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吴恩达牵手中联重科,中国“智慧农机”的春天到了?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ifeng.com/a/20180803/45099712_0.s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原标题:吴恩达牵手中联重科,中国“智慧农机”的春天到了?

QRvUn2j.jpg!web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吴恩达曾经提及的三个创业项目(教育、制造、创投)在今年1月全部落地,就在大众以为一切尘埃落地时,这位“卖水者”在半年后又转而为他的第二个创业项目Landing.AI开辟了一个分支——农业机械。

7月31日,中联重科宣布与吴恩达教授的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在农业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产品,将中联重子公司中联重机发展为一家人工智能农机公司。

与中联重科的合作是Landing.AI继富士康之后的第二个大单,显然,吴恩达的野心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吴老师此次高调、高起点的将目光投向了农业领域,究竟意欲何为?

此时高调合作,无非是借农机装备的风口

吴恩达继富士康后,为什么选择了一家中国企业来达成农机装备的合作呢?或许可以从当前的大环境来分析一二。

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出口电信零部件产品,期限为七年。美方封杀中兴通讯,打压中国高科技公司,也印证了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

今年7月,美国又宣布加征中国产品关税,自此,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此次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中国的农机装备也在加征关税名单之列。

amQzEjB.jpg!web

事实上,当前全球农机前三强跨国企业都在美国,他们分别是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和爱科,这三家旗下工厂遍布全球,约翰迪尔在全球的员工甚至达到6.7万之众。而中国农机行业仅仅开始了国外建厂的试探,有的出海计划还没成熟就已经夭折,在中国,至今尚无一家跨国企业。

如此,美国加征农机关税的举动就很令人深思了。这究竟是美国的无心之举还是防患于未然?

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国农业机械的市场。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成规模以上的农机企业年产值已经达到3952.28亿元,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农机产值第一位。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农机工业和农机企业正在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上的不断突破,结合中国目前有土地流转和兼并的大趋势——有很多过去的小块农田变成了大片农田,这意味着智慧机械作业越来越有优势。

在中美贸易战阴影下,借助吴恩达的Landing.AI,完成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联重科这样的本土企业,其实遇到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尤其是中联重科旗下的农机产品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并建有数据中心,显然为吴恩达的AI制造农机铺好了前路。

中联重科与吴恩达的合作,就像武功略有小成的郭靖,遇到离家出走的黄蓉。一个憨厚敦实,志向坚定却缺乏指导,一个聪明伶俐,出走桃花岛后却没有太多江湖经验。双方联手,在国际化研发、本地化生产上形成突破不是难事。

外有环境加持,内有队友助攻,吴恩达显然是瞄准了智慧农机在中国这片黄土地上的勃勃生机。

农机要解决的问题,吴恩达一个也没落下

看起来局面大好,但也有观点对吴恩达的此项合作表示担忧,中国农机市场痼疾难除,在AI赋能农业机械之前,吴恩达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笼罩在中国农机市场上方的阴霾。

1. 农机市场结构性萎缩

农业机械市场虽然在产值和销售额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主要是偏重于数量的粗放式增长,在产品结构上,集中在大众化的低端产品方面,大多数农机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大同小异。这种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市场进一步拓展的最大障碍。

除了产品结构,市场投放也有明显的偏重。我国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率几乎达到了100%的水平,而其他不适合发展机械化或者机械化成本很高的丘陵和山区,农业市场化程度远低于平原地区。

而就目前的农业机械产业的技术水平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再加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必然构成目前农业机械市场结构多样化的限制性因素。

再者,农业机械多而杂,目前技术水平相对比较成熟的是国家一直扶持的各种平原田地大型农,而对于其他各种细分领域,小需求的特点使其无法得到政府和各级研究所的器重,发展远远滞后于各类大型农机。

显然,要想在我国推广智慧农机是不容乐观的,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只盯住了眼前利益。这种偏重于低端产品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初期虽然具有迅速覆盖国内市场的数量上的优势,但随着低端市场的逐渐饱和,必然导致农业机械市场拓展出现结构性萎缩的困境。

另一方面,这可能与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有直接关系,国家现在只是补贴在某个机型上,而很少补贴在新技术上。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毕竟身单力薄,推广起来就会很慢。

2. 技术变现越发困难

目前,农机市场里还出现了供大于求的问题,农机产值虽然在14年达到近了4000亿的历史最高值,但同比增长仅8.55%,不仅远低于2013年16.31%、2012年19.07%的增长幅度,也低于2014年机械行业总体9.41%的增幅。在现阶段里,农机技术的变现显然越来越难了。

最近两年,国内农机工业在度过补贴推动的黄金时代之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特别是今年以来,绝大多数细分市场都大幅下滑,导致不少农机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这是因为新产品在研发和推广上的费用比较高,产品最后的市场报价就会比较高,用户就不太容易接受。

虽然土地流转会进一步增加农机需求,但是据现实来看,最多也就是帮助消化农机现有的库存量,而新机器的买卖远远不如租机划算。

对比国外企业的技术成本,欧美农机寡头经过数十年发展,他们的研发成本历经多年分摊,早就摊薄至最低水平。相反,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在技术与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但背负包袱的肉身显然与外资企业难以抗衡。

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国内农机市场历经多年的政策红利驱动和成本优势,已经到了技术驱动、创新驱动的阶段,到了从追求规模扩张为主调整为规模、质量同步发展的阶段。

是金矿还是深坑,吴恩达自己心里有数

继富士康后,吴恩达这次盯上的是第一产业内的机械装备,吃瓜群众开始在替吴恩达算账,讨论这到底是金矿还是深坑。

结论我们暂且不说,倒是在吴恩达的口中,智能相对论分析师颜璇可以先看到一个梦,之前他说“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农业,将会帮助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使整个作业过程更加环保。这样人们将更容易获取更安全、更健康的食物。”

不论智能与否,制造水平再高,和农业机械相关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提高生产率。而加上了环保二字,则是对第一产业里绿色生产率革命的期许。

中国曾在1980年—2010年间经历了一个现代化的农业革命,该农业革命的动力和历史上其他的农业革命十分不同,它是“隐性的”。因为它不是来自某种新的投入而提高了某些产物的亩均产出,而主要是由于从低值的谷物生产转向越来越多的高值肉禽鱼、蛋奶和高档蔬菜与水果的生产。

这个变化是由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食物消费转化所推动的,但随之而来却是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农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事情屡有发生,8月伊始,北京就抽检发现了4款不合格农产品,包括韭菜、猪肉等。

“隐形”农业革命的八年后,人工智能如此高调地赋能农业,可能也意味着,我国的第一产业终于能够乘着人工智能的春风,开始绿色的农业变迁。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颜璇;来源/智能相对论(ID:aixdlun)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uyquea.jpg!web eIbyqaj.pn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