度之战基本结束,行业基本无机会。

地歌网在《共享单车上演“死神来了”小蓝之后还有它们⋯⋯》一文中指出,近70家二三线共享单车企业,基本难逃死亡的宿命。

这场由两巨头带起的共享单车风口,现今却是颓势难挡、人心惶惶。

不可否认的是,摩拜、ofo合力绞杀之下,共享单车清场正在加速进行。

 “绞肉机”启动

风云变幻,两巨头似乎置身事外。正如我们所见,国内格局已定,摩拜、ofo正在忙着拓展业务范围。

二者首先选择了出海淘金。

截至目前,摩拜已进入包括美日韩德意等在内的共计12个国家,ofo则进入新马泰英美等在内的17个国家。

海外之争似乎不分伯仲。其次,向出行领域的业务拓展,二者也争得不分高下。

今年4月ofo正式接入滴滴出行,并全面打通业务线。摩拜则专门成立出行服务部门,负责网约车业务,并与首汽约车、嘀嗒拼车对接出行服务,同时与新特电动汽车的合作也已达成,定制版摩拜共享汽车或将上线。

共享单车行业此时风声鹤唳,颓势尽显。摩拜、ofo却越发生机蓬勃,好似胜利者站在行业制高点,俯视着人间浮沉。

搜索ofo或摩拜任何一家的消息,都会出现彼此的身影。一路走来,双方都在各不相让地摇旗呐喊,声称自己是“行业第一”。资本加持之下,朱啸虎、马化腾、熊猫资本等资方各自为摩拜、ofo站台。一时之间,数据战、口水战、公关战……漫天的火药味成为了二者的日常。

如今,嘴上功夫告一段落,摩拜ofo似乎安静了下来。但事实上,真正最具有杀伤力的价格战,正在沉默中爆发威力。

今年2月起,摩拜、ofo分别推出全国免费骑行的策略。3月优惠力度升级,摩拜充值100元送210元,而ofo则充100送200元。

就此,“骑车赚钱”的补贴之战正式打响。

3月末,摩拜上线“红包车”,免费骑行并发放补贴。4月,ofo也推出了“红包车”功能,骑行红包最高达5000元。5月,摩拜发布“彩蛋车”、“宝箱车”,骑行免费,并提供各种骑行奖励。8月,ofo回敬“1元摸金买月卡”,全国40城发布56万辆……

如今,打开APP,ofo 1元月卡、摩拜2元月卡的包月优惠持续进行,“红包车”“僵尸车”等活动也间歇上演。

这场旷日持久的补贴战,并没有伤得对方毫末,却成为了把二三梯队玩家逼上末路的“绞肉机”。

毋庸置疑,共享单车对于资本极度依赖,这也成为了行业的最高壁垒。一旦资金断裂,企业将陷入运营危机,直至走向死亡。

公开资料显示,自今年4月后,共享单车行业融资频率放缓。除了摩拜、ofo分别在6月、7月拿到6亿、7亿美元融资外,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愈发艰难。

截至目前,除两巨头均已达到E轮融资、吸纳百亿元资金外,仅有哈罗单车、小鸣单车融资轮次达到B轮,14家企业停留在A轮或天使轮,仍有近60家企业未有融资消息传来。

\

资本输血无疑是共享单车企业的首要资金来源。资本冷静之下,骑行收入则是共享单车行业最重要的造血器官。

摩拜、ofo骑行补贴战掀起,共享单车行业犹如死神降临。

一方面,如若长尾玩家跟进骑行补贴策略,企业“缺钱慌”不出意外地显现。以企业50万辆投放量计算,保守预计每辆车每天骑行仅1次,企业每日至少可得到50万元骑行收入。一旦跟进价格战,企业将失去最重要的资本回流。融资不足,盈利消失,运维难以为继,倒闭近在咫尺。

另一方面,若选择拒绝入局骑行补贴,用户将被摩拜、ofo以最直接的价格优势“一网打尽”。失去用户领地这个互联网核心所在,共享单车企业仍是死路一条。

跟,或是不跟,共享单车长尾玩家都将备受煎熬。躲不过的“十五”,终将到来。

但毋庸置疑,烧钱的竞争终会结束。不论头部势力,是否会上演互联网中常见的“三进二”、“二进一”戏码,在此之前,亦如同“百团大战”“网约车大战”的前车之鉴,摩拜、ofo正在合力清场。而价格战,成为了玩家绞杀行动中,最有力的武器。

近70家二三线玩家,命不久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