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万亿市值被严重低估?苹果面临股价下跌的可能性更大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7222.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mQryqey.jpg!web

文/王新喜

当前苹果是全球首家市值破万亿的公司,但是华尔街预计苹果股票还得涨。

摩根称,苹果市盈率还不到16倍,它应该上涨到18倍~19倍才是合理的水平。投资银行Monness Crespi Hardt分析师布莱恩·怀特 (Brian White) 给出的苹果目标股价最高,为275美元,对应的苹果市值为1.3万亿美元。

怀特说,自己是给出使苹果市值能达到1万亿美元目标股价的首位华尔街分析师。 虽然市值创下记录,但“苹果仍然是世界上被低估最严重的股票之一” 。也有分析师向CNBC表示,他仍认为“价值股”苹果 (APPLE) 存在巨大的买入机会。

我们知道,万亿美元市值不是一个小数目,万亿是何概念?相当于3个深圳的GDP,只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强大的产品创新、未来增长潜力与附加值才能撑得起这样的市值分量。但现在苹果的市场份额却在收缩。

根据IDC的最新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苹果手机以12.1%的市场份额排在全球第三,位于三星 (20.9%) 、华为 (15.8%) 之后。此前,苹果一直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现在滑落到了第三。

中印两大市场,苹果面临的局面或更加艰难

苹果公司2018财年第三财季共售出4130万部iPhone,低于市场预期的4160万部,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仅增长了1%,但是苹果手机的营收达到299.0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增20%。

也就是说,苹果的万亿美金市值背后的一大驱动力是依赖iPhone X大幅涨价,大幅带动了其平均售价,推动营收增长换来的。但代价是市场份额不断收窄,而与之相对的是国产手机华为、OV、小米在市场份额上不断攻城略地。

与去年同期相比,苹果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仅仅增长了0.7%,而华为增长了40.9%,小米公司第二季度智能机出货量为3190万部,同比增长48.8%,市场份额为9.3%。根据IDC的数据,苹果手机2018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全球出货量分别为5220万台、4130万台,而华为2018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全球出货量3930万台、5420万台,OV均有小幅增长。

aeuymm6.jpg!web

华为上半年的出货量数据虽然与苹果差不多打平,但从趋势来看,华为、小米的增长相当迅猛,而苹果出货量则在下滑。 一个上行、一个下行。

华为在侵蚀苹果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之外,小米、三星则在印度市场拿下了60%的市场份额,苹果这些年在印度市场的努力已经基本告吹,印度市场iPhone的销量上半年不到100万部,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

q6zIraF.jpg!web

笔者此前也曾经撰文指出,苹果或许应该考虑放弃印度市场, 随着印度市场的份额几乎被三星与国产手机蚕食完毕,这些厂商在印度的渠道深耕与供应链的建设上已经非常深入, 基本上实现了在印度本土化生产,而苹果当前还没有做到。

苹果未来要在印度抢市场,比几年前要难得多。

印度市场至少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跟上过去几年中国消费者的水平与节奏。这决定了印度市场的手机消费将在很长时间内,价格将一直是影响销量最重要的因素。苹果早些年没有打开局面,今后更是加难上加难。

市场份额被赶超,意味着销量的增长赶不上其他厂商的节奏,这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反映到供应链上,继而影响到股价的波动。比如去年供应链传出苹果iPhone砍单,导致苹果股价下跌。因为销量不佳或者销量赶不上其他厂商,往往给供应链带来库存积压,这导致供应链厂商会基于利润的诉求寻求更多出货大厂的合作,来消化产能。况且, 苹果向供应链厂商压价,以期降低成本,反向提升利润的做法已经由来已久。

早在2016年,苹果就要求台湾的下游零部件供应商将其报价调低20%左右,这遭到供应商们的集体反对。目前有媒体消息指出,苹果向供应链压价,压价程度不一,供应链厂商方面积压了不少怨言。当前许多苹果供应链厂商与许多主流手机厂商也加强了合作,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这对于苹果来说不是一个好信号。因为供应链掌控力弱化会直接反映到出货节奏与产品的创新与良率。

而股价反映的是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预期,苹果若要寻求市场份额增长,也需要进一步挖掘新兴市场的红利,寻求新的增量,而不是一直吃存量。但前面指出,苹果在中印两个最大的市场都不容乐观, 一个庞大的存量市场 (中国) 逐步失守,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 (印度) 迟迟打不开局面 ,只能看着其他厂商突飞猛进,反映到苹果未来股价上,未来不容乐观。

苹果新品或再迎小幅升级节奏,或波及出货与股价

高市值的背后,本质是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看好,尤其是苹果新一代iPhone发布在即,但从未来来看,苹果要在市场份额与出货量上大幅增长可能也并不现实。

苹果iPhone X开创了刘海全面屏,从一开始这种刘海全面屏就遭到吐槽,而这种设计方案至今还存在巨大争议,并被业界诟病。而国产手机也在逐步从模仿到抛弃这种设计方案。

但苹果或许还将继续坚守刘海全面屏。关于今年9月份将会召开的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硬件方面几乎已经被曝光得差不多了。能够确定的是,苹果此次会带来三款新iPhone,屏幕尺寸分别为5.8英寸、6.1英寸 (LCD屏、单摄) 、6.5英寸。但是在外观设计上,依然沿袭iPhone X刘海全面屏的设计,后面采用的是全金属后盖机壳,不再是玻璃机身。

3YJvayz.jpg!web

从国内厂商来看,在手机硬件层面或者软硬件融合层面的自主创新已经显露出苗头,并且收获了口碑。OPPO拿出了OPPO Find X,vivo拿出了vivo NEX,OV率先做出了无刘海的真全面屏,提升屏占比之外,通过升降式摄像头的设计突破了全面屏设计的障碍,拿出了全屏幕发声技术。而华为也拿出了GPU Turbo技术与三摄等创新的产品功能。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下半年跟风苹果刘海屏的国产手机厂商或将越来越少,因为从当前国内的舆论环境来看,消费者对于国产手机模仿的容忍度在降低,许多消费者大众在心理层面已经形成了对模仿刘海屏的某种抵触心理,尤其是小米8发布之后被外媒称之为模仿iPhone X最彻底的产品,这也导致众多用户的吐槽。可以说,对模仿刘海屏产品的消费抵触情绪已积累到顶点。

下半年的新iPhone依然采用刘海屏的风险就体现在这里,一方面国产手机在创新层面逐步收获口碑,摒弃了模仿之路,口碑的提升对于国产手机出货量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步显现出来。

而在苹果方面,一方面刘海屏设计是它首创,在供应链层面已经打磨成熟,未来几年很难在外观工艺上做出改变,而如果人们如果有意去观察就会发现,苹果的外观设计变或不变以及产品创新的多寡直接作用于它的出货量,继而影响iPhone出货量导致其股价的波动。

而外观设计的不变与产品的小幅升级往往会导致其呈现销量趋缓,iPhone7系列就是如此,反之亦然。对于苹果过去的新产品设计节奏而言,其外观工业设计创新一般在2年~3年后才会呈现较大的变化,而产品创新一直以来均维持小幅升级的节奏。从iPhone 6调整为大屏之后,iPhone7是一个审美疲劳的节点,这直接导致其出货量下滑与股价的波动。

从去年也可以看出,iPhone 8发布之后,由于亮点缺乏,外观与iPhone7雷同,苹果股票当时也在持续下跌,一周下跌了5.2%。另外是 存量市场与换机市场在不断收缩,换机周期越来越长,这或导致苹果新品砍单成为常态 ,而供应链出货量砍单会导致其股价波动。

而从秋季新品的维持常规升级的节奏来看,苹果股价止涨反跌的可能性是颇大的。因为苹果股价与iPhone销量、利润几乎呈现正相关的曲线走势。

苹果当前的股价并未被低估,而面临下跌的可能性要更大

苹果iPhone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可以将规模经济发挥到极致,但是它的市场份额收窄趋势如果持续下去,生态服务营收及影响力范畴也将收窄,这不是一个健康的信号。苹果这一轮股价上涨背后,有iPhone的周期性因素以及苹果股票回购等资本操作,但资本市场基本忽略了苹果产品持续创新的难度与未来增长预期。

一个原因还在于价格。iPhone X能维持超高端的价格定位,也源于其采用了OLED全面屏与Face ID等创新方案,iPhone X是iPhone十周年产品,也是库克全力一搏的产品,几乎拿出了压箱底的货,而去年是苹果的大年。我们知道,iPhone一直以来有一个超级周期。大年改外观与设计,小年小幅升级性能,即保持着相同外观设计,改变内部配置。即一轮低潮之后引发下一轮高潮,而 接下来的新品依然采用刘海屏设计,更可能是小幅升级的小年。

按照苹果近年来的产品升级节奏,小年遭遇常规升级的可能性更大,常规升级下的iPhone产品很难维持其超高的价格定位,但iPhone X似乎还不是苹果的定价顶点。

根据TF国际证券的现场技术分析师郭明池表示,苹果计划在今年秋季推出大屏版iPhone X,价格比iPhone X更贵,有望进一步推高iPhone的平均售价和利润增长。

一方面是比iPhoneX更贵的价格定位,辅之以常规升级、外观不变的新品节奏;另一方面是刘海全面屏在国产手机一众更具亮点的创新全面屏方案面前,或许已经失色不少——由于稳固的生态系统作用下,苹果占据最大的利益链的核心环节,牵一发动全身,苹果的创新空间变小。

这给iPhone的出货附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苹果在忽略了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环境与印度市场的艰难局面之后,依然在定价层面选择激进的策略,也看得出来苹果内心的膨胀。但从未来趋势、当前的市场环境、供应链层面的不确定因素、苹果高度依赖iPhone销量来支撑股价等多方面因素来看,苹果当前的股价并未被低估,而接下来面临下跌的可能性要更大。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王新喜 授权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7222.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