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漫谈公链发展:交易所与公链的缠结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8btc.com/public-chain-and-exchange?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比特币价格从年初6万多跌至4万,7月份又开始上扬,市场变化剧烈,公链竞争也开始白热化,今天这篇文章,是我最近想法的一个总结,因为主导设计了元界,也做了交易所,所以对行业的思考比较多。本篇观点带一点预测性质,提出来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虽然区块链的热门技术前沿集中在的分片(sharding)和跨链(cross-chain),但技术的迭代周期往往不及产品的迭代周期,剧烈变化的市场首先是从产品和运营体现的,那么本篇文章以交易所和公链的关系为切入点,谈谈以下三个点:代币标准,空投,上币速度。

交易所的地位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看看交易所的在币圈的地位,交易所的地位大家有目共睹,简直可以用“无法无天”形容。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币圈的交易所,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交易所”的职能范畴了,它更像是传统金融中的——银行+上交所+券商+证券登记公司这四者同时互联网化的结果,怎么理解呢?主流数字货币的存托相当于银行,订单委托与撮合相当于是上交所,券商提供流动性,证券登记公司相当于很多ERC20 token。

所以交易所已经成为巨无霸一样的存在,围绕交易所又诞生了相当多的币圈产品,这些产品本质上也属于互联网产品,从传统互联网的角度来看,这些币圈很多玩法属于互联网产品运营的范畴,但结合上面提到四者以及区块链的Token来看,币圈的产品以及运营模式又是全新的。

圈内现在强调Tokenomic(通证经济)这个概念,基于Tokenomic又延伸出了“币改”的概念,我认为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从Tokenomic到币改也好,又或者元界的数字资产与BaaS,Tokenomic将会是区块链行业的共识,为什么呢?

我认为Tokenomic会彻底打破以前互联网产品的烧钱、吸流量、转化、变现的这个流程,基于Tokenomic流量和现金流可以不分离,运营产生的流量直接就是现金流,也就是说区块链产品(仅币圈)可以不需要广告、会员这种变现手段,这种运营方式将是颠覆性的,区块链产品的运营将完全吊打以往的互联网产品运营,然而这些运营手段目前绝大多数都是围绕交易所展开的。

行业的发展,诞生了一个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手段,它是第一个重要的,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段——空投(AirDrop),空投将成为整个Tokenomic的核心运营概念,围绕空投会出现无法的新玩法。具体这里我们先按下不表,在探讨空投之前,我们来理一理公链和交易所的关系,后面理解空投会更清晰。

交易所与公链的关系

我在公司内部一直强调代币标准(Token Standard)的重要性,代币标准意味着门槛极大降低,商业模式可以被复制,那么微创新就会很快,行业发展就快,否则大量的人力和资金都会浪费在重复制造轮子,行业发展就慢。

成为丰富生态的公链必要条件就是包含若干个代币标准,这些代币标准目前来看有两种类型,同质型(ERC20、MST)和非同质型(ERC721、MIT),行业的发展应该还会催生一些新代币标准类型。

那么支持代币标准的公链有哪些呢?在比特币上有Omini协议、以太坊有ERC20等一系列代币标准、元界有MST代币标准。现实的情况是,1C0的兴起于2017年初,而ERC20代币标准开发较早(2015年),已经成为事实意义上的行业代币标准(仅同质型)。目前的现象是,催生出一大批支持ERC20代币的交易所,包括钱包、行情软件,所以围绕代币标准构造生态是非常之快的。

我们接下来看看交易所,据统计,全球交易平台超过8万多家,而数字货币+Token却不过万,按道理这应该供大过需的,Token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实的情况是,交易所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些交易所还处于搭建框架的状态,意思就是说技术上虽然可以很快部署一套交易所,但实际上交易所的运营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很多新交易所都没有运管经验,然后只能干什么呢?——运营上抄大交易所。

如何抄袭,很简单,看看大交易所交易哪些币种,比如大交易所部署了比特币、以太币、USDT等交易对,新交易所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抄”这些主流币种交易对上,所以很容易与大交易所同质化竞争,也就是你能交易的TOPxx的主流币,大交易有更好的体验。也就是说,交易所虽然供给了,但是交易所的门没开,这里的门,是指——上币 (Listing Token)。

换句话讲,就是开这么多新交易所,但是上币速度没跟上去,没解决问题,实在太慢了,上了很多单币种的TOPxx的公链又怎么样呢,新交易所首先需要熟悉并且搞定这些公链的主网,例如Omini协议就相对复杂,完事了交易体验还不如大交易所。我认为解决方案就是用上币这件事活跃整个市场,增加血液流动速度,这样整个行业发展都会提速,总结一句话——上币速度决定了区块链行业发展速度。

那么如何提升上币速度呢?当然是代币标准了,一个交易所应该多支持具有代币标准的公链,少支持单币种的公链(比特币除外)。这是软件工程的特性决定的,如果输入同样的人力,具有代币标准的公链的产出将是单币种公链的数十倍。所以作为交易所,没有理由选择对接独立公链,这个时候就会选择提高上币门槛(上币费、投票等),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独立公链的开发门槛更高,运营门槛也更高,高到一定程度,如果我能选择一个既存的公链完成应用,那么就没有必要开发属于自己的单币种公链了。

所以我早在年初的文章中也断言过,具有代币标准的公链将会是最后的赢家,而只做垂直生态的公链很容易被其他生态更强的公链“吃掉”。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各位是价值投资,看到垂直生态的公链就可以绕着走了,迟早被“吃掉”,这里的吃掉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主动把用户迁移到其他公链上,放弃自己的公链(基础设施)。另外一层含义是被竞品替代掉,而竞品刚好选择的是其他生态更强的公链。这里,有人可能会提跨链,这个属于技术迭代周期,会相当长,想活下去还是不要押宝得好。

所以由于代币标准的存在,交易所和公链可以相互成就,交易所的上币速度可以提升数十倍,而公链因为交易所的支持,生态发展也将会十分迅速。

以上分析会带来一个供需变化,如果因为代币标准的存在,交易所的运营能力大幅增强,那么新项目就会如春笋般冒出,2017年以前具有稳定运营能力的交易所十分稀有,代币标准的出现降低了技术门槛,提升了运营能力,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真正意义的“新交易所”。

新在哪里呢?正常供需是一个交易所可以支持上万个Token,长期目标是十万数量级以上的Token。支持到什么程度呢?街边的奶茶店可以发个Token上交易所,所以这也是“币改。

目前来看,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了上币速度的重要性,相反很多交易所还出现了上币排期的事情,我就觉得奇怪,逼着运营和技术把上币速度提起来,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速度将提升许多倍。

总之,上币速度慢的交易所,首先就会被淘汰掉,以后交易所的一个常态应该是以快速上币、快速淘汰。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涉及到下面一个话题。

区块链与互联网运营的关系

首先要再次重申我的观点,对C端的DAPP是伪需求,不存在这种DAPP,只有互联网服务。运营始终是贯穿了币圈发展生命周期的,所有的财经类网站、行情APP、交易所几乎清一色互联网网络服务的范畴,如果没有中心化的运营手段,靠自然流量吃饭?绝对的DAPP似乎还很遥远,除非人工智能、实体机器人可以完全替代人类劳动。

我认为现在的互联网运营手段也到了一个天花板,加入区块链Token,将会成指数级提高互联网运管能力的上限,尤其是流量变现的能力,别再什么广告流量变现、会员流量变现,太古老了,全部淘汰,可以全部Token一站式到底,区块链数字经济将会给互联网来一次彻底大换血,大升级。

目前币圈最重要的运营手段——空投,其实是币圈第一个数据挖掘的例子,但这也太粗暴了,粗暴到挖掘的维度单一到只有持币量。联系前两年大热的人工智能,或者说大数据以及推荐系统所代表的互联网尖端生产力,也可以会体现在对区块链账本数据的挖掘上。挖掘的结果可以被运用到空投中,将原来的“粗暴空投”升级成“精准空投”。

如果看到什么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项目就脑子一热,我目前不觉得区块链本身与人工智能有直接结合的,也许币圈能用上人工智能的地方,大概率还是交易所。所以我们又回到了交易所。

如果交易的运营能力可以体现上币快、淘汰快、空投准,这三者会催生下面一个话题——垂直化。

交易所的垂直化

前面说的代币标准和上币速度决定了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速度。那么发展的一个阶段性形态是什么呢?就是交易所的垂直化,也就是交易标的物会逐渐向实体资产蔓延,形成细分的Token交易对,以及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的交易所,例如IP产权交易所、文娱门票交易所等等。

目前交易所一直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用户粘性不够,形成稳定用户粘性的难度其实比拉新的难度要高,那么交易所就一定要垂直化,交易所偏向性地渗透到某个垂直领域,例如游戏、直播、数字版权保护、物流,可以将实实在在的领域内的服务转化为交易所的价值锚定对象,那么交易所的流量和用户粘性将会增强。

反观公链应用落地,虽然我们一直盼着公链的应用落地,但其实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解决公链应用的融资和上市问题,这两个都是通过交易所完成的,换句话说,公链应用的落地其实是在交易所完成的,通过交易所的垂直化,也就帮助了公链应用的落地。

交易所与公链地位的互换

有一段时间去中心化交易所非常热门,其实去中心化交易属于技术迭代周期,相对来说比较慢。但如果真的有人做出来一个相对透明,又可以满足运营盈利需求的交易所,应该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联系代币标准来看,如果代币标准非常强势,交易所其实会被迫接受这条公链,这里相当于交易所与公链的地位互换了,典型的例子是以太坊。所以去中心化交易所就显得非常重要,完美结合代币标准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其实是与代币标准平分秋色的角色。

但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问题其实难在跨链,如果可以解决跨链这个问题,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崛起会非常之快,这将是一波长足的区块链发展。

总结

代币标准是连接公链和交易所的纽带,代币标准决定了交易所的上币速度,交易的上币速度决定了行业发展速度,通过代币标准交易所可以完成垂直化,增加用户粘性,帮助公链应用落地。所以交易所和公链要放一起做,是区块链数字经济(也就通证经济)的阶段性终局,很荣幸元界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

原文:蓝狐笔记

作者:元界联合创始人兼CTO陈浩

版权声明: rYRfAbQ.png!web7biuA3Q.png!webUr6zAjQ.png!web 作者保留权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巴比特立场。

发文时比特币价格 ¥44988.34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