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锤子成都总部解散疑云 罗永浩如何跨出泥沼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ime-weekly.com/html/20181023/254463_1.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摘要] 苏宁云商2016年的年度报告则进一步曝光了锤子科技2016年的财务状况,营收8.09亿元,净亏损4.28亿元。

RZzm2ye.jpg!web

时代周报记者 王州婷 发自广州

在子弹短信带来希望之后不久,成立六年的锤子科技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10月15日,自称为锤子成都公司的员工在微博爆出锤子科技开始大规模裁员,刚落户成都仅一年或面临解散。随后第二天,锤子科技公告予以否认,同时表明,成都野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锤子科技搬迁至成都后设立的新公司,而且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各项业务也都在正常展开当中。

而对于传闻中的“成都公司人员解散”,锤子科技表示,这实际为公司对北京、深圳和成都三地的技术人员进行整合,目的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公司整体的研发实力。不过,对于各路媒体探访锤子科技成都总公司办公室的信息,罗永浩并未继续在微博上继续进行回应,而是多次转发即将在成都举行发布会的宣传。

一时间众说纷纭,成都当地一位圈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有资金支持的地方搭建了投资平台,希望能够招揽知名企业落户,而资金匮乏的明星企业锤子则有这个发展意图,至于落户企业的初衷,就不太容易说得清。

据悉,去年8月份,罗永浩曾对外透露,公司完成一笔10亿元的融资,这是其自2016年11月以来最新获得的一轮融资,也是其在资金陷入困境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锤子成都解散疑云究竟如何,仍有待后续事情的发展,但对于屡屡陷入经营危机的锤子科技而言,怎样走出发展困局才是罗永浩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在成立六年期间,六次被传倒闭,五次被传收购,三次被曝资金链危机,作为为数不多仍然活着的中小型智能手机厂商,这一次将如何跨出泥潭?

成都总部解散疑云

对锤子科技而言,成都是命运转折之地。2017年,据传在资金上“命悬一线”的锤子接到了来自成都市的橄榄枝,获得了宝贵的6亿元投资。在业内看来,以推动发展科技产业的成都与在互联网界有着不小名气但资金紧缺的锤子科技,双方存在需求的契合点。

作为双方合作的条件,锤子科技在2017年宣布把总部迁入成都,并在成都举办了坚果Pro 2的新品发布会,而在今年多次举办的活动上,罗永浩都不忘自我介绍,“我们是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的企业锤子科技”,足见其对于成都的重视。

事实上,锤子科技总部迁入成都也在自宣布之后快速落地。从公开资料来看,2017年7月,成都成华区与锤子科技公司签订总部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初期规划面积约8000平方米,将锤子科技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华区,而罗永浩也分别在同年的6月、7月、8月份在成华区注册成立了成都锤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野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畅呼吸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

落户后,今年8月锤子科技于成都举行了首次运营情况通报会,锤子科技COO吴德周在会上透露,锤子科技2017年销售额较2016年度增长了164%。而根据当时参会的当地媒体报道,锤子科技成都分公司人员总量208人, 其中包括管理人员4人、研发人员98人、营销人员2人、客服人员95人、运营支持人员9人。

而媒体最新报道则显示,“锤子科技位于成都市猛追湾世茂大厦的锤子科技成都总部办公室内,前台空无人员,办公桌椅大量空置,仅有寥寥几位员工”。事实上,就在锤子成都裁员报道期间,其陷入了舆论漩涡,甚至有人认为,缺钱的锤子科技在骗取资金。

不过,亦有业内认为锤子科技成都公司的情况或许并非那么“糟糕”。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认为,不排除如锤子科技公告中所声明的,锤子科技在成都成立一年后将需要进行“更加节省和有效的人员整合”。

他认为,锤子科技成立之初,在成都落地速度确实很快,人员铺设的力度也很大,为原公司人员数量的一半。而进入稳定期后,公司需要修正与预想不符的调整,因而锤子成都“人去楼空”或许并不是撤出,而是罗永浩在对上海、成都等城市公司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粉丝商业模式困境

以“情怀”而别具一格的锤子科技,似乎陷入了“成也罗永浩,败也罗永浩”的怪圈。

正如丁道师指出的,锤子科技以智能手机业务起家,其选择的“情怀”路线让罗永浩成为公司最具号召力的品牌,但相比华为、小米等位居前列的国产手机品牌,这也意味着锤子手机将面向的是小众市场。

在历经国内手机行业高速发展的2015年、2016年,锤子科技推出的无论是定位高端的T1和T2,亦或是瞄准端市场的M1均未能突破百万出货量的生存关卡,这让锤子科技一直面临入不敷出的生存困境。

公开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锤子科技连续处于亏损的状态。2016年9月,锤子科技投资方成都尼毕鲁科技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上半年锤子科技亏损1.92亿元,2015年全年亏损4.62亿元;而苏宁云商2016年的年度报告则进一步曝光了锤子科技2016年的财务状况,营收8.09亿元,净亏损4.28亿元。

虽然亏损连连,但在2012–2017年里,锤子科技共完成天使轮至E轮合计6轮逾15亿元的融资。孙燕飚则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投资人更看重的是罗永浩带来的粉丝经济,“打个比方,按照最初的设想,如果罗永浩的2亿粉丝中的转化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一,那么要养活一个公司并不难,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转化率并不理想,这也是促使了锤子科技推出多元化产品以推高转化率的原因”。

据悉,在过去的六年里,除了智能手机以外,截至目前,锤子科技已经孵化了VR、空气净化器、TNT、云office、子弹短信等项目,在这些众多的产品中,除了2017年5月推出的低端机坚果Pro让锤子手机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首次登上百万台的出货量。

罗永浩近日还表示,锤子科技已经扭亏为盈。但另一方面,锤子多个产品均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在拥有订单量才拥有对供应链话事权的手机行业,锤子科技的订单量一直是牵制其发展的一大因素。孙燕飚指出,在硬件创新制造上,百万级别是一款手机得以生存的门槛,而对于锤子科技推出的TNT办公室智能硬件,其门槛也需要达到十万级别的订单量,然而相比其他数千万出货量的手机、硬件品牌,锤子科技并不具有在供应链端的号召力。

而另一方面,在软件上取得的微创新优势,并未直接转化为持续的的商业价值。

能否颠覆“罗永浩”

当软硬件的劣势成为命门,锤子科技的未来走向何方?事实上,近两年来,聚焦到品牌层面,手机头部效应已经显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从2017年开始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处于下滑的态势,另一方面市场的集中度也在逐步提升,华米OV占据了市场主要的份额。

中金证券研报数据则显示,7月国内线下销量Top 20的机型中,OPPO R15、A83和A3占据前三位。在Top 50的机型分布中,华米OV、苹果、三星占了47款。可见手机品牌的集中度仍在继续提升。

不过,庆幸的是,相比众多淘汰出局小众品牌,锤子科技的出货量较为稳定。根据第三方机构旭日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第一度国产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锤子科技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为57万台,位列第20。

事实上,罗永浩为锤子科技规划的蓝图也展现其不小的野心。在8月20日夏季产品发布会上,罗永浩除了发布了坚果Pro 2S新品,以及宣布“子弹短信”“锤子交友”正式上线外,其还透露,锤子计划要做OS系统,而且从底层系统开始,绝不是基于Android的简单搭建,系统也不仅仅针对于手机。

言下之意,锤子科技打造的系统很可能将彻底打通手机、电脑乃至更多的智能硬件,成为物联网的底层基础。罗永浩瞄准的会是智能硬件或者智能生活的大市场。

不过对于锤子科技来说,要实现这个野心仍旧有着种种阻碍。孙燕飚认为,锤子科技需要颠覆其商业模式,回归产品研发的本质,才能最大化地解决产品持续性和商业化后等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子弹短信昙花一现后,罗永浩与他的锤子又将何去何从?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