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ver计划| 马云接班人:张勇凭什么执掌4千亿美元公司?
source link: http://tech.qq.com/a/20180912/014258.htm?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 摘要 ]这个曾经的职业经理人,在阿里表现出了优秀创业者般的刚毅和创造力。马云说,“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我认为这是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最正确决定”。
作者:朱晓培
编辑:范晓东
一年后,张勇即将接替马云,成为中国电商帝国阿里巴巴的下一任掌舵人。
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张勇此前被视作最有可能接替马云的阿里高管。三年前,马云已在一封公开信里宣布:陆兆禧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接任陆兆禧、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第三任CEO的是1972年出生,在阿里巴巴工作了8年的张勇(逍遥子)。
陆兆禧在阿里巴巴CEO的职位上呆了2年,而张勇干了3年半后,最终成为了马云的接班人。
两天前的教师节早上9点10分,马云又发了一封公开信,宣布了一个“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10年的计划”:经董事会批准,一年后自己将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由张勇接任。
和马云的强大光环相比,张勇显得格外平凡和低调,但在阿里11年,那些资历更深的合伙人和员工都成了他的手下,很多人会经常问他,“逍遥子你是怎么走过来的?”对此,张勇曾在一次沟通会上如此回答:别想太多,顺势而为,既要抬头看路,又要低头做事。
张勇自己的回答,显然并不足以解释,他凭什么能从阿里脱颖而出、掌舵这家市值4000多亿美元的电商帝国。
成为逍遥子
直到2007年8月之前,张勇还不是“逍遥子”。
1991年到上海财经大学读金融学的时候,张勇最大的梦想就是去万国证券的研究所工作。知名财经作家迟宇宙在文章中记录了这段往事。
那时候的万国证券,就好比中国的高盛,而创始人管金生泽被称为中国的“证券教父”。然而,等他要毕业的时候,就发生了著名的“327国债事件”,万国并入了申银,管金生被判了16年。于是,张勇又想去巴林银行上海代表处,但到第二轮面试的时候,巴林又出了事故招聘暂停。
最终,张勇加入了安达信。他一开始感觉还不错,觉得安达充满了活力和机遇。但到了2001年,安达信又因为“安然事件”出事了。2002年3月21日,正在外面搞着审计的张勇突然接到消息,安达信(中国)没了,并入了普华永道,他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普华永道的员工。
2005年,张勇加盟如日中天的盛大,担任CFO的位置。那一年陈天桥31岁,新晋中国首富。
在盛大,陈天桥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5年下半年的一天,陈天桥突然把包括张勇在内的团队叫过去开会。据前《财经天下》主编李翔报道,陈天桥说:张勇,你去算一算,如果《传奇》免费,我们的收入会下降多少?
当时所有人都反对,认为免费了收入不就没了吗?但陈天桥力排众议。2005年11月28日,盛大宣布,包括《热血传奇》在内的三款游戏免费运营,不再依靠出售游戏点卡按时长收费,而是通过为玩家提供增值服务获取收入。
后来,张勇常常想起这一段故事,他觉得创业者需要这种胆识和坚持。“这就是创业者的本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眼看着游戏收入每个月都在下降,还不如换一种模式,也许能够求生。”
2007年夏天,张勇接到了一个猎头的电话,问他愿不愿意了解一家叫阿里巴巴的公司。这家公司正在为它的急速扩张找寻人才。
张勇知道阿里巴巴,觉得电子商务是一个趋势,可以试一下。猎头就说:“如果有空的话,他们的CFO约你明天早上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吃早饭。”
第二天早上,是一个周五,张勇第一次见到了阿里巴巴集团当时的CFO蔡崇信。回到上海,下一个周二,张勇就坐火车从上海去了杭州,一天之内见了马云、当时淘宝网的总裁孙彤宇以及当时阿里巴巴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后来蚂蚁金服的CEO彭蕾。
因为家住上海,如果答应了去阿里,那就意味着他必须搬到杭州去。他跟太太商量,结果,对方很支持,因为她经常逛淘宝并且在上面买东西。8年之后,当他跟太太说,自己要做阿里巴巴集团的CEO时,太太也显得很平静。“挺好的,那就做呗。”
那年8月,张勇帮盛大做完那个季度的业绩发布,加入阿里巴巴,出任淘宝网CFO。按照阿里的惯例,他为自己挑选了一个花名“逍遥子”。此后在杭州,他一直住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周末的时候就回上海跟家人团聚。
十多年后,已经成为了逍遥子的张勇说,自己来阿里也是很偶然的事情,就是碰到了Joe(蔡崇信),然后到杭州见了马云。
有一次,在西湖边上的湖畔居,马云和新加盟的高管们聊天,挨个儿问他们:“你为什么来阿里?”张勇回答说:“很简单,我已经干过一个30亿美金公司的CFO了,我想干个300亿美金的。”
那时候的他,根本没想过要去做业务,有一天会成为阿里巴巴CEO,成为马云的接班人。毕竟,那时候的他是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CFO。
当逍遥子成为阿里巴巴CEO之后,马云说:“说来惭愧,我以前经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而逍遥子是CFO出身。”
天猫和双11
《张勇八年》一文中讲到过一个故事。因为刚刚开始做电子商务,对淘宝规则并不清楚,UTC行家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曹轶宁忽然接到了同事的通知:有一个叫逍遥子的,警告说要把UTC行家在淘宝商城上的店关掉。UTC旗下拥有瑞士军刀威戈等多个国际品牌代理权。
曹轶宁大吃一惊,忙问逍遥子是谁,凭什么要关我们的店?同事回答:逍遥子是淘宝的CFO。曹轶宁更吃惊了:淘宝的CFO还管这个?
张勇以CFO的身份进入淘宝网,有一段时间曾经兼任淘宝的COO。
淘宝商城成立于2008年4月,但直到2008年年底,发展都不顺利。原来的负责人离职了,下面的团队也要散掉了,就剩下了20多个人。
张勇兼任着淘宝网的COO,有两个向他汇报的总监分别负责着淘宝商城的招商和运营。但淘宝太大,大家的重心都不在这上面。“既然爹妈(两个直接负责的总监)都不心疼,那就只能爷爷(张勇)自己干了。”
“当时去做商城很简单,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我觉得这个业务不能死掉。为什么我要自己去做,因为我坚信B2C在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是阿里巴巴不能失去的一块。没人管,那我就自己去管。”张勇说。
2009年3月,张勇接手淘宝商城,4个月后,商城事业部重新恢复独立运营。
也是在这一年,张勇“发明”了双11。
第一次做双十一,张勇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目的:当时是淘宝商城诞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我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记住“淘宝商城”。”他和同事一起挑出11月11日作为活动的时间,原因是这一天处在十一和圣诞节之间,是一个理想的促销时间点。
2010年11月,张勇在杭州指挥完商城的第二次双11后,同事们在庆祝的时候,他独自回到了办公室,关起门来静静地吸烟,心里觉得有些伤感。当时,他以为这是自己亲自指挥的最后一个双11了。
这一年9月,前百度COO叶鹏加盟阿里巴巴,出任淘宝网副总裁并且分管淘宝商城。按照公司的安排,张勇将不再兼任淘宝商城的总经理,而是专注于自己CFO的工作。
都说好了,年底交接。
然而,到了年底,却发生了一场人事大地震。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董事会委托的专门调查小组用一个月时间对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客户欺诈投诉进行调查,发现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1219家和1107家“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上市公司阿里巴巴B2B的CEO卫哲和COO李旭晖引咎辞职。
当时,B2B业务还是阿里的主要业务。 卫哲去职之后,淘宝网的总裁陆兆禧开始兼任上市公司阿里巴巴B2B的CEO,刚接管淘宝商城的叶鹏也被调到了B2B部门任职,张勇回归淘宝商城。
这一天是2011年6月16日,又被称为淘宝商城的“独立日”。
阿里巴巴宣布将淘宝拆分为三家公司:C2C的淘宝网、B2C的淘宝商城和电商搜索引擎一淘。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次拆分,是阿里巴巴集团将B2C的淘宝商城分拆上市的前奏。
2011年,张勇思考将淘宝商城的品牌跟淘宝的品牌分开,因为淘宝商城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就是卖便宜货的想法和概念。他希望做新的品牌天猫。
但是2008年开始,因为让大量的淘宝商家以很低的成本入驻,导致鱼龙混杂,有不少的品牌本身自己就是有假货的问题或者是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阿里认为天猫未来是一个品牌旗舰店,应该将整个淘宝和天猫的距离拉开,将真正有实力的大商家留在天猫,没有实力的小商家继续在淘宝里面孵化。
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新规,调整对商家的技术服务费和违约保证金。但没想到,这个规则出来以后,第二天就有很多的人反对。
实际上,张勇组织大家先开了一个大商家的有二三十人的会,问大家把服务费提升10倍,怎么样?大家说没问题,我们都支持。但没有想到没开会的商家不支持。
于是就闹出来了“十月围城”的事件,3000多个中小卖家不断围攻淘宝商城,而且成立了反淘宝联盟,发动了一波一波对大商家的攻击。
比如说韩都衣舍,这些小商家就去买空韩都衣舍的货物,要求送货上门,然后退货。韩都衣舍也没办法,只能发货:“我不发货被淘宝惩罚,发货来去的成本都是我自己的,万一衣服丢了还没办法,因为他们是反淘宝联盟。”
攻击前后持续了一周,淘宝方面最终做出了一定让步,政府部门也介入此事,做了调解和调查。
张勇后来称那是“艰难的一周”,但他不后悔。“你最后必须要做决定……(要做为了长久健康的事情。”
马云没有因此指责张勇。他说,自己当年能够成熟起来,是因为没人替自己做决定,必须自己做决定,哪怕是错了。“张勇今天再不可能出商城事件。商城暴乱,他还会再让它出现吗?不可能了。他比谁都懂,这就是一次痛苦带给他的。”
后来马云提到,自己有一天碰到了克林顿。克林顿说:“在我们美国,我只要有50%的人支持我,我就很开心了,我就可以当总统了。”马云感慨:在中国90%的人支持都还不行,只要有10%的人要闹事,就会闹出淘宝商城这样的事情来,还没法控制。
十月围城刚过去,就是新的双11了。
当时的淘宝商城市场总监应宏(花名“魄天”)第一次同张勇开会,魄天做了一个PPT,第一页用红色字体写了几个标题大字:“双十一狂想”,提出要把双十一从“光棍节”变成“网购狂欢节”。
张勇双手一拍腿,说,这就对了!这个主意靠谱!
淘宝商城独立和“十月围城”之后,张勇迫切地需要一场胜利。这年的双11给了他这个胜利。2011年双十一成交额上升到52亿元,其中淘宝商城(天猫)贡献了33.6亿元。
现在,天猫已经成了阿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双11也成了每年的重大电商节日。这一切,也验证了张勇最初对B2C的判断。
电商和社交之争
2013年,陆兆禧担任阿里巴巴CEO的时候,张勇升任阿里巴巴集团COO。
这一年,也是中国互联网版图的分水岭。
百度19亿美元押宝了91无线;腾讯4.48亿美元战略投资搜狗,并重押滴滴;阿里也不甘落后,5.06亿元战略投资UC浏览器,5.86亿美元战略投资新浪微博,2.94亿美元战略投资高德地图,后收购高德地图。
换句话说,这是BAT火力全开,全面转型移动互联网的一年。
此时的陆兆禧和张勇,也把重点放到了无线业务上,但两个人选择的方向完全不同。
陆兆禧倾向于社交,想要做大“来往”,从正面对抗微信及腾讯。
马云既然选择了陆兆禧,一开始也支持“做大来往”的思路,甚至拉来自己商界、明星界的朋友给“来往”站台。但现实的结果是,到2014年1月份中国移动主流IM产品中仍看不见来往的名字,其覆盖人群不足百万。丁磊更是给“来往”打了负分。
陆兆禧始终没有看破一点,自己之所以遭遇“滑铁卢”,是因为选错了方向,参加了一场打不赢的战争。阿里起家于电商,长于运营,有着凶悍的团队组织。但是,社交却是腾讯的大本营。
有报道显示,陆兆禧到最后一刻都不肯认输,甚至为此跟马云大吵了一架。于是,COO张勇取代了他。据说,2015年5月,陆兆禧在“来往”上发了一条信息给张勇,称对他有信心,相信这位新任CEO能比自己做得好。
与陆兆禧不同,张勇的重心是电商的移动化。
2010年,阿里就发布了第一个版本的手机淘宝客户端发布,当时Android版本和iOS版本的路线是不同的,android版本是披着App外衣的Mobile Web的封装,iOS版本相对来说更加纯粹些,它是围绕购物主链路的基本功能的实现。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到了2013年原有的淘宝客户端已经无法支撑业务上的挑战了。于是,张勇先抽了一部分人出来,单干了一个手淘。
2013年双11,手机淘宝销售额占比为15%,支付笔数占支付宝整体交易笔数24%。这些数字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巨大的突破。相比之下,马云愿意放开资源支持的“来往”却陷入困境,对陆兆禧的失望可以想象。
到了2014年的3月4日,原本由CEO陆兆禧直接掌管的无线业务,交由已是集团COO的张勇负责。
作家李翔在《张勇这八年》中提到,在一次总裁会上,张勇请与会的阿里巴巴集团决策者们一起思考这家电子商务巨头的无线战略:“今天的阿里巴巴应该从哪个里边去切入,原来(我们)在做PC上的电子商务,而在移动上的电子商务,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定义电子商务四个字是什么……我们是不是需要在另外的行业,比如通讯产业切入。”
哪些产业是必须要去做的?哪些产业是必须要去放的?张勇认为,“对于产业的判断非常重要。”尽管我现在日子比较好,也有很多钱,但业务要有主线,整个集团的资源才能集中在一个方向去布局。”
最终,他们达成共识,先把社交等其他无线计划暂时放一放,先将手淘做起来。后来,张勇又公布了无线开放战略,百川计划。他倾注资源将手机淘宝变成移动端的一个超级App,同时又相信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去中心化的,希望借助百川计划,在阿里巴巴提供的技术、数据和商业化平台上建立起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体系。
在一次内部的会议上,有人站起来提问,百川计划到底重不重要?张勇反问:“每一次百川的大型活动我都要亲自去站台,这意味着什么?”
2016年3月21日,担任阿里巴巴CEO 10个月后,张勇发了一封“很重要的内部邮件”,宣布完成手机淘宝团队和淘宝的合并。“今天淘宝已经是一个无线化的淘宝,淘宝的无线化已经完成,消费者也已经完全迁徙到无线上。”
这一天,也是阿里在2016财年GMV突破3万亿的日子。张勇透露,上一季度阿里零售平台有70%的交易额发生在无线端,现在每个季度有将近4亿用户在手机淘宝上消费。拿到了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张勇,开始在个性化、内容运营、多媒体化展示上对手淘进行升级。
做马云的接班人
在2015年,张勇被董事会任命为阿里巴巴CEO之前,就已经有人在猜测张勇有可能成为这家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CEO。
这个曾经的职业经理人,在阿里表现出了优秀创业者般的刚毅和创造力。
回顾阿里的发展,有几个重要的节点,产生淘宝,产生支付宝,产生淘宝商城,还有阿里云和菜鸟。而张勇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决策。他主导了天猫的崛起,创造了双11购物节,接手集团的无线业务之后包括手机淘宝在内的移动产品表现同样不俗。
彭蕾在一次会议上开玩笑说,当然应该让70后来管理公司,只要看一看逍遥子就明白了。高管在一起开会,从早上开到晚上,所有人都头昏脑涨,只有逍遥子越开越精神,越开头脑越清楚。
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说:“我觉得自己够努力了,但我发现老逍比我还努力。我做菜鸟这两年,真的挺辛苦的,经常是晚上很晚才走,但我出去的时候基本上会看到他的车总还停在那里。”
菜鸟网络脱胎于当年在天猫内部的物流事业部,这是张勇坚持要做的。但当时集团觉得这个业务太重,与淘宝一向的轻模式相悖。直到2012年4月,张勇带着下属向董事会汇报工作,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教授就物流一事对张勇说,“老逍(张勇)我觉得你的坚持是对的。”
2017年,张勇把童文红从菜鸟调回阿里,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PO(首席人力官)兼菜鸟网络董事长。他觉得,自己跟童文红还是非常互补的,一个企业要讲多样性,leader团队也要有多样性。
张勇和马云性格反差很大,童文红跟他性格反差也很大。“我是一个内刚外柔的人,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搭配,我经常跟童文红讲,你扛不住的时候,来找我就行了。再强的女人都要有一个后盾。”
在阿里11年,那些资历更深的合伙人和员工都成了自己的手下,但张勇从没有觉得有心理障碍。他说,经常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新人,现在也没觉得变成老人。
他说,事情可以复杂,但做人简单一点。不想那么多,事情本来是怎样就怎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今年6月,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张勇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身处一个所有人都高度关注的行业,商业离钱最近,大家都想进入这个行业,变现或者重新创业。在商业领域,热闹从来不断,竞争从来不断。好处是什么?你必须时刻醒着,你睡觉也得睁着眼睛,你必须不断去(学习、创新)。最怕的是独孤求败,就是有一些东西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我想干吗就干吗,或者说反正我已经这样了,你们不可能超过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他觉得,商业的本质是一个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高级游戏,心态要轻松,要做创造者,通过创造性的方法赢得竞争。
“你做了CEO后的变化是什么?”2016年3月,阿里财年GMV突破3万亿那天,我们在采访中问张勇。
“勇于接受不完美。”他说。
他经常对团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给年轻人更多试错的机会,少一点公公婆婆,让他们放手去试。“今天等我们所有事情都弄明白了,别人也都明白了,机会也没有了,所以必须在没有想好的时候也要敢做。”
“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我认为这是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最正确决定”。马云如此评价这次阿里权力核心的交替。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