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中国移动蔡谦:5G传输准备就绪,SPN即将开启承载新时代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network.51cto.com/art/201810/584483.htm?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目前5G已成业界热议话题,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5G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且5G相比4G,业务场景多种多样,对5G承载网带来巨大挑战。5G传输,承载先行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当前5G承载网的部署时间已经十分紧迫,中国移动作为创新推出SPN(切片分组网)技术的运营商,肩负着更重要的使用,因此中国移动正加班加点,只争朝夕,不断推动5G承载网的商用进程。

NzIjyyJ.jpg!web

日前,中国移动研究院蔡谦在接受移动Labs采访时表示,在产业链各环节合作伙伴的通力协助下,SPN试点已经具备网络环境,将于近期开始面向端到端的关键功能及技术验证,形成端到端网络能力。2019年,将进一步开展面向商用的规模试点测试。

vauaya3.jpg!web

中国移动研究院蔡谦

变革窗口,5G承载如何迈过四道坎

随着4G网络的成熟商用,移动宽带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5G的脚步声越来越近,5G标准制定和关键技术研究也逐步加速。5G之路,承载先行,承载网作为连接无线、核心网的端到端网络,在5G商用之路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5G承载网到底面临哪些需求和挑战呢?

“带宽是对5G网络影响最大。”蔡谦对移动Labs表示,“LTE 4G基站空口带宽20Mhz-60Mhz,5G NR基站带宽将达到或超过100Mhz,5G带宽的需求将是4G的十多倍,现网的速率体系将成为升级的瓶颈。由于运营商的建网投资不可能随着带宽线性增长。因此,承载网需要提供高性价比的大带宽能力,保持运营商的平稳投资。”

相对于TD-LTE,长远来看5G三大业务场景对承载网有许多刚性要求。此外,由于设备面临更新换代,新技术涌现。业界普遍认为5G承载技术变革窗口来临 。然而从发展来看,一直有四大因素影响着5G传输网架构。

  • 5G RAN架构变化对传输网架构影造成很大影响,3GPP 5G RAN功能切分定义了CU、DU两级架构,导致5G阶段站型多样,不再主要是回传,而是前传、中传、回传网络将并重,多业务支持。
  • 5G CORE架构变化对传输网架构影造成很大影响, 5G网络中UPF及MEC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灵活部署, MEC之间的流量需就近转发,需要城域网L3功能下沉到汇聚层,甚至接入层,L3域增大,对组网造成很大影响。
  • 5G网络分片及垂直行业低时延业务要求对网络架构造成很大影响, 需要降低端到端的时延,要求每节点支持极低转发时延,需要既支持硬隔离,又支持软隔离,实现软硬切片。
  • 5G基于SDN架构,需要考虑引入控制器及Orchestrator, 需要通过标准接口及信息模型实现各层解耦,同时要考虑管控系统管理大三层网络时的性能问题。

据蔡谦介绍,中国移动对5G业务需求以及技术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对5G承载网提出了三个10倍的需求:容量提升10倍、性能提升10倍、每bit/s成本降低扫现在的1/10。为此,中国移动创新提出了切片分组网SPN,分别在物理层、链路层和转发控制层采用创新技术,满足包括5G业务在内的综合业务传输网络需要。”

需求和技术共同推动5G传输重构

“技术要推进,首先要有需求驱动。”蔡谦指出,SPN的产生主要面对的是整个传送网。5G与下一代传送网的急切需求以及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5G传输重构,也构成了SPN的两大驱动力。

从2016年开始,中国移动就已经启动相关技术研究,从需求到技术方案选择,直至形成最终的决策,每一个环节都会经过多轮的内部讨论、专业之间的PK。由于下一代传输网以5G承载为核心,兼顾家客、集客业务综合承载,在中国移动看来SPN是打造未来统一高效综合业务传输网络的优选方案。

“一方面,中国移动的4G传输网是基于PTN的,由于SPN基于以太网传输架构,继承了PTN传输方案的功能特性,并进行增强和创新,满足5G各种需求。”蔡谦指出,另一方面,SPN也非常吻合产业界发展情况。“SPN希望充分利用以太网生态链,在光层推动采用以太网化的光接口,在电层与通用电信级以太网应用共享芯片,达到较高的性价比。”

蔡谦表示,“SPN整个技术分为三层架构,通过一种技术解决5G的六大挑战,满足各种新需求。切片传送层STL可以实现切片物理层编解码,采用高性价比25GE、50GE、 100GE 、200GE、400GE等大容量以太网接口,并支持彩光DWDM;切片通道层SCL实现切片以太网通道的组网处理,支持低时延转发,网络切片硬隔离等;切片分组层SPL则通过SR-TP、MPLS-TP实现分组数据的路由处理,支持灵活连接,满足L2/L3 VPN, CBR业务要求。”

针对大三层问题,SPN引入SR-TP实现科管可控的L3隧道,构建端到端L3的部署业务模型,并引入高性能集中管控L3控制平面;针对分片和极低时延业务,SPN引入FlexE接口及融合交换架构。与此同时,SPN通过管控融合SDN平台,实现对网元物理资源,如转发、计算、存储等资源,进行逻辑抽象和虚拟化形成虚拟资源,并按需组织形成虚拟网络,呈现“一个物理网络、多种组网架构”的网络形态。

IzYV7zY.jpg!web

蔡谦指出,SPN可以实现前传、中传、回传统一承载。对于中传/回传方案,可采用同一张网统一承载中传/回传,满足不同RAN侧网元组合需要,通过FlexE通道支持端到端网络硬切片;下沉L3功能至汇聚层甚至接入层;接入层引入50GE(BIDI),核心汇聚层引入100G/200G彩光方案。在前传中,蔡谦认为对于接入光纤丰富的区域建议采用光纤直驱的方案承载,对于接入光纤缺乏、建设难度高的区域,可考虑采用前传SPN彩光方案承载。

5G传输已就绪,SPN“朋友圈”日益壮大

网络转型与5G,无论是在技术能力层面,还是在管理运营模式层面,都给运营商带来了极大挑战。中国移动在选择合适自身网络特性、发展规划的技术SPN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引导产业链,联合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

“目前,SPN已形成国内外厂家广泛参与的良好产业形势。中国移动已于近期实现SPN多厂家互通。”蔡谦指出,“在产业链各环节合作伙伴的通力协助下,SPN试点已经具备网络环境,将于近期开始面向端到端的关键功能及技术验证,形成端到端网络能力。2019年,将进一步开展面向商用的规模试点测试。”

“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中国移动完成SPN实验室测试环节。据蔡谦介绍,“实验室测试环节完成主要传输设备厂家——华为、中兴、烽火SPN实验室测试,包括了5G回传、前传多类型SPN设备,其中前传设备2类(客户侧设备和局端设备),回传设备3类(接入层、汇聚侧和核心侧设备),共12款,近百台SPN设备 。实验室测试内容包括了SPN功能测试和SPN组网测试,覆盖了SPN技术体制SPL层、SCL层和STL层的关键技术功能点,完成测试用例6大类,100多大项 。”

今年6月开始,SPN已经从实验测试转向规模试验的测试。“从目前前期的测试来看,主要的厂商都满足我们的要求,2018年Q4开始,整个实验室测试会转向SPN传输的现网城市,在广州、杭州、上海、武汉、苏州五大地市进行测试。”

全球5G竞赛已经开始,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在努力争取5G话语权,但要在短期内从标准到实现商用绝非易事。在标准方面,中国移动在国际标准ITU-T、行业标准CCSA、企业标准推进5G传输SPN,在ITU-T、CCSA立项SPN,并完成制定5G传输技术规范、测试规范。

但这还远远不够。由于三大运营商的4G承载网络现状存在差异,因此5G承载的技术演进路线会有所不同,技术方案选择的决定因素需重点考虑网络综合成本和产业成熟度。蔡谦呼吁,中国的运营商和企业应该着眼大局,形成合力。

JBZBjii.jpg!web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蔡谦表示,“中国移动5G传输已经准备就绪,SPN即将开启承载新时代。”实际上,这也可以从目前SPN日益壮大的朋友圈窥见一斑。

THE END

在芯片方面,华为、中兴、烽火完成自有芯片研发,博通、Centec等发布SPN芯片。在模块方面,多个国内和国际厂商已经推出大容量灰光、彩光模块。在测试仪表方面,主流仪表厂家发布支持SPN测试仪表,思博伦、IXIA、VIAVI等支持SPN测试。中国移动SPN技术因其卓越的功能和性能赢得了业界的关注,多个国外运营商和设备商对SPN表现出浓厚兴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