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区块链融资风口正劲 估值过高恐受其累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bitcoin86.com/block/26037.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区块链 企业的融资增速正以刷新传统认知的姿态加速。“ 2017年全年融资超过2016年一倍,2018年第一季度融资接近2017年全年一半…… 如果说,人民创投与链塔智库今年发布的《2018中国 区块链 行业白皮书》勾勒出了 区块链 融资速度的趋势,那么“香港金管局即将推出 区块链 贸易融资平台”、“比特大陆已完成B轮融资,估值120亿美元”、“加密投资平台Republic获12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Binance Labs领投真格、基金参投”等等霸屏新闻则是给这一速度添加了注脚。

什么样的 区块链 企业更易获得融资?为何 区块链 企业要比传统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两者的融资路径等有何不同?当前的 区块链 企业们是否存在估值过高的问题,高估值现状又会为企业本身带来哪些影响? 区块链 融资的繁荣在推动着 区块链 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又制造出了什么样的泡沫?

NrAJZrF.jpg!web

千万融资风口正当时 区块链 企业融资现状需反思

投资人更青睐谁?有价值的项目or靠谱的创始人?

区块链 融资曾通过非法渠道在去年一度陷入疯狂状态,且ICO所带来的暴富神话在一夜之间就吸引了无数小白投机者的盲目追随,但财富暴增的背后却隐匿着无数的危机。直至去年的9月4日,七部委联合发布了《七部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这一场将人性的疯狂展现得淋漓尽致的闹剧才终于收场。而后, 区块链 企业的融资不再面对小白投资者,更多的新生代Token Fund甚至是传统的投资机构都在不断进场,更令人惊异的是,传统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在 区块链 企业中几乎不存在——一个 区块链 项目吸引几个甚至十几个投资机构青睐的例子不在少数。

一方面,投资人紧盯有价值的项目;另一方面,投资人也在物色有行业威望的项目创始人。九天创合资本创始人潘承智在接受金色财经独家专访时指出:“服务于 区块链 上下游的项目、拥有 区块链 核心技术又具有大场景落地的项目,以及从传统互联网转型的 区块链 团队所做的项目都是相对而言容易获得关注并最终吸引投资的”。

币圈天使投资人郭宏才(宝二爷)在接受金色财经独家专访时说:“在2013-2015年之间耕耘于币圈的从业者更容易获得融资,项目本身的背景反而显得不是十分重要,能否成功吸引更多融资还是要看创始人本身的经验和知名度”

当行业不断回归理性之后,我们也确实看到了符合期待的融资消息:今年5月30日,涉足云计算的供应链公司Tradeshift宣布,在E轮融资中,领投方高盛投资了2.5亿美元,总融资额超过4亿美元;2017年底,CBInsights曾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是 区块链 初创公司们的主要投资者。旗下的Google Ventures已经在 区块链 领域进行了六次投资,其中甚至还包括在业内赫赫有名的Ripple;更早的2016年底,花旗银行曾宣布了投资 区块链 初创企业Cobalt DL,并利用 区块链 分布式账本技术改善外汇交易流程……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巨头企业在 区块链 产业中积极布局,通过投资初创企业的方式来打响这场发生在崭新领域的抢滩登陆战。

传统企业PK 区块链 企业 融资层面现冰火两重天

提及融资,恐怕我们的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就是传统企业的IPO,但在这之前,想要上市的企业还要经历天使轮、A轮、B轮、PE等多轮融资。而在 区块链 的投资世界中,这样的逻辑也同样存在。但传统企业与 区块链 企业在融资的难易程度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一方面,自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之后,IPO审查正在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很多 区块链 项目刚刚推出,甚至尚未有公司实体时,就已经可以凭借一份白皮书获得上千万的巨额融资,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真假 区块链 项目集体爆发的那段“疯狂”时间里,淘宝上代写白皮书的商家数不胜数,几百块甚至就可以换得一份足以迷惑小白们的白皮书。

在采访中,郭宏才简洁扼要的总结了传统企业与 区块链 企业不同的融资境遇:“传统企业融资之后,流程比较多,且基本都是项目方求着投资人去投资;但 区块链 企业的投资则不太一样,流程很简单,基本都是投资人急着给项目方打币。本质上存在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区别。”

“虽然 区块链 项目的投资风险比传统项目的投资风险更高,但回报率也更高,风险与利润共存。 区块链 项目在高风险的同时,也更容易上市币圈的交易所;而传统的 区块链 项目虽然风险较低,但实际上,投资人很难退出,一般要等五年或者十年才会有IPO,且其成功率也往往低于币圈的项目”郭宏才补充说。

潘承智则进一步解释了为何 区块链 企业比传统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传统企业融资以股权融资为主,对于投资机构要求较高。股权投资是风险较高的,尤其是互联网项目,并且股权投资退出时间比较久;而 区块链 企业融资是以币权为主,从发行到上市交易所时间较短,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退出比较容易,并且 区块链 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股权与币权是有很大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传统LP都开始进行币权投资了。”

在“币圈一日,人间一年”的发展节奏中,获得募资、发布白皮书、代币上交易所这些在传统行业看来应该谨而慎之的事情都被急剧简化,甚至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可以完全搞定,先姑且不谈因为运作时间过短而导致的不少问题,单单是这样的超高上市效率及可以超越传统认知的本金翻倍速度,就足以引得投资人的瞩目。

名不副实还是名副其实? 区块链 企业或面临估值过高的泡沫

从估值对象角度看,在传统企业融资过程中,会由公司专门负责融资的部门进行估值,例如CFO与财务部一起创建模型、整理财报等;另外,融资中介(FA)也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新兴的 区块链 公司显然没有这样周密的估值部门,专门承接 区块链 企业相关业务的融资中介也在酝酿之中。

从估值方法角度看,传统企业估值一般存在固定的方法,比如最常用的净现值NVP法、现金流折现法、相对估值法、收购估值法、杠杆收购估值法、技术分析法等。但 区块链 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很多项目还处于早期的阶段,能够被估值者获取到的数据远远不及传统企业的丰富,且 区块链 项目最终是否能落地、什么时候落地始终都是未解之谜。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看,传统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但 区块链 项目的估值情况极易受到 加密货币 市场熊市或者牛市市场现状的影响,加之国家监管政策较为模糊、不时有某项目方拉盘、砸盘、套现、跑路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 区块链 项目始终有身如飘萍之感,市场环境不稳定俨然成为了 区块链 企业估值的一大障碍。

从上述角度中,我们不难看出, 区块链 企业在估值方面面临不小的问题,因此只能在没有专门的估值模型情况下,参考互联网企业的估值方式。故而,估值不准似乎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 区块链 企业并非仅限于估值不准,而是“估值过高”。郭宏才也针对这一现象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区块链 项目估值过高主要是因为团队持有币的比例过大,导致筹码过于集中、估值过高。若筹码较为分散、Token更为分散,则将有利于降低估值。虽然现在的 区块链 企业普遍存在估值过高的问题,但这样的现状不会一直持续,因为 区块链 项目会越来越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估值终将回归理性。”

潘承智也认为:“ 区块链 项目在某种意义上是估值过高的,因为项目本身的落地执行还是未知或者叫预期;所以目前项目估值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造成估值过高的问题。这样的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机构对项目评估依据越来越完善,会让 区块链 项目本身估值更合理化。估值过高就会像股市一样,市盈率过高对于币价未来的攀升会有巨大的压力;也会牵扯到项目方本身对于市值管理的压力增大,项目本身精力是有限的,要技术开发、社群运营、媒体公关、落地执行;那么市值管理牵扯太多精力的话,那些事情必然会有影响。不如估值低一些,有更大的涨幅空间,然后踏踏实实做好项目,去带动市值。”

过高的估值所呈现的一串数字固然会使小白关注者们陷入本不该有的亢奋状态,并让整个行业戴上更为虚伪的面具,但我们其实更应该思考:这一串零的背后, 区块链 企业究竟估值几何、在强竞争环境下胜算多少、多久落地。

或许,在更多传统互联网布道者的眼中, 区块链 企业的融资渠道与估值金额就像一个终究会破碎的泡沫,只待时间将其戳破,而业内从业者应该思考如何让泡沫越来越小,让行业回归理性。毕竟,真正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的融资额度才能推动企业良性发展,伴随财富暴涨而来的浮夸心态不应成为桎梏产业发展的枷锁,融资带来的虚假繁荣也不应成为 区块链 企业们骄傲的资本。

来源:金色财经

A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