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webpack4介绍与总结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lede.com/2018/07/29/fe/webpack4_intro/?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由于web应用扩展地得极其迅猛,前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前端的苦不是有多难学,而是我刚学完,这东西就被淘汰了(手动哭脸)。框架方面我们有vue、react、angular,我们需要写vue单文件,也需要写jsx语法;js方面我们有Typescript、es6(7、8、9),现在是每年一个小版本的迭代,语法也是在不断更新和淘汰;模块方面我们有es6的modlue、CommonJS、AMD;css方面我们有sass、less、postcss。新技术层出不穷,浏览器实现跟不上,还要考虑到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但是webpack可以轻松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webpack的世界中放心地使用上述提到的技术,以更方便、舒服的方式完成我们开发。

At its core, webpack is a static module bundler for modern JavaScript applications. 这是官网的定义,webpack就是一个静态模块的打包工具。webpack可以将工程中的静态资源根据我们声明的依赖关系,打包出最后的正常运行的输出文件。官网显示的这幅图很形象地描述了这个过程:

AJbqiiB.png!web

在webpack中,所有的静态资源都可以被处理为一个模块,包括js、图片、css、字体。模块化是前端开发的主要模式,模块化的好处有很多,我想到的有以下3种:

  • 更轻松地拆分代码逻辑,对于大型工程尤其重要
  • 更容易地去管理变量,模块会自动生成一个局部变量环境,减少全局变量的污染
  • 显示地声明依赖关系,想想之前在head中引入很多script标签,由于script顺序错误而引起的bug

在es6之前,原生js是不支持模块化开发。因为js设计之初,只是为了实现表单验证等简单的交互,并没有考虑到要用js来写大型的web应用。随着js承担地职责越来越大,模块化开发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于是,js社区诞生出了CommonJS、AMD这样的js模块化标准,随后在es6中,也终于加入了module的原生支持。现在最新版本的各大浏览器均已实现了对es6的module语法支持,但也仅限于最新的几个版本,详情可以查看一下 can i ues 。我们可以把webpack当成是模块化标准的实现方案,但webpack的功能不仅限于此。

webpack支持多种模块使用方式,包括es6的module、CommonJS、AMD。推荐使用es6的module语法,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标准,是以后模块化语法的主要使用方式;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静态的,webpack可以依靠静态分析,做一些优化,比如Treeshaking。webpack自带js模块处理功能,其他类型的静态资源我们需要通过配置相应的loader去处理。

概念和配置

webpack中最重要的概念有以下几个:

  • Entry, 工程的入口文件配置
  • Output, 打包的输出的文件配置
  • Chunk, webpack处理和输出的包
  • Loaders, 加载器,用于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块,可扩展
  • Plugins, 插件,在webpack打包过程中不同时机执行一些任务,比如清除打包目录、复制静态文件、抽取css文件
  • Mode, 区分开发环境和生成环境

webpack一般根据配置文件去执行打包任务,我们创建一个webpack.config.js文件来编写我们的打包配置。

Entry

Entry,顾名思义就是工程的入口文件,Entry的配置写法有三种:

  • 对象,可配置多入口,可配置chunk名,灵活可扩展,最常用,一个属性就是一个entry chun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app: './src/app.js',
    vendors: './src/vendors.js'
  }
};
  • 字符串, 最简单直接方式,单入口,chunk名默认为ma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to/my/entry/file.js'
};
  • 数组, 多入口,将多个入口文件打包为一个chunk,chunk名默认为ma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to/my/entry/file.js', './path/to/my/entry/file1.js']
};

入口一般用对象写法即可,其他两种写法的可忽略。

Output

Output用于配置打包输出的文件,包括输出文件的文件名、输出路径、静态资源地址,这里列出最常用的4种:

module.exports = {
  entry: {
    app: './src/app.js',
    search: './src/search.js'
  },
  output: {
    filename: 'js/[name].js',
    chunkFilename: 'js/[name].js',
    path: __dirname + '/dist',
    publicPath: 'http://cdn.example.com/assets/[hash]/'
  }
};

配置项如下:

  • filename: 配置输出文件名,可添加路径配置(例子中js/),可使用占位符,占位符有以下5种:
    ?
    
  • path: 文件的输出路径,必须是绝对地址

  • publicPath: 用于设置打包过程中产生的静态文件的最终引用地址,静态文件的最终引用地址为 output.publicPath + output.filename ,很多时候,你的静态文件放置在CDN上,通过publicPath就可以很方便地设置。如果你的静态引用地址在运行时才能确定,可以在入口文件中设置 __webpack_public_path__ 来决定publicPath的值:

    __webpack_public_path__ = myRuntimePublicPath;
    
    // rest of your application entry
    
  • chunkFilename: 用于设置非entry入口的chunk的输出文件名,非entry入口的chunk一般在动态引入和 CommonsChunkPlugin 中产生,这是一个Plugin,用于抽取公共代码或者进行代码分割等操作,该plugin已经在webpack4中废除,由webpac4内置的 optimization.splitChunks 替代,后面会讲到

output还有其他很多配置,这4个是常用配置。

Loaders

Loaders可以理解为不同类型模块的处理器,将这些类型的模块处理为浏览器可运行和识别的代码。比如babel-loader将es6以上代码转换为es5代码;sass-loader将sass代码解析为css代码;url-loader和file-loader可以将图片、字体等静态文件解析为base64码或者静态文件地址。Loaders给我们提供了处理模块的入口,在里面可以使用全部的js功能,从而使webpack具有了强大而灵活的能力。webpack及webpack社区提供了功能强大的loader供开发者使用,你也可以自己编写loader。下面介绍一下在工程中常用的loader。

js Loaders

babel-loader

使用 babel 将ES2015+的代码转码为ES5的代码,babel的具体配置可参考babel官网

modlue: {
    rules: [
        {
             test: /\.js$/,
             exclude: /(node_modules|bower_components)/,
             use: 'babel-loader
        }
    ]
}

exclude表示不处理的目录,一般 node_modules 中的第三方js文件不在我们的处理范围内。

script-loader

该loader使对应的js文件在全局环境中运行一次。比如我们在工程中使用了jquery的插件,需要全局暴露$,我们就需要让jquery文件在全局环境中运行,以便让它把$挂载到全局变量中,效果和在浏览器中加script标签一样。

import 'jquery';

module: {
    rules: [
        {
        test: /jquery$/,
        use: [ 'script-loader' ]
        }
    ]
}

css Loaders

  • style-loader:将css模块以style标签的形式加入到html中

  • css-loader:主要用来解析css中的静态资源,将@import和url()解析为import/require(),解析出的除css以外的静态资源,一般交给url-loader和file-loader去处理

  • postcss-loader:可以对css进行各种处理,功能强大,比如自动添加css前缀,也可自定义插件

  • sass-loader/less-loader:将sass/less代码转换为css

解析一个sass文件,并不只需要一个loader,它需要多个loader串行处理,webpack可以配置多个loader串行处理:

module: {
    rules: [
        {
        test: /\.sass$/,
        use: [ 'style-loader', 'css-loader', 'postcss-loader', 'sass-loader' ]
        }
    ]
}

我们可以将use配置为一个数组,loader从右往左依次执行,且前一个loader的结果是下一个loader的输入。最后一个loader的输出就是我们最终要的结果。一个sass文件首先经过 sass-loader 处理,变成css文件,又经过 postcss-loader 处理,添加浏览器前缀等功能,接着交给 css-loader 去解析css文件引用的静态变量,最后由 style-loaderscript 标签的形式加入到html中。

Files Loaders

url-loaderfile-loader 是一对用来处理图片、svg、视频、字体等静态资源文件的loader。一般体积比较小的资源交给 url-loader 处理,编码为base64字符串,直接嵌入js文件中。体积较大的文件由file-loader处理,直接释放为了一个输出文件。

{
    test: /\.(png|jpe?g|gif|svg)(\?.*)?$/,
    loader: 'url-loader',
    options: {
        limit: 10000,
        name: 'img/[name].[hash:7].[ext]'
    }
},

一般只配置 url-loader 即可,在资源超过limit的时候, url-loader 会将资源自动交给 file-loader 处理,并将options内容也传递给file-loader。

Plugins

loaders用来转换某种特定类型的module,plugins则用来在一些合适的时机执行一些特定的任务,比如代码分割、静态资源处理、环境变量的注入、将所有css的module抽取为单个文件等。webpack自身也是用插件系统构建起来的。插件的目的是做任何loaders做不了的事情。

HtmlWebpackPlugin

HtmlWebpackPlugin插件可以用来生成包含你所有打包文件(js和css)的html文件,特别是你在打包文件名配置了hash,就不得不用这个插件了。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html'),  
          filename: 'static/index.[hash].html',  
          inject: true, 
          minify: false, 
          chunks: ['app', 'vendor'] 
      })
  ]
};
  • template: HtmlWebpackPlugin生成html文件的模板,如果简单的话可以直接通过其他配置项生成,不必单独提供一个html文件模板,详情可参考 HtmlWebpackPlugin
  • filename: 输出的html文件名,规则和output的filename相同
  • inject: 是否注入打包的文件,包括js和通过MiniCssExtractPlugin打包输出的css文件,默认为true
  • minify: 是否压缩
  • chunks: 只注入某些特定chunk的输出文件,在多文件场景下比较有用

MiniCssExtractPlugin

MiniCssExtractPlugin 将一个chunk中的css抽取为一个单独的css文件,如果chunk中不包含css,则不生成文件。且支持按需加载和sourceMap。webpack4新增插件,在webpack4之前是使用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来做这件事。官方文档总结了 MiniCssExtractPlugin 相对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的四个优势:

  • 按需异步加载
  • 没有重复编译(性能)
  • 使用更简单
  • 专门为css设计
const MiniCssExtractPlugin = require("mini-css-extract-plugin");
const devMode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MiniCssExtractPlugin({
      // Options similar to the same options in webpackOptions.output
      // both options are optional
      filename: "[name].css",
      chunkFilename: "[id].cs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
          devMode ? 'style-loader' : {  // MiniCssExtractPlugin目前还没有HMR功能,所以最好只在生成环境使用
            loader: 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
            options: {
              publicPath: '../' // 可单独配置publicPath,默认采用output中的publicPath
            }
          },
          "css-loader"
        ]
      }
    ]
  }
}

CopyWebpackPlugin

CopyWebpackPlugin用来处理静态文件,可以将文件或者文件夹原封不动地移动到打包目录。

const CopyWebpackPlugin = require('copy-webpack-plugin')

const config = {
  plugins: [
    new CopyWebpackPlugin([
        { from: 'source', to: 'dest' },
        { from: 'source', to: 'dest', toType: 'dir|file|template' }, // 手动设置to的类型,比如设置成dir,即使to设置为a.js,最后也会生成a.js文件夹
        { from: 'source', to: 'dest', context: '/app' }, // 基准目录,from相对于context解析
        { from: 'source', to: 'dest', ignore: ['*.js'] }, // ignore, 忽略匹配的文件
        'source' // 只有from,to默认为output的path
     ], {
         context: '/app', // 同上
         ignore: ['*.js'], // 同上
     })
  ]
}

CleanWebpackPlugin

CleanWebpackPlugin用来清除打包目录,主要用于每次重新生成的时候,清除残留文件。在文件有hash值的情况下,是必要的。

const CleanWebpackPlugin = 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
const config =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bulid/*.js'], {
        watch: false, // 是否在--watch模式下也清除files然后重新编译,默认为false
        exclude: [ 'files', 'svg', 'css' ] // 不删除的子目录和文件
    }),
  ]
}

DefinePlugin

DefinePlugin用来定义webpack编译期间的全局变量。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变量,来做不同的动作。最典型的就是可以区分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比如在开发环境打印各种警告、错误,在生产环境去掉这些跟业务无关的代码。

DefinePlugin的参数是一个对象,键名是一个标识符,或者用 . 隔开的多级标识符,参数遵循以下规则

  • 如果参数值是一个字符串,则被当做代码块
  • 如果参数值不是字符串,则会自动转换为字符串
  • 如果参数值是一个对象,则对象的每个值都按照上述规则被定义为全局变量
  • 如果键名前面有typeof,则只是定义typeof的调用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process.env.NODE_ENV': JSON.stringify('production'),
      PRODUCTION: JSON.stringify(true),
      VERSION: JSON.stringify('5fa3b9'),
      BROWSER_SUPPORTS_HTML5: true,
      TWO: '1+1',
      'typeof window': JSON.stringify('object')
    });
    

index.js

console.log('PRODUCTION', PRODUCTION);
console.log('VERSION', VERSION);
console.log('BROWSER_SUPPORTS_HTML5', BROWSER_SUPPORTS_HTML5);
console.log('TWO', TWO);
console.log('Object', typeof window);

被编译为

console.log('PRODUCTION', true);
console.log('VERSION', "5fa3b9");
console.log('BROWSER_SUPPORTS_HTML5', true);
console.log('TWO', 1+1);
console.log('Object',  false ? undefined : _typeof(window));    // 不太明白

DefinePlugin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在编译过程中遇到这些定义好的键名,就用键值做简单的文本替换。所以,你如果想给全局变量赋一个字符串,需要这样写 '"production"' ,一般使用 JSON.stringify 来转一下。

Mode

webpack4新增了 mode 配置。webpack会根据 mode 值自动帮你做一个不同的优化:

  • production(默认值)

    • DefinePlugin 中将 process.env.NODE_ENV 设置为 production
    • 默认启用了如下插件: FlagDependencyUsagePlugin , FlagIncludedChunksPlugin , 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NoEmitOnErrorsPlugin , OccurrenceOrderPlugin , SideEffectsFlagPlugin and UglifyJsPlugin
  • development:

    • DefinePlugin 中将 process.env.NODE_ENV 设置为 development
    • 默认启用了如下插件: NamedChunksPlugin , NamedModulesPlugin
  • none: 什么都不做

mode 的两种使用方式

  • 配置:
module.exports = {
  mode: 'production'
};
  • 命令行:
webpack --mode=production

代码分割

代码分割可以把代码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割,用来做按需加载或者并行加载,以减少加载时间。在webpack中,主要有以下3中方式,实现代码分割:

  • Entry Points: 手动在 entry 入口配置处配置多个入口
  • SplitChunks: webpack4默认带这个优化插件,用于抽取不同chunk的公共部分,或者直接代码分割
  • Dynamic Imports: 动态加载,在函数中使用 import() 语法,webpack使用 SplitChunksimport() 加载的module分割为一个单独的chunk,并在函数执行时加载该chunk对应的js文件。

第一种没什么好说的,主要说一下后两种。

SplitChunks

在webpack4之前的版本,都是使用 CommonsChunkPlugin 来抽取公共chunk,在webpack4中废弃了 CommonsChunkPlugin ,转而支持内置的 optimization.splitChunks

splitChunks 默认只对按需加载的chunk起作用,会自动将import()引入的module分割为单独chunk,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node_modules

在执行后两个原则的时候,体积大的chunk被优先生成。

splitChunks 的默认配置如下,我们可以看出正好是和上面4个条件对应的:

module.exports =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minSize: 30000, // chunk只有超过这个大小才会被分割
      maxSize: 0, // 大于这个体积的chunk会被自动分割为更小的chunk
      minChunks: 1, // 一个模块被共享的chunk数量大于minChunks时,才会被分割出来
      maxAsyncRequests: 5, // 按需加载最大的并行数
      maxInitialRequests: 3, // 初始加载最大的并行数
      automaticNameDelimiter: '~', // name为true时,新chunk的文件名由cacheGroups的key加上chunks属性的一些信息生成,automaticNameDelimiter是分隔符
      name: true,
      cacheGroups: {  // 配置拆分规则,会继承splitChunks所有的配置项,所有splitChunks配置项都可以在这里重写覆盖,test、prioprity、reuseExistingChunk是cacheGroups独有的属性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 模块匹配规则,可以是正则表达式或者函数,不写默认选择所有模块
          priority: -10 // 优先级,当同一个模块同时包含在不同cacheGroup中,该模块将被划分到优先级高的组中
        },
        default: {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如果该chunk包含的modules都已经另一个被分割的chunk中存在,那么直接引用已存在的chunk,不会再重新产生一个
        }
      }
    }
  }
};

chunks

splitChunks 的chunks属性表示作用的chunk范围。chunks可以是一个函数,完全由开发者控制;也可以是一个字符串,字符串一共有3个值:

  • initial,表示只作用于入口chunk
  • async,表示只作用于动态引入的异步chunk
  • all,所有chunk

name

name属性表示最后生成chunk的文件名,有以下3中类型取值:

  • boolean,设置为 true ,则会根据cacheGroup的key和chunks属性的信息自动生成
  • string,如果设置在 splitChunks 下,那所有chunk设置为相同的名称,这会造成不同的chunk合成为一个chunk,当然你可以设置在 cacheGroup
  • function,完全由开发者控制

Tree Shaking

Tree Shaking 这次词很形象,摇树,把烂掉的树叶摇下来。我们工程中的 烂树叶 就是那些我们导出了,但是没有用到的代码, Tree Shaking 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无效代码,减小打包体积,有其在大工程中,效果明显。

Tree Shaking 的使用三部曲:

静态的模块语法

使用 Tree Shaking 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使用ES2015的模块语法, import , export 。因为ES2015的模块语法是 静态加载 的,而CommonJS和AMD都是 动态加载静态加载 是指在编译阶段你就能确定导出和加载的内容。ES2015在语法上规定:你只能在顶层模块作用域进行导入导出操作,不允许在条件语句中导入导出,也不允许导入和导出的内容有变量。这意味着你只分析源码就可以确定导入和导出的内容,而不是等到运行时才能确定。比如说下面 CommonJS 的语法,在ES6中就是不能使用的:

var my_lib;
if (Math.random()) {
    my_lib = require('foo');
} else {
    my_lib = require('bar');
}

你只有在运行的时候,才知道到底加载是的 foo 还是 bar 。ES6强制模块语法静态化,失去了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可以通过静态分析去实现Tree Shaking。

sideEffects

在完全的Es6模块世界中,代码是没有副作用的,但是现在我们可能用到的各种地方库会有副作用。 副作用 是指代码除了导入和导出,还做了一些其他影响了其他代码的行为,比如定义了全局变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polyfills,比如Promise的polyfills就定义了Promise全局变量。这时候如果我们分析到Promise有未使用的导出代码,则不能删除,否则可能会影响Promise的使用。哪些是有 副作用 的代码,需要你识别,并且告诉webpack,方式就是通过设置sideEffects,可以设置在package.json文件中,也可以设置的module.rules中。

{
  "name": "your-project",
  "sideEffects": [
    "./src/some-side-effectful-file.js",
    "*.css"
  ]
}

UglifyJSPlugin

webpack会通过静态分析找到冗余代码,并打上标记,我们看一下官网例子:

math.js

export function square(x) {
  return x * x;
}

export function cube(x) {
  return x * x * x;
}

index.js

import { cube } from './math.js';

 function component() {
  var elem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pre');

  element.innerHTML = [
    'Hello webpack!',
    '5 cubed is equal to ' + cube(5)
  ].join('\n\n');

   return element;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component());

development 模式下打包,内容如下:

/* 1 */
/***/ (function(module, __webpack_exports__, __webpack_require__) {
  'use strict';
  /* unused harmony export square */
  /* harmony export (immutable) */ __webpack_exports__['a'] = cube;
  function square(x) {
    return x * x;
  }

  function cube(x) {
    return x * x * x;
  }
});

我们可以看到代码中并未用到 math.js 中的 square 方法,webpack输出文件中表示它未被使用。如果想去掉未被使用的代码,则需要用到 UglifyJSPlugin 插件,它是用来压缩js文件的,自动启用了去除冗余代码的功能。我们可以在 production 模式下打包,会发现 square 的代码已经被去除。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