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创造者逍遥子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48135?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7Z7bme3.jpg!web

【猎云网(微信:)北京】10月15日报道(文/王晓坤)

这可能是张勇记忆中最挫败的一天。因为淘宝商城的入驻标准突然调高,上千个中小买家一起涌入,把韩都衣舍、优衣库、尚品宅配几家的货买下来,然后再退货。这是2011年10月,被攻击的这项决策的幕后制定者,正是张勇。

不久后,张勇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提及此事时仍觉痛苦:“这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周,但我不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很多东西很难十全十美。”

张勇身材精瘦,除了一笑带着两个超大号酒窝。他所在的办公室,位于阿里巴巴集团西溪总部园区3号楼的6层。这是这家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大脑地带,一张张办公桌,从现任CEO张勇到包括彭蕾、邵晓峰、王帅等集团高管的办公室一字排开。也正是在这里,张勇一步步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商业领袖,一个企业界的现象级话题。

通常认为,在阿里,张勇和马云彼此互补,默契、情感和信任是这个关系中的迷人部分。但在明年,张勇要从马云手中,独自接过阿里后,他所要承受的挑战,会比以往更多。此前,公众对他并不那么熟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2017年5月10日阿里日的时候,近万名阿里员工家属来到西溪园区,一位员工母亲叫住身旁佩戴阿里胸牌的中年人,让他帮忙给自己留影。五分钟后,家属放下手机,有些不满:哎呀你这拍得不怎么好呀!直到有人过来解围,“阿姨,这是我们CEO逍遥子!”

与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一样,马云选择提前宣布退休的方式,来让大家更多的熟悉这位继任者。正如库克之于乔布斯,鲍尔默之于比尔·盖茨,因为创始人的声名远播,继任者更会被投资者和公众挑剔打量。

一位内敛型的继任者是否能够上演一个与创始人比肩的故事?

3UnQRba.jpg!web

是时候该认识一下张勇,这位一直低调神秘的阿里领导者了。从他的职业历程中,你可以看到一位CEO,如何拥有从客观、毫无感情色彩的审视式的决策方式到成为一位主动拿捏各方复杂关系的伟大决策人的潜质。张勇的出现,也体现了中国科技互联网行业的转变——从公司最强盛的时期到为应付更大的挑战作战,从更看重执行掌控到更关注创造创新与学习能力的自发迭代。这种转变也无时不刻在影响这个公司的性格。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现在,这个一直存在于马云身后的男人,正在转型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全面掌舵人。9月30日,媒体发布了他在阿里当月组织部晋升沟通会上的讲话,提出了“造梦者”、“创造者”、“学习者”、“坚持者”的期待,还充满自省地表示,“如果只在意KPI阿里就完了”。他想要带这个公司开创更大的未来。”

如果只用一句话形容他,这个词就是创造者。如今国际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的双11,正是他创造出来的。从交易额上来看,他所创办的双十一,在2017年仅一天GMV就已达250亿美元,而美国人在“黑色星期五”也只花了50亿美元。如今,双11的动员社会资源之多、网民参与之深、对实体经济影响之大,让任何电商节日都无法与之抗衡。即将到来的2018年的双11,也将从“天猫双11”成为“整个阿里经济体的双11”,饿了么、口碑、盒马、银泰等等都将参与其中。

这样的突破力和自我迭代能力,让华尔街都为之诧异。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当初旨在促进中国单身青年线上消费的促销活动,会在九年后,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购物狂欢节。阿里巴巴似乎总能树立新的商业规则,让进入者遵循。

即便是单论业绩,张勇也会让很多最负盛名的商业巨星都黯然失色。作为阿里的CEO,他在上任的短短三年间,就给阿里画出了一条陡峭的成长曲线,甚至让它一度登顶亚洲第一市值公司。尤其是在2018财年,在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和资本寒冬的背景下,阿里依旧在财报上走出不一样的画风。截止3月31日,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50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58%,创下了上市以来最高增速,同时公司市值一路飙升,成为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

第五级领导

许多人都对张勇的职业经历感到吃惊,他们认为,这个人原来做CFO的,就一定是只对数字敏感。甚至就连马云也说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 ”的论断。大部分人都习惯于用过往经验做预测,对真相保持着浅尝辄止的判断。在他们的认知里,CFO与CEO的区别,就是防守型战略和进攻型战略的区别,一个考虑成本控制,一个考虑长远战略。

在一次街头随机采访中,许多人也提起,对商业领袖存在的普遍印象。在一些用来描述这个形象轮廓的词汇里,最高频的是——“要有人格魅力”,“要很会社交”,“要有能让上万人感动落泪、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感染力”。

但吉姆·柯林斯打破了人们的这些思维定势,这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者,研究了上千个公司兴衰成败的案例,在他的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阐述了一种全新的观点:每一家实现跨越的企业都有一个所谓的“第五级领导”。这些领导方式有着不同的层次,第一级是个人能力,第二级是团队技能,第三级是管理技能,第四级是领导力,兼具团队精神和个人能力。

而除此之外,更高的一层,就是“第五级领导”——他要兼备谦逊的品质和雄心壮志。吉姆·柯林斯在阐述这个词语时,喃喃细语:“那是一种几乎带有强迫性的、强烈的无法估量的雄心壮志,而且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这意味着,“第五级领导”往往会把高科技行业看作是热情追求的事业,而非仅仅是挣钱的良机,所以,他们会为了要改变社会,做一些远远超越小我的事情。

同时,他也总结,“第五级领导”中的个体,性格迥异,他们中的有些就像是勤恳犁地的马,而不是那些漂亮的赛马。他们有些可能是内向的人,并非具有特别的人格魅力,甚至有些人不太会交际。但其中的关键是,他们做决策是不是为了自己。

现在把时间拨回到十年前。2008年,淘宝商城成立。淘宝商城是一个内部孵化的创新项目,为了抗击竞争对手,抢占蓝海市场所建。如此弱小的新生事物,在注意力和资源分配上,都无法与成熟项目相比。淘宝商城是在四月份成立的,但到年底的时候,原有的leader都离职了,最后这个新业务小组只剩下二十多人。而当时两个向他汇报的总监,还需要兼顾着淘宝网的工作。

张勇问对方,“为什么淘宝商城的进度这么慢。”“实在没有精力。”

最后张勇讲了一句话“既然爹妈都不心疼,那就只能爷爷自己干了。”在某个角度,这句话反映了天猫在起步阶段,并非谁都甘愿走入创业的无人区。这也是由KPI决定一切所造成的“创新者窘境”——成熟业务吸引了大多数的人才、资源、注意力,最终使得创新项目无法存活。

张勇做出了少数派决定,他主动请缨来做淘宝商城的事,很快便在公司内部传开。一开始,因为根本没人认识淘宝商城,他只能拼命想招,直到想出双十一。

他说:“我当时去做,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因为B2C是阿里巴巴不能失去的一块”。

但阿里的业务转型,并不如外界想象的容易。那时,张勇的角色既重要又脆弱。他一直徘徊在创始人与大小商家的双重审视之下,即使在日常的业务推进中,都可能会遭遇来自各方的挑战,更别说,在上任后,他又提高了淘宝商城的入驻标准,最终致使阿里遭受到小商家的攻击,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毫不夸张地说,这次事件的化解与否,几乎可以决定天猫能否继续定位于品牌旗舰店的命运,也决定着张勇的命运。

“不能让没实力的小商家继续在淘宝里面孵化”,最后,张勇决定把新规贯彻到底。他认为,做决策原本就是一个很难十全十美的取舍,不能纠结与后退。

这起危机以平衡各方利益的方式结尾,长远来看,它并没有影响到客户对阿里的信任,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淘宝的品牌升级进程——投资人希望阿里能平稳地从C2C 过渡到B2C。

这个非典型的危机案例,让张勇遇到了一个典型的公司治理问题:当年淘宝靠免费加支付宝干掉Ebay,一家独大,但是在越过从小电商到大公司的临界点之后,传统的运作规则已被颠覆:包括平台规则的制定,是依旧靠个体的灵敏反应,还是依靠整个体系的推动?阿里究竟做的是一门单纯的生意,还是已经带有社会公共属性?公司在做业务扩张时,要如何承担它的社会影响部分?最重要的是,如果今后再次遇到类似这样的两难取舍时,这家公司应该依靠什么来正确决策?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段变故,也让张勇和马云对彼此个性中的了解更深了一层。

张勇不会为这个决定后悔。对他来说,他最关心的是要尽其所能,创立一个伟大的企业,为此宁愿去做那些别人不愿去做,但对企业来说,却必须要做的事。

而对马云而言,他一直想寻找的,无疑正是这样的角色。回到“第五级领导”理论,一个领导,为了超越个人利益的远大理想,可以做出那些最痛苦的抉择,比如改造规则、调整部分业务、大规模员工调动等。这是意志力的来源。一旦成功,公司的命运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旦失败,这类人则会身败名裂。但是没关系,因为他们从来不是为了自身利益。

所以归根结底,这回归到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到底人们奋斗的目标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他?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阿里有数以万计的聪明人。曾经有很多人,都曾无限接近这个位置,但最终还是功归一篑,这就引出一个话题,为什么是张勇?

对用户需求极为敏感的张勇,把底层逻辑聚焦为互联网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想到把阿里PC端的流量全部往手机淘宝上“赶”。这么多年,马云强调做生意要讲究顺势而为,事倍功半。张勇的这个切入点,与马云的思维,一脉相传。

除了思维,张勇的敬业程度也为人称道。在阿里内网中,员工给张勇贴的最多的一个标签,是“比我聪明还比我勤奋”。有人说,他的睡眠时间,可能是阿里员工里最少的,对他而言,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但他似乎甘之如饴。

m2E32yq.jpg!web

但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张勇对商家的态度。与他接触过大小商家,对他的评价惊人一致:坦率,谦虚,不拿自己当回事。早年在商家圈子有一个说法。以往,大家与阿里开会,都是店小二在讲,商家们在听。但张勇不一样,他更愿意听,在听的过程中问,不停地问。

这与张勇在媒体圈的印象一脉相传。在眼球时代,他从不在乎如何打造个人光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向来都是只探讨战略业务和战略,不谈论自己,更不会因为大胆的言论而引发争议,这等于在以秀人设,刷影响力的社会中“垫了底”。

UTC行家电子商务总经理曹轶宁认为,“早期的传统商家都该联合起来给张勇发个奖”。张勇在阿里内部声望甚高,这除了他的业务能力,敬业程度,还因为他是一个真正地把身段放下去,跑在前线,且事事注重承诺的人。安踏董事会主席丁世忠记得九年前,第一次见张勇,穿一件普通的衬衫,整日忙着巡回拜访。“他跟我们承诺的事,一个礼拜都能够给我们反馈,细节的地方,他会给我发微信,告诉我进度。”丁世忠说。

张勇也是阿里人印象中,为数不多的,最能摆脱情绪干扰与人情压力的人。这种态度即使在以承受力著称的企业界,也显得很酷。张勇笃信“做人简单点”。在他看来,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从来没有心理障碍。”

在对外采访中,他反复提到一个词语是“果断”和“All in”,这也是他最激赏的品质。“一个企业做一个好产品不难,难的是持续创新。这需要很深刻的洞察力,以及果断。有的时候作为leader真的是要All in的。”

在成为阿里掌舵人时,他曾告诉记者,面对压力,从不多想。“焦虑有什么用呢?没有用,你必须做好你自己。”最终,他希望自己成为Satya Nadella那样的人。这位科技圈职位最高的印度裔,之前22年的工作曝光度还不如被任命为微软CEO的那个晚上。

而他与张勇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技术出身,低调、务实,以及以第四位置候选人的身份当选,完全逆袭。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二代继承人,多承担守成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张勇的最终目标,“我喜欢Satya Nadella对微软的改革,在云计算新阶段的改革,这是继往开来的,是开创性的。”

张勇的以上这些言行,让他在阿里成为“理性”“胆识”“魄力”的代名词。他也是为数不多的被马云从头夸到尾的人。张勇用自己的言行,告诉阿里人,做事要“看事物本身的逻辑”。

张勇从来不会追随别人。在他出任CEO 之后,曾经一度倾向于B,对于阿里如何平衡B和C的关系,他有着自己不同于旁人的看法.张勇曾经说过,天猫要做共和党,而淘宝则是民主党。在美国的两大政党中,民主党强调多元化和平等,共和党强调公司主义和自由贸易。——这在一贯强调用户之上的互联网公司是不可思议的。比如美团的排序是,用户第一,商家第二,美团第三。

而这些论调,让阿里的大部分高管成为张勇绝对的拥趸,他们毫无掩饰地表达对张勇的赞美。“这正是战略转折期才需要的人才。”阿里的过去已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成功,而成功会让一切既有文化,规则成为合理性。但所有人都知道,改变是必然的。

尽管外界的人,会对张勇的接棒展开各种各样的讨论,但在阿里内部,人们已经达成了一个默契:这根本丝毫不会影响阿里。这个有着像机器一样强大抗压能力的人,根本不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早在2010年,他就在微博上留下“有些事要一个人做,有些关要一个人过”的话。“马云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我只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董事会主席的资源。而不是把它看作一种负担。”他说。

某种程度上,张勇是最能够带领阿里创造奇迹的唯一候选人,甚至成为某些技术人士的励志偶像,一位微博网友评价,张勇在人们心目中的风评之好,除了他个人的工作能力,还因为他有一颗难得的平常心,这种心态,让短期利益和舆论纷扰,在他面前,也显得一无是处。

“这个人强大到已经超越了人的弱点”,这是,所有和张勇打过交道的人,对他的共同看法。理由是他:逻辑严密,抗出干扰,算度精准,很少犯错。“他分明就是AI智能本人”。

后有来者

2013年,马云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过自己对阿里掌舵者的要求,“虚实结合”。他的原话是,“有的人适合务虚,有的人适合务实。但只有虚实都能的人,才可以引导阿里”。

对照这个标准,一家公司的CEO,最责任的核心是——设立并执行公司战略。阿里的第一代领袖,多精通于执行。但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坏处:越是了解日常运作的具体信息,越会让人产生策略上的一些盲点。百度就是一个例子,其旧有盈利模式的高度运转,让它在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浪潮中,反应迟缓,跌出了一流互联网公司的列队。

但是像张勇这样的第二代领袖,却有着年龄和知识体系而带来的优势。马云说。“与第一代领导人相比,张勇具备更加体系化的思考,眼界和知识结构”。

现在人们常常会在一系列战略合作仪式场合,见到张勇。2015年初,有人看见他从一家公司附近的咖啡馆里走出,神色疲惫。当时,他说自己正在和一个叫侯毅的互联网老炮,一起探索一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模式。他们自信于找到一种让传统电商挣脱业绩天花板的新方式。之后,他们的见面越发频繁。从生鲜切入,是他俩的共识,但如何将物流成本降下来,是这个模式跑通的重点。——三个月之后,盒马鲜生的雏形正式成立,一年后,马云跟张勇闲聊,蹦出了“新零售”三个字。

显然,在马云提出的新零售之前,张勇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符合了当时的社会潮流,随后,张勇又成为了阿里与外部,一系列重大合作中最重要的穿针引线者。

3Y7NVbF.jpg!web

在他的主导下,阿里投资了苏宁、银泰,入股高鑫零售,收购饿了么,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国际品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事实上,在业务层面,马云早已放手。2017年年底阿里入股高鑫零售,花了224亿港元,收购的主角之一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从始至终,谈判对象都是张勇。收购饿了么的95亿美元大case,张勇也就给马云打了个电话汇报。

阿里的未来会成为怎样?从战略的角度看,张勇将推动这家公司从纯商业的经济生态共同体,成为一个以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体”。其中,“新技术将是阿里未来五新战略的引擎”他在云栖大会发言上说。

“张勇为什么成为马云最后的选择?”在知乎,一个人提问。有人问答他说:“马云选人的标准越来越高了。随着阿里从小作坊到大公司,到现在这种巨无霸级别,他的十八罗汉也开始能力吃紧了,需要能力更强者进来。所以看到本来当CFO招进来的张勇能力出色时,一直都是坐直升机地往上提拔。”

而用人标准的转变,也与中国集中度更高而且日新月异的科技业现状有关。马云推出阿里巴巴时,中国还未入世,互联网也刚刚起步,只有不到1%的上网,但现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换句话说,中国的互联网的环境已经今非昔比,考虑到科技边界的不断扩容,一些靠旧业务形态领先的公司会逐渐丧失优势,靠打造出一款成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足以取胜——这是务实者的死角。

这也是张勇在上任之后的挑战之处。事实上,近几年,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在遭遇到比以往更为复杂,更富挑战的局面,这一切也已与马云时代不同。目前,阿里开始主动调低在电商的市场的份额,从这个角度来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阿里出海后的地域扩张能力,才是张勇能否将创始人奠基的事业,推到一个新高度的关键。

而这非常的难。统计显示,最近四十年来一直能处在TOP10的高科技企业其实只有一家:IBM。大部分的当年的巨头企业,迅速没落。事实上,在守成阶段,执行者只要毫无悬念地沿着既有路线,就可以将企业的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迁的时候,企业掌舵者最需要的是,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

而解决最后一点.既是商业布局的问题,也是商业竞争的问题,但归根到底,这还是一个掌舵人的性格问题。和这个人的管理风格、思维方式、愿景野心、战略高度、综合运作能力有关。

在投资人心目中,马云是开拓性的人才,点子多,有创意,而张勇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执行者,工作努力,精力充沛。

张勇能否将阿里推向一个新高度吗?现在还难以预料。马云倒是乐见阿里的交棒在中国引发的商业猜测。2018年的9月2日,有人问马云一个问题”要是张勇出问题不行了怎么办?”马云回答“不行了就不行了,我不回来。”他坦诚阿里需要,他会随时在,但自己绝不会去做董事长应该做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张勇即将踏上一段新旅程。这位由首席财务官起步,实现了其个人职业生涯三级跳的男人,将按照计划,在明年,从马云手中接管过这个市场4800亿的商业帝国。至此,他将成为一个承载着人们诸多复杂情绪的名字,带着人们的好奇、期待、挑剔、浮想联翩,缓缓走向前台。

附注:在阿里,张勇给自己起的花名是“逍遥子”,这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一个人物。既聪明绝顶,又神秘莫测,象征着无限可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