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星巴克、瑞幸、连咖啡,在新零售三岔路口分道扬镳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sohu.com/a/245137666_115503?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eyemaqR.jpg!web

咖啡行业好不热闹。

8月2日,星巴克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如平地一声惊雷,近700万星巴克会员炸开了锅,纷纷表示“星巴克你变了”。似乎是感应到了什么,早先嚷嚷着要举报星巴克垄断的瑞幸竟先发制人,先一天公布了要进军轻食市场的战略。另一边,曾经为星巴克、Costa做过配送服务的连咖啡也在1号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口袋咖啡馆”,誓死要玩出不一样的新零售。

这三者可谓是爱恨纠葛,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一句话概括就是,星巴克要做瑞幸和连咖啡都在做的外送,瑞幸要做星巴克在做但连咖啡不做的轻食,连咖啡要做瑞幸和星巴克都不做的新零售。

星巴克是老牌豪强,瑞幸和连咖啡属于“新晋网红”,它们一举手一投足,都会让咖啡行业震动甚至变天,我们姑且称之为“咖啡三雄”。这两天先后搞事,“咖啡三雄”难道嗅到了什么气息?普通消费者不明觉厉后,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星巴克想要“变种”

阿里巴巴CEO张勇昨日戏称和星巴克的合作是宣布“结婚喜讯”,那么问题来了,星巴克为什么要和阿里“结婚”?功利地看,星巴克和阿里合作有两个最关键的原因不可以忽视。

一是星巴克要借阿里的力,去拔高自己。阿里的能力不用多说,至于怎么拔高,合作里谈到的做外送、打通会员体系、数字化经营,都是星巴克传统基因里即将新增的东西,这无疑会让一直耕耘线下一亩三分地的星巴克大变样。

二是星巴克要借阿里的力,去打对手。瑞幸和连咖啡的崛起,用户是看在眼里的,星巴克不可能看不到。另外一个刺头就是市场规模在增长,但星巴克却出现了业绩下滑(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这样的反差很难让星巴克不把责任归咎于对手的激烈进攻。而星巴克有了阿里,能做外送,或许这是借助互联网挽回颓势的最好办法。

所以,阿里的角色定位,对星巴克来说更偏向于一个“救星”。星巴克的命根子是什么?是被其称为“第三空间”的线下门店吗?其实不是,而是自己的虚拟资产——会员。这次把700万会员都给了阿里,让阿里帮其挖掘价值,星巴克是豁出去了,毕竟这是老本,比起腾讯说的“半条命”给了合作伙伴,星巴克这是“整条命”交出去了啊。

不交出去整条命行吗?去年星巴克和阿里小试牛刀,在上海搞了家智慧门店,号称全球最大。结果今年还不是业绩下滑,虽然不能一竿子打死,但星巴克前面的改革还是太保守。看看大润发这些传统商超,在被阿里换血后,起码有了新姿态,跟得上时代。

星巴克不明白吗?要是再小试牛刀的话,就不知道要被甩多远了。所以整条命交给阿里,是形势所迫,也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星巴克会变成什么样,明眼人心理大概是有数的。首先搭上外送可以说插上了翅膀,虽然能飞多远不确定,其次借助阿里的零售设施,星巴克在技术和效率上有突破是肯定的。所以说,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传统星巴克要转型了,阿里的手术刀迟早会让星巴克“变种”。

瑞幸想要“第三空间”

星巴克是不变不行,瑞幸是怎么变都行,毕竟线下门店有星巴克为参照物。说起瑞幸,小蓝杯曾经刷屏过不少人的朋友圈,在首杯免费的诱惑下,也有不少星巴克会员“投敌”。有人质疑瑞幸的烧钱是不健康的,但只要瑞幸愿意,烧多少都是自己的事,毕竟它赚到了别人眼红的人气和流量。

这次做轻食,还要打五折,瑞幸明显是奔着星巴克去的。在昨天的回应中,瑞幸仍然是一副高傲的姿态,甚至直言“星巴克是在学习瑞幸”。是不是学习瑞幸不知道,但瑞幸做轻食倒有那么点向星巴克“开火”的意味,因为瑞幸的海内外轻食供应商也是星巴克的供应商。

瑞幸现在在疯狂扩张门店,目前麾下已经有了809家,年底预计要开到2000家。全部将轻食加入门店服务菜单中,还搞价格补贴,瑞幸的小九九不言自明。一是在尝到了外送补贴的甜头后,瑞幸已经将“低价”上升到战略层面。况且此前有消息称瑞幸完成了2到3亿美元的A轮融资,不差钱是瑞幸的底气,而大规模烧钱引流是眼下用的最手热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轻食的加入意味着线下门店生态的补足,星巴克“第三空间”概念的核心其实就是满足人在特定时间的特定需求。而有了轻食,瑞幸有两个改善,一个是消费生态丰富性增加,一个是门店氛围改善。

但中规中矩的说,瑞幸做轻食还是件小事,毕竟一切都是服务于门店。不做轻食,瑞幸会不会面临客流增长乏力的局面?这是小概率事件。但做了轻食,瑞幸有星巴克这个模板,所以线下客流增长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门店还在高速扩张中,年底瑞幸的发展阶段性报告绝对不会难看。

瑞幸大张旗鼓地做外送是事实,不过把疯狂开店、做轻食这些事情串联起来,事实也清晰了不少。瑞幸其实是“两只腿”走路,线上外送不计代价引流打广告,是肌肉较少的腿,或者说是个拐棍,线下门店要帮助瑞幸撑起更多客流,是未来的主要发力点,是肌肉较多的腿。

但“两条腿”走路的瑞幸,总得有一个侧重。它给出的答案是“外送不是核心竞争力”,这足以说明瑞幸想要的,仍然是像星巴克一样的“第三空间”门店。

连咖啡想要“新零售”

如今星巴克要做外送,多少也会想起4年前的连咖啡。和瑞幸、星巴克不同的是,连咖啡率先尝试了咖啡外送形式,如今成了一个“以外送为核心”的咖啡品牌。

为什么要以外送为核心,连咖啡的考虑可能在于,第一,背靠微信,线上流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户二次、三次购买会成为常态化;第二,咖啡外送是增量市场;第三,咖啡外送是新零售很好的实验阵地。

所以这两天做“口袋咖啡馆”是连咖啡对线上流量深挖的一种表现。连咖啡还公布了上线这款小程序第一天的成绩,52万家线上咖啡馆开张。当然,我们不能确定究竟卖出了多少咖啡,但咖啡是怎么卖的,连咖啡很清楚。

这两年在新零售的滋润下,有个“货找人”的概念很火。这一次的“口袋咖啡馆”,包括之前的各种拼团小程序,连咖啡做得其实就是这样的事,让咖啡找人。这些年在微信上的尝试,大概可以证明一点,生于微信、起于微信的连咖啡已经把微信流量下的社交关系链摸得比较清楚。

让连咖啡如此迷恋线上流量挖掘的原因,大概也有两点。第一,大家都在借微信的生态把事情做大,拼多多如是,千聊如是,京东如是,所以,不用白不用;第二,做咖啡外送的品牌太多了,要肉搏得先有两把刷子,有一个稳定的线上流量基地自是最佳。

不过,做外送只靠线上不可能做大。连咖啡也有自己的线下阵地,就是其称之为“站点”的门店。也许是为了区别于其他品牌打出差异化,也许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星巴克、瑞幸不同,连咖啡的站点更像“每日生鲜”的前置仓,只负责做咖啡和送咖啡,功能性居高,服务性成分少。

这样来看,连咖啡恰恰是与瑞幸相反的,连咖啡重视线上,瑞幸重视线下,但连咖啡却是对新零售情有独钟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线上+线下+物流是新零售的标准构成。反过来看,连咖啡只做线上、不做线下或者只做线下、不做线上都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连咖啡要做新零售,缺一不可。

最新数据显示,连咖啡已经在北上广深有 200 多个站点并全面实现盈利。此外,根据最新消息,连咖啡正在规划下半年在各个城市开设旗舰店和形象展示店。不过有一点要知道,连咖啡持续对线上流量生态的激活想必会带来更多的日订单增量,所以如何平衡站点数量和运力,是连咖啡需要考虑的,而且任意一环做不好,都有可能对自己的新零售战略产生干扰。

“外送三雄”难逃恒久“三国杀”

星巴克要“变种”、瑞幸要“第三空间”、连咖啡要“新零售”,“咖啡三雄”各自的发展路径正在变得清晰。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是这个节点?其实可以这么说,促成他们不断改变的引绳正是他们之间不可磨灭的竞争关系。

瑞幸和连咖啡们对星巴克的挤压效应已经有所体现,而星巴克不会坐以待毙,拉来阿里这个中国最大的零售巨头当援兵。此外,瑞幸和连咖啡也在外送领域激烈厮杀,为了流量和曝光进行激烈缠斗。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三国杀”,一如此前微博、今日头条和知乎在问答上的肉搏一般。而且,这场“三国杀”只会越来越激烈,因为接下来星巴克、瑞幸和连咖啡的动作只会越来越频繁,真刀真枪地干势必会走向常态化。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大家的兵书、军师都不太一样。星巴克有阿里,后面向综合业态进发不是不可能;瑞幸短时间内不可能剥离外送业务,而且还会继续巩固线下门店;连咖啡短时间内还是只会专注于花式线上引流,并结合线下站点继续探索新零售的各种玩法。

过去,他们在大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偶有胜负。但此刻,命运的轮盘把它们丢在了三岔路口中间。为了跑赢对手,星巴克、瑞幸、连咖啡要分道扬镳了,而这场“三国杀”将会以另一种形式为我们呈现。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