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网约护士”到底靠不靠谱?监管处于空白区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ech.sina.com.cn/i/2018-07-28/doc-ihfxsxzf7936877.s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qMZ3ev.jpg!web

打开手机APP下单,就能足不出户预约专业护士上门提供打针、换药等护理服务。近期,“网约护士”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多个城市出现。

这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形式满足了患者多样化医疗的需求,实现了零散化护理需求和护士资源的“精准对接”。然而,在便利患者、盘活医疗资源的同时,“网约护士”也在规范性与安全性上存在短板。

费用比门诊高出不少

从去年底开始,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手机APP平台陆续上线。记者浏览多个平台后发现,这些平台主要提供打针、输液、采血、换药、拆线、雾化治疗等各类基础护理服务,以及保胎针、产后护理等母婴护理服务。

患者在手机上进行注册和身份认证后,选择所需服务,上传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药品、病历等就医证明,即可下单预约护士。订单通过审核后才能接受上门服务。

那么,“网约护士”服务是如何定价的呢?

事实上,目前各大“网约护士”平台尚无统一的定价标准,但主要包含护理服务费和交通费两部分。总体来看,护士上门服务的费用要比医院门诊高出不少,一般相当于医院价格的5~8倍。

以平台“医护到家”为例,上门打针、拆线等服务费为139元一次,护士陪诊服务费为198元~208元一次不等。另一个平台“健护宝”,护士的交通费为100元左右,护理费根据服务类型从10元到100多元不等。

采访中,有患者认为“网约护士”护理费用还是偏高,但也有一些患者表示,护士上门服务省去了坐车和排队的“折腾”,也省了交通费,总体还是合理的。

7月20日,在“医护到家”平台,记者看到,热门服务中的打针服务已有24491人购买,采血服务的购买人数也超过了15700人。

监管几乎处于空白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网约护士”执业资质是患者使用平台预约护理服务时的一大顾虑。

按照护士执业规定,护士要在医院注册,并在指定医院服务。目前,护士多点执业仅在北京、天津、广东等少数几个地方试点,因此“网约护士”监管几乎处于空白区。

据了解,目前,各平台的“网约护士”大多来自公立医院,利用业余时间在平台接单兼职。还有一些则是在卫生学校取得相应资质的学生,由老师在线指导开展服务。在济南,“医护到家”平台已有约300名护士注册;在福州,“健护宝”平台已有500多名护士注册。

除了“网约护士”本身的执业资质问题,由于上门服务的护士多为年轻女性,服务过程中,“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福建省护理协会秘书长郑翠红认为,保障护士安全既需要平台加强细则的制订和执行,也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介入,她建议为注册护士购买人身保险。

此外,由于目前医院护士是分类别、分层级管理的,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未来随着“网约护士”提供的服务事项日益增多,分类别、分级别管理十分必要。

医疗安全是一条红线

在所属医院之外接受医疗服务,患者的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医疗安全是“网约护士”服务的一条红线。

据悉,目前的“网约护士”平台更多承担的是简单的、标准化的居家护理服务,在确保医疗安全的情况下才会上门服务。碰到一些风险较大的护理项目时,则会拒绝接单,建议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

记者在几个“网约护士”平台上均看到,为降低风险与产生纠纷的可能,“用户必须具备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药品及病历证明”“护士不提供相关药品”“年龄不满10岁者不提供上门服务”等均是常规提醒内容。此外,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还会有相应的个性提示:如年龄大于70岁的男性不提供导尿上门服务;有感染倾向、出血倾向等状况,无法提供胃管服务等。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患者而言,单独的“护士到家”无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行业需要医生和护士紧密配合,而护士没有处方权,倘若护理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往往难以单独处理。从这个角度,不仅需要“共享护士”,更需要“共享医疗”。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