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上市一年、联手软银,众安的下一步打算怎么走?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53494.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火如荼的港股上市潮是从一年前开始的,而众安在线是那个推开香港市场大门的角色,不光上市前份额被疯抢,上市首日市值也快速触到千亿。彼时,关于“众安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甚至是争议。。

到现在,众安进入公开市场已经一年,而这一年也是众安的业务布局不断经历调整并逐渐清晰的一年,对于这家公司的诸多疑问正被解开。

从财报内容和业绩沟通会上透露的信息可以知道,上市前被质疑的“过分依赖股东”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保险业务结构变得更为平衡。同时,以“科技股”形象上市之后,这一年众安的科技产品线也清晰起来,以“众安科技”为主体的技术输出在快速铺开。当然,这也给众安带来了短期在研发上的巨大投入和可见的账面亏损。

近期,众安的国际化业务浮出水面。一方面是意料之中,因为大到蚂蚁金服、小到创业公司,以技术输出的方式出海是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会做的选择。但与其它公司选择的路径略有不同,众安借助了软银这个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开枝散叶的“超级连接器”走出去。  

从自营保险业务,到将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输出给金融机构,再到把这个合作的逻辑复制到海外,众安这家一度让人有些看不太懂的公司,轮廓正在逐渐清晰。

下一步,国际化

其实在登陆港交所后三个月,众安在线就已经启动国际化。2017年12月,众安国际在香港成立,成立之初团队只有10人规模。

直到今年8月众安在线的2018年年中业绩发布中,众安国际才跟软银一起露面——众安国际与软银愿景基金签订股东协议,双方将共同按需分步投资2亿美元,用于推动众安在中国境外的科技解决方案输出业务。

根据协议,众安国际与软银愿景基金将分别持有新的经营实体安安科技国际的49%及51%股权。届时董事会将有三名董事,其中两名由众安国际提名,一名由软银愿景基金提名。也就是,软银出资占优,但众安掌握实际管理权。

据众安CEO陈劲透露,这次合作由孙正义一手促成。而在此之前,软银也是众安上市时的基石投资者之一。

而众安选择软银也有自己的想法,“软银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影响力,所投资的公司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生态资源,这是促使我们合作的原因。” 众安国际总裁许炜告诉36氪。

实际上,软银的触角所触达的电商、出行、旅游等行业,都是非常适合保险和金融植入的土壤。正如众安在国内的业务,是从退运险和延误险开始的,这两个产品就是分别嫁接于电商和旅游两个场景而定制出来的保险产品。

众安国际化的第一步是亚洲市场。此前,瑞银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亚洲是世界范围内保险渗透度最低的市场之一,而保险科技很有可能改变这一格局的。据测算,到2025年,保险科技每年或将为亚洲保险行业节省约3000亿美元。

目前,众安已经进入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而东南亚也是软银布局颇广的地区。在东南亚,软银及旗下愿景资金的投资已涵盖移动支付、电商、共享出行、在线旅行等领域,包括印度版支付宝Paytm、印度最大电商Flipkart、印尼电商Tokopedia、东南亚出行巨头Grab、印度酒店预定平台Oyo等。

众安做国际化业务的思路是做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的输出,这也是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的出海路径,一方面能绕开当地的牌照壁垒,另一方面也能将自己在国内展业时积累的技术能力复用到更大范围。哪怕是抖音这样的内容消费类产品,在出海的时候也是以技术输出为核心。

许炜告诉36氪,目前众安国际的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愿意做数字化转型的保险公司,众安为其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另一类是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希望将产品与互联网保险或金融业务做结合,众安也可以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虽没有透露众安国际目前具体的合作伙伴都有谁,但许炜坦承,软银在全球范围内所布局的公司,都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潜在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软银在全球化业务运营方面的经验也是与这次联手的价值所在。

从拓荒,到五条科技产品线

当被问及现在选择国际化是否有什么契机时,许炜表示,国际化业务已经酝酿了2、3年,但出于对内部各项业务优先级的考虑,直到现在才正式付诸。言下之意,目前,众安在国内的战略布局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众安的收入持续增长,但技术投入也在持续增加,导致亏损依然在继续,2018年上半年亏损达到6.67亿。不过不管是站在一家保险公司的角度还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角度来看,前期大量投入、承保亏损,但待规模做大,边际成本不断降低,最终实现规模效应,都算的上一个合理的逻辑。

据最新财报数据,2018年上半年众安共实现总保费收入51.482亿元,同比增长106.6%。目前,众安位列全国财险市场第13位,较2017年末提升5个名次。

并且这半年来,众安保险业务的结构在持续优化——健康、消费金融、汽车三大新兴生态增长较好,合计保费同比增长402%,在公司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达到68%,这使得整体业务结构正在一步步摆脱过去的集中度高、对股东依赖性高等问题。

具体来看,健康生态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总保费收入15.572亿元,同比大涨255.9%,覆盖被保用户1150万;消费金融生态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连接生态合作伙伴54家,实现保费收入14.840亿,同比增速达到478.8%。

另外,从财报数据来看,众安上半年的关键财务指标得到优化——综合成本率较2017年全年降低9.1%,达到124.0%。

据陈劲在中期业绩沟通会上表示,综合成本率的下降直接受益于他们在保险科技上的投入。具体来说,就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承保和理赔流程更加高效,随着保费收入规模的增加,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的确,众安一直在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在2018年上半年达到了3.735亿元,同比增加91%,占公司总保费约7.3%。

众安CBO姜兴把众安在科技上的布局分为三个阶段:1.0云端战略、2.0开放战略、3.0输出和赋能战略。现在,众安已经走到了第三个阶段。

最初,在退运险、延误险等小额分散的保险产品刚刚推出时,面对这种互联网海量且高并发的产品,现有的保险IT系统几乎无法满足,于是众安研发出了第一套基于云端的核心业务系统。随后将自身的科技应用经验,形成对外输出的科技能力。

这几乎是一个拓荒的过程,就如同蚂蚁的金融云及基础设施之于其花呗借呗业务一样——传统金融机构不做小额分散的零售业务,那金融科技公司就要自己研发相应的系统来适配自己所提供的产品。

之后,众安便以这套业务系统为核心,搭建了一个开放平台,通过开放的套件和快速低成本的优势,接入更多垂直的互联网平台和场景,实现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快速对接,从而向上触达更多场景和渠道。目前众安连接的渠道和场景现在已经超过300家。

而除了场景和渠道,开放平台第二个落脚点是连接更多服务和数据,比如健康险目前已经跟中国头部前十名智能硬件厂商基本达成合作,这意味着能够连接将近两千多万用户运动数据。

像蚂蚁金服的自营业务成熟之后便选择将其技术输出一样,众安也把这些原本运用在自身业务上的技术变成商业产品,对外输出。

从2016年众安科技成立到现在,两年时间里逐渐形成了五条比较清晰的商业产品线:

  • S线:保险科技产品,聚焦于保险科技的创新,去定义和建设基于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保险系统的研发;

  • H线:商保科技产品,建立与医疗大数据相关的商保开放平台,协同整个众安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赋能行业;

  • F线:金融科技产品,在中小银行的场景中提供保险服务和运营解决方案;

  • X线:数据智能产品,更基础的场景线,侧重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基础套件发展和输出;

  • T线:区块链产品。

其中,S线和H线目前最为成熟,已经在不断迭代新产品的过程中。并且,在众安正在铺开的国际业务中,S线业务也将会是目前的重点。

这两条产品线最先成熟的逻辑也很简单:与保险业务高度相关,是基于自身场景的直接应用。而业务规模的扩大、业务逻辑的完善和来自合作伙伴的需求,都可以直接沉淀到相应的技术产品中去。

比如,最新发布的保险核心系统Graphene,可以让保险公司在一周内完成新渠道对接、1-3天内完成新产品上线、一周内处理逾20亿张保单。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不断降本增效的过程。

看得出来,众安在过去两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做技术研发和拓展业务布局,而这些投入正在逐渐形成产品,下一步才是创造利润。目前,互联网保险仍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在规模效应真正出现之前,众安也不可避免的要继续面临亏损现状。

不过,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众安已经覆盖3亿用户,人均保费由2017年上半年的7.4元增长至上半年的17.0 元,基于这个量级以及人均保费增长速度 ,利润释放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众安的投资者来说,无疑需要更多一些耐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