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剥开子弹短信外壳,里面到底装的什么药?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1352289.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温馨提示,前言有点长,有些内容与子弹短信的产品分析有关,有些无关,如果看不下去了可以往下翻页,跨过“楚河和汉界”,直接进入子弹短信的产品分析正文。

v2EbI3b.jpg!web

前言

前几天写了篇《子弹短信哪里强?》,后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给推荐了下,PV将近7万。当然鲜花和板砖齐飞,有留言说我是罗粉,写的是软文,问我收了老罗多少钱。

其实说实话,那只是一个很基础的产品分析,之所以有那么多流量,主要是因为人人的流量,另外分析写的比较早,同时人人给我改了个很有噱头的名字《上线7天,融资1.5亿,子弹短信强在哪里?》,所以流量才会那么多。如果发布我自己公众号,PV能到一两百就不错了。

另外还有同事说 我太主观 了,因为是罗粉,基于相信子弹会成功,所以找各种证据来证明子弹必须行。

我回去翻了下上一篇文章,我觉得同事觉得我是罗粉,过于主观应该是基于以下3个原因:

  1. 我用的手机是锤子旗下坚果pro;
  2. 文章标题推崇子弹短信太明显;
  3. 文中有提到我是锤子手机重度使用患者以及支持老罗言论。

事实上,大家不知道的是,老罗发布了这么多款手机,我到现在只用过三款锤子手机,最近老罗的两场相声大会,哦不,是发布会,全都没看。为了对得起罗粉的称号,我决定有时间去补一下老罗最近的两场发布会。

可能是上一篇大家过于关注标题了,对于子弹短信的前景的评估,可能被忽略了,附上一篇总结截图。

BrAJnan.png!web

话说回来,主观与客观有时候只是一墙之隔,一不小心就容易出墙。用户反馈从用户角度来说是主观的感受,但对于产品经理来讲是客观的。产品经理基于用户反馈和客观的数据来分析用户需求, 这又是一个主观的过程。

在腾讯很讲究产品感,产品感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需要通过思维、经验、客观证据等各方面综合去分析。毕竟用户的需求不能直接从用户说的话里面获取,如果直接按照用户所说的去做产品,这样做出来的一定是个失败的产品。

这个里面我们要区分下用户需求和用户需要,就拿产品汪界最著名的栗子来说:用户说他需要一匹更快的马,那么请问,用户的需求真是一匹更快的马嘛?

当然不是,用户的真实需求是快速的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核心需求是“快”!

听到用户需要一匹更快的马的“需求”,不同的产品汪做出来的产品就不一样了。有的产品汪找到吕布和关羽的马(假设一公一母)设计出一匹汗血赤兔宝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而“鸡贼”的产品汪呢,会围绕着“快”去想反向,提出解决方案,如何让用户快起来。于是后来就慢慢有了时尚时尚最时尚的滑板鞋、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灰机、火箭(虽然还没普及,搞不好哪天火箭也成了通勤工具了,原谅我脑洞有点大)

用户需求是一个抽象的,看不见的东西;用户需要是一个具体的,看得见的东西。通过实际的产品的形态来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有人说我火了,有人说我很牛,其实我心里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很基础的产品分析。主要是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给推荐了下,借着子弹的热点不小心站在了风口上,风过去后,就掉下来了。相对几万的虚假PV,自己进步的同时能够给别人有所启发更让我有成就感。

——————前言———————-楚河/汉界————————正文—————–

好了,分析还是要继续分析的,这回我们进入正文。

在分析子弹短信前,先介绍一个设计产品的经典模型——用户体验要素五层理论。《用户体验要素 里面根据产品的设计过程,将产品分为五个层面,分别是: 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

翠花,上图:

MBjmAzq.png!web

  1. 表现层 是指页面的视觉,就是颜色好不好看,字体大小等。
  2. 框架层 是一个页面的布局,比如按钮放在上面还是下面。
  3. 结构层 就是交互流程,你点了什么按钮可以去向哪里, 这也是子弹短信一直在宣传的亮点。
  4. 范围层 是指一个产品的范围,拿微信举栗子:微信的功能范围有聊天、支付、购物、游戏等等。
  5. 战略层 则是一个产品最底层的东西,是最抽象也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层面,最重要的是做两件事:一件事就是想好用户为什么要用这个产品,能解决用户什么问题?另一件事就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

总的来说,设计一个产品要从下至上,由战略层到表现层,从抽象到具体。

上次的分析只是基于“子弹壳”(对话流交互流程)分析了下,对应用户体验要素的结构层。这次准备剥开子弹的外壳分析下,目的是站在战略层,深挖一下子弹短信的底层逻辑,学习它的优点,发现它的缺点。

本次分析主要通过产品底层的逻辑 (结合通讯录模块和发现锤友模块)、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产品生命周期、总结、收获5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品底层的逻辑

1. 子弹短信解决了用户什么需求?

老罗说子弹短信的定位是:

注重高效率人群,聚焦熟人社交。

子弹真的只是聚焦于高效率人群嘛?真的只是聚焦熟人社交嘛?

我觉得,是也不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罗本身就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他重新定义了很多东西。

rAF3Yve.png!web

对了,还有个上面没写,老罗还重新定义了春天呢。

所以, 基于以上客观事实,我一本正经的主观瞎猜一下,老罗很有可能 重新定义“高效率人群”“熟人” 。(也可能是子弹短信的产品汪重新定义的,但是老罗是一个比较有担当的人,这个锅他就自己背了,原谅我又主观了)

高效率背后隐藏的是 “节省时间” ,如图:

AR7FJfn.png!web

当前的时代是个焦虑的时代,节奏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进步,昨天的经验可能今天就不再适用,人工智能替代人的声音层出不穷。虽然很多东西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确实是在很多方面已经干掉了人工。

比如:前段时间某电商公司(我就不说我东的名字了,以免有打广告的嫌疑)开发的“莎士比亚”系统,可以根据人工输入关键词自动生成店铺文案,已经让很多以写为生的人失业了,还好我不是以写吃饭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个大的背景——时代在焦虑,人们在焦虑。人们害怕被淘汰,需要不断的学习。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知识付费成为了新的风口,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的恐惧心理(引用梁宁老师的话,焦虑也是一种恐惧,恐惧是痛点)。

所以,围绕“缓解焦虑”这个抽象的需求,聪明的产品汪们各施各法。

2. 子弹短信的用户到底是谁?

在线教育行业出现了叫什么到的,什么云课堂的,什么各种学院的。在社交行业,诞生了一个叫子弹短信的。打着“替天行道”,哦不,是“提升人效”的旗号出道了。

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注重“高效率”人群,可能是一些社会精英,高层领导,还有一起企业用户。通常人们认为的“熟人”,是比较熟悉的人(百度百科也是这么说的,我似不似应该管百度要广告费)。

但是在老罗这里,可能统统都发生了变化。我来主观瞎猜下老罗重新定义后的“高效率人群”和“熟人”。

  • 关于“高效率人群”: 上面说到了这个时代是个焦虑的时代,人人焦虑,人人都有缓解焦虑的需求。缓解焦虑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高效率,节省时间”。那么,也就是说人人都是子弹短信的潜在用户,至于后面什么时间转化为子弹短信的真正用户,就看子弹短信的策略和时间了。
  • 关于“熟人”: 有句古话叫做“一回生,二回熟”,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时代,可能摇一摇,通过lbs看下附近,俩人就熟了。所以,生人和熟人有的时候只是一墙之隔,跨一步就出了墙外。

我觉得这个通过子弹短信的产品结构也许可以验证。

如图:

3yM7VjY.png!web

结合【…】里面“发现锤友”来看下。路径: 点击右上角【…】,弹框里面有个【发现锤友】,继续点,跳转到“附近的锤友群”。最初的版本里面还有个“附近的锤友”,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给拿掉了,也许是追求差异化?毕竟这个功能微信是最先出的。

“附近的锤友群”是基于一个主题建立的子弹社交群,围绕各种兴趣爱好、职业、学习等群。搜到感兴趣的群加进去,然后就可以开聊啦,然后是不是就成熟人了。哪里还用二回熟,进群聊一会就熟了有木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容易引起双方的共鸣。

从这些线索来看,子弹的野心还挺大的呢。你、我、他都有可能是子弹短信的用户,社交的力量不可小觑。

这里还有个 伏笔 ,子弹短信,大家来看下名字里的这个“短信”。看到很多用户评论说,现在谁还用短信啊,做这么个东西早都过时了,很多年前飞信就做过了,而且最起码飞信给移动用户发短信是免费的,而子弹短信,只要对方没有安装发送过去就是要收短信费的。

是啊,用户说的好有道理啊。

但这个可怕的地方在于:微信是基于双方必须下载微信app才能进行沟通,而子弹短信则不需要对方安装即可给对方发消息(前提是对方在自己的通讯录里,详见下面的图)。现在确实是很多用户没有下载,但是基于这个逻辑,如果哪天子弹短信再制造一波热点,那么转化用户就是分分钟的事了。

eIvI3yA.png!web

每一款成功的产品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亮点,像微信和支付宝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平台,但是一提到微信,第一印象就是社交;一提到支付宝,第一印象就是支付。

子弹短信的亮点是: 一款注重高效率人群、熟人社交的软件。

首先开了一个好头。“子弹”突出了“快”,“短信”则为后面子弹的进攻铺好了路。至于进攻的目标是谁,那就看后面子弹造的是手枪子弹还是机枪子弹了。

3. 子弹短信给公司带来了什么?

短期很明显,以下这个图片应该已经被刷屏了。

Qf6fuaJ.png!web

长期的话当然是流量,互联网公司流量为王,有了流量,等于拥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

IVVvUvF.png!web

子弹手里现在有一些“好牌”,也有一些可能不太好的“烂牌”,接下来怎么打,取决于如何利用好当前手里的牌,接下来发的牌,对手如何出牌,另外可能还有运气吧。

无论牌怎样,不要打错牌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下面就来看看子弹的牌打的如何。

三、产品生命周期

为了能够客观一些,先来看下子弹短信的下载量。

苹果应用市场下载量:

FJZjEjU.png!web

安卓应用市场下载量:

YzUFZbA.png!web

注:以上数据提供方“七麦数据”。

安卓市场安全性不如苹果市场,而且很有可能存在刷量情况。苹果商店相对更真实些,所以我们根据苹果应用商店来分析。

  • 从下载数据来看,子弹短信已经激活了500w。热点过后,苹果商品的日均下载量有所下降,不过下载量依然不俗,仍有40w+/日。
  • 从产品架构来看,现在产品功能还不是很稳固。与腾讯没有牵手成功下掉了腾讯新闻,【发现锤友】下掉了“附近的锤友”。而现在资讯流里面的今日头条虽然自身流量够大,但是根据用户反馈看来有很多用户对于资讯流也持反感态度,是否能起到激活和留存用户的作用,还有待验证。这块毕竟没有子弹短信内部数据,不好评判。另外,后面据说还会接入支付宝。
  • 从用户评分来看,子弹短信评分相对偏低,只有3.7分。与米聊持平,与微信的4.8分相去甚远。在app store里面的整体评分来看呈两级分化状态,50%是5星,25%是1星。不过米聊最近更新的版本时间(2016.11.11)已经距离现在接近2年,而米聊其实最早出现的时间要早于微信,微信最开始的时候差评也很多,后来随着不断迭代,终于成了一款国民级产品。

ZzMvMzN.png!web

不管子弹短信未来会怎样,从上述情况来看,子弹短信当下应该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 探索期。

一个产品在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情非常关键,做好了可以跨越到下一个阶段,做的不好只有死路一条。

在现阶段,子弹短信最重要的是提升用户 活跃率留存率

《增长黑客》里面讲到, 提升活跃率 的几个主要手段是:

  1. A/B测试;
  2. 降低用户活跃门槛;
  3. 补贴;
  4. 游戏。

造成 用户留存率低 的原因主要是:

  1. 存在程序漏洞、性能瓶颈;
  2. 用户被频繁骚扰;
  3. 话题产品的热度减退;
  4. 有更好的替代品。

那么子弹短信是如何做的呢?

来看下子弹短信的产品迭代情况:

vEFVBb2.png!web

注:迭代记录来源“七麦数据”

首先真的要给子弹短信的所有同学点个赞!迭代速度非常快!从老罗发布会到现在,三天两头迭代一版,按照这个速度,9月中旬至国庆节中间应该就可以见到1.0版本了,一般这种大版本应该会有一些大的功能上线。看看到时候子弹可以搞出什么惊喜来。

结合《增长黑客》和《子弹迭代记录》来分析下子弹的 探索期促活和留存策略。

1. 提升活跃率

(1)降低用户活跃门槛

从用户反馈数据来看,很多用户反馈不知道子弹短信怎么使用。于是子弹在个人中心,增加了非常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有趣的 《子弹短信三步快速教程》 。强烈安利去看下这个教程,并不是安利子弹短信,真的是这个教程非常经典,有种《无间道》电影的赶脚,3看似是结束,其实是开始。这个最好自己看一下,体会才最深。

ramMNrm.png!web

(2)游戏

子弹短信最近在酝酿一个“子弹短信Bmoji(别磨叽)表情设计大赛”,可真是够活跃的,刚融了1.5亿有点“膨胀”啊,开始玩上游戏了!我也转发了,因为子弹短信微博说转发可能会中奖。

小游戏这个东西很神奇,在过去这几年,频繁的会有小游戏刷屏,像神经兔、打飞机、旅行青蛙等等,虽然简单,但一出现就风靡全国。这次看看子弹的表现如何。

ABbQVbY.png!web

2. 提升留存率

(1)存在程序漏洞、性能瓶颈

子弹刚上线的时候,面临很多性能问题。如:闪退、无法注册等,目前通过快速迭代提升了很多。

(2)用户被频繁骚扰

ZzqyQ3e.png!web

看见了吧,有图有真相,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啊!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过在8.30更新的版本中,子弹对问题已经进行了优化。目前这些辣鸡用户已经无法直接发送消息给非子弹好友(原来加入群之后可以直接给群内非弹友发消息),但是目前因为入群没有验证功能,所以还是会有些辣鸡用户肆意在群内发送辣鸡信息。

预计后面应该会增加“入群验证”功能来拦截辣鸡用户,同时增加风控功能来持续解决辣鸡信息问题。(看子弹短信招聘广告里,产品经理负责反垃圾系统。)

ra2IFbB.png!web

(3)话题产品的热度减退

由于产品功能相对单一,产品上线10天后,子弹开始退烧,下载量有些下降。所以子弹又搞出了个表情大赛,详见上面1、提升活跃率—游戏。

(4)有更好的替代品

这个比较有意思,其实是替代品先出现,子弹后出现的。既然是主打熟人社交,那目前更好的替代品非微信莫属了,相信腾讯内部也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子弹。现在有好多过了新鲜劲的用户已经开始唱衰子弹,回到微信的怀抱。

不过上面分析提到,虽然对方不装子弹短信,但是仍可以给对方发短信的。如果以后跟中移动、联通等把免流量费谈下来,老罗再来波热点,子弹短信给短信用户发短信互动,被微信惯坏了的用户, 怎么可能会花钱去发短信呢?

反正下载个app只需要一点点流量而已,一般人的手机都会装几十个app,也不差这一个了,谁的手机里面没几个僵尸应用呢。毕竟装一个app的成本是远远低于短信费的。

这里,再次用到俞军大神的用户体验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如果竞品是微信,用户价值当然是负分,但是如果竞品换成是短信呢?

四、总结

通过对子弹外壳+子弹底层的分析,我觉得现在否定子弹还为时过早。相信子弹未来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核心目标用户和商业模式,切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

投资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丢出1.5个亿给一个刚成立的公司玩玩。我相信有着这样一个极具产品思维的团队,即使未来有一天子弹落地了,子弹精神也会永远延续下去。说不准哪天造出个原子弹也说不好。

对于这样一群有梦想,有激情的团队,为什么不能像网易一样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呢?

网易是互联网公司里面的一股清流,低调、不浮躁又有工匠精神。

E36bM3E.png!web

zyaMNfJ.png!web

五、收获

移动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各行业已趋近饱和的情况下,能够有子弹这样的产品出现,属实不易。

做为一个半路出家转行做互联网产品的大龄产品汪, 深知做好一个产品经理非常难。这其中所受的苦,承受的压力只有做过产品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而我在转行之后所面临的困难,诸如思维的转变、产品能力的欠缺、行业知识的缺失、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等等,跟子弹比完全不值一提。

工作之外会听些课看些书,但是与实际工作内容性质有些差距,苦于不能够很好的结合。子弹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把自己当做子弹短信的产品经理去剖析,去揣摩。

同时可以看下自己的产品在当下处于哪个阶段?是否做的是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有哪些好的方面需要学习的,有哪些做的不好的是要避免的?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优先级是如何处理的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实践。

分析的过程中,试着用结构性思维、用户体验要素五层、同理心、用户增长、需求挖掘、需求优先级等理论知识去分析,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个好机会。无论分析的对错,对自己而言都是心智上的一个磨炼,在自己还不行的时候,那么就去向优秀的人学习。

“天下产品一大抄”,如果你以为腾讯是靠抄袭简单的壳子成功, 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换位腾讯的产品经理,像长语音这个痛点,腾讯是不知道嘛?

腾讯当然知道!腾讯做为产品界数一数二产品驱动型的公司,怎么可能会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可能在微信的体量里面算小众需求,毕竟5000w用户对于微信来讲也算一小部分用户。

接下来开始我的主观猜测。

语音转文字,列表页直接回复消息,消息待办功能属于kano模型里面的魅力型需求,这种需求做了以后用户体验会增加,但是不做的话用户体验也不会明显降低。

对于微信来说,子弹当前宣传的亮点主要是交互层面的,对于微信而言远远构不成威胁。微信一定是有优先级更高的需求要做, 所以这个功能一直也没有上线。而且,对于界面做出大的改版,也要考虑下用户的学习成本。

大家也看到了,子弹刚出来的时候,好多人都不知道子弹怎么用。那这个时候如果微信贸然上线,搞不好就成了kano模型里面的反向需求,影响大部分用户的体验。

或许子弹短信的出现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对于腾讯是好事,经过一段时间,子弹短信已将用户的习惯养成,此时腾讯再出手,以极低的用户学习成本获取最大价值的用户体验,可谓一举两得。

最开始做产品的时候,看到前同事张鑫同学在需求表“优先级”一列写什么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需求的时候,我还纳闷这是啥玩意,能不能取个正常点的名字。但是后来了解到kano模型之后,才深深发现自己好无知。不过没关系,当发现过去某个阶段的自己很SB的时候,那说明自己有进步。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错误和困难,止步于此。

也许有一天我可以这样介绍我寄几:I am xx公司PM兼原子弹研究员。

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苹果如果砸在我的头上,我可能会想,是谁放的暗器!如果砸在你的头上,你会想些什么?

写完这篇,可能又会有人觉得我是写了一篇软文,或是收了广告费,也许还是会有人觉得我太主观。

到底是我先抛出个子弹短信会成功的观点,然后去找各种证据证明我的观点。还是我先找到一些证据,通过这些证件总结归纳出的论点呢?

其实答案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在跟大家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可能也鼓励了一些人。

我喜欢那个小朋友的话: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附锤科自制自黑的鼠标垫与各位产品汪共勉:

QVzqeiF.png!web

最后非常感谢很多朋友如此认真的看完我上一篇分析并认真评论,对我也是非常大的鼓励。

本文由 @孙宇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