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共享滑板车还未真正起飞 就遇到比共享单车更多的麻烦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sina.com.cn/csj/2018-10-17/doc-ifxeuwws5113435.s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bMnAzy.jpg!web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硅谷密探(guigudiyixian)

根据腾讯科技近期报道,继摩拜以27亿美元“卖身”美团后,共享单车另一巨头ofo已经身陷僵局难以支撑,包括海外业务在逐步撤出或暂停,供应商欠款问题迟迟未得解决等,资本市场对其估值在持续下跌。

共享单车是不是一门好生意?目前它是没通过市场的验证,越来越多人对其唱衰。

而在大洋彼岸的硅谷,我们注意到:共享电动滑板车(electric scooter)已经成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风口和媒体讨论的热点:比如独角兽Bird在今年六月的C轮融资拿到三亿美元,且有18家一二线VC争相加入;而另一独角兽Lime Bike直接改名Lime,开始重点推广共享滑板车。此外,Uber和Lyft也开始进军该领域,且有Spin、Scoot和Skip等一众创业公司崛起。

uAfAzeZ.jpg!web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看起来一派盛世繁花的景象,堪比当年共享单车 “彩虹大战” 的盛况。

neEFB3e.jpg!web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然而, 共享滑板车能做到共享单车未完成的任务:证明自己能创造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 非也。在我们看来,共享滑板车尚未真正起飞,就遇到了比共享单车更多的麻烦。

影响交通市容,危险指数有增无减

之前共享单车大规模投放时,招致了大量“影响市容市貌”的批评,此外大量的共享单车堆积也会堵塞交通,比如占据了地铁出入口有限的空地;给城市管理带来额外负担,近期北京通惠河中就发现大量被丢弃的共享单车,可能有上千辆之多。

遗憾的是,以上的麻烦同样会出现在共享滑板车的大量投放过程中。比如旧金山居民就抱怨“ 它们已经淹没了大街小巷 ”。

共享滑板车首选人口稠密的一二线都市作为突破口,这样才可能获得高频率使用次数,降低闲置率。但这些城市往往交通拥挤公共空间稀缺,滑板车却在“挤占”出行居民本就有限的人行道和路边空地,惹来不满在所难免。

3qiqaey.jpg!web旧金山唐人街狭窄的道路

此外,滑板车所面临的另一项指责是: 它的危险性比自行车更大 ,因为它能够瞬间加速,行驶速度更快,骑行者对滑板车的掌控力度不如自行车。

九月份,一名20岁的年轻男子在首都华盛顿骑行共享滑板车时,被一辆汽车撞倒拖行,伤重不治。同月份,达拉斯一名男青年从一辆共享滑板车上摔倒后呼叫了Lyft来接他,司机到达后发现该男子已经身亡,滑板车则在不远处成了碎片,期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 和滑板车有关的急诊事故发生率,近期飙升了161%。

FVB3amQ.jpg!web高速路上行驶滑板车是否安全?

那么, 滑板车影响市容阻碍交通以及危险性高的现状,有没有可能解决呢?

有可能,而且各地政府和科技公司都在努力。

比如洛杉矶就推出了一个为期一年的计划,允许共享滑板车公司申请该计划,通过后能获得在该市投放滑板车的许可。但是该计划有好几项要求,包括:投放总量不得超过10500辆;滑板车速度不得超过24公里每小时;一旦有滑板车妨碍交通,公司必须在两小时内移走等等。另外,公司必须要能提供每辆滑板车的实时位置,以帮助当局收集数据制定新的政策。

而圣地亚哥正在尝试与滑板车公司进行合作,通过科技解决麻烦。比如说,只要能实时监测到每辆滑板车的位置,那么在其进入有速度限制的区域时,就能向用户发出提醒;甚至更激进一点,在滑板车进入人行道并且撞到东西时,会自动锁定车辆不能继续行驶。

虽然政策还在摸索,技术还在研发中,我们可以期待前文所述困难能获得改善和解决。

但是说到政策,每个城市都不一样,这给共享滑板车进入新的城市带来了风险和障碍,一如共享单车在很多城市受到的“冷遇”。

城市新政带来的风险

和上文的洛杉矶一样,旧金山也推出了一个为期一年的“试点计划”,对申请且通过计划的共享滑板车公司发放运营许可。

众多共享滑板车公司大本营就在旧金山。这座城市人口稠密,而且喜欢接受新事物,自然是主要投放点之一,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共12家公司申请了这个试点计划。

但旧金山市交通局评选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只有两家根本不在“第一方阵”的小创业公司Scoot和Skip拿到许可,包括Bird、Lime、Spin、Lyft乃至Uber在内的其它十家公司,统统落选!

交通局给出的说法是:Scoot和Skip提交的申请报告最为强有力,但媒体发现:这两家公司和其它申请者的主要区别是: 投放滑板车之前就和城市监管机构进行了积极合作 。Uber和Lyft早在做共享租车服务时就“不打招呼”,在监管机构那里留下了“污点”;而Bird和Lime等独角兽公司也未经允许就投放车辆,引来了当局不满。

在其它城市,不同政策也给这些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比如加州SantaMonica给数家公司发了许可,偏偏拒绝了Bird。WIRED评论说,是因为“Bird不打招呼就在新的城市部署车辆的做法,已然臭名昭著”。

Qze6V32.jpg!web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目前算得上“好消息”的是: 在美国,大部分城市尚未制定监管政策 ,而是处于“相互观望”状态,一方面他们苦恼于如何管理这个新东西;另一方面也在观察,共享滑板车是否真的能很好地融入城市交通,甚至取代一部分骑车出行?这种“放任”的态度,给了共享滑板车公司攻城略地的宝贵时机。

但是接下来,随着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试点项目结束,有了统计数据和结果评估做参考,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监管机构采取行动,对共享滑板车的投放和运营做出管理,谁被挤掉谁获许可,每一次都会给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带来变化。

而那些已经被发了“禁入令”的公司要怎么办呢?Bird近期宣布:自己设计研发了一款“虚拟管理面板”,可以帮助城市观察和管理共享滑板车带来的冲击。而Lime的做法更激进,于九月下旬对旧金山的这个试点计划提出了申诉,言辞激烈地宣称“交通局的重大偏见,排除了中立的决策过程”以及“(评估)标准是在没有公众意见的情况下制定的,因此不可能实现公平透明的竞争过程。”目前此事还没有进一步结果。

eMzyYbU.jpg!web

不同城市的不同监管政策,给竞争格局尚不明确的共享滑板车领域带来很大的变数——既有可能帮一家公司排除竞争对手,也有可能阻断了它们的布局计划。除了对监管机构积极进行公关,剩下的也只能“先落地再说”。

更大的危机是供应不足和成本高昂?

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公司,供应链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产品供应不足会极大地影响发展速度,甚至由此错失先机和市场。

而电动滑板车正面临着供应不足这个严峻挑战。这首先是因为共享滑板车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根据Scootermap.com的报道,目前全美滑板车投放总量超过六万,每天总骑行次数可能在24万次左右。并且该领域公司都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所以接下来会有更多滑板车要被投向街头巷尾。

但与共享滑板车公司百花争鸣相对比,制造电动滑板车的主要供应商只有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 Segway-Ninebot(赛格威·纳恩伯) ,由Ninebot于2015年收购了美国电动车公司Segway而来。该公司为几乎所有共享滑板车公司生产滑板车,同时也做2C业务,在平衡和加速等细节方面的设计和技术优势,使其生产的电动滑板车性能优于大部分竞争对手,虽然后者在逐渐赶上。

RjMjQbY.jpg!web

供应商的情况给美国创业公司增加了难度。制造行业从美国外流,让需要或依赖大量硬件的美国创业公司处境恶化,毕竟他们需要飞往中国,克服语言和背景障碍,努力寻找更划算的deal。据外媒报道,Bird和Lime都曾经尝试与纳恩伯签订独家供应合同,但是没有成功。

另一方面,纳恩伯公司已然开足马力运转——仅仅上个月,它们在常州工厂就生产了20万辆电动滑板车。该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公司正在建设新的产品线以满足大量的订单需求,同时积极寻求和其它生产商合作。

除了生产力不足,电动滑板车的成本高昂,且磨损速度也出乎企业意料之外。根据The Information的数据,每辆滑板车的价格在300到400美元,而最近的中美贸易战更是让企业“雪上加霜”——每辆车或要在成本基础上增加25%的关税,大量增加了企业支出。

电动滑板车的诞生,本不是设计用于高强度大频率的使用场景。而用于“共享”出行后,频繁的使用次数会令其快速磨损,很多滑板车使用寿命往往就几个月,然后就得换新。此外,被偷被破坏或者零部件(尤其是电池)磨损,都大幅度增加了供应商的压力,甚至威胁到了这种新出现的商业模式之合理性。

刚获得旧金山交通局一年许可证的Skip,其CEOSanjayDastoor表示,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将取决于踏板车能否持续使用数千上万公里以上。此外,供应商也应该专门设计能满足共享模式的滑板车。

mEnMRzn.jpg!web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不过, 供应不足虽然是个棘手的难题,但却并非不能克服和解决。 有些公司尝试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产车间;新的供应商也在出现,加入生产滑板车的行列,比如韩国的Minmotors。

但是 如何降低每辆滑板车的成本,和如何设计出更耐磨更不容易坏的电动滑板车? 这肯定是有办法解决,至少加以改善的两个问题,但是目前还没出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正处在抢夺市场阶段资金来源于风投机构的公司们,暂时还没有把这两个问题提上紧急议程,但随着滑板车的总投放量越来越大,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它们必须得加以解决。

最后,看了这些共享滑板车面临的挑战,以及克服困难的可行性分析,读者们觉得,这个行业是否能成长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它能避免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吗?

3mYvyam.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