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社交创业第二春又来了?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3498775.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ZNzeqqV.jpg!web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社交又热了

和你说个笑话,创投圈里社交又开始火了,投资人又开始看社交了。

每一次,当投资圈开始哄抬社交的时候,我们都会听到那些古老的论调:人们已经受不了微信了,人们正在逃离微信,年轻人怎么愿意和父母用同一个社交平台呢?

果然,投资人们又开始说“2018年是一个社交大年”,甚至祭出了社交围猎00后的说法。00后是该幸运还是可怜呢,大学校园还没迈入,已经有一帮中年油腻大叔阿姨盯上你们了。当然就像以前一样,00后多半浑然不觉,就如当年我们热炒的95后社交产品、大多数95后并不知道一样。

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在经济不景气、行情不好的大背景下,本身已经募资困难、朝不保夕的古典vc们只能去看一些反周期的生意,比如教育、内容、娱乐、社交。但是我们实在不能理解,每一次他们都拿年龄说事,真的不累吗?我们名校海归培养出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投资人们,已经这么不接地气和没有想象力了吗?

16年以来,从o2o到共享单车,从无人货架到新零售……在放言“社交早已无机会”之后,追风口的投资人们在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又回到了社交的原点上。

巧的是,此时确实有一些新的社交产品冒头。

爱情银行凭借简单粗暴的“打卡一年送1000,忘记打卡交会费”模式,居然在苹果商城霸榜多日,以致有人说这就是社交版的趣头条;

子弹短信在老罗的“相声”之后一夜爆火,dau几天内窜到了60万,立刻完成下一轮融资,子弹号的二维码更是在朋友圈刷屏;

凭借7天情侣模式在校园里爆火的一周cp,dau已经达到了30万,次日留存率50%;

主打社交智能匹配和高质量情感沟通的soul已经成了“当红炸子鸡”,数据和声量持续见涨,陌生人说心里话的社区里,各种UGC分秒更新。

社交第二春,真的来了?别唱多得太早,小心打脸。

代际社交为什么不靠谱?

前几年,资本渲染90后社交。后来,资本渲染95后社交。今天,资本开始渲染00后社交了。

结果就是那么多年,年轻人还在qq和微信上,陌生人用的也是陌陌探探,中国版的snapchat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是不是过两年,又要渲染05后社交呢?

这样的套路,如果不是蠢,就真的是坏了。

代际社交为什么不靠谱?说白了就是因为两个原因:

  • 对中国人来说,真正的差异从来不是代沟,而是阶层和圈子的分化

从80后到90后到00后,哪一代没有一线城市妈宝男和小镇青年呢?哪一代年轻人没有二次元和非主流呢?哪一个班级没有热血模范生和脑残小混混呢?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恐怕远远超过了“代际”。

总有人喜欢突出年轻人的差异性,仿佛年轻人都是离经叛道的妖魔鬼怪,其实深入接触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其实和我们差不多,也根本没有什么一致的标新立异。

事实上,过去崛起的社交社区,从知乎到豆瓣,从快手到陌陌,又有多少是因为年龄呢?更多的划分点是真实深切的“裂痕”,城市、阶层、圈子。

  • 代际的特殊性,永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每一代人,都会觉得下一代年轻人不可救药、垮掉脑残。每一代年轻人,也都觉得上一代不可理喻、保守顽固。青春期的中二、叛逆和不成熟,确实会产生很多特殊的社交现象和社交潮流,而且也确实时间多、无聊、社交热情高。

但是仅仅抓住这些太不靠谱了,没过几年年轻人长大了懂事了,就会觉得自己当年蠢毙了,恨不得立刻抹去过去的一切。

潮流潮流,总是很快就要过气的。抓住代际潮流的产品往往有一个好,就是一段时间忽然就火了,而外界根本就看不懂它为什么火,上面的年轻人说的都啥呀。这时候创业者和投资人就可以逼格满满地出来忽悠接盘侠了:“那是因为你们不懂年轻人呀,我们懂呀,赶紧跟着投吧!”

中国不是没有自己的snapchat,qq就是中国的snachat,是年轻人避开父母的自留地,有了qq这个故事其实已经提前结束了。

子弹短信走不通

“代际”的故事不靠谱,但是熟人社交的故事就能讲得通?子弹短信风头是很劲,但是以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动摇微信基本上是想多了,连切分一块蛋糕都难。

产品学讲了那么多年,大家创投着创投着就忘了,vc还是要多读书啊。刚需痛点,刚需痛点,讲了这么多年,子弹短信的“语音文字同步发”交互再666,又能解决多少微信的问题呢?换句话说,微信的用户真的已经懒到打个字或者听个语音都痛不欲生了吗?如果不是,这叫什么刚需痛点呢?

讲了那么多年“不要忽略五环以外沉默的大多数”,搞到最后大家还是在自娱自乐。一段时间内子弹短信在你朋友圈疯狂刷屏了?拜托,你的朋友圈里本来就都是投资人、创业者和互联网人群好不好?

要我看,子弹短信大体就是:

网易云信+讯飞语音+陌陌背景+老罗相声+币圈色群+同行参观+可卖阿里=子弹短信+1.5亿。

还是那个比较:子弹短信的效率,和让自己的关系链(几百几千好友)一起转移的成本,谁更高?后者更高,您可就别想了。

熟人社交走不通,那么陌生人呢?

万水千山总是约

前段时间,滴滴顺风车杀人案事件发生,滴滴陷入舆论漩涡中。紧接着,顺风车的产品经理被拉出来祭旗了,因为她说顺风车是一个适合社交的sexy的空间,结果被大家口诛笔伐。

人们的愤怒可以理解,但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很多跟着骂的居然是互联网同行,甚至有的就是产品经理,自己做的也是社交。

要知道在此之前,当uber刚刚引进的时候,那端充满性暗示(豪车上高富帅和美女的社交)的广告,可是让无数同行拍手叫好。他们不是一直嚷嚷着,打败陌陌的,不是另一个陌陌,而是uber吗?

怎么今天uber变成了顺风车,就画风大转,难道因为觉得顺风车就是黑车便宜货吗?

当然以上言论绝不是为滴滴顺风车洗地,顺风车从一开始就没被大家当作过社交产品,只不过是“便宜版的滴滴”。

如果一定要将其理解为社交产品,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汽车的半封闭性让不安全大幅度提升。仔细想想,让女生搭陌生男人的车,和去他开的房间本质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程度不同。

所以,这怎么可能理解为社交呢?那是不是快递员也可以快递社交,做家教的可以家教社交……再sexy也是营销策略,被拿来当真也是醉了。

但是这带来了一种思考:如果我们把社交比做一个商品,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陌生人群的需求“最大公约数”,并提供最高效率的通用方案。

但是这一点很难,陌生人的社交本身就是一件“非标”的事情,很难有统一的动机,可能因为兴趣,可能因为性,可能因为商业合作,可能因为名声,可能就是偶遇倾吐……

这个问题在(半)熟人社交那里不存在,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沟通联系,所以im、群、朋友圈、语音……就是通用方案。

如果一定要在陌生社交中间找一个最大概率,那么中国人的陌生社交,最大的公约数应该就是“两性”了,结果我们看见了,陌生社交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是陌陌,虽然今天的陌陌其实已经是直播而非社交平台了。

中国的两性陌生社交,又面临着一对基本矛盾,那就是存在着大量的两种人:

一种,是想要免费骗炮、且一炮就走人、幻想遇到白富美的屌丝男生。

另一种,是想要贪便宜赚快钱、被屌丝追捧而不付出、同时筛选出高富帅或长期ATM的女生。

这样一对人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基本矛盾,且一直不得解决。无论是陌陌的附近搭讪,还是探探的翻牌子,还是各种各样变着花样儿约的产品,最终都一定会在这组矛盾中痛不欲生、用户流失。

因为这个基本矛盾一直下去,平台生态就会崩坏,不是变成性交易平台,就是变成诈骗平台,或者引发巨大的安全隐患。

可能有人要说,你太极端了,我就不是这样,我的朋友也不是。很遗憾,我说的是基本面是大概率是主流,我自己也不是这样,可我要以自己的状态去类推14亿人的基本面,未免太自恋了。你个装逼的半中产拿自己的圈子去理解大多数,未免也太可笑了。

做生意,就是要抓住基本面大概率和主流,而不是看一个个例外讲有趣的小故事,否则就不适合做产品经理,更不能当老板。

那么中国的基本面,不是兴趣情怀加消费升级,而是屌丝经济、消费降级和伪中产装逼。也许前者常常在创投圈的朋友圈出现,但是后者却是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不是琴棋书画诗酒花或者葡萄美酒夜光杯,而是年轻人就要吃吃喝喝、简单粗暴、混一天是一天。

就算“两性”是陌生人的需求最大公约数,那么解决这一需求的通用方案、标准化产品又在哪里呢?

事实上,中国人的两性交往复杂多样、千差万别,有喜欢立牌坊含蓄弯弯绕的,有喜欢直接不浪费时间的,有走肾走心看对眼就行的,也有精打细算追求金钱利益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社交产品总是没法做好区隔匹配,也不能因人而异,最后的结果是大家体验总体糟糕。

对于两性陌生社交来说,一个基本疑难是遇到对方能不能问约吗,问了搞不好立刻被投诉,不问很可能是浪费了正有此意的对方的时间,让对方嫌弃没有男人味。

“人少”的红利

前段时间,年轻人的社区流行“一星”现象。典型的比如最右,这个年轻人社区的死忠用户们,会特地到苹果商城给最右打1星。原因是,这里是一个纯粹的空间,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和进来,会破坏这里的氛围。

这样的社区其实很多,这些年里走马灯似的冒出不少,当投资经理们津津乐道一罐们的高逼格时,我想问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same吗?

事实上,个性社区非常容易形成一种假象,因为一开始没有花多少成本,很快就获得了规模不错的用户,而且活跃和粘性都不错。那么喜欢精打细算的vc人们会想,这点成本已经取得这个成绩了,如果再投个十倍的资金进来,没准就百万千万日活了,到时候一卖……

然而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打脸,这些产品可观的获客成本、留存和活跃恰恰是因为“人少的红利”。而一旦人多起来,原有的氛围就会破坏,不同特征的用户就会“互相伤害”,结果非但没有形成规模网络效应(人越多、获客越容易),反而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

人少的时候,社交关系简单可控,很容易有同类人群的“通用方案”,但是人多呢,前面说的问题纷纷涌现了。

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same,曾几何时这是一颗年轻人社交的明珠、逼格版的贴吧,连马化腾都表示看不懂但未来感很强。same刚开始保持了非常好的活跃、留存和社区氛围,一度是孤独症患者的乐园,和一般人看不懂的约炮神器。

same有不同的频道和星球,于是创始人开始计划着给她加入更多的功能以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但是问题就在这时候出现了,当same投入千万在qq空间和微博大推“我拍你画”功能之后,短期内海量用户开始涌入。

但是社区氛围就在此时崩坏:用户根本不知道也不管这里是做什么的,他们只是不停地po自拍,然后自拍失控地出现在各个频道……原有的用户开始离开,这激进的突击成了最后一搏。

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社交产品,匿名、文艺、年轻人、版块星球、看不懂……无一不透着当年same刚起来时的气质,这是一线城市投资人们趋之若鹜的逼格,只不过这时还在上升期,same后期的问题还没有在这里复现。

历史的悲剧常常是相似的,人们最大的毛病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最后的期冀

世代社交很扯淡,熟人社交没机会,陌生社交生态崩,个性社区不能大,反周期的社交真的没机会了吗?

机会肯定是有。尽管这些年里,宅腐丧文化横行,直播和游戏的泛滥让人们的陌生社交热情逐渐降低,人们宁可看手机上的女神,也懒得冒险见陌生的女生……但是,陌生社交的需求总还在,而另一方面,确实前面罗列的解决方案都不太行,至今这个需求没有很好的解决。

低成本、高质量的陌生社交体验,这个东西人们一直心怀期望、始终不得,不要告诉我陌陌探探真的满足了你。谁不渴望艳遇和不期而遇呢,但绝不是和“约吗”的直男或酒托微商。

需求摆在哪,现有方案没解决,这就是明确的机会。

排除掉不靠谱后,路线反而变得清晰。对于陌生社交,正确的解法或许就是:从男女出发,不同的圈层,个性化方案,社交圈矩阵,借力小程序。

其一,陌生社交不应该回避男女之间的两性吸引,因为这是需求的最大公约数,甚至是诸多表层需求背后的深层动机。荷尔蒙的发酵永远是隐秘微妙有趣的事情,从soul中陌生人的心灵沟通,到一周cp里的尝试谈恋爱,再到爱情银行里皮配的情侣关系,最稳定明确的吸引力始终是异性,表现却各不相同。

其二,与其划分年龄、职业、地理之类的圈层,讲什么年轻人社交的不靠谱故事,不如更多立足于人们的圈层,毕竟圈层的差距已经远远超过代沟。所以同样是两性的吸引,有喜欢直接不口嗨的,有喜欢含蓄讲故事的,有喜欢一对一聊天的,有喜欢群聊偷偷撩的……、

比如一周cp用恋爱游戏的玩法吸引了大量高颜值女性,填补了陌生人社交方式的一个空白;soul这样的产品通过算法推荐,把不同的人群区隔开来,就免于鸡同鸭讲的骚扰,弱化头像和位置的定位,适合做微信朋友圈的补充;爱情银行不惧羊毛党,用钱一上来给了个每天相处的理由,不论是否足够强。

其三,永远记住没有通用方案,要找不同圈层的个性化方案。学生群体有时间、喜欢玩游戏、讨厌社交压力、谈恋爱总想先试一试,那么一周cp这种就是非常个性化的方案。对于喜欢沟通的人群呢,狼人杀、剧本杀甚至辩论游戏都是很好的选择。而对于孤独寂寞的人群,需要soul这样深夜说心里话的地方。

其四,如果一种方案只能打下一个圈层,那么公司想要做大,或许就应该通过自主孵化或并购来做矩阵。比如陌陌平台最适合宅男,那么他就收购了女生最喜欢的探探,两者互为矩阵互相导流效果就很好。

其五,别老想着app,小程序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鉴于微信小程序的恐怖管制(让我们为不停被下架的社交小程序们默哀)以及微信对其他社交的不care,我建议把目光放远一些。比如百度和头条正在推出的小程序平台,一来二者更需要社交关系链但一直做的不好(自身基因),二来二者都拥有持续的用户流量时间,三来二者积累了丰富的用户兴趣数据,这三点的结合或许会发酵出不错的东西。

当然,不论在哪里获得流量,一旦发展成熟,最终还是要导回到自己的app上,这一点极难成功,要像一周cp、soul这样给出足够的诱饵和充分的场景。

社交的第二春有没有到?无所谓,做社交的人永远是胆子最大的人,心灵一直活在春天里。(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作者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个人微信13385698365。】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yYr6fJ.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