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告别19.9票价,中国电影产业的焦虑与新生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3474626.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u2qemqQ.jpg!web

从2014年暑期档《变形金刚4》“票补”进入电影历史,到2018年春节档“9.9元优惠票”画上休止符、国庆档即将告别19.9元电影票价,国内电影“票补史”带着一种酒神精神式的狂欢,从最初的热火朝天走向了消亡——潮水中的人总是率先感受到外部温度的变化,票补终结,从互联网票务平台、院线到影视公司、电影观众,在焦虑中预感到新时代的到来。

昨晚(9月12日)关于电影票补即将取消的消息不胫而走。网络消息称,官方将出台针对电影线上票补的新规,自下周起停止一切线上票补,19.9元低价电影票成为历史,同时第三方售票平台服务费将不得超过2元。

baY3YrU.jpg!web

随后相关消息继续爆出,从今年10月1日起线上售票商对影院的结算周期变成8日内结算,明年10月1日起则为即时结算;未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将不得开展预售,发行方、制片方、院线房不予许进行网络售票平台补贴投放(发布之日执行)。

yUvyyar.jpg!web

目前,大地影院、博纳影业、保利院线、淘票票等院线、平台均获得相关信息,今年国庆档新规执行似乎是靴子落地。而这只靴子正不轻不重地踩在电影产业各方的心头上,有人为即将消失的票补红利感到焦虑,有人大呼行业沉疴刨除,消息利好。票补对电影产业而言牵一发动全身,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政策毫不留情的扯掉了这根“呆毛”。

票补的前因后果,一切早被安排好

2010年左右,看电影还不算太过日常的消费,国内内容付费意识与版权意识还未完全觉醒,盗版资源养活了一部分电影受众,大众印象中影院前台票价在60-120元,实际消费最低票价则维持在30-40元。数据显示2010年的平均票价在42.9元。这一年《阿凡达》开启了电影的3D时代,在国内大中城市普通电影票价为35-80元,3D电影票价为80-100元,IMAX电影票价为100-150元。

fuaEfy6.jpg!web

这时票补尚未大张旗鼓的进入公众视野,内地电影票还因价格过高遭到非议,相对低廉的折扣票价来自于影院会员,定时特价,团购折扣或者企业大规模的包销预购。

2014年暑期档《变形金刚4》改变了票价历史,线上售票平台首次对电影票价进行大规模补贴。《变形金刚4》内地首周末票房超过6亿,其中猫眼以美团作为导流入口,出票达到450万,贡献30%以上的票房,“9.9元电影票”让平台方与公众都尝到票房狂欢下的甜头。而任何人一旦尝过甜头,就很难愿意心无旁骛吃苦头了。

2014年国庆档《心花怒放》正式打响了电影产业的票补大战,片方与猫眼各自补贴了1000万元计入电影的宣发费用。9.9元、19.9元电影票燃起了公众观影热情,票补带来的票房热潮让电影产业显得花天锦地,经过了《痞子英雄2》、《黄金时代》、《麦兜我和我妈妈》等电影,票补一路烧到了2015年春节档。

这一年春节档是电影票补的巅峰时刻,美团猫眼(现猫眼)、淘宝电影(现淘票票)、格瓦拉、百度糯米、微票儿等线上售票平台都纷纷推出9.9元、15元、19.9元等优惠电影票。数据显示,《澳门风云2》获得大众点评3000万票补,彼时二者还达成了对赌协议,如果《澳门风云2》票房未超过6亿,票补费用将由大众点评负责。《天将雄师》从春节初一到初三上映三天,全场票价15元,猫眼票房补贴达到6000万。春节档《狼图腾》、《爸爸去哪儿2》等电影也均出现了低价活动。

2015年春节档7天,内地票房市场报收约17.5亿,较往年同比上涨25%,而这也让票补在电影产业未来的三年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当时业界并不无担忧,电商介入在线票房市场,以壕气冲天的姿态掀起价格战,推动票房平台大洗牌,同时也创造了票房盛世,但这盛世仿佛建立在浮冰之上,排片被票补“绑架”,烧钱带来的温暖总让人心有戚戚。

事实证明这个预感是正确的。有了票补的电影市场仿佛吃了兴奋剂,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增幅高达49%,全年440亿元票房,电商票补规模达到40亿元。媒体报道,2015年《捉妖记1》、《煎饼侠》等电影票补总量都在5000万左右,《夏洛特烦恼》、《九层妖塔》、《解救吾先生》等各有 3000 万至 5000 万不等的票补支持,《大圣归来》票补接近1000万,《港囧》票补则接近1亿,当时票价低至6.6元。

这个期间票补是电商的主战场,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了争夺消费市场、获得行业地位挥金如土——事实上也确实起到了作用——互联网售票平台开始在院线排片、电影发行、电影宣发等层面发挥作用,从院线手中获得了话语权,电影票务实现了线下从线上的转变,并且线上转化率还在逐年飙高。而平台本身在烧钱赚吆喝的过程中虽然苦不堪言,但是行业被动洗牌,热潮裹挟着平台前进,末位淘汰,胜者为王。

2016年票补仿佛踩了一次刹车,2016年电影行业的票补总量为15亿,相对2015年减少了一半以上,同时电影保底出现。但票补对电影排片的影响已经成型。2016年12月《你的名字》上映,媒体报道,光线给院线定的最低票价是每张20元,猫眼则为《你的名字》进行了预售期不限量的票补,每张在8.1~10.1,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电影的预排片。

而在票补退潮的过程中,烧钱的主力在悄然发生变化。2017年全年票房达到559亿,票补金额超过20亿。阿里影业淘票票总裁李捷指出这其中“票务平台投入的票补在8~9亿元之间,但片方自己投入的票补高达12亿元左右”,电商票补的时代已经过去,为求好的排片,片方在票补中的比例加大。

票补消失:谁的焦虑,谁的利好?

也是从2017年开始,反对票补的呼声越来越来。互联网票务平台已经完成洗牌,猫眼与淘票票两强鼎力,线上票补预售、电影口碑影响线下排片的新秩序也实现运行,片方、平台的比拼,票补的数量越来越大,票补本身从行业美丽的泡沫变成一个尾大不掉的沉疴。

票补争取排片,影视公司成本增加,华谊兄弟CEO王中磊倒过苦水,“如果你不掏,我就告诉你友商那里补了多少钱,你不补的话,电影院不给你排场。”而日积月累的票补成本对于片方而言是个负担。

小成本的电影也在票补的“军备竞赛”里失去竞争资格,没有票补,则在排片上就没有保障,没有排片在票房市场已经输在了起跑线,如此的恶性循环,电影市场成为大公司、大制作作品的“后花园”。

同时随着票补成为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规则,其他资本规则也开始出现,一度成为流行的票房保底,虽然被业界调侃为“逢保必亏”,但为了赌一个大蛋糕,损失只当交了学费;如今一部稍微有票房追求的电影都必须配置一个“高端宣发”,从互联网舆论到线下场所全覆盖,宣发费用水涨船高。

问题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刻。2018年春节档,官方规定全国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同时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票补遭遇了部分管制,但并没有完终止,毕竟市场和观众都需要适应时间。“9.9元”退出历史舞台并没有太多影响电影市场,截至2018年8月31日,国内电影市场票房达到457.74亿元,同比增长16.33%。但“票补消失”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此番票补取消的消息传出,最直观的反应来自于电影消费者。已经习惯了19.9元的补贴价格,票补取消或许意味着电影票价的上调。数据显示,2017年电影平均票价维持在34元左右,一部分用户表示其实已经很久没有买到过19.9元的低价票。对于电影票价是否会上涨,有说法提出网络售票平台服务费的降低,或许并不一定。

3YRnIjR.jpg!web

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他们已经开始悼念曾经“9.9元”的美好时光。票补虽然对电影行业造成各种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其在电影消费日常化层面的推动作用,票补消失,有不少网友预测可能盗版资源会再次“回潮”。

而隐性的反应则来自于行业。有媒体第一时间询问了淘票票方对新规的看法,作为互联网票务平台,淘票票受到的影响不可避免。“短期对第三方票务平台确实不利,但长远来看是好事”,新政策会让电影产业“回归内容质量和平台产品竞争”。票补对排片的影响无法像如今一般明目张胆。从电影质量层面,票补的消失确实为小成本、小制作电影作品提供了呼吸的空间,而电影口碑的作用或许会进一步加大。

对于院线而言,票补消失,票务市场理想的状态是回到2010年的商业模式,院线通过会员、特价、团购等活动争取消费市场,同时拿回排片话语权,但这种局面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现在年轻群体线上购买电影票已经成为固有的消费模式,享受过低价电影票的新生代,未必愿意为电影票付出更高的金额。毕竟除了电影,内容消费的途径已经越发多元化、简便化,它们大多在手机上就能完成。

这就不得不思考,票补消失对电影市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在近两年电影市场回归理性的局面下,一度有声音说“票补失灵”,电影口碑与质量成为市场的通行证,再便宜的烂片也是烂片,不会轻易编织出票房奇迹,从这个层面看票补虽然刺激电影消费,但未必能保证票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票补,是否再无其他的折扣方式?互联网平台此前推出过一系列折扣方式,“拼多多式”电影红包,与微信小游戏结合的优惠券,片方、平台组织的观影团活动等,这些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票补,它们是否也将消失?

虽然业界一直讨论着票补带来的弊端、票补对电影市场造成了乱象,但当票补真正消失的时候每个人心头都有一丝惶恐,票补是排片保险,也是票房保险,更是行业内的那层泡沫,这层泡沫让行业看不清真相,但也为行业保全了脸面。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我,但现在,他们必须面对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yYr6fJ.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